2023社会参观活动总结【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2 11:55:05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社会参观活动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参观活动总结【五篇】

社会参观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
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
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
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
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 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20__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20__年7月5日——7月9日

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初步制定《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__年7月10日—8月23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__年9月5日前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ltR>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20__年9月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社会参观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主题突出,学习、工作两不误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在推进活动的过程中,*社区党总支主要做到了“五个确保”: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开好局

社区党总支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研究部署,制定活动方案,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项经费。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点特色做法: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了*社区党总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社区一、二支部抽调多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组成,实行定人、定责,认真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二是工学共融,齐步推进。认真协调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社区党总支根据社区党员居住分布广、职业种类多、党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按党员不同类别划分为五个学习小组,每个支部委员挂一小组,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变成促进工作的良好契机和强大动力,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学习园地、宣传栏等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宣传,形成了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格局。

2、立足实际需要,确保活动步骤优

社区党总支积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优化活动步骤,具体做到了“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依托解放思想活动的基础优势。根据市委、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社区党总支于今年3—4月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熙春社区党总支充分利用此期间营造的良好氛围和扎实基础,将学习实践活动和解放思想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其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二是注重将学习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为确保达到“真学”、“真懂”的效果,社区注重打破时间界限,将学习活动贯穿始终。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学、贯彻文件精神主动学、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瞄准先进对比学、撰写心得深化学,并要求党员干部做到“集中学习制度化,个人学习经常化”。三是注重将解决问题与完善制度有机结合。将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两个阶段的工作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并于5月5日起全面转入分析检查阶段。

3、坚持正面教育,确保活动形式活

社区按照“重在自我提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设计丰富载体,确保教育实效。一是专题导学。邀请党校副校长为党员上理论学习辅导课,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二是结对互学。安排文化程度高的党员与文化程度低党员结对,老党员与年轻党员结对,社区一、二支部干部与普通党员结对,共结成学习互帮对子39对。三是实践促学。采取启动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安社区创建、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推进就业创业工程、探讨社区职能转变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实践活动。

4、开展主题活动,确保活动出效果

(一)结合社区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工作安排,4月25日召开了社区稳定分析会议,通报了09年以来社区在治安方面的情况,讲解了如何做好防范工作保障家庭的安全,遵守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的规定,不断改进出租房屋防火、防盗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承租人居住安全,其次与营业主、居民组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二)开展“强信心、促发展、送服务”活动,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问题,社区班子成员分别走访了解辖区企业农民工的情况,5月21日召开辖区单位座谈会,邀请劳动保障局的相关人士来讲解劳动就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努力做好解困、扶持、指导工作。使辖区单位的领导听了纷纷表示,社区为大家搭个桥、牵个线,作为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实现共赢的目标。

(三)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在辖区五一路上碓巷、下碓巷安装路灯16盏,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
兑现20*年400户农户土地补偿款100万元;
投入4500元完成辖区麻坪巷、原塑料厂道路硬化。

(四)为进一步体现社区帮扶弱势群体、扶贫助困和谐美,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4月25日社区共产党员义务服务活动拉开序幕,开展走访贫困家庭、困难党员、重病人员家庭通过此次党员服务活动可以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感受社区服务功能;
也可以使社区党员更接近群众,发挥党员先进性。

(五)5月5日至26日,社区邀请美发师开展剪发美发培训,约有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大家在接受了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很好的实践,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有7人就业。

5、坚持群众路线,确保活动氛围浓

社区党总支坚持在活动中走好群众路线,大力凝聚和调动群众支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一是广泛发动,吸引群众参与。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舆论攻势,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大大提高。二是依靠群众,找准存在问题。通过发入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入户走访、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得各种意见建议62条,经反复梳理,最终找准了体制机制不完善、居民文体活动场所不理想等18个制约社区科学发展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汇聚民智,写好分析报告。社区党总支围绕撰写好分析报告这一中心任务,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暨扩大会议,邀请辖区单位负责人、群众代表等参加为撰写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符合社区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分析报告,进行深刻检查分析。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社区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人手不足。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多,工作项目繁杂,政府的各项工作职能都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其中涉及计生、综治、低保、劳动保障、医保、扶贫、文体、科教、党建、环境卫生、社会稳定、经济与人口普查等方面具体工作近百项,使得社区近似一个小政府,不仅如此,社区工作者们在百忙中还得为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奔波。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城区每个社区居委会只有3-4名工作人员,而且所有社区工作人员中党员一般只有1—2名,其他的支委都是非脱产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工作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员投入一定的时间,才能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因此,面对如此重要和艰巨的学习实践活动任务,社区班子成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因场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学习实践活动质量。目前社区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大部分社区没有条件召开党员大会,只能借用其他单位的场地。由于是借用场地,社区在组织集中学习中就无法自主安排时间。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还需要一定的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材料打印、笔记本购买以及集中学习的茶水、电费等等,并且还需要一定资金用于解决一些居民反映的社区建设方面问题。但目前社区的经费却十分有限,除了政府下拨的8000元办公费以外,没有其他固定收入。因此社区缺少场地和资金严重影响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3、集中学习研讨对于社区党员难以落实。社区党员参加集中学习难是社区总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比较突出问题,未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因居住分散,有的社区党员组织关系在通泰,却随子女居住在水北,甚至居住在外市和乡镇;
二是经商的党员因工作性质经常要出差跑业务无法按要求参加集中学习;
三是年龄偏大的党员行动不便,有学习的热情,但因身体原因很难定期参加集中学习。

4、由于思想认识、文化程度差异,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平衡。社区党员构成比较复杂,有退休人员、农民、企业下岗人员、待业青年等等,他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思想认识水平也不是一个水准,在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方面,在学习调研和分析问题方面,在解决和落实突出问题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因此学习效果上就存在不平衡问题。

对第三批社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些建议:

1、社区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应在如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对于社区,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社区建设的问题,社区没有财力和人力解决社区居民提出的诸如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突出的问题,应重点围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进行学习调研,重点分析、查摆和落实存在的社区服务方面的问题,让群众得到社区更好的服务。

2、对社区党员的集中学习时间应适当放宽,并允许分组集中学习。按照社区党员居住的特点,安排若干个党员为一组,在党员家中小组集中学习,社区党总支根据需要安排人员入户指导。

社会参观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主题突出,学习、工作两不误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在推进活动的过程中,××社区党总支主要做到了“五个确保”: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开好局

社区党总支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研究部署,制定活动方案,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项经费。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点特色做法: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成立了××社区党总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社区一、二支部抽调多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组成,实行定人、定责,认真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二是工学共融,齐步推进。认真协调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社区党总支根据社区党员居住分布广、职业种类多、党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按党员不同类别划分为五个学习小组,每个支部委员挂一小组,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变成促进工作的良好契机和强大动力,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学习园地、宣传栏等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宣传,形成了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格局。

2、立足实际需要,确保活动步骤优

社区党总支积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优化活动步骤,具体做到了“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依托解放思想活动的基础优势。根据市委、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社区党总支于今年3—4月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熙春社区党总支充分利用此期间营造的良好氛围和扎实基础,将学习实践活动和解放思想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其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二是注重将学习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为确保达到“真学”、“真懂”的效果,社区注重打破时间界限,将学习活动贯穿始终。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学、贯彻文件精神主动学、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瞄准先进对比学、撰写心得深化学,并要求党员干部做到“集中学习制度化,个人学习经常化”。三是注重将解决问题与完善制度有机结合。将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两个阶段的工作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并于5月5日起全面转入分析检查阶段。

3、坚持正面教育,确保活动形式活

社区按照“重在自我提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设计丰富载体,确保教育实效。一是专题导学。邀请党校副校长为党员上理论学习辅导课,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二是结对互学。安排文化程度高的党员与文化程度低党员结对,老党员与年轻党员结对,社区一、二支部干部与普通党员结对,共结成学习互帮对子39对。三是实践促学。采取启动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安社区创建、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推进就业创业工程、探讨社区职能转变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实践活动。

4、开展主题活动,确保活动出效果

(一)结合社区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工作安排,4月25日召开了社区稳定分析会议,通报了09年以来社区在治安方面的情况,讲解了如何做好防范工作保障家庭的安全,遵守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的规定,不断改进出租房屋防火、防盗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承租人居住安全,其次与营业主、居民组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二)开展“强信心、促发展、送服务”活动,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问题,社区班子成员分别走访了解辖区企业农民工的情况,5月21日召开辖区单位座谈会,邀请劳动保障局的相关人士来讲解劳动就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努力做好解困、扶持、指导工作。使辖区单位的领导听了纷纷表示,社区为大家搭个桥、牵个线,作为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实现共赢的目标。

(三)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在辖区五一路上碓巷、下碓巷安装路灯16盏,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
兑现2001年400户农户土地补偿款100万元;
投入4500元完成辖区麻坪巷、原塑料厂道路硬化。

(四)为进一步体现社区帮扶弱势群体、扶贫助困和谐美,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4月25日社区共产党员义务服务活动拉开序幕,开展走访贫困家庭、困难党员、重病人员家庭通过此次党员服务活动可以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感受社区服务功能;
也可以使社区党员更接近群众,发挥党员先进性。

(五)5月5日至26日,社区邀请美发师开展剪发美发培训,约有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大家在接受了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很好的实践,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有7人就业。

5、坚持群众路线,确保活动氛围浓

社区党总支坚持在活动中走好群众路线,大力凝聚和调动群众支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一是广泛发动,吸引群众参与。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舆论攻势,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大大提高。二是依靠群众,找准存在问题。通过发入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入户走访、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得各种意见建议62条,经反复梳理,最终找准了体制机制不完善、居民文体活动场所不理想等18个制约社区科学发展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汇聚民智,写好分析报告。社区党总支围绕撰写好分析报告这一中心任务,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暨扩大会议,邀请辖区单位负责人、群众代表等参加为撰写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符合社区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分析报告,进行深刻检查分析。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社区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人手不足。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多,工作项目繁杂,政府的各项工作职能都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其中涉及计生、综治、低保、劳动保障、医保、扶贫、文体、科教、党建、环境卫生、社会稳定、经济与人口普查等方面具体工作近百项,使得社区近似一个小政府,不仅如此,社区工作者们在百忙中还得为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奔波。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城区每个社区居委会只有3-4名工作人员,而且所有社区工作人员中党员一般只有1—2名,其他的支委都是非脱产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工作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员投入一定的时间,才能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因此,面对如此重要和艰巨的学习实践活动任务,社区班子成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因场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学习实践活动质量。目前社区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大部分社区没有条件召开党员大会,只能借用其他单位的场地。由于是借用场地,社区在组织集中学习中就无法自主安排时间。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还需要一定的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材料打印、笔记本购买以及集中学习的茶水、电费等等,并且还需要一定资金用于解决一些居民反映的社区建设方面问题。但目前社区的经费却十分有限,除了政府下拨的8000元办公费以外,没有其他固定收入。因此社区缺少场地和资金严重影响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3、集中学习研讨对于社区党员难以落实。社区党员参加集中学习难是社区总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比较突出问题,未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因居住分散,有的社区党员组织关系在通泰,却随子女居住在水北,甚至居住在外市和乡镇;
二是经商的党员因工作性质经常要出差跑业务无法按要求参加集中学习;
三是年龄偏大的党员行动不便,有学习的热情,但因身体原因很难定期参加集中学习。

4、由于思想认识、文化程度差异,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平衡。社区党员构成比较复杂,有退休人员、农民、企业下岗人员、待业青年等等,他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思想认识水平也不是一个水准,在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方面,在学习调研和分析问题方面,在解决和落实突出问题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因此学习效果上就存在不平衡问题。

对第三批社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些建议:

1、社区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应在如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对于社区,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社区建设的问题,社区没有财力和人力解决社区居民提出的诸如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突出的问题,应重点围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进行学习调研,重点分析、查摆和落实存在的社区服务方面的问题,让群众得到社区更好的服务。

2、对社区党员的集中学习时间应适当放宽,并允许分组集中学习。按照社区党员居住的特点,安排若干个党员为一组,在党员家中小组集中学习,社区党总支根据需要安排人员入户指导。

社会参观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 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公益意识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其中公益意识作为公民意识教育内容的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学范围的推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培育高中生的公益意识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
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
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换言之,只有在德行或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因此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对高中生公益意识的培育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操

众所周知,社会是政治思想教育最生动最有效的教材,其中社区服务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重要的组织形式。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不仅勇于实践,渴望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才,而且关注社会,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道德情操。[1]43

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守独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陪他们聊天、散步,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亲眼目睹了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状况,心里受到了深深的触动,认识到在当前中国老年化日趋扩大的今天,改善这些特殊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人集体行动起来。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奉献给社会,特别是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进而在对社会问题的忧患意识、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祖国建设的参与意识中,使自己的道德情操逐步升华。

· 在反思总结中增强公益意识

“最高形态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无教之教’,而形成无教之教的唯一途径是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自我教育的要求是要学生能够将自己作为一个‘对象’去时时反省、改进和提高,获得自我反思、评价和学习的机会。”[2]136因此,如果要让学生从他们的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中学到东西,那么服务活动后的反思总结是关键性的。

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不仅为学校开展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同时也为高中生提供了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机会。通过反思,使学生了解了公益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更加明确了它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提高了他们价值判断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使认知和情感得到了更为紧密的结合。二者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了解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了解了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生成了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而,在他们记述自己参与社区服务的心得时,“更多真情﹒更多爱心”成为主旋律。在增强公益意识的同时,更加关心和参与身边的公益事件。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学校和家庭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社区服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自我”,在精心指导中“发展自我”,在有效评价中“突破自我”。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参与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活动参与中培养道德情操,在反思总结中增强公益意识。

参考文献

社会参观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1.1数据来源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湖北省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16~59周岁的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调查数据,该调查数据采用抽样调查和专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于2011年5月对湖北省抽取样本点,样本范围包含湖北省武汉和12个地级市以及神农架林区,本次调查的湖北省有效样本共4000人。

1.2分析方法与变量设置本文通过spss17.0软件[4]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寻找可能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有影响的变量;
然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分析这些变量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各自的影响程度。如果分类响应因变量的结果超过两个,那么就可以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多元Logistic模型把每个结果与一个基础类别进行对比,通常取最后一类为参照类别。本文研究的是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因变量是三元分类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中“和流出地相比,在本地是否感觉更幸福?”的题项来获得,回答类别分别是更幸福、差不多、不幸福和说不准,本文将“差不多”和“说不准”合并为一类,定义为本地和流出地相比是同样幸福,简称“同样幸福”(更幸福为1,同样幸福为2,不幸福为3)。自变量的选取综合考虑影响被调查者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和问卷的实际情况,按照前述的幸福感函数分为以下五组因素:(1)个人特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和受教育程度;
(2)经济因素,包括家庭每月总收入、总支出、现住房性质、从业状态和就业身份;
(3)福利政策因素,包括是否有城镇养老保险、医保、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城镇低保和住房公积金;
(4)业余生活状况,包含是否参加业主委员会活动、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本地和谁来往最多;
(5)社会认同因素,包含是否觉得本地人总是看不起外地人、是否觉得本地人愿意接受我成为其中一员、我是否喜欢现在居住的城市和是否参加选举、评先进活动。

2实证分析

2.1流动人口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从调查结果看,流动人口中认为和流出地相比,现在更幸福的人口有1455人,占比36.4%,认为和流出地差不多幸福的人口为2372人,占比59.3%,认为现在比流出地不幸福的仅仅173人,占比4.3%。说明绝大多数流动人口还是认同现在的幸福感至少不比在老家差。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从个人特征因素来看(表1),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户口性质因素的差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都不显著。表明对于湖北省的流动人口,个人特征因素和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关系。从经济因素看(表2),流动人口家庭每月总收入最低的0元,最高的100000元,单独研究每种收入的家庭意义并不大,我们将收入分成4类,分别将2000元以下,2001~5000元,5001~10000元以及10000元以上记为1,2,3,4四类,研究每一类收入的家庭幸福感有无显著差异;
家庭月总支出最低的为200元,最高的为30000元,同样我们将支出分为1000元以下、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8000元和8000元以上五类,分别记为1,2,3,4,5。从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从业状态、就业身份以及住房性质上的差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都很显著,说明经济因素的差异是主观幸福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福利政策因素看,流动人口的状况有待提高。流动人口有城镇低保、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比例都非常低,分别只占0.2%,0.6%,0.7%,0.7%,8.6%,0.4%,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的福利保障是非常薄弱的。从福利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卡方检验表(表3)看,是否有城镇低保、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多种福利因素与主观幸福感都没有显著关系,可能是由于享有这些福利的流动人口样本太少,以至于可以忽略这些样本。从业余生活状况看,参加过业主委员会的活动的流动人口210人,占比5.3%,没有参加过的2744人,占比68.6%,还有26.2%的人是不适合参加这项活动;
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的流动人口1333人,占比33.3%,没有参加的2404人,占比60.1%,有6.6%的人不适合参加。说明流动人口在新的城市中参与各项活动的还比较少。在本地和谁来往最多的问卷中,与户籍人口同乡、流入人口同乡来往最多的比重分别为22.2%、24.8%,也就是47%的流动人口平时来往最多的人是老乡,与其他本地人来往最多的占31.9%,说明在湖北的流动人口和本地人的交流还需进一步加强,不能仅仅和老乡来往。从业余生活与主观幸福感的卡方检验看(表4),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否参加业主委员会活动,平时和谁来往最多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表明业余生活状况也是影响湖北省流动人口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社会认同角度看,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我喜欢现在居住的城市”分别占比重43.8%和53.7%,即97.5%的流动人口喜欢现在居住的城市。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我很愿意融入本地人当中,成为其中一员”的比例分别为46.4%和48.5%,即94.9%的流动人口愿意成为新的城市中的一员。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我感觉本地人总是看不起外地人”的比例分别为5.9%和19.9%,即只有25.8%的人认为本地人歧视外地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我觉得本地人愿意接受我成为其中一员”的比例分别为37.4%和57.1%,即94.5%的流动人口认为本地人愿意接受自己。参加过选举、评先进的流动人口占比例14.0%,没有参加或者不适合参加选举、评先进的占86%,表明流动人口的政治权利还比较薄弱。从卡方检验看(表5),本地人是否总是瞧不起外地人、本地人是否愿意接受我成为其中一员、我是否喜欢现在的居住城市和是否参加本地的选举、评先进活动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都很显著,说明湖北省的流动人口能不能被当地人认可和主观幸福感有紧密联系。

2.2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析表明,在影响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五组因素中,经济因素、业余生活因素以及社会认同因素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而个人特征因素、福利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下面采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法具体分析显著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1)经济因素从模型模拟信息表(表6)中的sig的值小于0.01可以得出方程有效。由似然比统计量(表7)检测的结果可以出家庭每月支出、家庭每月收入、住房性质对方程有重要意义(sig的值小于0.05)。由参数估计表(表8,只列出参数显著的变量)可以看出(基础类型为:不幸福,支出=1,2,3,4,5按照支出由小到大的排列,具体含义前文已述),家庭支出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由于分析结果表篇幅过大,这里只列出显著的变量。由表可以得出,更幸福的截距项为正,系数18.98代表支出为5的人更幸福的概率与不幸福的概率之比的自然对数,表明每月支出最多的家庭更幸福的概率比不幸福的概率大,同样幸福的系数19.86,代表支出为5的人同样幸福的概率与不幸福的概率之比的自然对数,表明每月支出最多的人同样幸福的概率比不幸福的概率大,其他支出水平下的系数都为负且有显著意义,表明支出较低的人更幸福的概率比最高支出的人低。而经济因素中的其他影响因素都不显著,说明收入、住房性质、就业身份等因素虽然都对幸福感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明显,这种现象也说明了有钱不一定幸福,物质条件好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而支出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说明消费的越多的人幸福的概率越大。(2)业余生活因素从模型拟合信息表(表9),得出方程有效。由似然比统计量(表10)检测的结果可以看出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否参加业主委员会活动、本地和谁来往最多对方程有重要意义(sig的值小于0.05)。由参数估计表(表11,只列出显著的变量)可以看出,只有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和参与了业主委员会的活动的系数在0.1显著水平下是显著的,说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参加业主委员会活动对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系数都为正表明参加了社会公益活动和业主委员会活动的流动人口更幸福的概率更大。(3)社会认同因素从模型模拟信息表(表12)中的sig的值小于0.01可以得出方程有效。由似然比统计量(表13)检测的结果可以看出是否喜欢现在居住的城市、是否愿意融入现在的城市、是否觉得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本地人是否愿意接受我对方程有重要意义(sig的值小于0.05)。由参数估计表(表14),关于是否同意喜欢现在的城市的回答中(基础类型是完全同意喜欢现在的城市),可以看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和基本同意的系数均为负数,表明和完全同意喜欢现在城市的比较,他们更幸福的概率较小,更喜欢现在居住城市的流动人口觉得更幸福的概率更大。关于是否愿意融入本地的回答中(完全同意愿意融入本地为基础类型),可以看出不同意和基本同意愿意融入本地的系数为负,表明更愿意融入本地的流动人口感觉更幸福的概率更大。关于是否同意本地人总是看不起外地人的回答中(基础类型是完全同意本地人总是看不起外地人),完全不同意和不同意的系数为正,表明越是感觉本地人总是瞧不起外地人的流动人口有更大的概率主观不幸福。关于是否同意本地人愿意接受我的回答中(基础类型是完全同意外地人愿意接受我),完全不同意的系数为正,说明越是感觉本地人愿意接受我的流动人口,主观更幸福的概率更大。在同样幸福的流动人口中,显著的变量系数均为负,表明和完全同意喜欢现在的城市的人口相比,不同意喜欢现在城市的流动人口更幸福的概率更低,和完全同意本地人愿意接受我相比,不同意本地人愿意接受我的人口更幸福的概率更低,也表明了越是喜欢现在城市越是觉得本地人愿意接受我的人口往往主观更幸福的概率也越大。

3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