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外地考察报告【五篇】(全文)

发布时间:2023-08-14 08:00:1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一)农业园区谋划起点高,建设规模大。XX年以来,以“现代农业看杨凌”为目标,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以设施蔬菜、小麦良种、苗木花卉、经济林果、食用菌、奶肉牛养殖和生猪养殖等为主的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外地考察报告【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外地考察报告【五篇】

外地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一、主要经验

(一)农业园区谋划起点高,建设规模大。XX年以来,以“现代农业看杨凌”为目标,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以设施蔬菜、小麦良种、苗木花卉、经济林果、食用菌、奶肉牛养殖和生猪养殖等为主的八类产业。园区建设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的原则,突出“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特征,布局建设“一轴一心八园”。“一轴”是指沿杨扶公路建设产业轴,“一心”是指园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八园”分别是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目前,共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1万亩5460多座,塑料大棚1.2万多亩,精品苗木和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到2.7万余亩,规模化、标准化奶肉牛、生猪养殖场分别达到3处和15处,全区奶肉牛存栏1.8万头,生猪存栏4.9万头。

(二)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健全。一是完善技术服务和培训机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名专家教授成立了专家团队,选聘69名农民技术员,组成园区技术服务队。开展设施农业和林果业生产等专题培训47场次,受训群众5000多人次。建立生猪实训基地、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农民创业基地等一批创业实训基地。二是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开通杨凌12316语音查询服务系统,建成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106个,实施了“三电合一”、“三网融合”等信息化建设。三是建立农产品物流储运体系。在园区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16处,建设大型农资和蔬菜批发市场一个;举办“杨凌瓜果蔬菜节”,在杨凌农业信息网站设置“网上展厅”,促进了农产品供需双方对接。四是形成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园区水、电、路及绿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新修水泥主干路 40公里,沙石生产路38公里,新打、修复机井112眼,埋设输水暗管171公里,建成2处雨水收集示范点,架设变压器81台,配套高压输变电线路20公里,新建产地市场12处。成立了园区水电维修队,建立了水电维修网点,及时解决园区生产建设中的水电问题,确保园区生产顺利开展;成立了园区环卫队,负责园区道路、绿化苗木的管护及园区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保持园区环境整洁。

(三)体制机制新、运行效果好。建设好园区农民的组织管理和土地的集中管理是前提,如果不能把单个的农户集中管理,把分散的土地连片使用,园区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为此,他们成立了2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XX多户,仅园区设施农业基地就有121个合作社;另外还成立了区土地流转管理中心和大寨、五泉、揉谷三个镇土地流转办公室,组建土地银行36家,累计流转土地4.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基地2.5万亩,入园企业1.5万亩,核心园区2300亩),涉及大寨乡、五泉镇、揉谷乡3个乡镇、33个行政村、8000余农户。建立设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协调银行、保险等机构在全区开展银保富,实施蔬菜大棚农业保险,全区大棚参保率达到62.6%以上。

(四)生产标准化程度高、要求严。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建立健全了三级监管网络体系。建立了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灾害天气预警、设施农业现代化监测、测报、信息处理和可视化信息采集,大棚内温度、湿度及病虫监测等体系。二是确定天和园合作社、揉谷合作社、锦田合作社作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配备了二维码打印机及检测设备。建立以大寨、五泉、揉谷检测站为依托的检测、溯源、专家咨询公共服务点,为园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三是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发放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记录本,并培训专职操作人员,开展了产品溯源和农残检验工作,进一步推广了“三型五化”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四是建成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点13个;推广多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3000亩,推广秸秆反应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光控温控、沼肥综合利用、抗ty病毒病防治等新技术近4000亩,推广名优新特品种20多个。

(五)农业产业链条健全,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一轴、一心、八园”的现代农业全链条要求进行规划布局,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物流储运到市场对接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围绕产业示范,先后引进入园企业60家,其中:标准化示范园35家,孵化园23家,国际合作园2家,合同引资12亿元,三年累计完成投资约8亿元。设施蔬菜、小麦良种繁育、苗木及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都是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采用“公司(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运行和发展。

二、主要启示

杨凌现代农业的发展得益于他们坚持科学发展,把国家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是他们高站位谋划、高强度推进、大胆创新实践,敢于自我突破的结果。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和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深思自省。

1、解放思想促创新,是农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只有观念更新,工作才能创新。杨凌发展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大胆闯、大胆干,才能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大有作为。杨凌把现代农业发展始终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去定位,目标是全国现代农业看杨凌,以大气魄来确立目标,引领农业的超常发展。他们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一轴一心八园”,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搭建起平台。为促进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打破乡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组建了“土地银行”。面对目标任务,人家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能行,怎样能干成;我们想的更多的是这样不行,这样会出问题。当前,我们看到优势而不妄自菲薄,看到差距而不甘落后,更不能只争论、不行动,必须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出大举措,跨步向前,实现突围,在不可为处谱写新篇章。

2、抓住主要矛盾,是实现农业做大做强的根本。解决农业大而不强、有实无名的状况,必须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打造农业特色、凸显农业亮点。杨凌坚持将资本驱动、资源驱动、技术驱动有机结合,不搞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低水平建设,而是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棚菜、果品规模种植带,集中建设农业示范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观学习中了解到,杨凌园区设施农业基地有120余家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大中棚建设技术服务、市场销售、农资供应等产中、产后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凌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达到8家,涉及绿色果蔬培植、林业、畜牧业;农业科技推广企业2家;农业生产资料企业13家,涉及种苗培育、农产品营销、农资。实现了规模农业、集约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效益农业的相互融合。

3、“三化”互动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三化”即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按照 “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实施”的原则,杨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小麦良种、精品苗木、经济林果、花卉、食用菌、生猪及奶肉牛繁育等八类产业。截至目前,八类产业累计建成5万余亩。其中,建成设施农业基地2.5万亩。建成苹果、猕猴桃、核桃以及抗干旱观赏植物等种苗繁育基地XX多亩,带动农户繁育种苗XX亩。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15000余亩。发展生猪养殖基地占地1661亩,已存栏母猪2600头。引进了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万头秦川牛养殖繁育基地(占地1019亩,计划投资1.2亿元)、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产业示范园(占地1122亩,计划投资1.6亿元)和杨凌澳源牧业有限公司良种奶牛养殖(占地691亩,计划投资8700万元)等3个基地。发展小麦良种3000亩,辐射带动区外发展7000亩。引进今日花卉公司占地328亩,已建成并开始育苗。建成年产1000吨杏鲍菇鲜品的工厂化生产线和年产8000吨的食用菌阴阳棚20座,带动农户发展阴阳棚60座;建成年产XX吨的杏鲍菇栽培工厂一座,带动农户建设120座食用菌中棚。企业带动,农户实施促进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对产业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而在这一方面,我县还处于以农户为主导的发展状态,成方连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刚刚起步,带动能力不强。同时,标准化程度低、品牌不响也制约了农业特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大力引导资本和生产要素向农业产业聚集、滋养和滋生,以做足规模基础、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区域特色。

4、创新体制活机制,是农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体制机制决定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杨凌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定位,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在推进园区建设上,杨凌将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工程、具体责任人员、倒排工期、倒推进度,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建设。

在促进规模发展,推进土地流转上,探索出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新方法。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占地15万亩。园区规划涉及四乡一镇70多个村的土地,要实现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就必须打破乡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XX年以来,他们借鉴外地经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不变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提出了通过组建“土地银行”,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起来,推动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对土地银行的定性是,在村两委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储、出租、转包等中介服务。主要职责:一是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到土地银行,即“存地”;二是将土地银行的“存地”对外租赁,即“贷地”;三是收取和兑现地租;四是协调流转中的相关问题,调解纠纷等。在管理服务方面,逐步健全了区有中心、乡镇有办公室、村有土地银行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区上成立了土地服务流转中心和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全区土地银行的业务指导、规范管理,以及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工作。各乡镇设立土地流转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土地银行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集中保管土地银行的档案资料,监督管理土地银行的土地租金,调解土地流转矛盾和纠纷。同时,区财政给土地银行每年补助运行经费1万元,支持土地银行正常运转,开展工作。在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方面,我县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实地考察,认真反思,我们认为,农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上、思想上、体制机制和工作魄力上。

我县是农业大县,在农业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在发展环境上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xx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xx”规划。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我县被列为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产业扶贫政策持续深入开展。省市明确了“一产抓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这些都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优越条件。二是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土地流转加快,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品过的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我县被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XX—2020年)确定为蔬菜生产优势区,被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XX—2015年)确定为粮食生产核心县,林果生产优势区,棉花生产优势区。“xx”期间,粮食核心区、蔬菜产业示范县建设、新一轮扶贫攻坚、农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极大地提高我县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和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将更加坚实。

借鉴先进经验,在发展中努力克服和解决农业资源供应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偏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部健全等矛盾和问题,发挥自身优势,谋求跨越发展,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这次考察给我们最大的思考就是如何解放思想?怎样使解放思想落到实处?让解放思想的行动真正转化为现实成果。一是走出去解放思想。各乡镇、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考察学习,用生动鲜活的发展事实教育广大干部开拓眼界、开阔思维。二是真抓实干解放思想。分析****农业发展实际,找准农业发展的着力点,通过解放思想,把各项决策、方针、政策更加科学的执行好,落实到农业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大发展、快发展。三是实践创新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经验,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创新,激励干事创业,催生发展新活力。

2、大力推进农业转型。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实现农业由大作强,规模、品牌和市场是瓶颈制约,为此要以这三个方面为突破口,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坚韧的干劲扫除障碍,放宽思路、放开手脚打好农业转型攻坚战,真正使****农业出亮点、出品位。

一是抓规模扩张,促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发展。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蔬菜、畜牧、果品三大产业,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立足县域发展特色,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外情,确保发展战略科学、清晰,前景明朗。围绕发展战略,进一步统一思想,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一条思路抓到底,落实不断档。要选准县域发展的突破口,确保发展战略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实现借势发展、借力发展。要做足规模优势,我县许多农产品比如西瓜、樱桃西红柿、梨等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和品质优势,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增强吸引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典型示范,全面带动”的措施,选择种植养殖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以规模筑市场,向规模要效益,形成规模效应,做到每个主导产业、规模种养项目都有示范试验基地,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生产。

二是抓企业培育,促产业链延伸。农产品能否顺利走向市场,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程度高低。要继续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能人带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

一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引进培强龙头企业,增加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带动“一村一业”发展。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

二要建立一批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引导现有各类特色产业加工作坊进行整合兼并升级,培育和延伸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依托益彰食品等企业,逐步扩大基地辐射面,做大蔬菜等特色加工业,延伸果菜加工产业链,整合现有杂粮、食品加工品牌和生产企业,培育开发系列品牌和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延伸杂粮、食品加工产业链。三要发育一批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完善“一村一业、一屯一品”的发展机制,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要搞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示范。通过试种筛选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良品种。加强同农林研究所等科研场所的合作,提高我县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抓产品提品质,促品牌创建。

品牌不仅是广大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一种标志,更是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附加值的综合体现。发展“一村一一品”,目的就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产品的畅销带动产业发展。要坚持一手抓农业的外延扩张,一手抓内涵改造,全面实施创品牌工程。

一要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注重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创建和推介力度强化宣传指导,筑牢品牌理念。要做到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名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我县在市场有较大知名度的品牌农产品“漫河西瓜”,要继续通过举办如西瓜节等大型活动,打响牌子,不断扩大影响面。二要积极培植载体,奠定品牌基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单靠销售初级农产品,这种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企业在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把农产品加工列入其业务范畴,这就为农业产品打响品牌战略提供了便利。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本县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特别是要在立足做强现有企业,扶持壮大益彰食品等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加快引进创办深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三要实施有序管理,树立品牌形象。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中表现出品牌不名、有牌无品;同品异名、一卵多生;缺乏规划、管理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业品牌管理体系问题。就我县而言,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每个农产品都注册商标,更不要一个产品注册数个商标,如漫河西瓜、伊强牌西红柿等就要分别以一个品牌出去,集中全力打造一个品牌。为此,必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力,做大农业品牌,挖掘品牌潜能,搞好产品整合。同时,漫河西瓜、中捷果品已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载体,在深加工产业方面挖掘潜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开发果汁等系列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品牌优势,提升品牌效益。

外地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5月25日至27日我县卫生系统外出对卫生院、县集团化动作进行为期2天的学习考察。经过学习考察,总结经验。发现我镇卫生院存在不少问题,处境困难,部分科室效率低下。因此必须深化我镇卫生院运作模式的改革,完善我镇卫生系统,多渠道筹集资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乡镇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一、基本概况

(一)县集团化动作模式

县集团化管理是县县医院、中医院分别对县旺草镇卫生院、莆老场镇卫生院进行收购型管理。其主要的方式是县旺草镇卫生院由县中医院帮扶,卫生院法人由以前院长变更为中医院法人,由中医院直线管理。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不变,主要是对上下两家医院的人才流动提供了较大的平台。主要做法是旺草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根据需要到中医院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进修,县医院、中医院的医务人员按需要及时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基层指导和交流。这样两家医院的人力资源呈上下流动的趋势。通过组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的发挥,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行促进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

1、集团化管理的经济效

旺草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从1月份8万元、2月份18万元、3月份28万元,4月份为42万元,以每月10万元的收入递增,业务上的收入主要是以卫生院的综合业务水平在群众中的可信度为基础,由于县医院、中医院与卫生院建立了上下职工交流学习的平台,使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以乡镇卫生院的收费,老百姓享受到了县级医院的服务,在老百姓当中建立起了基础,这主要是由于集团化管理的优势带来的好处。

2、集团化管理的资源利用

通过对集团化管理的学习考察,深得体会,1、在资源共享上,节省成本和费用。卫生院的药物按需要由上级医院统一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集团大制造可以利用制造资源、统一技术和研发平台以研发高难度的课题、统一销售可以节约营销费用、统一结算可以节省财务费用和解决融资的难题等。2、优势互补,提升了医院的运作和管理效率。集团化运作可以将个别医院的“长板”弥补其它的“短板”,使这一长项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带动其它成员企业提高了运作和管理的效率。比如销售渠道的融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借鉴等等。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以及成本和费用的降低等,使企业及集团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升。旺草镇卫生院、莆老场卫生院都是基于这种模式将资源优势互补,得于合理安排利用。在中医院、县医院的统一管理,合理利用资源的现况下继续发展。

(二)黔西卫生院股份合作模式

1、黔西卫生院基本情况

黔西卫生院全院共67个职工,3个主任医师,所辖人口为2万多人。黔西卫生院主要以股份合作模式运作。黔西卫生院的职工就是股东,该单位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不能进行投股,将医院的生存与全体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却也不是完全的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资本是以股份为主构成,职工股东共同劳动,实现按资按劳分配,权益共享,风险共担,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所有职工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企业承担责任,企业以全部资产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而黔西卫生院劳动者就是股东,自己支配和管理,决策层是院务领导也是较大股东,即了解自身业务需要又是政治上的管理层,更能有效地结合医院实际出台政策。

2、黔西卫生院资金的筹集与去向

黔西卫生院的职工就是股东,职工与股东为一体,资金的筹集是每位职工买下医院的股,管理层、业务骨干、一般职员所能买的股份数是不同的。这样,每个职工都是医院的主体,医院的盈亏与每位职工的劳动息息相关,大大的增进了职工的极积性、主动性,使职工的劳动更大层度地体现为工资与奖金。

二、与我院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分析

安场镇中心卫生院全院共40多位职工,所辖人口为7万多人,1个主任医师,3个副院长,从实施绩效工资以来,在医院内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少。

(一)人才培养稳步不前,留不住人才

外地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培训分别赴深圳、香港、顺德、中山、珠海五个城市,对其

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经验进行了初步了解和实地考察。了解深圳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深圳改革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有关情况和经验、考察全国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听取村领导介绍经验。参观香港市政建设设施、太平山顶、金紫荆广场及香港标志性建筑——香港青马大桥等。

二、主要收获与启示

(一)对照科学发展观,感悟经济特区的发展

深圳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以说,深圳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城市,是一种现象。“深圳速度”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标志。从根本上讲,深圳的改革发展和自主创新则是深圳快速崛起的真正动力。

一是发展为纲、紧抓不松。深圳的开放开发一开始就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大力引进香港的资金、技术、机器,充分发挥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围绕发展是硬道理,紧抓硬指标、用硬手段、抓硬任务不放松,不断探寻适合深圳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改革探路、带动发展。深圳人能够始终发扬“敢闯、敢冒、敢试”的“三敢”精神,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深化改革,提出准、快、深、细、大、坚“六字”方针。探寻深圳的经济发展,结合理论实践,深圳的经济发展源泉主要来自于五大发展动力,即: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科技进步、教育和制度创新。

三是坚持开放、勇于实践。在坚持开放中,深圳人始终实践“433”发展模式。坚持开放,扩大开放,贯彻政策。

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城市,28年(1980年—2008年)的成功经验缔造了深圳独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现象,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深圳逐步从农业经济时代到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二)对照现代市场经济,感悟“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首先,香港是一个特殊的地方。香港地区辖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区,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其次,香港是一个特殊的经济模式。香港虽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极具特色和活力,是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被誉为“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度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

再次,香港是一个成功地方。之所以说香港是一个成功的地方,有它其成功之道,即:经济自由、鼓励竞争、实行法治和廉洁政府。香港在经济发展上除了具有资本市场成熟、法制完善、税制简单,以及良好的管治文化等优势,同时,实行“低税率、简税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信息自由流通,这不仅使香港的企业所承担的税负降到相当低的水平,而且使企业拥有充分的活力,并吸引了大量投资者。香港政府是法治政府,比较而言,香港拥有诚信和法治两大社会资本,香港法治被评为亚洲第一,在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评选,香港位列榜首。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的基础和现实比作为一个大城市的香港要复杂得多,难以简单类比。但香港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机制却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当前内地改革的主要聚焦点和首要任务。正是在这一点上,香港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三)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感悟壮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路

在这次学习考察中,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参观考察了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和中山市长洲社区,并聆听了社区主要领导介绍如何加强社区建设及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的作法和经验。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是注重经济建设。通过外引内联,加大创办村办企业力度。二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东北地区的科右前旗及##镇,我们不可能完全复制发达地区发展的环境,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关键在于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学习如何运用现代市场经济机制解决发展中的

问题。对此,深圳、香港、珠江三角洲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启示是:

一是要大力推进观念创新,跳出旧体制、旧工作方式方法惯性的束缚,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研究解决自身的问题。

二是要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快改革步伐,特别是要在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上狠下功夫,创造一个激励人们创新创业、有利于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体制环境。这是我们和发达地区最根本的差距,也是振兴和促进我旗乃至我镇经济发展最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三是要着力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资源、能源的支撑已难以维持长远发展的需要,区域竞争的压力要求产业竞争力的大力提升,这一切都提出了优化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

外地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这次*之行,四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势头,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大。三是产业结构层次高。四是投资环境引力强。五是人才储备力量足。

看*,比自己,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当前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我市地属丘陵地带,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比较大;
我们虽然地处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背靠大山,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
全市至今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相比薄弱。二是园区建设魄力不大。我市工业小区数量不少、但小而杂乱,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孵化功能不具备,带动作用不明显,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手笔和魄力远不可比。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市有一支庞大的供销大军和优势显现的海外侨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实际利用外资仅10亿美元,“*”企业工业产值仅占工业产值的18%,这不仅与先进地区的外资利用水平无法相比,还与我市全国著名侨乡的地位极不相称。四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这些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我市虽然拥有部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市级以上科技示范企业和科技示范镇为数不少,但制度、管理、技术创新力度不大,企业“星星”多、“月亮”少,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相比不足。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绌,差距明显。

二、得到了启示,坚定了信心

*之行,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好过程。*的*实践,我们从中得到“五大启示”:

一是有眼力才有魄力。*这些城市的*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南巡讲话和*开发等几次大的机遇,以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浪潮,尤其是加入WTO在即,我们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坐失良机、止步不前,必须解放思想、登高望远,善待机遇、只争朝夕,勇于创新、敢拼爱赢,才能不辱使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是有外力才有活力。四市(区)的侨台优势不如我们,民间资金也不如我们充裕。正当我们为资金投入不足而窘迫时,他们却在引资、融资方面得心应手,经济发展保持高投入、高产出的良好态势。其主要得益于体制创新,善于借助外力,激发出经济发展内部潜力,使经济焕发活力。特别是他们在引进外资的措施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的方式方法上敢于大胆创新,更是令人赞赏。对此,我们要认真借鉴,挖掘优势,多出实招,多辟渠道,千方百计地借助外力来激活*发展的细胞。

三是有载力才有张力。规模经济的扩张,高平台的构筑,需要强有力的承载。四市(区)从90年代初开始大手笔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各类工业园区,成为吸引外资的最佳载体,以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吸纳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入区落户,开发区作“龙头”拉动外向型经济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要着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就应该把开发区的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以建设一批规模大、配套齐、档次高的开发区为突破口,以大开发引大资招大商,迅速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四是有引力才有实力。*之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确立营造投资环境的新理念,并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和“磁场”效应、“洼地”效应,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资金的聚集。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新世纪的竞争,突出投资综合环境的竞争。学习*,就是要树立“软环境也是后劲”的观念,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要着眼21世纪的竞争,大手笔建设生态城市,变后发优势为先发优势。

五是有智力才有潜力。四市(区)之所以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究其原因,根本的在于他们在建设人才高地上有新突破,造就经济发展的人才“金字塔”。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离不开人才提供的智力支持。在科技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招才引智工作愈加紧迫,科教兴市步伐缓慢不得。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赞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加快*的发展,我们信心百倍,信心来自于基础设施有保障,“九五”期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1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4倍;
信心来自于产业升级有潜力,“二区三乡一军一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三次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区域产业特色凸显,形成了建材支柱产业和纺服鞋帽、电子机械、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纸品纸业、家私装璜等六大优势行业;
信心来自于市场开拓有基础,市场发育走在全省各县市前列,建材、粮食、花卉、家私、纺织、汽车、日用品等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
信心来自于招商引资有优势,*是*乃至全国著名的侨乡,侨力资源十分丰富,台港澳侨胞总计超过300万人;
信心来自于资金挖掘有空间,民间资金雄厚,全市存款余额超百亿元,仅去年涌向股市一、二级市场的民间资金就有5亿多元。加快发展,我们也有动力,动力来源于“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心齐力聚,风正气顺,赶超先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创业氛围不断形成和发展。

三、拓宽了思路,明确了目标

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可比与不可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
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可比中深刻反思,迎头赶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实际,创造奇迹。要在前进中学习别人,在学习中发展自己。回来后,市委随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和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会议,通报了**市党政代表团赴*学习考察的活动情况,传达学习了*书记、*市长在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贯彻意见,狠抓工作落实。一阶段来,围绕“对比先进找差距,学习经验出思路,挖掘潜能增后劲,立足实际促发展”,市五套班子领导纷纷深入各乡镇传达学习*书记、施市长的讲话精神,与各乡镇共商加快发展对策;
市委、市政府还专门成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调研组,由市领导带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我市乡镇明星企业,了解和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组织两个招商团赴*、*等地走访慰问在外的*籍企业家,进一步招商引资。并安排有关职能部门再赴*,学习他们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土地开发的先进经验。

今后,我们的工作将围绕调结构、增总量、提效益、促后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到*年全市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比*年翻一番半以上,除山区乡镇外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侨乡和现代化工贸、旅游、生态、港口城市。工作思路体现为“六个新”:

(一)招商引资要有新成效

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潜力在招商引资。要把招商引资列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吸引大公司方面有新突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新突破,投资质量和总量方面有新突破,今年利用外资增幅力争超过50%。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到“六个更”:一是领导力量更强。成立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计经贸委、外经委、乡企局、市商会等部门的精干人员组成。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特别是对重点项目还要实行市领导挂钩挂帅,切实加强项目跟踪落实。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制度,协调解决全市在项目引进和对项目后期管理与服务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二个月将开展一次定期检查督促,推动工作落实。二是激励机制更活。制定出台《关于引进利用外资项目的奖励办法》,对引进外资项目的,按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建立健全外商投资鼓励机制,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落实“按项目给土地,按效益给优惠”的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土地出让和财政扶持办法,以吸引更多外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在沿海和中部地区,为山区和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开辟外商投资工业区,实行单独统计、税利分成,为这些乡镇的招商引资创造条件。三是招商方法更多。要适应新的特点,着眼于与国际接轨,努力搞好与*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对接。积极拓宽对外联系渠道,参与或举办各种招商会议、活动。切实用好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新方式,鼓励各种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招商,在著名网站设立*招商主页。发挥在外乡亲的纽带作用,延伸招商触角,选择合适的城市设立驻外机构,依靠在外商会和*社团组织,强化其招商联络职能。进一步实施以商招商策略,对现有的*企业,要精心呵护,悉心服务,使其尽可能在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上增资扩股,进一步膨胀壮大,进而实现“以商招商、以侨引外、以侨引台、以台引台”的乘数效应。四是招商方向更清。招商对象要面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面向欧美日,侨资外资并举,新老朋友齐上。加强项目库建设,充实更新项目内容,以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导向,坚持引进短期合作伙伴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相结合,引进小型加工企业与大企业相结合,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与高科技型企业相结合,引进外资与启动内资相结合,引进设备人才与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五是招商环境更优。要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和公开办事制度等。在*大厦内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机构,提供“一门式”咨询、“一条龙”服务,做到“一站式”办结。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清理各类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现象。遵循国际惯例,对外来投资者在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市民待遇。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给外商以安全感。要在全市倡导“亲商、安商、富商”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发挥团队精神,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解决[“中梗阻”问题,营造程序规范、政策透明、运作高效的招商服务环境。六是发展空间更宽。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获取出口经营权,培植出口大户,打响集体品牌,发挥品牌效应,着力提高石材、轻纺、鞋帽、机电等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发展境外加工贸易。

外地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市外来人口基本情况。

市是一个新兴的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辖10个镇和1个部级技术开发区,辖区户籍人口63.7万人,登记外来暂住人口62.5万人,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基本是1:1,外来人口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来人口总量不断上升。2000年登记外来人口数为13.5万人,2004年登记数为62.5万人。外来人口每年以48%的速度递增。

2、外来人口文化水平较低。市外来人口中80%来自农村,80%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3、外来人口以经济活动为主,主要分四类:

一是“白领”,以人才引进为主,有较高的学历,他们思想、工作、生活比较稳定,约占10%;

二是“蓝领”,以打工为主,居住相对集中分布在工厂企业,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7%;

三是“灰领”,即自由职业者,以小商小贩为主,占总数的8.2%;

四是“黑领”,即“三无”人员,居无定所,素质较差,对社会危害大,约占2‰。

4、外来人口滞留时间延长,在定居趋势上升。其中,暂住一年以上占30%,相当部分在昆居住数年以上,有的举家定居,成为新人。

5、外来人口违法犯罪比例高。近年来,外来人员违法犯罪一直占查获违法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2004年,市查获刑事作案人员1524人,外来人员1282人,占84.12%。

二、市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1、确立了本地化的管理理念。正确看待外来人员对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反作用,确立“共处一地、共创繁荣、共保安宁、共树新风”的指导思想,将外来人员视为“新人”,不排斥,不歧视,与本地人一视同仁,并在具体管理方法上提出融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管理理念,调动外来人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了网络化的管理组织。成立市外来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相关部门抽调16名同志组成。同时,开发区、各镇成立了外来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市现有各级管理办公室58个,登记管理站283个,共有专兼职协管员2435人,治安人员1014人。经费保障问题,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为每个登记的外来人员拨款31元,其中:公安20元、劳动和保障8元、计划生育2元、外口办1元,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经费保障。

3、形成了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五种管理模式:

一是以外企单位内部管理为主的“校园式”;

二是以房屋出租社会管理为主的“卡片式”,如所参观的玉山镇同心外来人口管理站,每户出租业主有一个档案,在其中租住的外来人员每人一张卡片记录其信息,由专兼职协管员进行管理;

三是以社会面上集中居住为主的“旅馆式”,如所参观的群叶打工公寓、千叶打工公寓,分别居住外来打工人员4500人、4000人左右;

四是以建筑工地集中管理的“营房式”;

五是以“三无”人员为主的“救助式”。

4、落实了全程化的服务措施。

一是成立社区服务站,在农村建立以综治、警务、调解、治安保卫和外来人员管理“五位一体”的综治办,把登记发证工作延伸到农村。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外来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基本素质。

三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四是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到现在,已建成各种规模的打工楼65余处,有打工楼386幢,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率达到70.6%,集中居住人数43.73万人。

五是创造良好的就读环境。市外口办会同教育局对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达标”管理。目前全市共有11所合格民工子弟学校,其中,中学一所,吸收外来人员子女11523人,另外有13324名适龄外来人员子女被市公办学校吸纳。

六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市电视台开设每周一期的“相聚”,《日报》开设“海纳百川”、“新人”等专栏,积极宣传外来人员的先进典型。并经常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外来人员业余生活。

三、外来人口给市带来的挑战。

人口大量涌入,挑战着城市承载力,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市主要带来三个方面的挑战:

1、社会治安管理的挑战。市刑事案件中82%来自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从偏远地方走出,中国特有的单位组织机构、乡村宗族社会以及家庭亲情对个人的行为约束机制,对他们起不了作用,容易沦为犯罪高危人群。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学校、供电、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外来人口增长速度。每增加一个外来人口,就需要增加3.5万元基础设施投入。

3、对“和谐”建设的挑战。和谐的政商关系强调的是当地管理者与外来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均衡;
劳资关系是协调企业家与外来打工者的利益分配;
新老人则是保证本地人与外来者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这些都与外来人口密切相关。

四、几点启示。

我区外来人口情况与市相比,在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外来人口文化程度、外来人口主要特征、外来人口带来的挑战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市外来人口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我区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组织。

根据目前外来人口的管理现状和未来人口导入的任务,导入人口的管理需要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综合管理组织体系,势在必行,必须尽快建立。

建议区、镇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综合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将外来人口纳入到人口综合调控和管理体系中来。

1、建立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由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人员由相关部门人员抽调组成。

2、建立镇(街道、园区)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街道、园区)社区办(综治办),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配置一名正科级专职主任和若干名工作人员,具体由各镇(街道、园区)根据外来人口数量确定。

3、整合组建社区综合协管队伍,在现有社区保安队、外来人口管理服务队以及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外来劳动力管理、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等辅助管理队伍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一支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素质较好的社区综合协管队伍。同时,可与实施“万人就业项目”相结合,发挥整体集聚效能。社区综合协管队伍的人员配置按照400—600外来人口配置1名协管员的工作要求,全区组建600-700名的社区协管员队伍。各镇(街道、园区)根据外来人口规模配置社区协管员队伍。

(二)加快推进外来人员相对集中居住管理。

目前,市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率已达70%,为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区在部分镇(外来人口集中居住中心)和大型企业(集体宿舍)已经实行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但比例较小,应该在全区范围进一步推广外口相对集中居住管理办法,推进外来流动人员集中居住区(点)的建设。通过集中居住区(含集体宿舍等外来人口居住处所)吸引、分流租赁私房居住的外来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服务,安定外来务工人员,对集中居住区实行小区化管理,加强治安防范和人员管理,不断优化外口集中地区的社会治安。

(三)落实经费保障。

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所需经费,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承担:

1、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业务经费按照每年外来人口登记数1元/人列入区财政年度计划。

2、各镇(街道、园区)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经费由各镇(街、园区)财政拨付。

3、社区综合协管队伍所需经费来源按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办法,即社区综合协管队伍经费来源为三块:

一是市财政定额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