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五篇】(全文)

发布时间:2023-08-17 18:15:0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基础会计课程是研究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学生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会计教案【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教案【五篇】

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基础会计

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是研究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学生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实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养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但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吸收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经验,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入讨论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讨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教学中既可以采用比较和分析,研究各类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用,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别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一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著作中,高度称赞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肯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而国内教育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案例教学法在培训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推动了教学方式改革,而且帮助教师更加深刻理解教学实践知识,有利于其教学能力提升。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经典案例教材,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消化吸收案例精华,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推广上受到一定制约。但是,处在教学模式及方法变革的时代,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2.1在观念上对基础会计案例教学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基础会计教学主要采用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方式,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规范性与关键点等都缺乏深刻理解[3]。在此现实情况下,虽然是在课堂上实施了案例教学,也缺乏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思考与讨论的能力,容易导致案例教学存在于形式、学生讨论脱离主题、教师难以掌控课堂等问题,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很难实现,有时混淆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阐述某些概念和原理以后,采用举例论证,或把一些例子布置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认为这就是案例教学。个别教师误把案例教学作为轻松教学,认为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任务,只需要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需要站在课堂上辛苦地讲授。实际上,采用案例教学,任课教师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加了,在课下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及精力准备课堂案例。2.2缺乏应用案例教学的基础条件。就基础会计课程而言,包括大量的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借贷记账方法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基础会计课程的课时有限,按课程的性质分类,一般为72课时或者54课时,因此,进行案例分析的课时就极为有限。这说明实践性教学在培养体系中处于薄弱环节,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往往课本基础掌握娴熟,但是在实践中不会处理具体会计实务。推广案例教学,对基础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应兼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经验,显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亟待解决的任务。2.3选取合适的案例存在难度。针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选择恰当的案例非常重要。目前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取案例资料:(1)选择国外的经典案例;(2)从国内为数不多基础会计案例教材中选择;(3)在借鉴已有案例教材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自行编写案例。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国外案例占主导地位,由于国外较早开展案例研究,资料较为丰富,具有较强借鉴意义。但国内外的企业基础会计研究的差异,而国内基础会计案例的经典教材比较匮乏,如果自行编写,则需要教师积累丰富的实践素材,同时教师还要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真实数据,对于教师而言,实现难度较大。2.4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要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活动主动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案例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内容,课堂上参与案例分析、课后进行认真的总结,需要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及精力进行主动学习。然而学生由于习惯了“填鸭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知识传递方式,形成了固有学习模式,不愿意主动发言、主动参与讨论,因此不容易融入案例的探讨中。

3案例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互动式教学,其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课前准备案例阶段;(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阶段;(3)案例的总结阶段;(4)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成功开展案例教学,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整个教学。3.1课前准备案例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针对案例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课前应根据基础会计的教学计划,精心地做好教学准备,仔细斟酌挑选案例,充分论证案例所考察的知识点,提前预判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提前发放“学案”给学生,可以采取列条式提问方式,对此案例讨论的问题范围进行界定,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学生的课前准备。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在收到教师“学案”以后,按照教师的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仔细研读和思考案例,熟悉案例中的相关信息、数据并搜集与“学案”有关资料,运用已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撰写发言提纲,为课堂上发言讨论做好准备。3.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阶段。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根本目的是在以相关理论作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讨论,挖掘出其背后原因。运用现有的经验归纳总结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一般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4]。3.2.1教师有效组织与引导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的讨论氛围,鼓励发言。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组织者与听众,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要循序善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教师可以将模拟教学法融入到分析与讨论环节,让学生作为当事人体会案例中的角色。学生以案例主题为中心进行分析讨论[5]。当学生讨论僵持不下时,应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都能融入角色;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纠正,控制好节奏,以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的方式与技巧,不要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以免误导学生。学生的错误观点,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讲清道理,让学生知道自己错误所在,进行自我纠正。第3.2.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融入角色,运用掌握的会计原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出科学合理决策。因此,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与分析中来,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互相沟通、交流与辩论,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仔细倾听别人的见解,并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提炼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观点。3.3案例的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情况,教师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教师总结的重点是讲清原理,揭示案例的本质,同时充分肯定一些学生好的思路和独特的观点,与此同时还要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哪些不足或理解偏差,以及如何利用基础会计理论,解决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才更加有效、更加科学。进行总结时不一定都要明确地给出标准答案,因为基础会计案例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有时很难给出标准答案,只要能够合理解决问题就有可取之处。重要的是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基础会计理论的理解。3.4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讨论分析之后,总结各自的观点,撰写分析报告。在报告内容中,首先应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备选方案,围绕结论逐层展开分析,采用事实与数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其次,通过对复杂的基础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应对学生提交的案例报告做出客观评价,作为评定学生案例成绩的重要依据。

4推广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案例教学法表面上看是一种教学方法,本质上它已形成一种教学体系。因此,在高等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中,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教学体系也随之调整,使之与案例教学法互相兼容、互相促进。4.1明确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关系。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案例教学方法为辅。推广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撇开传统教学方式,关键在于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6]。一些高校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是课堂教学最理想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可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解基础会计基本理论,配合案例教学法讲解实践技能,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论掌握与实践能力提高相互促进,学以致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此外,协调好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7]。其他教学方法可以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有益补充。比如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根据实习经历撰写调查报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企业在会计实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争取建立实训基地,从会计凭证录入、各种账表建立及到财务报表分析,运用电算化系统,让学生进行实战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会计业务能力等。4.2修订教学计划,科学分配课堂时间,为案例教学提供充分保障。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现象普遍存在,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时间以讲授为主。将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准确掌控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课前精心准备案例教学内容,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关键[8]。因此,有必要压缩基础会计理论内容,将部分理论融入教学案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合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4.3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纳入考试成绩评价体系。考试成绩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综合成果,因此必须涵盖案例教学的内容,针对整个的学习情况进行分项评分,最后汇总。考试成绩由笔试、案例、出勤、作业等项目构成。涵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的改革结果,必将会对传统成绩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在学生期末成绩中基础会计案例分析的成绩应占一定比重,为此需将笔试成绩和案例分析讨论成绩等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可根据学校情况制订笔试成绩和案例成绩等所占比重,通常认为,案例分析成绩在总成绩所占比重30%较为合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还促使学生重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4.4建立以案例开发为基础的案例教学体系。选取合适的案例材料是成功案例教学的保障,案例教学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案例开发的水平。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大约30%的学生认可教材配套案例,以著名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约40%的学生认同。这表明高水平的案例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意味着案例开发工作在案例教学中重要地位。当前的会计类课程的国内案例,并没有形成像MBA一样经典案例库,因此,任课教师需要重视会计类案例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开发和理论教学配套的案例教学教材。要明确与构建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通过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交流与反馈,推动案例的开发。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在学期期初和期末,设立基础会计案例需求与效果的指标体系来捕捉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从而实现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的案例开发。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开发与编写需要建立团队,单靠任课教师一人无法完成案例的开发工作。因此要推动基础会计案例开发的分工及协作,通过基础会计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分工及协作,来推动国内高质量教学案例的开发。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与设计给予教师案例编写的奖励机制,鼓励案例开发的自主创新。随着时展及社会进步,传统教学方法弊端已经呈现。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在基础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反复实践,需要与学生讨论,不断修正,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对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谭爱强.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36):116-117.

[2]齐筱.国际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3):82-83.

[3]彭艳梅.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5(9):124-126.

[4]赖丹.面向本科层次的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3(1):121-123.

[5]蒋德启,卫慧平.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撰写及运用[J].财会月刊,2011(3):104-106.

[6]李红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5):147-148.

[7]刘梅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12):60-61.

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
导学案;
会计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比以往传统的方式有所改进,“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依旧存在,“班班通”在中职教室也成为教学辅助最重要的工具。但是如何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到底听会了多少,学生做题的思路是怎样的,一系列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设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学案在基础教育阶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引明灯,调动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从事基础会计教学中,笔者积极尝试在会计教学中引入导学案,使会计课的课堂活跃起来。

一、导学案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如果要深入写好导学案,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的难点重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挖掘教材,富有启迪性地解读教材,在集体备课中拟定出更高质量的学案。基础会计是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专业课。多年的实践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初学基础会计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词语的认识都是非常抽象的。怎样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呢?我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引入导学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工夫,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和学生的“学”的主动性,一般我把一堂课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检测上节学习内容阶段;
第二阶段是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阶段;
第三阶段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评析难点阶段;
第四阶段是学生训练阶段。以“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节为例,检测内容为会计核算方法是什么?这节内容是对会计账务流程的一个总结,为导入本节课打好基础。第二阶段就是以导学案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阶段是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中不理解的内容,先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评析,第四阶段是学生练习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难,分为多个层次。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通过制定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学生的思维,使问题简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导学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预习。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和任务,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具体化。学生依据导学案提高预习,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学生借助导学案,预先认知学习目标、查询相关信息、解读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导学案可以保障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提供物质基础。科学的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中职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整个学习过程被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引领,学生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地自主学习,知识转化、能力提高自然蕴含其中,学生也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导学案为学生反馈信息提供了帮助

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部分,教师要严格做到在课堂上完成,而且一定要认真批改,严令禁止用小组长代改。除了每月或者每周检测之类的试卷,批改结束后务必要发给学生订正,及时发现错误,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拓展”试题。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使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控授课进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情况不同,讨论的方式就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注重引导方式的多样性,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每节课都应时时提醒自己,注重适应学生,只有这样,“导”才会显得有声有色。中职的会计专业要为社会培养会计行业的专业性人才。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断的释疑、讨论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作为教师,不管是在备课,还是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都应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提升中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改之路不仅艰辛而漫长,更是崎岖而坎坷。所以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敢于探索,勇于前行,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改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晓霞.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18-119.

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会计基础;
案例教学法;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90

1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会计基础》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入门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对象立足于培养会计职业的初学者的专业兴趣、专业认知,帮助初学者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使学生掌握会计实务的基本流程,能独立完成一个规模较小的工业企业的账务处理,为后续《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在此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首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计基础》课程中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从高中阶段的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专业术语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座座大山,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以真实情景为背景,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降低了纯粹灌输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

其次,在会计案例教学法中,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还可以融入学生分组上台展示、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多向互动形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检索信息的本领、提高学生制作多媒体的水平、训练学生上台演讲的素养,营造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转变师生角色,促进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1 合理设计案例

《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部分,学生会接触很多专业术语,为了让学生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教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载体与基础,若要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结合课程目标与班级实情,优选教学案例,做好教学准备。

以“会计对象”这一专业术语为例,可引入“学生创业”的案例,引导学生分组思考如果毕业后自行创业,新办一个什么企业,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能联想到筹集资金、购买厂房机器、采购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等资金运动,进而能对会计对象有具体的认知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可操作性,学生容易思考并能反馈一些想法,因而选取教学案例时,要注意设计案例的参与度,确保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提出解决策略。而学习会计基本假设时,可以引入“爱情观”案例,结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充分理解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除了以上简单案例,后续还要设计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从而使学生由单一知识的思考拓展到全面思考问题。同时,还要讲究梯度性,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便于学生整体参与。最后,还需要关注案例的实效性,不断更新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活化气息的鲜活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选择和设计了合适的案例后,教师还需要注意案例的表现形式,可以结合图片、视频、表演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案例的吸引力,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案例的思考与讨论中。首先,对于篇幅较短的案例,教师可以运用通俗的口头语言表达,提高学生从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本领;
而对于一些篇幅长、情节较为复杂的案例,教师可将相关资料通过班级QQ群等方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实现阅读思考和讨论,并且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准备下次课的发言,为了让学生的发言更精彩,还可以要求学生制作word、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对于具有较强故事情节的案例,还可以请一些喜欢表演的学生在课前准备案例,用表演的方式生动模拟案例情境,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其他同学的学习注意力。

2.2 引导学生参与

展示有关案例之后,当同学们了解相关信息,提炼有关事实后,教师就需要引导他们迁移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问题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角度剖析。学习《会计基础》阶段,学生一般都是大一新生,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还非常欠缺,如果教师缺乏合理引导,学生可能无法从案例中领会涉及的专业知识,更无法从案例中提炼出专业术语。因此,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每一个组的成员要合理配置,每一组都需要一个学习积极性高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的领头羊和一个性格外向愿意展示的同学。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对于有疑惑的问题,或者难度较大的案例,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甚至辩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在思维碰撞中拓宽思路、得到启发,加深知识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状态,教师需要灵活应对。比如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偏离案例较远时,教师要灵活调控,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讨论主题中;
有的学生想法可能已经离专业术语很近,可是表达能力不够,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和补充等方式帮助其提炼。

以会计科目“累计折旧”为例,学生在学习该科目时觉得太抽象,需要设计一环一环的案例,并且通过不断提问和补充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磨损入手,学生的学习工具橡皮擦在使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小,学生寝室的洗衣皂也会越用越小,为什么会变小呢?学生就能联想到损耗和磨损了,非常直观。那么企业的固定资产厂房机器设备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磨损吗?学生也就能准确思考出来。那么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磨损,会不会拿本子记载今天我的橡皮擦磨损了一毫米或是今天我的洗衣皂磨损了一厘米吗?此时,学生们能感受到案例的趣味性了,愿意进一步思考。企业却需要记录固定资产的磨损,为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有一些零碎的想法,但是表达得不够专业和全面。此时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继续导入衔接案例,以学生食堂的大型蒸笼为例,蒸笼的价值最后是体现在包子上面,要想准确计算包子的成本,需要考虑蒸笼的磨损价值的转移。最终一层一层递进,让学生透彻地掌握住什么是累折旧,以及企业为什么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3 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在案例教学中,因学生能力水平、知识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于案例的理解会有所不同,错误见解、正确看法、与片面观点可能同存。若要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获得系统印象,综合性评价与全方位总结就是不可或缺的,有助于学生再次梳理思路,进一步深入问题,使学习内容得以深化与升华。因此,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讨论后的评价总结和反馈信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多方位的点评与总结。点评中要注意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大一新生还处于适应阶段,有很多迷茫,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还不能安排得井井有条。因此,鼓励能充分给予学生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本门课程的学习。比如说可以恰如其分地评价同学们提出的不同方案,肯定新颖看法与独特分析,捕捉闪光点,肯定学生发言时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说口头表达能力、制作PPT的水平、录制小视频的创意等等,引导学生在后续的案例讨论中认真分析,将结论梳理清楚后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为日后工作汇报等打好基础。

总之,在高职会计《会计基础》教学中,尤其是前期学习理论知识时,恰如其分地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将课堂讲活,将灌输式课堂翻转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颖而有效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结合时代特色选择和设计案例,以丰富的形式展现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激励学生的兴趣,由注重“教”转化突出“导”,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案例与交流讨论中发掘相关理论知识,也得到一定的操作技能与实践方法,为学生今后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4篇

一、传统会计基础教学的弊端

我国在教学模式上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把理论知识看的比实践重要,也许思想上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弊端,也有所转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老路子,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仅仅成为一个口号。现在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增设了很多核心课程,可是这些课程往往主要通过课堂传授,缺乏实战训练,即使偶尔训练也缺乏缜密的安排,丧失了实践训练的目的性,完全流于形式,而会计专业恰恰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也很难掌握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时间才能熟练掌握。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从会计专业实战角度出发安排教学工作。

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关于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方向,明白自己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教材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整个教学规划和进度全都依赖教材,可是现在很多教材的组织体系和现实脱节,学生首先要学习完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如复式记账、会计科目与账户、总论等,才能接触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内容。这种教材的规划导致了学生学习前面内容的时候缺乏兴趣,学习起来较为被动,而学习后面知识又觉得太过简单,不够重视,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笔者认为,会计工作是一个既复杂又规律的流程,从凭证填制到报表编制,整个流程都必须按照顺序。教学工作必须仿照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内容在未来究竟有何作用,不是为了学习安排而学习,而是为了将来步入职场而充电。

2.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要让学生锻炼业务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可是从客观条件来看,学校和企业还无法做到如此默契的合作模式。那么,只有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来达到强化学生能力的目的。首先要对某个企业进行调研,根据地区环境和企业环境设计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最终完成整个案例内容。第二套方案则由学生独立完成,起到巩固作用。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化课程教学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其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融入其中,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编制案例。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对于参加社会工作还很难有具体体会,因此在编制教材过程中要尽量仿真企业会计的业务工作,刚开始学习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为了塑造学生自信心,尽量每个案例都仔细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多积累经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外,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适量加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动画、图形、声音等元素,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案例由学生自己参与全部过程。

从讨论到操作,到对案例的知识总结,都有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3.采用手工帐和电算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般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材料中进行手工会计模式实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财务软件再次操作实践,还能达到优化解决方案的作用。

四、案例化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取向问题和价值观。

文化教育是一个多元的知识体系,不带任何功利效益,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教育应该为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会计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未来为基础,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社会职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遵守职业道德,讲究诚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教材问题。

很多教师认为实行案例化教学就需要配备案例化教材,其实这是完全不需要的,由于专业和地区的差异性,教材作为一个工具书很难进行统一,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把教材作为案例设计的参考资料,不应完全依赖于教材。

3.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为某一种才是最好的,案例化教学也不能排斥其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 职业能力 岗位 实训

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理实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入门课。作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奠基石”,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一门必考课程,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会计职业理想的树立、会计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教学做”及“课岗证”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德能并进的理念。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规教育贯穿始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专业技能、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并融入到会计职业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会计专业岗位适应能力。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岗证一体的设计理念。以会计岗位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为培养主线,从会计认知开始,以会计整个工作过程应具备的各专项能力的培养展开,以完成会计整个工作过程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而告终。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引入本课程,形成了岗位需要与上岗资格并重、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理念。

3.从任务入手,建构学生会计能力的理念。以学习情境中的一个个任务为前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积累,制定完成工作的方案,通过实施工作方案,建构会计知识、技能、经验,并内化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紧紧围绕完成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2.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实现三个“一体化”。设置仿真工作场景,将会计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上,按照会计日常工作任务分情境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把相关的知识点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采用边讲边做实务,实现三个“一体化”,即教学做评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

3.突出实践性教学,实现实践教学“三结合”。即阶段性理论学习与离散手工模拟实训、离散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手工综合实训与电算化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仿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

二、课程内容选取

(一)课程内容选取的总体思路。

1.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序化教学内容。通过深入调研,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充分了解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要求,对会计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完成实际会计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必备的专业知识,选取九个学习情境作为教学内容,涵盖了会计工作各岗位及全过程最基本的核算能力,并将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步骤进行了重新组织序化,充分体现了职业化的特点。

2.课程内容选取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会计岗位与专业资格考试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重要课程的会计职业基础,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实现职业资格考试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为学生未来步入职场创造条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选取课程内容时以一个企业的全部会计工作为任务,将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后续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分岗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组织。

1.内容整合。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走进会计、认识会计核算基础、核算会计基本业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组织和开展财产清查、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选择和应用账务处理程序和保管会计档案等9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分为若干子学习情境,共分为33个子学习情境;
每个子学习情境下又有若干个学习内容。

2.学习情境设计。以职业岗位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内容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r、职业能力目标、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与方法、相关实践、考核建议等内容。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每项子学习情境为对象,包括子学习情境名称、学习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时数、教学组织与实施步骤、职业拓展能力训练等内容。教学活动以行动为导向,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每个教学过程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步骤。

三、课程教学过程

按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序化为“单项情境教学――校内模拟单项实训――校内模拟综合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四个阶段。

(一)单项情境教学。按照工作过程,根据工作任务,分角色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校内模拟单项实训。校内模拟单项实训是在完成每个情境教学后,利用实训手册、教学资源库资料以及“网中网”软件完成单项实训,强化学生账务处理能力。

(三)校内模拟综合实训。校内模拟综合实训是以某公司的账务资料为背景,发放真实的账证表单资料,要求学生按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依次完成从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建账、登账与结账、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的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全部会计工作,把会计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等知识与会计循环有机地嵌在一起,教师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引入必须、够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会计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对知识的需求。

(四)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企业认知实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四个阶段的学习,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教学模式

该课程采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阶段性理论学习与离散手工模拟实训、离散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
手工综合实训与电算化综合实训相结合;
校内仿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

(一)阶段性理论学习与单项仿真实训相结合。经过咨询行业专家、市场调研等方式,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职业活动,各环节教学做与离散型实训同步进行,交互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训练,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

(二)集中性综合仿真实训与电算化上机实训相结合。在全课程教学结束后,集中安排2周的课程综合实训,手工仿真账务处理与电算化上机处理交互进行,实现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衔接。在仿真工作情境(手工实训室、多功能实训室)中,利用全真账证表和仿真情景案例进行手工实训。手工实训完成后,在仿真工作情境(电算化实训室)中,根据手工实训的过程材料和结果数据,使用会计软件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训。该项综合实训与上机实训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软件,提高职业胜任能力。

(三)仿真实训与会计咨询服务中心真账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为了实现零距离就业,除了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外,以课程组教师为核心,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咨询服务中心。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让学生按手工账、电脑账、纳税申报等对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岗位技能操作。

五、课程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六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一)六步教学法。将教学组织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准备等信息搜集,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并准备各项教学资料。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和会计工作流程实施模拟工作过程,并以“过程+结果”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二)角色扮演法。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指定不同人员分别扮演出纳、会计、业务办理人员、会计主管、企业负责人等角色,模拟有关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岗位任务和岗位职责。分岗进行模拟实训时采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真切体验会计工作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办理为例讲解有关业务办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业务办理流程,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指导性,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会计特殊业务处理、会计岗位职业道德与风险防范等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四)名嘴课件指导教学法。推荐给学生一些参考书目及会计学习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程设计特色

(一)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项目化、递进式、成长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按照会计职业岗位的划分,结合教学进度内容,按照工作项目,安排了“认知实践”“基本技能实践”“同步单元模拟实践”“综合模拟实践”“社会顶岗实践”等数个循序渐进的环节,从而实现学生技能成长的“操作型、核算型、复合型”三个递进层次。

(二)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特色专业为支撑,彰显“课岗证融合,课赛贯通,以赛促训”,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该课程在热萆杓粕希一方面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另一方面积极追踪和研究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考试的要素引入教学过程,构建了一套基于工作过程“课岗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对本专业实行双证书三年规划:会计从业资格作为必考证书,与毕业证挂钩,纳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同时将助理会计师证书、涉外会计从业资格证、审计师证等作为备考证书,提供相应的教学保障或培训服务,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考试要素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