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五篇】【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8-18 20:40:05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也就是说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本身还是道德的传递者。而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道德,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五篇】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重要性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77-01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也就是说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本身还是道德的传递者。而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道德,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可见,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多么重要。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时所应遵守的职业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就是依据社会对高校教师的道德要求开展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教育,并通过外部的教育促使其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进而在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1 能够促进高校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

在当前社会转型以及价值观多元化的时期,高校教师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并真正做到以“育人”为职业理念,才能真正地从正面引领学生,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1.2 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大学生群体由于思想单纯,再加上对日益变化社会没有太多的接触和了解,因而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难以抵制。而大学生一旦沾染上不良的习气,产生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难进行纠正。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特别注意通过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1.3 能够促进我国德育的顺利实施

当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的道德,除了设置专门的道德课程对其进行教育外,还需要高校教师通过自己的职业道德影响大学生,使其真正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进而促进我国德育的顺利实施。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和教育人士的重视,也积极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但取得的成果却并不是特别理想。

2.1 高校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很多高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都是针对入职前的教师的,而对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高校在职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就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

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针对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但由于培训的课程仅停留在讲授层面,并未在实践中运用,因而在职教师虽然接受了职业道德培训,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出现道德缺失及失范现象。

2.2 高校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不够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做好教书的工作,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因而会自觉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没有足够的重视,更不注重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
还有很多教师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习惯是专门讲授思想道德教育学科的教师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从而也就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良好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忽视了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

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不论对教师、学生和高校的发展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3.1 高校要重视良好师德师风氛围的营造

高校要积极提倡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积极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修养高度重视,同时使教师能够在工作中成长并体验到教育学生的乐趣。而要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传统,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努力。其中,学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要让学生对教师工作有深入的了解,不断提高教师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3.2 高校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高校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树立自身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为此,可以通过组织经验丰富、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和其他教师一同分享教育经验的活动,在思想上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培养;
可以通过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先进典型的方式,用活生生的典型影响和鼓励其他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等。

3.3 高校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制度的建设

高校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制度的建设,用制度对教师提出相关的要求,通过教育与管理手段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机制,确立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途径。此外,高校还应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对考核评价后确定的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营造一种正当职业道德优良教师的良好风气。

3.4 高校要制定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要依据《教师法》以及《高等教育法》中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明确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明确教师的岗位责任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并积极引导教师自觉地遵守和履行这些规范。

3.5 高教教师要切实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

培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需要高校教师切实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通常来说,高校教师树立的职业道德意识应包括:遵纪守法的意识、严谨治学的意识、科学执教的意识、为人师表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意识、团结协作的意识、廉洁从教的意识等。

参考文献

[1] 安身健.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
文化;
教学;
身心;
素质

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地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的重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教师。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当下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怎样让自己更优秀、更有耐心、更有爱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磨炼!

一、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高度的敬业精神,并用自身的良好思想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品行和举止;
用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去影响教育学生。教师要适时把握社会中的新思想和新动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以此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在素质教育中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二、注重积累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新的学科、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开拓和创新已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的前进推动着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修养的同时,还要有广博的知识;
不仅要懂得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美学知识和现代化办公的电脑知识等等;
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教师要对新知识不断地吸取,对新技术不断地掌握,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文化的需求。

三、培养过硬的教学素质

培养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做到三个加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更多地掌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使自己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健康发展,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1.教学能力

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上好每一节课,科学地设计每节课的内容;
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用自己的新知识、新方法指导教学。

2.教育学生的能力

培养优秀学生,转化后进生是教师永恒的一项课题。在不断促进和转化过程中,新旧矛盾不断出现,就要求教师有预见性,有说服能力,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的科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目的和内容不断变化,教育方法不断更新,在教学理论、技能、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介体的模式。因此,教师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科学育人,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科研教学素质。

四、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第3篇

一、加强基础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人了21世纪,国与国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其实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它的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教师,因为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双重任务。这个任务的实现,呼唤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教师的诸多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首要的素质。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使其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使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基础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的重要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句话就意味着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人,应该德才兼备。有德无能的教师,无法给予学生知识和获取知识,会误人子弟;有才缺德的老师,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造成不良影响,更会误人子弟。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教师的道德力量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托,是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的重要保证。

二、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敬业爱岗是教师的基本道德标准

教师的职业是塑造人类灵魂和面向未来的神圣职业,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崇高使命。敬业爱岗是衡量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基本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如果不敬业爱岗,就谈不上做好本职工作,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自己的辛劳站好岗,用自己的才智育好人。鲁迅先生在为人师表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把学生比作花木,把教师比作泥土。他这样写道:“譬如想要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了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只要能培养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鲁迅先生这种为了培养学生而甘做腐草的奉献精神,对于我们现在的教师来说,不可或缺,因为它体现了教师的高尚品德,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2.关爱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亦是教师这个职业不可没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生活中,应“爱生如子”。对学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论是非,不能以考虑个人的利损关系搞亲疏,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其实,无论耐心的教导、不失时机的鼓励、真心的喝彩、还是善意的撒谎,无一不盈溢着教师心底那份夕情真意切的爱。有爱,就会沉下心来聆听学生的心声;有爱,就会不计报酬、不计艰辛地付出。

3,求真务实是教师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要精益求精地去求真理,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学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除了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外,还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博览群书,集众家之长;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武装自己,站在科学技术前沿去传播科技知识。作为教师,应以自己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4.进取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新时代呼唤教师应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永不满足,积极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现阶段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师德”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对师德的基本内涵缺乏全面的认识。2.师德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忙于搞第二职业,不安心执教,工作马虎;有的教师观念陈腐,思想滞后,接受新思想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握苗助长;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不高,生活的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障碍,无法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师德水平的提高,在学生中产生负面影响。3.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心罚”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教师,平时常爱动用体罚的同时,也常用“心罚”。对犯错误的学生态度冷漠,常采用讽刺、谩骂、训斥的方法,忽视学生的感受,侮辱学生的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有位教师对两位学习欠佳的学生在姓名上故意挖苦说:李巧玲,你不巧也不灵,“刘进,你应该改为刘‘退”’,等等。这样的老师,怎能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呢? 四、新时期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措施

“德为师之本”,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办法和措施。

1.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强化师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者首先自己要接受教育。第一,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有关师德建设方面的制度、法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第二,应加强学习。要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教师师德的先进事迹,启迪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人观、学生观。第三,要让教师作出师德承诺。教师应向学校作出明确的师德承诺,自觉接受学校和学生的监督。对于履行较好的,学校应给予表扬,对于履行不好的,学校应给予批评。

2.加强心理疏导,优化教师的心境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许多严峻的考验,形成了许多心理乒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网络,加强心理疏导,及时调整教师的心态,不断优化教师的心境,使他们能及时地摒弃不健康的心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

3.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树立师表形象

教师的执教行为是“传道授业”的载体,又是实现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使其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思想水平的提高,是培养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一个途径。学校应要求教师具有端正的外表,文明的行为。比如,进课堂之前,要检查自己的着装外表,不让“把柄”给学生抓住;调节好情绪,不让失态留给学生;精神充沛,不让疲态染学生;力求文明得体,不让废话脏话影响伤害学生。一句话,就是要求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的教态完善起来,达到“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4、构建师德交流平台,推进师德教育向前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都结于经验。”在师德教育中,应该及时地总结经验并及时地进行相互交流,积极开展“师德论坛”、“师德经验交流会”、“师德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校园能形成“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的氛围,以达互相促进,使师德建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5.制定师德评估标准,实行师德考评制度

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蕴含着较多的思想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较不容易把握,为此,就更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套师德考核评估制度。在师德考评上,不能由几个领导说了算,而应该引人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评价,通过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等,来评估教师的工作和师德。童真无欺,重视学生的评价,能使师德评价更真实。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在师德考核中不合格者,不能评优,不能晋级,不能拿奖金,不能评为教学能手,以此保住“师德底线”,铸造高尚的教师之魂。这样,才能促进教师自觉地履行自己的师德承诺,真正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外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真正使师德成为教师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第4篇

 

一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初等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

 

(一)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初等教育师范生思想道德水平

 

师德是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开展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职前培养,有助于提高师范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师范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内化为师范生自我发展的原动力,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的正确职业态度。

[2]

 

(二)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力量奠定坚实基础

 

师范院校是师资培养基地,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肩负着为小学培养和输送合格教师的社会重任。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素质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可见加强初等教育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奠定了基础。

 

二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以绵阳师范学院初等教育专业2011级、2012级、2013级共26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67份,回收261份,回收率98.1%。有效问卷253份,有效率95.5%,对回收上来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本次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统计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是267人,其中女性占全体参评人员的97.2%,55%以上的学生是独生子女。来自于农村的生源占78.2%,城市生源为 21.8%。调查发现,学生选择小学教育专业大部分是采纳家长或老师的建议,报考前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知道毕业后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但对专业的认同感不是太高,毕业后一定会从事本专业相应岗位工作的意愿比较低。同时,学校除了德育课的部分课程外,在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比较少的;在“职业道德教育对你的学习生活有没有影响”的选项中,认为影响不大的占65.2%。

 

2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学生对目前教师行业职业道德现状不满意,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是很清晰地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等;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识到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低下是其主要原因,应承担重大或较大责任。

 

(二)目前现状及成因

 

1 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

 

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传统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标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很多人认为“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和谐意义非常重大,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抛开自身利益去实践。

 

2 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近年来,国家对小学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日趋重视,对小学教师师德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期望。然而,小学教师的师德培养目标往往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政治性,教育过程相对死板,缺乏灵活性,教育方式和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高校比例较小,其他涉及师德教育内容的课程也微乎其微,已呈现出对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大面积“荒漠化”。[4]另外,初等教育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内容空洞、不充实,缺乏针对性,所用师德教育教材大都是各类师范生通用教材,适合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使用的师德教育课程教材非常少。

 

三 地方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对策

 

针对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 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1 加强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教育,强化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提高行为规范师范性认识

 

初等教育师范生职业情感和行为规范的素养是师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情感,能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引导师范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遵守具有师范性的行为规范,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5]所以,加强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教育,强化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提高行为规范的示范性,是完善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2 改进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师德教育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多种多样教育方式及其教育功能的有机整合。师德教育不能囿于对教师的简单枯燥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如社会实践、对照先进典型、互动交流教育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让师德教育避免空洞、枯燥乏味,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师德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师德观,为良好的师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途径

 

1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初等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的长期任务,是师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做好师德教育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做好思想理论课程设置实施工作,加强“两课”教学的理论教育,可以帮助初等教育师范生提高自身修养,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2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教育载体作用

 

师德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师范生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师范氛围”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优秀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会对师范生的行为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6]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师范氛围的 “学校文化” 更直接,更浓郁,为初等教育师范生师德的养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增强师德教育效果提供条件。

 

3 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及榜样示范作用

 

利用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等这种学生参与、关注度高以及高效、人性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挖掘、整理和宣传基础教育系统中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师德模范”先进事迹,积极带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这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形象,激发学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使命感,树立良好的职业认同和情感,从而达到榜样的模范师范带头教育目的。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

 

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师德水平。师范院校教师的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未来小学教师的师德养成。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师德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势在必行。

 

1 选择职业道德修养高的教师

 

首先,可以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师德课程的讲授。实现德育教师的专业化。[7]其次,在师德内容的具体讲授过程中,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或从事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讲座,条件允许的化,可以直接聘请师德教育相关专家担任师德课程教学。

 

2 加强对师范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是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且育人。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实现师德从内化向外化的转变,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真正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达到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
教育现状;
培养途径

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不断变化,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已成为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素质与用人单位对接的首要目标[1]。

1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1重理论、轻实践

人们普遍认为记住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就是职业道德教育,这种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育理念势必会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就业指导等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但是缺乏职业道德实践教育,所以在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或问题时仍然不知所措,导致“知”“行”分离。“道德不仅是一种规范性知识,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只有遇到具体的实践问题时,道德才能真正彰显其意义。”[2]

1.2重校内、轻校外

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传授和学习。以我院为例,在校两年期间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在第三年实习期间,职业道德完全融入职业环境,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但由于教师与学生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有时教师、班主任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这个阶段少之又少。

1.3重技能、轻素质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素质是技能型人才的前提。高职教育往往把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大力提倡课程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同时也忽略了素质教育,最终使高职学生出现高技能、低素质现象。

1.4重学生、轻教师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教师也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作为重点,却忽略了高职院校另一个群体———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3]。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树立榜样,起示范作用。

2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养途径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应探索合适的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基本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2.1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又分为基础专业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培养离不开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

2.1.1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基础课程教育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公共课部教师承担,他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立足于国情,从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展,针对实际情况,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教学内容可以利用现实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换作自己应该怎么思考和处理,或讲述名人或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让学生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二是可以通过说出崇拜偶像或身边同学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省,弥补不足,不断完善自己。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是非观和荣辱观,形成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2.1.2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

专业教育主要是由专业教师承担,专业教师比较熟悉相关行业及企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工作环境,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另一面让学生了解工作岗位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2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校企联合培养

高职院校很多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2”是指在校学习两年,“1”是指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在前两年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很少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邀请行业及企业专家宣讲企业文化与管理,加强师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2.2.1学生、教师“走出去”

学生虽然阅历和经验少,但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强,学生可以“走出去”,利用企业顶岗实践、兼职、周末打工等机会进入企业,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进一步明确今后人生定位和学习目标。鼓励教师通过暑期顶岗培训、企业兼职、企业走访等形式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2.2将企业专家“请进来”

一是邀请行业及企业专家来校当兼职教师,这些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能更好地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形象,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是邀请企业高管举办讲座,传授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发展规划和目标等,使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企业职业道德,未来能更快地融入企业;
三是企业建立“校中厂”,让学生提前感知工作环境,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2.3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余活动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余活动。活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业性质活动,如技能比赛、展学会等;
一类是娱乐性质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文娱晚会等,这些活动的策划和举办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道德修养。除了学生,学校也会给教师举办一些活动,如“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教师教学竞赛、专业说课比赛等,这些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职业素养。

2.4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习就业

高职院校的学生第三年一般在企业顶岗实习,扮演的是学生和员工双重角色。作为学生,领导、教师要定期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对遇到难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指导解决问题,使学生静下心来工作;
作为员工,企业要时时关注员工思想和工作状态,及时沟通并解决,并反馈给学校。

参考文献:

[1]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42-44.

[2]崔浩.探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方法[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