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验总结【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9 18:30:15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市统计局《转发广东省统计局关于做好全省统计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东统字[2005]16号)收悉。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紧密联系口岸工作实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实验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会计实验总结【五篇】

会计实验总结范文第1篇

市统计局《转发广东省统计局关于做好全省统计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东统字[2005]16号)收悉。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紧密联系口岸工作实际,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我局的统计“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收到通知后,我局收到通知后,从开展统计普法是推进依法统计、推进统计改革建设事业进程的高度,充分认识“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重要性,由郭水局长牵头,组成了“四五”普法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在局党组的精心组织谋划下,我们立足一个“早”字,突出一个“快”字,坚持一个“实”字,做到早行动、早筹备,迅速展开了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结验收方案,安排好时间、落实好有关的工作人员,自上而下认真做好自查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落实到位,领导责任到位,有效避免了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的出现。

二、实事求是、确保质量。在组织开展“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我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求实务实的精神,从实际工作出发,严格按照省、市统计部门总结验收的内容和标准要求,深入细致的开展检查验收,切实保证“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的质量,我们注意做到“三个抓”。一抓舆论宣传,充分运用网络、会议、墙报、简报等形式,加强“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宣传工作,包括总结验收工作的基本要求、内容标准、方法步骤等,这些都为总结验收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抓工作落实。在总结验收工作中,我们紧紧把握上级关于总结验收工作的内容标准,以局总结验收工作小组为龙头,我们采取自下而上自查的总结材料逐(请登陆政法秘书网)级向上报与自上而下逐级检查验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工作汇报、检查审阅有关材料、召开座谈会、抽样调查和当场测试等检查方式,认真抓好检查统计普法工作的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量完成,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会计实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地属中等城市,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特点,并与地方经济、地方产业有着天然联系。这些学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其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应用人才。在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学型院校中,实验课与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由于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和机密性,使得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因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怕单位财务资料外泄等原因而较难达到实践效果,所以会计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基本科学素养、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应用性复合型财经专业人才。探讨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对增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效果,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在会计教育中强调实验教学一直是会计教育的特点,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会计专业应用性培养目标的有利保证。本文所指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包括:一是以会计实验室及其硬件为物质基础;二是以实验教材及相关软件为实验内容;三是拥有高水平的实验师资为实验质量保证;四是具有一套完善的试验管理和考核制度。本文探讨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即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

(一)经费投入不足,实验硬件资源有限。地方本科院校因地方投资、地方管理,教育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投资建设。会计实验室一般包括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一些院校虽建有会计手工实验室,但硬件设施有限,仅有一些手工实验台、投影仪、教学及学生手工模拟用资料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虽有计算机,但有关财务软件没有足够资金购买,仅有几种常用的基础财务软件,等等。

(二)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实验教学内容既包括与理论课衔接的各种实验,也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一是实验课时安排不足,实验课流于形式。地方本科院校实验课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重较少,理论课安排较多,实验课时安排不足。即使有实验课时安排,由于师资原因或学生重视不够或实验安排不合理、实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而使实验课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实验效果;二是实验教材不够系统。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格本科院校时间相对较短,在教材建设方面还急需完善,实验教材的选用不够系统;三是实验过程中重模拟核算,而忽视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的实验。

(三)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实验课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实验课效果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年轻教师较多,从校门出来直接从教的研究生较多,他们相对来说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指导实验课时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而影响实验课效果。

(四)实验管理、考核制度尚不规范。有些院校没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或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不够规范,或执行不够规范,例如实验课开出率不足、实验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被损坏、实验资料乱堆放、查找不方便,等等;学生实验考核制度不健全,有些学生因为实验课比考试课容易达标而不重视实验课学习,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配套实验内容设计、抓好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实验管理考核制度方面进行建设。

(一)充分利用实验室硬件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对会计实验室的投资有限,这是会计实验室发展的资金瓶颈,需要院级财务统筹安排。在实验室硬件条件短期内难以增加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硬件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二)完善实验内容。结合国家教育部对实践教学的规定,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方面结合课程特点,增加与理论课衔接的单项实验课时,压缩理论课时;另一方面增加独立设置的综合实验课。

一是增加单项实验课,并充实实验内容。例如,《会计学原理》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章节可以安排为实验课,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可以在学完理论课后安排实验课,结合实训教材中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己“读懂”原始凭证,获取原始凭证提供的人员签字、业务时间、经济事项、经手人责任、凭证联次等信息,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根据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判断会计分录,锻炼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成本会计》中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可以通过提供制造业生产原始凭证,让学生练习费用的归集,然后结合有关生产数据练习费用的分配等。在实验过程中,原始凭证的设计很重要。《会计报表分析》可以由实验室搜集最近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报表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写成实验报告,再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二是增加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并充实实验内容。例如,独立设置的《会计综合实训》、《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设计》等课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以会计手工模拟核算为主,会计电算化为辅的综合模拟实验课。因其是综合实验,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要求很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审计学以及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时。手工模拟核算部分,可以让学生(或按岗位分成小组)独立进行会计处理,教师加以指导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让学生准备一套会计相关资料,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查阅。在综合实验中要重视对会计岗位分工、凭证传递、内部控制的实验,让学生在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体会会计监督,并能够进行一定的会计分析。会计电算化模拟部分,因课时有限,而且学生在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已经对会计电算化非常熟悉,在进行手工模拟资料转化为电算化资料时,教师应侧重组织学生对会计资料初始化的练习分析,以及引导学生比较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的差异等。《会计信息系统》一般以ERP软件为教学软件环境,学生在电算化实验室进行上机操作。可以结合目前中小企业使用较多的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财务业务一体化部分,让学生熟练运用购销存以及应收应付系统,并结合税法知识、财务会计知识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注意比较计算机处理下原始凭证的生成与手工的不同,与会计制度设计相结合,理解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些院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试,借此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因为这类考试对实际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所以也可以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有些院校鼓励专业教师到校外实习,教师实行轮流实习制度;有的院校鼓励教师在校外企业或会计中介机构兼职,为企业做会计税务咨询等。通过这些措施,目的是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对提高授课水平、增强实验课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为鼓励较高实践水平的教师从事实验课教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可以同样课时待遇。单项实验可以由该课程理论课教师指导,这样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同一个老师,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应重点强调的地方,方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在一起。

(四)完善实验管理考核制度。完善实验管理制度,设置专职的实验管理员,管理实验室的开出、交接,实验室设备的检修、报损等,实验资料每年的购买、更新、搜集工作,以及计算机的维护、软件的更新等工作。完善实验课考核制度,细化实验课考核方式,例如《会计综合实训》实验课成绩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平时实验课的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30%,由实验课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打分;第二部分为考核表,包括原始凭证装订、记账凭证编制、日记账登记、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的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占总成绩的50%,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最后的手工模拟资料打分;第三部分为实验报告,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对会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监督以及会计电算化初始化、电算化与手工的比较等的理解,占总成绩20%。通过量化、细化考核标准,设计一部分统一标准,一部分灵活能动性的标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规定实验的同时尽可能发挥学生实践的能动性。再如,《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课的考核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平时实验课的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20%,由实验课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打分;第二部分为考试成绩,可以结合全国ERP工程师认证考试或由教师设计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第三部分为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0%,可以是学生对ERP某系统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某系统的二次开发等。考核方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配套实验内容设计、抓好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实验管理考核制度等措施,完善会计实验体系建设,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人才的目标。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勋,解振锁.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会计实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模拟实验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教学组织

随着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虽然各大财经类高校已普遍重视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的研究开发与实施,但未能重视对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探讨,更不用说投入足够的资金、人力进行开发研究与实施了。因此,探讨关于会计学专业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如何设计得巧妙合理,如何组织得高质高效就显得十分重要,其意义在于:第一,对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在明确教学目标、梳理和规范教学体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第二,对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审计学课程是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先导课程,后者的教学需要在前者理论知识良好掌握的前提之下,对理论知识进行模拟实践与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审计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完成本科学习任务。本文主要从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环节的设计与教学的组织管理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课程性质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能够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资料,运用审计的原则和方法,亲自进行审计程序和步骤,进而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
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理解所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该课程主要是对审计实务工作中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审计计划、实施、报告的整个过程开展模拟操作,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模拟操作审计业务,从而间接接触实际、认识实践,进而提高审计实务工作能力。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教学成败的首要难点。从审计教学的实践来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规划在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应按照规定程序收集、整理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所需资料,力求设计与安排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学模块,使之符合经济业务的真实性、逻辑性、全面性。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知识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等特点对教学资料的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材仍然较少,教学内容相对简单,难以适应审计实务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组织与管理。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组织方面往往缺乏创新性。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往往将自己的观点、做法直接灌输给学生,将实习过程简单化,整个模拟实验的过程相当于一次理论课的教学,学生盲目被动地编制最终需要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材料,在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创新性。

因此,教师需要:第一,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安排代表典型经济业务的、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实验内容。第二,对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使之符合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规律,以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三、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环节的设计

(一)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第一,按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充实,能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第二,综合性实验比例达100%,注重利用科研成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能进行开放式教学。第三,课程组织与安排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寒暑期的相关实习(比如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社会调查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尽早熟悉社会实际会计、审计实务工作打下基础,更为毕业之前要完成的本科毕业论好选题方向及论据搜集等铺垫。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工作、审计技术与方法、风险评估与应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薪酬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求。教师在筛选了难度深浅适宜的实验内容之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逻辑体系清晰、符合教学规律的实验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以下四种思路:第一,按审计流程设计。可分为: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等3个环节。第二,按经济业务循环设计。可分为:筹资与投资、购货与付款、生产与仓储、销售与收款、货币资金等5个环节。第三,按开展实验的项目内容设计。可分为: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工作、审计技术与方法的运用、风险评估与应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生产与薪酬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终结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的撰写。第四,按开展实验的形式设计。可分为:按案例分析(实训)、独立实验、综合实验等不同形式。

四、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第一,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梳理,分析得出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环节设置以及组织安排。第二,通过分析总结同行以往承担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经验,对授课教师们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吸取优秀的实验教学经验。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

1.分组开展实验。将学生按3―5人组为一组,将全部学生划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每一实验小组可以推选出一名“固定”的组长,也可以由组内成员按实验项目的不同“轮流”当选组长,以负责实验组任务的合理分工及实验内容的按时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实验项目相关理论,布置了实验任务之后,各小组开始进行小组讨论部分及实验项目组织实施部分。实验组组长此时承担了本组开展实验的组织任务,将需要完成的任务与组内成员一起做好实验资料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任务的划分、进度的把控,最终实现组内实验任务的及时完成和成果递交。

2.个人开展实验。由每一位同学独立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内容,并以个人为单位递交实验成果。这种方式使得每一位学生没有可以“搭便车”的机会,在教师讲授实验相关理论并布置了当次实验任务后,完全由个人主动搜集实验资料相关信息,充分回顾所学审计理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厘清思路,最终完成实验任务,递交每次实验成果。

(三)课后对学生的意见搜集与教学经验总结。

1.课后对学生的意见搜集。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通过积极观察实验效果,搜集学生对本实验课程的意见,在师生教学互动的同时,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可在本课程的全部实验结束且学生已递交所有的实验成果之后,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该报告至少包括以下要素:实验时间、实验目的与意义、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对本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实验收获及心得。再如,可以请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填写一份表格(见表1)来搜集学生对本实验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第一,需要从实验内容及环节的设计方面、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来积极总结分析。第二,由于审计模拟实验会分若干项目进行开展,会因教学内容的安排及环节设计不同而分为若干阶段,因此,教学经验的总结应该在每一阶段实验完成之后及时总结,以便下一阶段实验项目开展时收效更好。第三,在每一轮次的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全部实验项目完成之后,将本轮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经验体会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积极与同行“交流切磋”,开展教学研讨,撰写教学论文。

五、结束语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专业技术难度、且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讲授难度大,对于会计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实验环节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精心规划教学内容,合理而巧妙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组织学生按实验教师预设的思路完成实验内容的同时,探究如何做到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模拟实践锻炼中主动探索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自觉对先前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协作能力,进而有益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能够使审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环节设计与组织更为合理,实验效果更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审计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吕B,池玉莲,杨元贵,何玉岭.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6,(04).

[2]顾正娣,李晓东.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探讨[J].财会月刊,2008,(18).

会计实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1-01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是在初中物理基本教学的基础之上加以强化和升华的,老师一方面要教导学生们不断巩固和深化相关的物理原理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帮助学生们完成对相关实验的整个步骤与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活动提高整体的团队意识,密切团队的实践关系。所以,将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对教师与学生双方来说过既是一种目标和方法的规划,又是一次实践经验的体会与总结。笔者认为,要完成并完善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1.制定详细的总目标与分目标

高中老师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要不断完善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环节。老师可以在教学设计的准备和执行过程中,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做出合理的修改,并加以完善。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与标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制定。所以,物理老师要在教学设计的伊始注重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通常情况下,物理老师需要根据课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有所侧重的以重难点为制定参考物,制定出详尽的教学总目标与分目标。

1.1 物理教师要明确物理教学的总目标,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总目标,是在课程学期目标与教材章节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所以,物理老师一方面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宏观掌握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与大体的年级教学计划,依托课本教材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的总目标。例如老师在讲授加速度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要结合学生们之前所学的物体运动的原理内容,制定出主要侧重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演示以及公式的推演得出加速度的影响因素,继而掌握整个加速度的运动规律。老师在制定此类教学总目标时,主要是要具备长远的宏观视野,通过对物理知识点的系统掌握,触类旁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获得对物理新知识的掌握与引申应用。

1.2 物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对分目标的制定,分目标是对教学总目标的分类与细化,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实践的应用强度来划分比例与侧重点的。所以,物理老师往往需要在详细了解课本教材的章节内容以及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可用的分目标。这类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是对老师教学设计水平的考验,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能否按时按量地完成课本教学要求的考验。所以,在整个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分目标的各个调例,学生也要在不断的教学思考中积极请教老师,让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做出分目标的详化与深入。

2.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基础之上,物理老师的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就是要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物理老师一方面要权衡课本教材内容的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侧重比例,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到学生们的课堂反应能力与接受水平。

2.1 在设计整个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时,老师们要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性。高中物理对物理原理知识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重大体是一致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老师要分步骤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在课程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分课时对理论与实验进行教学。而在进行理论教学时,物理老师可以通过板书的教学模式在黑板上对理论公式进行演练和推算。学生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加强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

2.2 对于设计过程中实验能力的教学培养,物理老师要引导学生们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作用。通常情况下,根据物理实验的特点,对试验的教学可以安排在理论知识的前面,也可以安排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主要是考虑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实验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实验设计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加大实验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3.总结出课堂教学方法

3.1 物理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注意总结和借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能够增强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领悟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物理老师与学生双方都应该在互相交流中总结出高效便捷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般情况下,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与实地考察教学。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课本教材的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和课时安排来实施。所以,高中物理老师在采取上述教学方法时,要结合主客观因素,进行最佳选择,以达到物理课堂教学的双效性。

4.教学体会的分析与总结

在课堂教学设计完成之后,物理老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体会的总结,一般意义上,总结教学体会主要是对之前教学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所以,物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实现对教学过程中学生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再度反思和解惑。

会计实验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介绍了笔者自己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同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以便逐步完善和推广研究性实验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
研究性教学;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架构为基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使其积累知识并强调一种主动探索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传授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但是,开展研究型教学受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水平、考核改革、院校政策、教师待遇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不同院校、院系、专业、课程、年级的差异往往较大。因此,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依据课程特点开展研究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是我们高校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

本期学校首次举行了研究性教学比赛,比赛程序是首先参赛教师上报教学实施方案
方案通过后经学校督导团教师现场听课4次;
学生填写调查表;
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召开教师座谈会,参赛教师进行汇报总结;
最后,督导团教师汇总经综合评定给出结果。笔者是全校22名参赛教师中唯一上实验课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所上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获得了督导团和学生的好评,排名第一。下面笔者从6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借此机会与教师们共同探讨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同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和推广研究性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体会

(1) 课前准备充足,制定详尽的教学方案

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特征是改变学习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它更多注重的是教学的组织。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详尽的教学组织方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计算机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抽象、枯燥、难理解等特点,而我们开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就是针对这些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期实验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理解CPU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牢固建立整机概念;
CPU的设计调试方法;
EDA工具软件的使用;
软件仿真的技能;
文档资料的总结及论文的写作技能。

依据教学目标,开课前我们制定了详尽的教学方案并建立了相应文档资料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运行图、实验项目一览表、课表、实验组织管理办法、考核方式、各模块的讲稿(部分含FLASH演示案例、PPT等)、实验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暂时空,每次实验时及时记录并整理)、每次实验总结(暂时空,每个实验完后及时总结)、测试安排、学生反馈意见调查表(全部实验完后学生填写,从中听取学生意见,以便下次改进)、教学总结(课程完后及时总结)。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准备充分了,我们才有可能上好一门课,特别是实验课。

(2) 改变传统实验方法,自主研发实验设备,开发实验项目,自编教材

实验方法的研究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教师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要及时把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先进的实验方法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最新知识。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已经全部做好的CPU各个组成部件的计算机模型实验系统来实验的。学生只需按要求连线,拨动开关就能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实验过程不求甚解,只求结果,缺乏对实验的主动思考的能力,这样做实验无法达到我们的预期教学目标。

随着EDA技术的发展,传统实验方法必须改进。是否可以通过数字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等基础硬件实验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呢?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研制并动手制作了DDA-I型实验箱,并开发了相关实验项目,编写并出版了教材。自己研制的实验箱是依据课程实验的要求而设计的,简单明了,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让学生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实验的开设具有自己的特色,能吸引学生,设备维护也简单方便,总体来说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3) 实验内容安排及对学生的要求体现层次性,给通才定规则,给天才留空间

研究性教学应强调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说给通才定规则,给天才留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在第一次的课堂上把实验课的相关事宜(内容、组织方法、要求、考核等)告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掌握:一般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以及更高要求。其中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一个简单的模型机的工作原理及设计;
较高要求是实现教材中给定的模型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如增加指令等);
更高要求是用多种方法实现并改进模型机的功能。我们会鼓励学生提前完成基本内容并依据自己能力实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并对于这些同学有相应鼓励机制(免测试、最后实验成绩加分、推荐参加SIT、竞赛等),以此带动全班同学对该门实验课程学习的气氛。这样的安排,能让各层次的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与能力完成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改变教学观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挖掘其研究与创新的潜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尊重学生,精心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位学生。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班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你有信任感,并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立足于为自身的发展而学,使其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本期上了3个班的课,学生层次有很大差别。其中一个班是成教生。成教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也不是很认真。对待这样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适当把要求降低。特别是第一次的实验不能太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同学应能做出来,并让做出来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去指导其他学生。这样,对前者是鼓励而对后者来说也不会有畏惧感。完成实验后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让每位同学都有成就感,认为自己还行,不是太差,这样他们就会对以后的实验产生兴趣,以便我们能顺利指导他们完成以后的实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2个班是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本科生,而通1班(19名同学选修此课)学习积极性高,每次实验总有6、7位同学能提前验收。对这些学生,我们在课堂上及时表扬,并要求他们最后的模型机实验中机器指令集要改,而且要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及时的表扬以及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更加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余时间经常见他们泡在实验室,有时忘记了吃饭。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班同学你追我赶,学习气氛相当浓厚。最后实验中班上大多数同学达到较高要求,全班三分之一的同学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实现了CPU。这次教学给我感触很深,学生的潜力是相当大的,看我们教师怎样去挖掘,用心去教总会让你很感动。

总之,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不断体味、不断探索,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科学研究的精神。

(5) 教学过程的摸索,推行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收获更多。如何达到目标这需要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主动摸索,积累经验,找出最有效、最适用的方法。依据“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该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半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只是启发性的讲解组成CPU的各模快的工作原理,其余部分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要求他们把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解决方法及时记录在实验日志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习惯。学生每人一组独立实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除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完成必做的14个实验项目外,还有9个实验项目可供选做,完成选做项目者可适当加分。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除上课时间外可自由来实验室做实验。任课教师除上课时间外,每周还安排了多次答疑时间。

实验中的模块我们只给出框图,其具体内容要求自己用电路图或VHDL硬件描述语言完成。另外,学生也可以完全抛开所给的框图全部重新设计。在编译调试过程中遇到困难尽量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自己解决,并记录在实验日志中,让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验情况。在每个模块部分我们还安排了障碍让学生修改,提高他们的实验兴趣。实验内容的安排遵循验证与设计相结合、注重基础、突出应用的原则。实验严格遵循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准备、实验调试(实验日志记录)、验收、测试的实验环节。做到课上课下相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差异较大,我们的宗旨是让所有同学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各自的实践与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不能只注重对好学生的培养,还应注重学习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半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能顾及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课堂上我们针对多数同学讲解基本知识要点,要求多数学生完成指定任务。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内来实验室,老师会耐心给予个别辅导,使他们能够完成实验任务,这样也会有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对于优秀学生,课余时间也可以来实验室,教师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最大限度的能力发挥空间,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并在考核中给予适当加分以资鼓励,增进实验兴趣。

(6) 依据教学目的,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查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采取何种考核方式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理论教学,实验课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对实验成绩的考核,单纯的操作考试与单纯的笔试(口试)都有其片面性。前者尽管能直接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毕竟考试时只能涉及到一个实验内容,考核评分很难把握,主观因素不可避免;
后者考试内容虽然广泛,但有可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实验原理及相关内容,达不到实验目的。因此,为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有一个真实的评价,我们要因课制宜,依据不同实验课程的特点以及我们的教学目的制定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方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成绩评定贯穿于课程开始直至课程结束全过程,每个环节我们都有跟踪记录。考核成绩由每个实验项目的课堂训练(电路的软件设计及仿真)、硬件调试、实验文档(预习报告、实验日志、实验报告)、平时开放时间的实验情况和两次测试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① 实验总成绩(100%)=平时成绩1{实践操作总成绩(综合考查课堂训练+实验操作验收,含验收时的答辩)40%}+平时成绩2{预习报告总成绩10%+实验日志及实验报告总成绩30%}+测试成绩(20%)

其中实践操作总成绩、预习报告总成绩、实验日志及报告总成绩(下全简写为总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总成绩= 第I次实验成绩=

说明:

:占实验总成绩的比。即“实验验收操作总成绩”为40%;
“预习报告总成绩”为10%;
“实验日志总成绩”为30%。

:第I次实验比重(百分比)。即:

:第I次实验成绩(百分制)。ABCD等级制需要折算成百分制。

实验考核表格中的项目设置:

课堂训练、实验验收:等级法表示,例:A等=0.9, B等=0.8,C等=0.7, D等=0.6。

预习报告、实验日志及实验报告、测试成绩:百分制。

每次实验完,我们及时将跟踪记录的各项成绩登陆到下表,图1为一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成绩,各模块实验以及测试结束后得出学生最终成绩,图2为最后的总成绩:

图1

图2

② 文档资料的总结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引导学生重视写好报告,训练学生掌握论文、研究报告和写作要求,使得总结材料具有条理性和科学逻辑性。为了达到目标,我们提高了实验文档资料整理在考核中所占比例,由原来的30%提升为40%,并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是“预习―日志―报告”三环相接。

实验预习是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求学生的预习工作包括实验原理部分的叙述,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明原理知识的关键点,学生必须多花时间认真思考,才能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写出简明扼要的原理说明。

实验日志是我们实行的新举措。记实验日志能很好地反映实验的全过程,对学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起了很大的作用,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有帮助。在调试中,不断地回头动手找原因并把这一过程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同学的耐心和相互之间的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严谨、细致、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主要记录:实验进行中(包括课上与课后)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必做);
回答实验教材中以及教师课堂上提出的思考题(必做);
学生由实验中的某部分引申开去,结合背景知识提出的一些看法(选做,老师视情况给予加分);
最后是实验感受和体会(必做)。实验日志是实验成功的咽喉,它将贯穿于整个实验阶段,体现学生实际实验的情况,是学生独立实验的一项重要证明。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并给出手写稿。这样,一方面,学生课内课外动手做实验,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并经过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有利于实验特别是大型设计的顺利完成。这一举措吸引了学生主动走入实验室,并带动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问题的浓厚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每位同学的真实的实验情况,给出更加真实的考核成绩。

③ 实验测试的安排是为了督促并让全体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知识点与基本技能。其中一次测试安排在综合性实验项目微程序控制器中,要求学生写出实验中每条微指令的代码,因为代码如何形成是本次也是整个CPU实验的关键。第二次实验测试是一个综合性的测试,安排在最后的模型机实验中,具体要求如下:对每位同学给出不同的题目,学生必须依据所给题目稍稍修改电路、编写测试程序、最后下载到实验箱调试出正确的结果,演示并附加说明讲解给教师听。这种方式的测试大大减少了学生之间抄袭实验的恶习。其中对于每位同学所给的不同题目是题库自动生成的,而题库的设计者则是上届实验做得好的并推荐进行SIT计划的同学。本期实验测试正式启用,效果良好,减轻了教师出题的负担,提高了效率。

④ 对于能提前完成规定实验项目或能完成较高要求、更高要求实验内容,以及有一定创新思想的学生,给予适当加分或免实验测试等鼓励措施,并以实验综合成绩作为课程学成绩。

由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实验项目环环相扣,外加严格的实验考核,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前面没做好会影响到后面的实验效果。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良好的培训和锻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也有很大提高。

2 总结与改进

课程结束后,我们分发了问卷调查表,书面征求学生们的建议和想法。学生普遍认为这门实验课的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系统性较强、各模块环环相扣,使得初学者能够

一步一步在清晰的思路下完成,同时又能吸引他们继续深入,最终完成CPU的设计与实现。当他们看到每一步指令的执行结果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时,那种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有位学生在他的实验报告中写过这样的体会: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我进大学后做过的“最痛苦”、“最耗时”、“最快乐”、“最难忘”的实验。实验中我们采用的“预习―日志―报告”三环相接的方法以及手写日志、报告及实验测试方法便于让学生对实验理解得更加透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实验抄袭现象,实验室的开放又极大地方便了同学细心钻研实验内容。很多学生反映这门课的实验方法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查找资料进行实验,特别是教师先让他们尝试如何设计实验,最后才为他们讲解。这种实验的方法是值得肯定的,大学正是要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不足之处,下面对此进行总结,希望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所改进。

① 排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本期由于计算机通信专业实验课程较多,实验课因为是三节连上,部分班级只能安排在早上7:30-9:40,导致迟到现象常有发生;
而排在中午的课12:50-15:10,学生和教师的精神都不是很好,特别是夏天;

② 有部分学生反映写报告花的时间太多;
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鉴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际上是完成一个大型的CPU设计实验,它的系统性、连贯性较强,因此决定下期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子模块报告可简化,即省略目的、实验器材等,原理部分用语言简单总结即可,步骤可浓缩在波形仿真说明中。最后的模型机调试实验再要求学生写份完整的报告。实验日志部分不能缺少,这样可以适当减轻学生负担。

③ 由于学院改革,部分理论课程的相关课程实验安排在实验室上,占用了较多实验室资源,使得开放的时间相对少了些。针对这个问题,实验室正在开发预约系统,希望系统运行时能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

④ 近期实验室又研制了DDA-III型实验箱,准备新安装QUARTUS软件。下期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准备让部分学生用新软件和新实验箱完成实验,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3 结束语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促使教师主动去探索并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实践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方法,是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我们还将继续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研究性教学以及它的“软件、硬件”进行进一步探索,和广大的教师、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完善和推广研究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 方恺晴.关于提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