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工作要点【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15:50:0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结合我校实际,在新老校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一次“学子之声”专题调研,以座谈的形式举行了“学生会与你面对面”,对于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会及时做了总结,并向各有关部门做了反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会工作要点【五篇】,供大家参考。

学生会工作要点【五篇】

学生会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贴近学生生活方面:

结合我校实际,在新老校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一次“学子之声”专题调研,以座谈的形式举行了“学生会与你面对面”,对于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会及时做了总结,并向各有关部门做了反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学生会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同学们对学生会的了解、信任与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会成员的责任感。

二、学风建设方面:

组织举办首届“新科杯”英语之星大赛,在此次活动中也加强了与外校学生会的联系。协助团委举办了年第一期成长论坛,并多次组织英语四、六级知识讲座,从中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学风建设,为在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校园文化方面:

由体育部具体组织,成功的承办了首届“理想杯”篮球联赛,从中增强了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宣传部组织承办了“现场书画展演”,在展演中,科技大学、师范学院学生会也参与进来,并作了广泛的交流。

四、娱乐文化方面:

根据我校的特殊性,在新区举行了主题为“走进新区,你我共联欢”文艺晚会,在老校区举行了社团文化广角,主题为“同唱一首歌”文艺晚会。协助团委成功的承办了庞龙“两只蝴蝶,与你相约”签唱会,“青蛙乐队”签唱会,两场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通过丰富的文艺活动,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

五、校园文明方面:

学生会充分发挥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大学生伙食委员会的作用,结合第二十三个文明教育月,自律委员会组织学生定期抽查学生宿舍,有力的遏止了晚归和夜不归宿的行为,并多次维持大型活动的秩序,文明监督岗对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制止。伙食委员会配合学生处、团委、后勤发展总公司对宿舍文化建设和教室、宿舍卫生的检查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在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中,由于时间短暂,工作经验的缺乏,我们也深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的一些大的活动,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整体学生会成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会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必须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实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人生,增强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大胆清理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并严重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陈腐观念。学校德育工作应着眼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拓展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系统安排,精心组织,确立德育工作所包含的道德品质、政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基本内容,挖掘德育工作潜在力量,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形式地开展好德育工作。在开展德育活动中一要摆正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做到教书育人并驾齐驱,克服存在的片面注重教学而忽视德育的现象;
二要在德育中突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理解,学好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辟论述。钻研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突出市场经济的主战场,特别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育、完善,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科学地抓好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爱国主义和“两史一情”教育。当前深入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培养教育中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的坚实政治基础。三要选准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在开展德育工作中,要切人主题,摸准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实际,抓住学生的思想“热点”,培育一代新人应有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公正、诚实、勇敢、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和热爱劳动的高尚品德,养成勤奋、刻苦、向上的精神,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这一社会背景格局的转换,使得许多传统的理论、观念、价值标准等都受到了挑战。因此,深化学校德育改革,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是我们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须在两个方面突破,第一是要突破过去“管人”、“防范”的管理模式,转轨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各种实际能力。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单纯的知识教育替代不了德育。学校德育工作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存在着包得过多,管得太死,多为指令性运动的活动,这些弊端不利于德育工作括力的发挥,必须加以克服。要敢于破除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正确的导向,形成多层次的追求,遵循学生心理、思想发展规律,为德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生动活泼、形象有效的德育体系。第二是突破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模式。当前就学校内部而言,其工作重点主要抓升学率。学生书包沉重,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胳、智、体发展不平衡,严重违背了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并导致学生在校就读重智轻德的现象。为此,加强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将这项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跨世纪育人工程摆到重要位置,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我们德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肩负着教育培养青少年成长的重任。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要注意克服心理定势,摆脱计划经济下的德育模式,不断研究市场经济及其对青少年全面影响的新情况,因势利导,开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德育工作的新尝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德育工作上做以尝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做好德育工作上要坚持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发扬三个特色,形成五种教育合力,最后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

(1)要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德育是首位,经济建设是中心,这两者的关系要摆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全党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部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根本出发点。只有经济发展了,德育工作才会有自己的位置,而且德育工作只有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作出实绩,育出“四有”新人,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也才能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在德育工作中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文明行为、人际关系和活动能力等。从纯理论的说教式宣传,转变到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思想教育,树立起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

(2)坚持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德育原理告诉我们,德育的基本内容有道德品质、政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多方面的统一的综合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认识到中学德育工作要着重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即基本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在基本政治观点教育中,切忌“面广、浮浅、空谈、说教”。在道德品质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我们认识到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首要的是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抓经常、养成、实效,而且要贯穿学期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并采取多项措施,为开展好德育工作创造条件。第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校内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文明、整洁、高雅、健康的校内小气候,让学生从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和道德情操,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
第二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第三根据德育大纲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不同年级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品德测评。

(3)坚持发扬三个教育特点。坚持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途径的实践性,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特色。坚持和发扬这一基本特色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的实效性,使得德育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更具有高效率。

学生会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必须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实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熟悉社会和人生,增强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大胆清理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并严重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陈腐观念。学校德育工作应着眼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拓展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系统布置,精心组织,确立德育工作所包含的道德品质、政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基本内容,挖掘德育工作潜在力量,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形式地开展好德育工作。在开展德育活动中一要摆正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关系,做到教书育人并驾齐驱,克服存在的片面注重教学而忽视德育的现象;
二要在德育中突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理解,学好邓小平同志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辟论述。钻研引导学生学习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突出市场经济的主战场,非凡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育、完善,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科学地抓好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爱国主义和“两史一情”教育。当前深入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非凡是培养教育中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的坚实政治基础。三要选准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在开展德育工作中,要切人主题,摸准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实际,抓住学生的思想“热点”,培育一代新人应有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公正、老实、勇敢、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和热爱劳动的高尚品德,养成勤奋、刻苦、向上的精神,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这一社会背景格局的转换,使得许多传统的理论、观念、价值标准等都受到了挑战。因此,深化学校德育改革,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是我们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须在两个方面突破,第一是要突破过去“管人”、“防范”的管理模式,转轨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各种实际能力。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功能,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单纯的知识教育替代不了德育。学校德育工作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存在着包得过多,管得太死,多为指令性运动的活动,这些弊端不利于德育工作括力的发挥,必须加以克服。要敢于破除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正确的导向,形成多层次的追求,遵循学生心理、思想发展规律,为德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生动活泼、形象有效的德育体系。第二是突破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模式。当前就学校内部而言,其工作重点主要抓升学率。学生书包沉重,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胳、智、体发展不平衡,严重违反了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并导致学生在校就读重智轻德的现象。为此,加强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将这项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跨世纪育人工程摆到重要位置,提高到战略高度来熟悉。

我们德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主导功能,肩负着教育培养青少年成长的重任。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要注重克服心理定势,摆脱计划经济下的德育模式,不断探究市场经济及其对青少年全面影响的新情况,因势利导,开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德育工作的新尝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德育工作上做以尝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做好德育工作上要坚持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发扬三个特色,形成五种教育合力,最后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

(1)要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德育是首位,经济建设是中心,这两者的关系要摆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全党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部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根本出发点。只有经济发展了,德育工作才会有自己的位置,而且德育工作只有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作出实绩,育出“四有”新人,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也才能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在德育工作中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文明行为、人际关系和活动能力等。从纯理论的说教式宣传,转变到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思想教育,树立起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

(2)坚持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德育原理告诉我们,德育的基本内容有道德品质、政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多方面的统一的综合要求。非凡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熟悉到中学德育工作要着重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即基本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行为规范养成练习。

在基本政治观点教育中,切忌“面广、浮浅、空谈、说教”。在道德品质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我们熟悉到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首要的是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抓经常、养成、实效,而且要贯穿学期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并采取多项办法,为开展好德育工作创造条件。第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校内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文明、整洁、高雅、健康的校内小气候,让学生从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和道德情操,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
第二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第三根据德育大纲和学生年龄特征,制定不同年级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品德测评。

(3)坚持发扬三个教育特征。坚持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途径的实践性,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特色。坚持和发扬这一基本特色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的实效性,使得德育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更具有高效率。

学生会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精心安排下周工作

只有凝聚全体教师的人心,才能让全体教师劲往一处使。周前会恰恰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精心安排好下一周的主要工作,让下一周的工作有的放矢,是召开周前会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笔者以学校工作行事历为依据,结合教育局临时布置的一些工作,倾听并渗透学校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的一些建议和想法,设计下一周的工作,力争让下一周的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例如,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厘清一周的工作,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工作安排表(如表1),印发给每一位教师。

从第八周的工作安排中可以看出,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有序推进。简简单单的一张安排表,却至少要花去笔者半个小时的时间。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每一位教师手中都有这张安排表,因此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不会耽误。由此可见,精心安排好下一周的工作是周前会的重中之重。

二、提前预设后周工作

学校的工作是一个整体,眼光不能局限于一周的工作,需要做好整体规划。如有些工作需要事先布置,让教师的心理上和行动有个准备的过程。为此,笔者在召开周围前会时,总会提前布置后一周的主要工作,让每一周的工作顺利衔接,减少不必要的脱节现象。如在召开本学期第八周周前会时,笔者还布置了后一周及下一阶段应该筹备的工作(表2)。

表2中既把下周主要工作安排了,也把未来几周要做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安排。这样的表格(和表1连在一起),发给每一位教师,有利于相关教师及时谋划,精心准备,从而提高工作实效。由此可见,提前预设后周及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利于学校工作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各周工作无缝对接。

三、合理点评本周工作

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适时对过去一周的工作进行点评,有利于激发正能量,让全体教师乐此不疲地做好本职工作。当然,点评时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力求让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之风主导校园,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如在召开第八周周前会前,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一张表格(表3):

上述强调事项,实际上是对本周工作的点评。第一点是表扬积极撰写教研论文的三位教师,促使全校教师关注自身的理论修养,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经验积累。第二点是对一些教师挤占技能学科(如体、音、美)现象的一次提醒。第三点是对少数几位教师迟到现象的提醒。第四点是对一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性不高的批评,目的是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专业成长活动中来。第五点是对今后心理咨询室活动方向的引导。第六点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团体比赛的关注度。第七点是对一些班级卫生状况比较差的批评。第八点则是对学生买零食现象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有了这样的点评,下一周的工作将更上一层楼。而将本周工作点评改成“强调事项”,更容易被全体教师所接受。可见,点评一周工作需要校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既要关注点评的内容,又要关注点评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懒散、推诿之风远离校园。

四、适度呈现一周感悟

所谓一周感悟,就是校长在审视一周工作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感想和顿悟。由于校长的位置特殊,适度呈现一周感悟,有利于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思索工作方法,力求把本职工作做好。如在第八周周前会上,笔者发表了如下感悟(如表4):

第一句话,是笔者在目睹一些教师管不住学生之后的感悟。第二句话是笔者在与潜能生交流之后,潜能生得到进步而产生的感悟;第三句话是笔者看到一些教师内心比较浮躁之后的感悟。第四句话是对一些青年教师毫无条件地执行学校工作之后的启示。当教师们学习了这四条感悟之后,至少这一周内工作面貌会有所好转变。如果校长每周都谈点感悟,既可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又能够促进了教师们工作态度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让教师们也能养成思考与感悟的良好习惯。

学生会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思政教育价值

大学生是有知识、有素质、有能力的人群,他们熟知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社会热点问题,并对社会热点问题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想法。但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出的多样性,他们在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上难免会出现偏差,而这就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客观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社会热点问题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

一般来说,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主要可分为三点,第一是实时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必须符合全面反映社会的要求。因为在这个阶段中,各类社会矛盾会持续发酵,对热点问题的解读也会随着社会舆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视角,从而实现全面反映社会情况的目的。第二点是大众性。因为当前社会是以利益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广大群众关注的重点是事件背后对自身生活的引导和牵制作用,对此,社会热点问题要想在群众之间进行传播,就必要具备一定的大众性,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与民生生活相联系,从而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热点问题传播效率的提高。第三个特点是敏感性。这是由于不管是哪个领域的热点问题,都是由阶级矛盾、思想矛盾而引起的事件,这些社会深层矛盾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都极具敏感性,一旦出现就会在社会上引起舆论狂潮。

二、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

1.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导向作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热点问题、社会矛盾的出现越来越频繁。为了有效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应当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教育工作中,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有效融合。因为从整体上来讲,社会热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方针与政策的反映,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思路,合理的看待社会热点问题,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与民情,促进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情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目的,这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相融合。因此,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社会热点问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热点问题并不同于一般的问题,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复杂性,往往会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社会热点问题是大众对共同利益关注程度的集中体现,以及能反映出一个社会荣辱观的践行程度,因此,社会热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高校是思想最为活跃的聚集地,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融入社会热点问题,是践行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引导学生透过问题的表象分析事件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质,合理科学的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与发展。

三、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

1.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要让学生对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倘若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那么高校的思政教育活动就会与新形势下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过程的教育理念相违背,进而影响着思政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对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各项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引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将知识应用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进行拟定。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自身明辨是非能力的提高,让自身从社会热点问题的本质上解决问题。

2.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能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高校思政教师来说,他们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强烈的责任心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学习榜样,积极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行为。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可知,高校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思维方法去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挑战,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会缩小,甚至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极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解決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采取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同时,通过浏览高校的一些网站或论坛,来了解与掌握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与建议,由此来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走向,进而使用合适的措施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有利于思政理论教学的实际落实。现阶段,许多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上仍采用单一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纯理论性的知识内容,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单一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要想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提高思政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的作用,我们就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在充分考虑时展需求以及实际教育情况的基础上,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出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还应当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以及知识层面的广泛性,在讲解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关心程度以及培养好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为了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思政教师还需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效率,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工具来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图文并茂、视频讲解等方法的使用,来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将思政知识全面融入到社会实践中,有效促进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