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建筑设备实训总结【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24 14:20:0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南宁市罗文大道东侧,相思湖北路的南侧。整齐的规划,使新校区具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天然条件。该实训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场地绝对标高128.85米。学校规划总占地面积约28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建筑设备实训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建筑设备实训总结【五篇】

建筑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实训楼;
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设背景和项目概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南宁市罗文大道东侧,相思湖北路的南侧。整齐的规划,使新校区具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天然条件。该实训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场地绝对标高128.85米。

学校规划总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分为一期与二期,一期主要为实训区、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育后勤区,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第一次招标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分为A分标(实训楼及教学楼);
B分标(办公楼和体育附属用房);
C分标(食堂及部分宿舍楼)。其中广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体建筑设计服务采购(A分标)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多平方米,D-1、D-2实训楼总建筑面积:70337.47㎡。D-1、D-2实训楼由A、B、C段组成,A段为两个20层实训塔楼及2层裙房组成,面积为;
B段为两栋平行布置的5层教学楼;
C段为2层高的美术中心。

二、总体建筑设计规划

校园南北方向的主轴和东西方向的副轴为主题,结合生活区的辅轴形成了这个校园的规划结构,南北的主轴在北端结合地形高差及办公楼入口空间进行了处理。从中轴线的中部开始分成三个台地,每个台地有三级高差,北端也设计了三个9级台阶,把行政办公楼的大台阶下设计为半地下停车场,既突出了办公楼在校园空间中的主导气质,也满足了办公停车的功能求。同时,由南往北引入了城市水系,并完整地循环在校园中。

建筑单体设计思想

实训楼是校园的最高建筑,也是面向城市的最重要的展示面之一,实训楼的位置具有标志性。在空间上,注重分楼层的设计,实训楼是各院系学生的集中实训的重要场地,空间上要符合大跨度的设备布置的要求,在地下室与一层平台的空间处理上巧妙的运用了高差处理,使得艺术楼、实训楼与地下实训室宫廷成为了校园展示空间。实训楼每三层设有共享空间,是学生交流的重要空间,也是校园的立体化绿化空间。在设计上,还要把握如下方面:

3.1 项目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采用都以经济合理为原则,建筑表面材料采取了,水泥纤维预制构件、新型面砖等多种材料用以突出建筑院校的特征,结构采用空心楼板,有效降低结构的高度,提高空间使用率。

3.2 项目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在沿罗文大道的城市界面采用了较为现代的立面材料及语言,以形体整体造型为主,尺度为城市造型尺度;
在内部沿鲁班广场的两侧则以小尺度的建筑语言为主,追求人性化处理。

4.3 规划、设计应力求可操作性,要求既具有整体控制的刚性原则,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期实施;
又具有适应性和前瞻性,以应对以后的不确定开发需求。

平面、立面的建筑设计

4.1 建筑平面设计

D-1、D-2实训楼总建筑面积:70337.47㎡,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61466.35㎡,地下部分建筑面积:8871.12㎡,实训楼是校园重要的是实训场地,为了满足大型设备的布置的需求,底层与群房布置为大开间的实训室,两个塔楼在一层设有各自的入口大厅便于校园内外的人流的使用,二层设有共同的入口,利用了平台来组织了人流,先集中再往两边分散,同时也利用平台来组织了艺术楼,与二层大厅的展示长廊,展示平台,把三者空间很好的整合在了一起共同成为了校园的展示区,平台上也布置了绿化是室外的公共交流空间,三层到十九层为各院系实训室,每三层设有通高的共享绿化空间。地下一层为人防机动车停车库。

4.2 建筑立面设计

立面强调了竖向感,整体感、石墙与竖向线条形成虚实对比,合理布置了各体块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得立面非常的简洁,具有现代感,在艺术楼的处理上,考虑到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在平台侧设置了大型的展示面,使得单体建筑具有展览性建筑的特性,整体的屋面的处理使得群房与高层形成了一组校园的群体建筑。竖向的百叶的设计满足了实训楼大空间的空调室外机得摆放需求。

4.3景观和庭院

基地用地紧张,南北面均无法留出大面积的广场和花园,为了营造舒适宜人的办公和交流环境,使绿化区功能复合,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筑在裙房中部、顶部及塔楼的中部、顶部均考虑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使绿化设计立体化,多层次;
这也是对高密度的城市学校的生态建筑设计的一种积极尝试。

五、高层实验实训楼建筑设计的几个重点

5.1 注意高层实验实训楼的防火事项。

为方便紧急情况下疏导人群,在设计楼道时要注意畅通。为便于人群疏散中快速撤离,要在楼道中设计照明系统或采光设施,防止发生踩踏等意外情况防火分区要合理进行。要考虑到发生火灾时,有消防措施可以应急,就要注意合理安排楼道中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在同一层楼中,两台消防栓的水枪要保证同时到达。

要确保消防用水量充足,保障灭火设施水压符合标准,以满足建筑物消防系统的要求。虽然设置了增压泵,但水箱设置的高度不够,只凭借水箱的消防蓄水量来灭火是毫无意义的。消防水箱的储量保持一定也是很关键的。消防储水箱水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超标蓄水不符合经济合理性,也保证不了水质。

5.2 注意高层实验实训楼的抗风情况。预测到建筑物附近的气流情况以及建筑物所发生的性状。结构不稳定破坏,疲劳破坏,

对高层实验实训楼周边气流情况要充分预测,并分析建筑物在强风状态下的形状。对高层实验实训楼来说,结构不稳定的破坏、过分变形导致的破坏,蔚蓝结构的损坏都是实训楼的潜在不利因素。所以,抗风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工程是否安全也涉及到抗风设计的合理性问题。

5.3 高层实验实训楼的电气设计。

5.3. 1 消防用电源及配电要符合标准。

高层实验实训楼的供电要求有两路不同的电力来源,在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另一路仍然可以工作,确保实训楼的正常运行。要有两个不同地域变电站来提供电源。区域变电所和另一方自发电设备互为补充。

5.3. 2 应急照明设备要设计得当。

如果高层实训楼发生火灾,而中断正常照明设备,启动备用照片设施,叫做事故照明。实训楼要在消防电梯、疏散楼梯、配电室、变电室、电源自备室、机房墙面以及水泵房配备应急照明设备。同时要安装出口指示的标志灯和疏散照明指示灯,承担疏散通道的照明工作。

5.3. 3 合理设计电梯。

电梯最大的不利因素是噪声。设计中要考虑合理的位置,避免影响正常教学。为保障师生的出行,要依照实际情况调整最大负荷。在情况紧急时,电梯要具备安全便捷的方法撤离师生。排水设施的设计也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消防等工作。要在地下室的合理位置设计变配电站、消防泵房。

5.4 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实验实训楼的防雷击问题不容小觑。要通判考虑高层实训楼的设计,做好整体防雷措施,突出防雷重点,考虑多套防雷办法。将被雷震、避雷网合理安置在实训楼的顶端,以及容易遭受雷击的位置。引下线采用借助中的主钢筋,姐弟装置为整体的钢筋混凝土。避雷带可采用扁钢,分布于实训楼周围。突出建筑的金属附件或实训楼内的金属构件要接地,以避免静电产生的火花。

六、结语

实验实训楼的设计和建设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改善了办公条件,为提高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物质、环境基础,将成为该地区的特色建筑之一。

参考文献:

杨时旭.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中国房地产业.2012年.2

徐鸿.安庆师范学院实验楼建筑设计.安徽建筑.2003.5

陈平.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

孙伟.高层建筑设计原理.经营管理者.2009.2

建筑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永恒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新要求,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房屋建筑学实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房建实训房建教学教学方法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竣工验收是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最后一道工序,竣工条件为: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完备;
监理资料完备;
具备机械设备使用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
具备安装工程验收合格文件等。竣工验收时,设备安装验收应该具有符合标准的检测报告,对相关资料做好整理和归档。为确保竣工验收的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对机械设备安装和验收规范进行全面的验收;
对于主要设备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需要认真全面核对,对设备的说明书和合格证也需要核对;
对隐蔽工程记录和工序质量检查记录需要仔细认真进行填写;
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机械设备安装中的误差,使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安装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注意设备的磨损,将设备磨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机械设备运行和工作奠定基础。

2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1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制定有关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坚持安全高效、保障施工原则,并重视对相关经验的总结,收集有关人员对施工机械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健全与完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推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同时,落实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建立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奖励、考核相联系,以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此外,还要定期对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进行批评和表扬,使相关人员认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目标,把握方向,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2.2重视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装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高素质的安装和管理队伍

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问题讨论、技术交底、案例分析、工作总结、学术交流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提高安装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做好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装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3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做好保养和维护有利于保证施工机械设备完好,处于良好的工作性能,也是进行机械管理的基础。具体要求为运行要科学,使用要合理,保养要经常,修理要及时,全面加强保养和维护,促进施工机械更好的运行和工作,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

3结语

建筑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16-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工学结合能否得以实现的基础,是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随着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推行,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我院建筑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力学、建材、土工实验室,以及测量、建筑技术、建筑装饰等实训室。自2006年被立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以来,经过实训场地扩建、实训装置建设、新设备扩建,以及实训环境建设等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一、基地建设思路与实践

1.根据职业能力需要整合实验实训室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首创了具有高职建设类特色的以培养建设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职业能力为支撑,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仿真模拟和工学交替为途径,以实现就业即能顶岗为目标的“41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试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课程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出合理的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推行,完全颠覆了围绕理论课程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2]根据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重构要求,我们将先前分属力学、建筑材料、地基基础等课程的实验室整合成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一方面,按照学习工作任务和项目要求调整实训场地的布局和实训设备的配置。比如,压缩了验证脆性、韧性材料的应力应变的实验场所,用于增加钢筋取样与性能检测设备的台数,将演示、验证型实验项目改革为应用型、综合型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实验室整合的同时进行了建筑材料检测室的计量认证工作,根据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要求建设实训场地。在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等方面按照检测标准要求配备,同时在检测程序、检测报告等方面都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设置。还结合工程实际需要配置了技术水平高、操控性能好的仪器设备。如增加了数字回弹仪、钢筋扫描仪、混凝土超声仪等用于建筑实体检测的先进仪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

2.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的要求创建实训环境

我们在测量实训室扩建过程中,结合建筑测量技术和高端测量仪器的使用,启动了5000m2仿真测量实训场地建设,利用校园及周边区域布设四等级以下测量控制点位200多个,并进行数字化成图。又购置了先进的GPS定位系统、智能全站仪等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学生可以在实训场地边学边练,完成集测量技术、测量仪器应用、计算机应用和绘图训练等内容的学习训练,包括工程涉及到的导线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放样等项目。实训场地还可供学生完成四等以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为地形图测绘、数据采集和定位放线提供了可靠的检核依据。我们还在各实训室设置了配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区域,自制了仿真的节点展示、检测构件、钢筋绑扎、砌筑抹灰等多种实训装置,提供了相关的规范、标准、图集等资料,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3]

3.按照互惠多赢原则校企共建实训室

例如,由我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组建的“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在教学、人才培养、技术等资源的优势,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特点,使实训基地增强实训效果,强化岗位技能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培养。

喜利得公司是一家在建筑及建筑维护领域内为专业客户提供高质量及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全球知名企业,“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培训中心”将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的紧固、防火封堵等先进技术和钻孔凿破、射钉固定、测量定位等尖端设备引入到我院的实践教学中来,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和技术培训,又根据喜利得公司产品的需要,通过现场演示和讲解,在中心开展产品推介和技术培训。同时,培训中心还为相关院系的师资培训、为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搭设一个高水准的平台。

再如,我院与德国萨克森州建设协会、德国凯莱国际公司下属的长兴伊通公司合作,增加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实训的校内实训项目,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取得由德国萨克森州建业促进协会及长兴伊通公司颁发的合格证书。学生实训所用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全部由长兴伊通公司免费提供,学生学到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的新产品也得到了推广,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4.建设装备水平高、教科研共享的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上,既加强与课程建设的联系,更新、添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仪器设备。同时也注重创造教科研条件,增加高、精、尖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例如,我院配置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动三轴试验机,它可以比较灵活地改变和控制试样应力状态直接模拟各种动力作用,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固结度和孔隙水压力的消长,较好地模拟不同排水条件下饱和土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它既可用于岩石、砂土、岩浆的轴向压力和侧向压力的强度试验、土动力学试验,也可用于测定细粒土抗剪强度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是目前室内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先进的试验设备。然而,由于设备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我们在为我院教师顺利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向周边企业和院校开放,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二、基地建设的成效与问题

在基地建设中,我院注重跟踪技术前沿,优化实训设施,营造真实的岗位环境,努力将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既是建设类专业培养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又是具教科研项目开发、行业技能培训鉴定、行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

1.基地建设的成效

(1)促进了“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专项能力培养阶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进行了重构,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更好的贯彻了工学结合的要求。依托基地的实训条件建设,完善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专项能力培养所需的实训条件,突出了专项能力训练的重点,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体系。在2007级、2008级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如建筑材料检测训练、建筑识图与构造基本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基本训练等多门独立的专项职业能力训练课,不仅与理论课程构成了良好的对应补充关系,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职业能力,也是工学结合的有益尝试。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真实情景的布置,强调完整工程的体现,在提供了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条件的同时,也提供了用于感性认知、参观学习、工艺流程等多方面实训的设施。实训基地使“4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认知实践、校内实训、跟踪实践、仿真模拟、顶岗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认知实践、校内实训、仿真模拟三个环节能在校内实训基地得以完成。

(2)促进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的开展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整体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依托完善的实训基地,专业开发了基于工作课程体系,开设了多门尝试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另外,实训基地还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轮岗训练,迅速提高了年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于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为从事专业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实训条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专业对于能力培养和能力评价的重视。完善的实训条件为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能力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

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获得了更广泛的培训机会,培训的内容和专业有较大突破。学生除获得各种如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施工员、质检员等职业技能证书、岗位证书外,还可获得校企合作开办的各类如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紧固技术等培训证书,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4)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了基地资源共享。

建成的实训基地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承担了实训教学,校内共享专业达13个。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实验场所和技术服务,有多项省厅级教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在基地进行。同时,还为我院周边院校开设相关的实训课程,以及开展了材料检验检测、测量放线、钢筋绑扎、砌筑等工种的技术培训和鉴定;为浙江省中职师资、全国高职师资开展了高技能教学能力培训;为农民工开展了钢筋、抹灰工等技术培训;还相继举办了省高校学生“天地杯”工程测量员技能竞赛和省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等。

2.基地建设的问题

我院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虽然已注重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但如何保持实训基地科学、有序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要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推进基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绩效评价是将资金支出与效益产出挂钩,应结合专业做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工作,应包括项目建设工程预算表、工程进度计划的详实的建设实施方案,验收合格后应对新建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教研结合,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应有效能。

(2)要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机制

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学院应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络,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多赢的原则,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4]在政策、经费、组织和人员等方面提供充分保证,在人员培训、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研发等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3)要加强基地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引进校外专家和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授课,要注重选拔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企业或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改善现有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引进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建成一支能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和开发任务的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总之,学院要总结以往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广泛调研,勇于创新,形成实训基地整体建设、评价考核方案,推出适合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

建筑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产学结合 BIM 课程建设

如今的建筑领域,奇异外形和综合功能的建筑越来越多,传统的设计表达语言已经很难完整表达设计者的思维,跟上建筑业高速发展的步伐。为适应建筑业的发展节奏,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代表可视化新型建筑协同软件被业界引入。BIM技术因其不仅能表现造型各异的建筑,还能利用虚拟模型涵盖“设计―施工―运营”全寿命周期的相关信息,便于检查设计和协同的错误,让建筑的功能更加完美。而且,模型信息还能帮助后期各专业团队的合作,缩短项目竣工时间,让工作更高效。高效的生产力和更好的沟通,还能为项目节约建造时间和成本提供帮助。

BIM的优点业内人士皆知,也认识到是未来建筑业信息化的核心推动力。但在中国建筑行业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技术标准相对滞后,软件本土化程度不高,建设应用成本过大,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其中人才匮乏是关键问题,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高校,在BIM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举步维艰。文章从BIM课程特点、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产学结合解决高校院校BIM课程建设困境等方面进行论证,提出解决BIM课程建设有效途径――产学结合。

1 BIM课程特点

1.1 BIM课程与专业的关系

BIM技术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专业群课程设计模式,不再是单一考虑专业内的课程关联性。BIM技术教学始于建筑设计,核心是建筑专业群的“协同管理”。课程贯穿多门核心技能,包括:建筑、结构、MEP(设备电气和给排水)的模型,总平面图,成本控制,进度计划和质量控制,还有项目动画演示等相关知识(见图1)。只有将多门课程融会贯通,才能领悟到BIM的真谛――“协同管理”。

1.2 BIM技术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BIM可以帮助建筑专业群的学生更好理解各个专业的协调和合作,使学生能更好了解建筑要素与系统是如何作用的,让学生与专业群的相关人员互动学习做好准备。[1]比如对于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而言,BIM技术将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与可视化参数模型结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
将概念设计与建筑技术相结合,能让学生更完整地考虑成本、可行性和环境因素。如图2所示,BIM技术与建筑学多门专业课建立了联系。

2 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通过高校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已经将BIM课程安排到建筑专业群的相关专业中,目前排成专业选修课的居多。也有部分高校为了解决技术、资金和师资问题,尝试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室、建设课程等。但是高校在建设BIM课程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

2.1 教师培训拘于形式

目前高校师资培训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软件供应商,一类是考证机构。前者的目的是说服参加培训的教师购买产品,后者更多是为考证培训师资。这两类培训的性质决定了培训的内容很肤浅,受训老师也很难学到BIM技术的本质。

2.2 校企合作很难实现双赢

由于师资短缺,投资过大等困境,与企业合作似乎成了高校BIM课程建设的出路。调查发现,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BIM咨询服务企业合作。企业提供设备、软件和师资,对学生进行培训;
学校提供场地、组织学生参加培训。培训后能达到要求的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项目为企业减少人力成本。这种模式下,企业带入的项目是实际项目,但是授予学生的更多是BIM技术流程的前段――建模阶段,很难将BIM的核心――协同传授给学生。学校很难利用企业资源培训师资,更谈不上课程开发了。另外一种是与BIM软件供应商合作,软件供应商提供BIM软件、师资培训和讲实际项目引入课堂,高校提供软件购置费用。这种模式由于软件公司有自己的培训教材,对合作开发课程的积极性不够高。同时过高的软件和硬件投入,往往让合作“无疾而终”。

2.3 对BIM技术重视程度有待验证

在欧美、新加坡、港台等BIM技术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和行业协会对建筑行业使用BIM技术有硬性规定并颁布BIM应用标准,比如新加坡于2011年了BIM发展路线规划,明确2015年前建筑行业规范使用BIM技术;
香港房屋署与2009年了BIM应用标准,提出2014年―2015年BIM技术覆盖香港房屋总署的所有项目。[2]

相对于BIM技术成熟的国家和地区,而我国《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自2017年7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对BIM技术重视度有待验证,也导致市场对人才需求还处于观望状态,后果就是高校主管部门对投资高、人才匮乏的BIM课程开发和实训建设仍处于观望状态。

3 产学结合解决高校BIM课程建设困境

3.1 产学结合建设BIM课程的优势

BIM技术核心是“协同管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BIM技术,便于后期更好的专业群协同,不同专业建模精度和建模技巧尤为重要。“产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优势尽显,行业人士拥有专业知识,掌握了BIM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最新软件及行业动态;
学校教师则可以通过专业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以达到让学生真正领悟BIM技术。

引入业内人士的参与,教学资料更具真实性、代表性,确保知识与时俱进,并能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教学内容更加关注BIM核心的教学理念而非软件操作。[3]

在实际课程建设时,建议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课程以“讲授核心概念、辅助动手实践和行业拓展讲座”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设计。这样,两条腿走路,让想学专业的同学关注专业学习,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选修主动参与到BIM技术学习中来。

3.2 产学结合解决目前BIM课程建设的困境

由于国内对BIM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而通过引入与海外和港台市场联系紧密的软件供应商,通过软件企业的咨询公司,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利用BIM技术成熟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指导学习。这样可以很大程度推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就业市场。

由于与BIM软件供应商企业合作过程中,通常是需要付费的。这样可以通过在合同中明确购买软件费用、师资培训费用、合作开发课程和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等条款来约束企业。

总之,在师资匮乏、与成熟市场脱节严重,建设成本过高等情况下,产学结合会是高校走出BIM课程建设困境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谭洁,刘威,汪梦林.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数字技术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33(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