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庭教育课心得【五篇】(全文)

发布时间:2023-08-26 08:40:10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家庭教育课心得范文第1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家长应该怎么做?家庭教育应该要怎么做?首先明确新课改给家长提出新的要求,其次是新课改下家庭教育的新变革。关键词:新课改;家庭教育新课改的新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家庭教育课心得【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家庭教育课心得【五篇】

家庭教育课心得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家长应该怎么做?家庭教育应该要怎么做?首先明确新课改给家长提出新的要求,其次是新课改下家庭教育的新变革。

关键词:新课改;
家庭教育

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许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感觉到了压力,变得无所适从,有家长说,如今都不会当家长了;
还有家长说比以前更累了。新课改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做?家庭教育应该怎样变革?

一、新课改给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改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相互配合。

“课程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索建立社会、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的要求,学校认为新课改要取得进展,有所突破,必须争取社会、家长的积极参与,努力发挥出家长在教育子女和课改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的实施如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必能事半功倍。

2、新课程需要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倡导学生学习生活化,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需要在家庭中,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同等重要。

3、新课改需要建设学习型家庭。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的连续性、终身性。学习型家庭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习惯。

4、新课改需要新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家庭教育的新变革

1、家长要感受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我们很多的家长教子方法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观点和经验,却每每用自己以前的老方法或感受去“指导”孩子,结果与学校教师的方法、说法不一致,令孩子无所适从,思维杂乱,长期这样,反而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给践踏、扼杀了。因为对于在素质教育中的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给孩子的要求是:“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家长要走进孩子的课堂,去看一看孩子们在课堂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情景,体会孩子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多元的学习方式,了解对孩子能力培养的方法。

2、家长要与孩子建立新的亲子关系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农村),往往过多强调的是服从。家长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常常扮演着孩子思想、语言、行为的霸权主义者。这种管得过死的专制的家庭教育,得到的是顺从依赖或逆反对抗,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孩子得不到尊重的教育,可能永远成不了学习的主人。

①、平等关系

我们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家长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更应关心孩的精神世界,要与孩子平等相处。

②、合作关系

家庭教育融于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充满浓重的亲情并以个别施教的方式进行,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总结,共同享受,这样才能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③、引导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能够在忙于生意的同时,多和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并正确引导,如果父母都能和睦相处,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其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关心,不如在出问题前就关注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3、家长要建立新的家庭氛围

有好多家长要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当孩子考出好成绩时,就高兴,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当孩子考不好时,家长会把孩子狠狠的教训一顿,几天都没有笑容。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我们家长接受“新”的学习,更新理念,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4、家长要树立新的评价观

我们的家长往往追求的只是结果,“这次考试多少分?”“排在班上第几名?”却忽视了孩子获得成绩的整个过程;
注重了孩子的知识,却又忽视了孩子的其他能力,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家长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不唯一强调分数,注重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家长要从孩子的学习习惯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多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让孩子从诸多内容的评价中找到信心,促进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和学习技能的和谐发展。

家长既要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

社会的国民教育,仅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举,才是完整的国民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础。

新课改发展中不能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参与性,家庭教育也要不断变革,紧随新课改的步伐,真正为学生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家庭教育课心得范文第2篇

家庭教育是家长们把对孩子教育的自觉意识转化为孩子的各种良好品行、习惯的过程,是自孩子出生起就应该实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是教会孩子独立,分享,尊重。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家庭教育理念的推广,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然而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功能与定位存在误解,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是配合学校教育进行,这显然是片面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是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的平等互利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主张探索的家庭教育课程化,指的是学校主要利用已经建立的网上家长学校平台,帮助家长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课程化的方式接受系列的、规范化的指导与培训,以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参与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网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家庭教育课程化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之举,有利于全面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从而推进家庭教育有效进行。目前,我们所做的是根据多年办学经验,针对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通识类的家庭教育指导,并创造条件逐步完善课程标准,课程教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内容。

二、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2016年8月8日的《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揭示了家长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0到3岁、4到6岁、7到18岁)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其中低龄儿童智力过早开发、孩子素质能力缺失及不同城市衍生的“个性化”等问题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痛点。报告指出,中国青少年(7-18)家庭教育焦点问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生活懒散不爱整理衣物(70%),有拖延倾向喜欢把事情留在最后(58%),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56%)。报告显示,不同地区的家长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大致相同,重合度达80%,只是在不同问题的关注程度上呈现出一定地域性差异。其中排在家长关注的前三位的分别是:一线城市是生活懒散(66.91%)拖延(55.22%)自控力差玩手机(51.79%);
二线城市是生活懒散(69.81%)拖延(57.27%)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56.06%);
三、四线城市是生活懒散(72.54%)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63.02%)拖延(60.57%)。可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孩子生活懒散,学习缺乏恒心,存在畏难情绪。它折射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家长过早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重点

根据埃里克森(Erikson,E.H,1902-1994)提出的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人格)发展理论学说(psychosocialtheory),初中生一方面勤奋学习,期待在学业上取得成就;
但又担心自己会遭遇失败,因此勤奋感和自卑感构成了本阶段的基本冲突。这时,如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学业发生兴趣。初中生的依赖重心已从家庭转到学校、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阶段的家庭教育重点应是:①鼓励孩子与同伴互动,寻求他们的接纳;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②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勤奋感,体验成功,积累经验,以形成勤奋进取的个性,克服自卑,勇敢面对现实困难;
③积极回应孩子的努力,用认同和赞美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概念;
④引导孩子建立普遍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活动(知识性、技能性、课外活动)的内驱力;
⑤培养孩子求知读书的动机、兴趣、习惯、态度以及意志与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形成一致性的人格特征。⑥指导孩子在学习中学会读书、用功读书、热爱读书。⑦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把家长的信任感内化为学习的潜力和动力,提高学习自我管理能力。⑧家庭充满正能量,父母情绪正向,经常读书看报,对孩子形成正面影响。四、初中生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初步实践苏州市作为人口净流入的二线城市,城乡居民原有的家庭基础、背景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素养基础的家长群体,原有的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需要创新和转型,其中包括探索家庭教育课程化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1.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涵盖以下教育专题:①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成长规律;
②初中生家庭教育的责任理念与主要内容;
③初中生的心理矫治与健康指导;
④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⑤初中生的同伴交往与学习指导;
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与融合;
⑦家庭教育的资源开发与案例积累。具体做法:①用好苏州市教育局编写的《苏州市家庭教育家长读本(中学篇)》,并根据学校与学情不断调整拓展、修改完善家庭教育专题,使之形成适合本校初中学生家长的培训教材,逐渐构建家庭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②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整合,学校的网络资源供家长共享,如苏州市“智慧教育教师”APP,“苏州父母”APP,校园网平台,有关班级QQ群、微信群等,供家长自主学习的辅导资料,并开发更多的包括教育案例在内的学习资源;
③研发可供不同层次家长和不同时间学习的菜单式培训方案,为本校学生与家长提供个性化、阶梯式的家庭教育指导;
④探索并实施家庭教育课程的评价机制。2.培育双师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培育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是关键。近几年,苏州市已举办了七届“中小学家庭指导师”培训班,为家庭教育课程化培育师资力量。学校在分析学情和家庭教育情况的基础上,选拔有丰富教育经验的班主任和优秀家庭教育父母参加,聘请国内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及家庭指导专职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形成了由智慧教师和爱心父母组成的双师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平时就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家长的现身说案例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目前,团队中的很多优秀者已加入苏州市家长学校的“智慧教育教师”APP和“苏州父母”APP。3.完善多途径家庭教育培训体系。(1)定期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沙龙。学校每学期根据家庭教育课程教材和主题,制定家庭教育讲座和沙龙计划。实现班级、年级、校级三层衔接,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四位一体。做到内容分层,即班级联系学生实际举办有效性讲座,年级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讲座,校级涉及社会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实践性讲座。形式新颖,即专家点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活动观摩与亲身实践相结合。(2)开发丰富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借助“苏州市安全教育平台”,建立开放、灵活、快捷的安全教育课堂。结合“苏州市家长学校平台”,中的系列活动,组织授课讲座,开展亲子阅读、校园开放等活动,进行家长沙龙研讨、家长互教互学、家访指导、个别咨询等。借助校外少年宫、活动中心、实践学校等教育场所,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借助相关网络平台,为家长提供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4.组织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活动。目前,学校的大小活动都有家长、社区、街道志愿者的身影。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在学校设立的志愿岗、绿色食堂管理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听证会等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学校每学期开设7个安全教育专题,组织至少3项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学第一课”“防溺水专题”“校车安全”等,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学校安保部门定期检查完成情况,写出评价反馈意见。学校实践家庭教育开放课程,欢迎家长走进学校组织活动,如每学期家长会的策划与组织都由班级家委会成员策划与承担;
发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学生运动会,由家长担任后勤服务;
组织家长参与毕业典礼、成长仪式等的策划与后勤管理、摄像摄影的美篇推送等。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并轨运行与合作互动,形成了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三维”有效教育综合网络。初中生的家庭教育课程化实践是新时代背景下这一综合网络中的新生事物,旨在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的有效教育能力。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是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作者:徐海浮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课心得范文第3篇

人的一生,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诸多偶发事件的熏陶和影响,其中家庭教育由于其固有的特性而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但是又苦于缺少教育方法,与孩子的隔阂因此而产生。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基于这种情况,我校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着力做好家长学校工作,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1、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设立完善的领导班子,家长学校的校长由姜新华校长担任,副校长由德育副校长郭丙超担任,成员由学校的教师及推选的家长组成,将各项任务具体分工,齐抓共管。

2、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建立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学校学员守则》、《家长学校监督、检查、反馈制度》、《家长学校校长岗位职责》、《家长学校教师工作职责》、《家长学校学员考核评比制度》、《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等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我校家长学校工作的开展。

3、固定上课场所、建立专门的家长学校管理机构和教师队伍,家长学校挂牌、各项制度上墙。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精心挑选十三名老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然后担任家长学校的老师,学校还抓住机会,派送家长学校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家庭教育培训,保证师资质量。而且上课有统一教材,课程内容提前确定,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并成系列化。今年,学校又选取了五名老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进一步充实家长学校的师资力量。

三、深入挖掘资源,做好课程开发。

我校的家长课堂于2014年10月17日开课,从创办之初,我们就把课程开发作为办好家长学校的重中之重。先后开办了陈宏老师的《细讲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
张志红老师的《青春期家庭教育策略》、《如何引导孩子调整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化解初二现象》;
郭丙超老师的《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做智慧的家长》、《做孩子的成长合伙人》;
邱晓芳老师的《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面对《中考焦虑,淡定做家长》;
赵兰华和郎敬老师的《与孩子一起成长》等课程。随着师资队伍的壮大,今后还将进一步开发更加丰富的课程,提高家长学校课程的针对性。

四、保证"家长学校"的上课课时和学员的参与率。

2014年10月以来,我们家长学校开办了六期家长课堂,每期36个课时,2017年的第七期家长课堂达到了48个课时。每次家长学校上课前一周以内,由学校发出邀请函,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动员家长积极参加,保证出勤率,每位家长学员都要完成一份家长作业,保证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五、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

我校进一步加强了与家长委员会委员们的联系,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庭教育的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要求家长委员会成员积极履行委员职责,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和活动,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向学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搞好各项工作。新学期,我校进一步拓展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每周设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持证进入学校,监督并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后勤管理工作,家长代表还积极参与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担任社团辅导老师等工作。家长委员会沟通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六、我校的家长学校在惠及我校家长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学生家长通过学习,能更加有效的跟孩子沟通交流,遇到问题更有教育智慧,孩子们的家教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甚至一些家庭矛盾也因此而化解,家庭和邻里之间更加和睦。

家庭教育课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Henan Province

YAO Yuan

(Xuchang College, Xuchang Henan 461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review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investigates and researches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Henan Province.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s being ignored, and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hose children should follow the pattern of integrating local school,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Keywords】 rural area in Henan;left-behind children;physical education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改革开放政策得以继续深化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的结果。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热点,因为它既关乎一代人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城乡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乃至国家未来前途。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思想政治、犯罪、家庭教育缺失、社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抚养问题、成长问题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而健全的人格必须内发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四育。

2007年4月29日起,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人口超过100万〔3〕,他们的体育教育面临什么样的状况,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农村小学(指乡镇行政管理的乡村小学)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一)留守儿童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1),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96.09%的教师没有考虑过留守儿童的问题,只有3.35%的教师考虑过留守儿童的问题,但所有教师均没有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有针对性地对待这一特殊群体。说明留守儿童在接受体育教育时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也反映出在农村小学内部,体育课、体育教师不被重视,体育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结果如表2所示)

(1)体育课程实际开课率

调查的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为82.84%,低于全国城乡学校体育课平均开课率87.20%〔4〕的水平,在开设有体育课的学校中,仍存在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反映了体育课程在农村小学处于不受重视的状态。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与体育课教学现状

自2001年9月《标准》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实验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以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之中。然而调查结果表明,仍有7.26%的体育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标准》,没有一所学校全部实行《标准》,在完全没有实行的34所学校中,100%的教师认为学校根本不具备实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现行《标准》与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实际不符。与此同时,在被调查的537名体育教师中,有27%的教师制定了学年教学工作计划,78.64%的教师使用教案教学,100%的体育教师无单元教学计划。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常开课率、体育课被占用情况、《标准》实施率及使用教案上课率,无论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规范化方面,都表明体育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均处于明显落后的状态。

3.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状况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操”、班级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等〔5〕。调查中的农村小学有48.04%能够坚持早操,51.47%能够坚持课间操,但仍有25.98%的小学无早操和课间操;27.94%的小学能够组织课后体育活动,15.67%的小学拥有本校的课余体育训练队;36.27%的小学不知道“阳光体育运动”何时启动,43.06%的学生没有听说过“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课外体育活动的严重不足是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被忽视的又一明显表现。

4.学校体育师资状况

由于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调查显示的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802,教师与班级比例为1∶8,绝大部分学校只有个别专职体育教师,更多的是兼职体育教师,而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而针对各级学校学生人数与体育教师人数问题又作了如下规定:“中学每300名学生应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名,小学每400名学生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名”〔6〕。而我省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则远远超出《意见》的规定,这一现象的出现恰恰证明了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的严重不足,不得不全依靠增加班级人数完成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工作。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体育课程的随意教学状态。

5.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现状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中学人均活动面积将达到3.27m2,小学人均活动面积达到2.7m2〔7〕。而我省农村学校调查结果显示为人均1.26m2,低于国家规定,并且38.24%的学校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运动场地。场地器材的匮乏是农村小学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从另一个角度看,硬件条件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农村小学中的实施,至于全国优质课模式及教材,以及推广大课间活动等,只能适合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绝大多数的城镇小学,而不合乎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体育教育现状

1.家庭人员结构限制了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

家庭体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条件与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8〕。家庭体育是建立在以夫妻为主体的家庭成员之间、以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基础的各种活动,而留守家庭中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外出打工造成了留守家庭人员结构的不完整,还有农村留守家庭经济贫困使得其家庭体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调查的317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50.79%的家庭属于只有父母一方在家(以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在家居多)的单亲型留守家庭,45.11%属于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隔代型留守家庭,这两种类型占调查对象的绝大部分。家庭成员的结构直接限制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2.经济贫困导致无暇进行家庭体育活动

经济生活的贫困造成了家庭体育消费的缩减和体育需求的降低。调查发现,有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简单体育器材的家庭仅占16.72%,但也很少安排体育活动。留守家庭的家长普遍表示,没有精力考虑这些问题,更没有资金购买孩子们喜爱的体育用品,再说每天忙于农活和家务已劳累不已,没有心思参加体育活动。

3.体育意识淡薄是影响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在因素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家庭体育除了表现为有形的体育消费外,还表现为体育价值观等方面。在这一层面上,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以及体育意识的强弱更能够反映家庭体育发展状况。有研究表明,目前有40.2%的农民认为没有必要锻炼身体,有32.7%的人认同生产劳动能代替体育锻炼,有37%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影响生产劳动〔9〕,农村居民对体育的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是制约家庭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而家庭体育消费及其水平是衡量家庭体育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留守家庭闲暇时间少、经济贫困以及对于体育的认识不足的现状,是制约农村留守家庭体育水平的根本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忽视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导致学校体育教育缺失。

(2)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达82.84%,这一比率与全国城乡学校平均开课率87.20%相比偏低,仍存在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由于主观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真正在农村小学中实施。

(3)留守家庭成员结构、经济贫困问题以及体育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建议

(1)关注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培养身心俱健的儿童。

(2)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应重视农村学校的实际状况和鲜明特点,编写适合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实际的教材,创建适合农村小学的(下转第28页)(上接第21页)体育教学模式。

(3)深化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合理流动,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一起进入城市生活,以解决留守家庭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体育问题。

(4)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应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体育发展模式,使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能有效地提高家庭成员体育意识;通过社区体育弥补家庭体育环境的不足,这些都有助于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

(5)本研究由于条件所限,存在研究对象较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并且尚未对社区的体育功能进行研究,今后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争取为河南省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提供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乐.谁来关心全国两千万农村“留守儿童”?〔EB/OL〕.〔2007-09-27〕..

〔2〕〔3〕全国妇联调查: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EB/OL〕.〔2008-02-27〕..

〔4〕周君华,原丽英,解毅飞.中国东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4):4-6.

〔5〕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1986-02-27〕..

〔7〕项乔荣.培养自锻习惯: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家庭教育课心得范文第5篇

:于局长,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著名家教专家尹建莉有本知名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直白的话语道出了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会影响孩子一生。您可否结合自身经历,简单谈谈您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于泮义:家庭教育应该说是一切教育的开始,是奠定人一生的基础。因为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最早教育孩子的老师。一个家庭的整体氛围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会从根本上影响孩子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我父母的文化水平其实都很低,他们没有给我传授高深的学问知识,但却在生活中用一言一行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怎样与人相处,使我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让我几十年来都非常受益。

:在统筹推进垦利区整体教育工作中,贵局为何会以家长培训作为改革的契机和抓手呢?您认为家长学校的意义何在?

于泮义:家长学校的建设与推广是区关工委、区教育局的共同设想与努力。在过去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成绩问题还是品行或是心理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问题从根本上看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我们当地的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家庭居多,这些孩子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无暇给予孩子细心的照料,他们的家教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孩子们得不到系统的管教和引导,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决定,教育孩子先从教育家长开始。

开设家长学校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父母是孩子的根,只有让家长了解、明确科学的教育理念与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打好孩子受教育的基础。以前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教育者的职责,对孩子只管吃好、穿好,一味地把孩子教育任务推给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这让我们学校与家长合作时显得非常被动。其实,培养孩子本身是学校与家庭的共同责任,双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相辅相成。一方面,学校教育是群体性教育、更具普适性,而家庭教育则更有针对性、更为个性化;
另一方面,从时间上来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负有更长期的责任。学校教育只是在学生某个成长阶段提供平台和帮助,家庭教育却持续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孩子的思维行为方式能够施加更为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们全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已开设了家长学校,并以行政力量保证落实好这项“一把手工程”,即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亲自任职家长学校的校长,把它真正办成一个建制成熟的学校而非一个挂牌组织。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想要孩子成长得好,家长的确责无旁贷。那么,为了提高家长的家教素质,贵区探索了家长学校建设之路,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于泮义:首先,我们基于以往的工作经验,探索形成了家长学校建设的指导理念即“一二五”家教工作运行模式。“一”指统一的管理体系: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统一成立家长学校及校家委会;
建立家长学校师资库,对教师进行统一选聘、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
采取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指分城镇和农村两个类型教学。根据城镇、农村家长整体素质、家教理念、工作生活方式的差异,对城镇和农村家长分别进行授课,提高家长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指分五个阶段教学。按照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基本规律,我们确定了家长教育的五个教学阶段:孕(前)期、婴幼儿期(0-3岁)、学龄前儿童(3-6岁)、小学阶段儿童、青春期学生(中学阶段)。各阶段家教内容特色鲜明,衔接紧密。

具体实践中,在家长学校制度规范上,2014年我们成立了全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明确学校家委会和家长学校管委会各自的职能与规范;
在家长学校授课教材上,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通过区财政、企业捐资和出版单位优惠,为全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免费发放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编写出版的《家庭教育》教材;
在家长学校师资队伍上,组建以在职教师、专家学者和“五老”志愿者为主构成的一支260余人的稳定有力的师资队伍,并通过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培训、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
在家长学校教学形式上,既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每学年三次的“集中开课月”常态课,又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亲子活动课、专家引领课、教学反思课等,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体验学习时光,让家长登上讲堂讲授自己的家教经验,使家长学校课程充满活力和智慧。

:据了解,由贵局与区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家庭教育知识城乡行”专家报告巡回讲座生动形象、内涵丰富,为家长细致解答了不少家庭教育问题。请问,这一活动具体是如何设计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考虑?

于泮义:在“集中开课月”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在师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集中开课月”活动的整体成效。于是,我们借鉴了“送教下乡”的做法,推出了“家庭教育知识城乡行”活动。现在,该活动已成为家长学校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知识城乡行”主要采取专家报告巡回讲座的形式进行,每学年都聘请家庭教育专家来我区做《父母规》巡回讲座,广泛传播先进的家教理念和科学的家教知识,并通过个案问题具体咨询解答,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这项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和家庭,进行了近200场家庭教育报告讲座,现场辅导600多例个案,受惠家长近3万人,广受欢迎。

:从教师家访到建立家长委员会,再到如今流行的家长学校,尽管家校沟通的方式、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但实际效果却不太令人满意,很多学校的家长工作都流于形式。您觉得为保证家校工作切实有效,教育局和学校层面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于泮义:为推动全区家长学校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我们区教育局主要采取了“四个纳入”措施。一是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学校的年度考评和监督制度中,制定了《垦利区家长学校评估细则》,严格管理。二是纳入责任区督学和教育局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工作的范围,开展经常性督导,抓实家校联动。三是纳入对相关教师的评比表彰,定期举行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家长评选,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充分挖掘区域特色,培植工作亮点,逐步形成各校家长学校工作的特色。同时,努力探索城乡一体、城乡互动的家长学校工作途径,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

为了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各学校、幼儿园严格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四有”。一是学校领导有责任,要求校长同时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实施“一把手工程”,全程参与家长学校活动。二是有实施计划,学校有工作制度,年级有实施计划,教师有教学计划。三是有考勤记载,家校课程有考勤,活动有记录,并定期征求家长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四是有考核制度,将教师参与家长学校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定期检查家访情况,通过接待家长、学生,了解家校联系情况,督促教师把责任落实到位。

: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做好。除了家长学校这个有力的载体之外,贵区还通过哪些工作来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互动呢?

于泮义:以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为例。从学校的角度来讲,我们在校内充分利用晨会、思品课、班队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知识,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通过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亲身参与学习,尤其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将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文明素养。在校外,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实施了养成教育工程。各实验学校制定了符合本校特色的自主实施方案,把养成教育的开展和落实情况纳入常规管理中。同时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读书、写字及各种德育主题活动,使学生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从家庭的角度来讲,我们将感恩教育作为贯穿家庭与学校工作的首要主题。以家校互动的方式,定期举办讲述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
构建以“慈孝”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指引学生向上向善,学会感恩,回报家庭、亲人与社会;
通过感恩手抄报、写感恩信、讲述感恩故事等形式,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守德明理、勤奋学习和工作的良好风尚。并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校沟通、亲子活动等形式,将礼仪知识带进千家万户,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共同提高,以校园文明带动家庭文明和社会文明。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我们鼓励中小学生多参加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学生进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卫生和告别陋习等的宣传。

:相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来讲,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与教育挑战更大,意义更深。面对特殊家庭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从区教育局和学校角度来讲,是如何做好他们的家教工作的?

于泮义: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服务,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我区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原则,努力集聚各方力量,区关工委、团区委、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各负其责,全面打造特殊儿童关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