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赖型区域的产业绿色重构研究——以京西矿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08-31 10:50:12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杨慧丽,董永站,薛令光

(1.华北科技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2.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300)

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煤炭去产能”政策指引下,资源依赖型区域更新升级传统业态、发展环保型接续业态成为其产业重构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为响应首都功能定位调整、煤炭开采业有序退出北京、相应区域的产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本文以京西矿区产业重构为例,分析其退出资源产业并构建“休闲文旅+”绿色产业集聚系统的进路,探索矿区“黑色转绿色、地下转地上”的产业转型策略,以期为资源依赖型区域践行绿色产业重构提供范式,完善矿企及所在区域绿色产业重构的理论和实践。

在世界范围内用于产业绿色重构的研究方法众多,现选取适于我国国情的RMIF框架分析、PEST—SWOT要素分析进行研究:首先,产业绿色重构的RMIF框架分析方法的选择建立在中国特色的资源产业重构环境之下,相较于西方国家资源产业重构所处的现代社会体系基础和发达的工业化背景,中国的特定区域资源产业重构必须充分考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与市场机制的调整能力。西方成熟的分析框架不适于研究中国的资源产业重构问题。RMIF从资源产业发展阶段(R)、经济体制转型阶段(M)、城镇工业化阶段(I)、城市功能演化阶段(F)4个维度出发分析产业绿色重构条件与环境,科学构建了中国资源依赖型区域产业重构的分析方法,尤其经济体制转型阶段、城镇工业化阶段对产业重构产生核心影响力。通过构建京西矿区产业重构RMIF分析框架,科学评估其资源产业发展阶段、矿区经济运行与配置、所属区域工业化程度、区域功能规划,有助于把握京西矿区产业绿色重构的发展思路。其次,产业绿色重构的PEST—SWOT要素分析方法将特定区域资源产业重构的主导企业置于宏观背景之下,分析其面临的内外部要素,是PEST—SWOT分析方法的宗旨。PEST指宏观环境分析,分别包括P(Political System)、E(Economic)、S(Social)、T(Technological);
SWOT指企业战略分析,具体为S(Strength)、W(Weakness)、O(Opportunity)、T(Threat),其中内部要素为S、W,外部要素为O、T。京西矿区产业重构在顺应国家、首都政策要求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各种优势条件,遵循“突出优势,弥补劣势,利用机遇,消解威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方针,在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目标下于“能成为”(如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和“可成为”(如环境的机遇与威胁)之间科学、理性确定产业重构的战略和功能定位。

资源依赖型区域的重构转型研究主要包括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两个纬度。近10年,学界围绕实践的研究颇多,主要聚焦于:①从资源近期供给安全与远期平稳退出的关系统筹协调出发,分析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路径[1,2];
②以资源依赖型矿区重构过程存在的各类问题为导向,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矿区转型路径[3,4];
③基于城市建设需求,按照不同矿区空间组织特性,围绕经济和社会功能,构建矿城协同发展模式,为城市型矿区重构提供策略引导[5,6];
④重构产业的选取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取向、时代特征及矿区自身的特异性等,以此分析个案(矿区或城市)的重构思路,如晋城市王台铺矿区、可可托海工矿区及平顶山市等[7-9];
⑤基于环境承载力,从矿业废弃土地再利用、复垦和开发模式角度,结合产业演替规律提出矿区转型路径[10-12];
⑥从不同矿业生命周期阶段出发,应用产业周期理论,探讨独立工矿区的发展路径[13,14]。

理论研究在近年未见明显进展,主要理论观点包括:①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资源企业的发展一般经历建设、成长、成熟、衰退等发展阶段,前述阶段构成产业生命周期,基于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显著、独立特征,研究产业创新发展路径[15];
②产业蜕变理论,依据产业蜕变的传递机理构建灰色关系模型,分析产业蜕变与产业重构的关系[16,17];
③测度理论,从资源安全压力、状态、响应等构建安全测度指标体系,形成资源安全系统协调发展分析模型,科学预测产业发展趋势[18];
④产业协同理论,集合资源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利用协同创新理论连接各个环节,形成协同新机制[19-21]。

综上,资源产业重构在世界范围内已达成共识,但对于资源产业重构的路径研究缺乏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方法,因此对重构问题的解决仍然不够充分、科学。

2.1 矿区产业重构RMIF分析

资源产业发展阶段(R):京西矿区产业重构并非由于资源要素驱动力不足而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相反,京西矿区长沟峪煤矿、木城涧煤矿、大安山煤矿和大台煤矿在运营终止前核定产能优越,分别为100万t/年、150万t/年、170万t/年和100万t/年。从资源产业发展阶段而论,属于成长期矿区,但为契合首都功能定位,矿区主导企业引导煤矿于2020年前陆续、有序退出,同时在退出前矿区致力于绿色矿山建设,京西矿区是国家级绿色矿山,有效严控浅山区开发规模和强度,强化矿区生态保育、建设和修复,形成“采煤不见煤,出煤不烧煤,用水不排水、排矸不提矸”的低碳开采模式,故对于产业重构,该区域生态环境及土地再利用的基础较好。另外,京西矿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拥有相对优越的产业重构能力。

经济体制转型阶段(M):京西矿区经济体制问题决定了转型动力来源,是转型根基。京西矿区正处于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环境之中,非公有制经济无论发展质量亦或市场活跃度都很高,产权界定与保护、市场准入标准及竞争公平的保障等市场经济体制的底层制度完善。顺应市场需求,京西矿区有条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联合民营资本、产业基金参与产业绿色重构。无论资源产业链延伸升级、技术创新,亦或新型产业布局、设计及建设,京西矿区在资本、人才及品牌的引入、政府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这也是异于中西部经济落后省份资源依赖型区域产业重构的特殊之处。

城镇工业化阶段(I):按照《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5)》中工业化综合指数评价,北京市于2000年前后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去工业化”是2000年以后北京的经济发展趋势,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城市功能转向服务型是后工业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与去工业化一般规律相符,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2015年以前北京中心城区完成了去工业化进程,工业呈现向北京远郊地区扩散,2015年以后去工业化进程继续向外蔓延,京西矿区所在的房山区、门头沟区进入了去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北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于2021年末达到87.5%,高度城镇化为去工业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消费市场需求及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均为京西矿区产业重结构及产业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城市功能演化阶段(F):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和“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早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城市发展目标已被确定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同时京西矿区所处的门头沟区、房山区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北京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自此京西矿区从资源型经济向生态型经济转变拉开序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再次明确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疏解腾退、减量提质”势在必行;
《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明确打造“一线四矿”(即京西矿区所属门大线、王平矿、大台矿、木城涧矿、千军台矿及周边区域)文旅康养休闲区,为京西矿区的产业重构指明方向并对近年工作作出部署(图1)。

图1 京西矿区产业重构RMIF框架分析Figure 1 RMIF framework analysis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West Beijing mining area

2.2 矿区产业绿色重构总体思路

根据产业转型RMIF分析框架,京西矿区对于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不适于大规模的人口和资源型产业集聚,初步确定京西矿区以文旅康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重构方向(图2)。产业重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确保新旧产业平稳、有序更新,包括关停退出期、产业转型期两个阶段,前者以矿业生产加工为主,同时进行新型产业布局,后者以新型产业取代矿产资源依赖产业。①关停退出期。一方面,按照循环经济原理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修复产业链断层,将资源到废物的线性进程转换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利用过程,大幅压缩生产各环节的资源和能耗,延长和拓展生产技术链。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循环,发展非资源产业并为新旧产业更替进行铺垫,使煤炭产业区域逐渐向综合性城镇区域转化,“矿—农—城”三元结构得以消减,进一步加强各产业在空间发展上的协调度,为产业延伸和集聚奠定基础,同时矿区主管企业得以有条件破除条块分割管理下的体制依赖,与北京西部区域互动升级,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功能转型调整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实现产业升级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厂区、矿区”被“社区、街区”所取代。②产业转型期。一方面,从空间角度,在局部区域形成彼此关联的特色产业,打造以健康产业为依托、休闲文旅为亮点、绿色智能化为基础的房山区生命经济生态产业带,以娱乐休闲产业为主导、原生态为基础、创新创意为特色的门头沟区地脉文化生态经济圈,以及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创新创业为凝聚力、修旧改造为前提的京西浅山都市新生带,促进首都相对发展落后的西部区域转变为生态环境优越、产业集聚且附加值高、文化特征显著、适宜居住生活的时尚生态区。另一方面,综合统筹规划京西土地、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以矿山、工场等场地为载体,形成休闲文旅主导产业;
遵循北京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的功能定位,依托现有特色环境资源,构建以生态业为核心的关联产业;
以需求为导向,在对矿区地面、地下空间长远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利用京西矿区关停煤矿空间资源建立高新技术研发和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以科教为主的配套产业。

图2 京西矿区产业重构思路Figure 2 Industrial reconstruction ideas of West Beijing mining area

3.1 矿区产业重构PEST—SWOT分析

在PEST-SWOT模型下,对京西矿区产业重构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京西矿区产业重构的PEST—SWOT分析Table 1 PEST-SWOT analysis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West Beijing mining area

内部因素—产业重构优势(S):①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项目所处位置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环境资源优越,是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同时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体系完备,可更好的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而正在建设的国道109新线高速将进一步提升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以上将积极促进转型休闲文旅产业。②已有基础设施保存良好,基础服务配套较完善。矿区内办公楼、厂房、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保存较好,后期所需的改造工程建设费用可控。目前尝试将原有煤场部分土地、房产在生态修复基础上改造为养老院、现代康复医院等,经营状况良好。③矿区人文资源优势奠定休闲文旅的特色元素。京西矿区的工业遗存将助力打造满足民众文化旅游休闲消费的高品质空间。按照《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的总体设计,矿区正在推动王平、千军台等矿区的核心内涵经深度挖掘后植入文旅休闲各业态的项目概念规划,并力图使项目概念规划与区域总体规划相融合。④矿区已经完成妥善安置职工,为产业重构蓄力。矿区早在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明确时(2014年)已着手解决产业转型及职工安置问题,矿井退出时企业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层级员工的具体情况采取多元安置方案,如企业内部岗位调整、用工协议终止或解除、内部退养、暂时性待岗、停薪留职等,已使3万余员工妥善分流,为产业重构积蓄能量。

内部因素—产业重构劣势(W):①资金来源不畅,项目吸引力不足。京西矿区产业重构资金来源不确定,尤其在疫情形势下,休闲文旅业更加不具备投入产出比优势,无论是争取民间资本还是财政资金支持,都存在困难;
同时鉴于项目规模、发起主体、管理体制,项目在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等方面处于劣势。②项目运营管理难度大,京西矿区缺乏相关经验与人才。项目涉及新型商业模式的运行、产业生态圈的搭建及“文旅+”产业联合,对运营、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京西矿区作为从事煤炭生产企业,缺乏相关休闲文旅业管理经验与人才。

外部因素—产业重构的机会(O):①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与矿区转型政策支持。国家、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产业转移和人口分流的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支持矿区转型升级,拓展新产业发展空间。鼓励与支持的政策环境对于推动京西矿区更好更快转型发展有积极作用。②休闲文旅产业政策扶持。围绕京西矿区的文旅康养休闲区建设已经纳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作为北京市重点项目,无疑是带动北京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引领工程,概念规划方案征集业已完成,休闲文旅产业作为我国至关重要的服务产业,总额不断增长,尤其是以养老为特色的“银发”经济植入休闲文旅产业,对于北京这样外来人口汇聚且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有更好的市场前景。京西矿区重构以休闲文旅为主导产业,符合政府战略发展方向,顺应产业发展需求。③矿区主管企业产业重构的战略布局早。早在“十二五”期间,主导矿区的京煤集团即已确定“绿色、安全、转型、转移”的战略指导方针,全力维护矿区生态,实施机械化采煤,提升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用绿色、安全为企业转型、转移发展争取时空条件,如主管企业在内蒙古建设煤矿和煤化工项目,由西部能源大省承接京西矿区的产能。④经济环境平稳向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基础良好。据2017—2021年北京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数据,可以发现北京市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呈现上升态势。三产持续优化,不断加大的第三产业比重与三产比例的优化必将拉动休闲文旅产业发展。⑤休闲文旅产业需求推动。据《中国城市休闲指数排名》的权威数据,北京位列第一,北京目前正处于全域旅游向全域休闲转型发展时期,全面提升本地居民和游客的生产生活品质,从体验旅游产品到旅居生活,生态休闲、农业休闲、文化休闲、运动休闲等关联业态正在策划。

外部因素—产业重构的威胁(T):①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京西矿区绿色重构,但其法律体系仍然存在不足。矿区重构相关项目立项、税收、融资、财政等政策机制尚不够明确、具体,亦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统一筹划与协调。②资金有限,融资难度大。京西矿井有序、平稳闭坑,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企业付出了巨大经济成本,目前虽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流入,但对重构产业的资金投入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对项目的融资要求大。③疫情影响仍处于持续状态。休闲文旅产业属于可选消费序列,疫情之下该产业下各行业均受到较大冲击,疫情常态化以来社会经济工作逐渐回到正轨,但文旅产业因其特殊性,仍没有完全挣脱枷锁。疫情严重限制了休闲文旅产业所在地的承载能力。④运营管理要求高、难度大。该产业对关联业态统一管理与协调能力要求高,京西矿区主管企业具体落实产业重构,但鉴于该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发展重叠度高,企业引导所在区域形成休闲文旅业态聚集中心的全局牵引力缺乏[22,23]。

3.2 矿区产业绿色重构定位

依据产业重构的战略规划(图3),京西矿区产业转型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理念,建立以休闲文旅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光合资源产业、人居环境建筑业等关联产业(生态产业)延伸拓展,特色高教、科普科幻等现代服务业(科教产业)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北京市绿色服务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成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努力培育发展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图3 京西矿区产业重构战略规划要素Figure 3 Elements of strategic planning for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West Beijing mining area

生态产业奠定康养文旅产业的绿色属性,与生态涵养的城市功能相符,也顺应人类健康与生态消费潮流,其中光合资源产业,主要发展传统农、牧、渔、果、林、药业、食品、纤维、木材等的生产和深加工,超市配送和生物物资集散,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资产保育,以高品质、高产量、高效能为目标,寓环保于生产,减少化肥和农药在生产制作环节的使用率,生态产业园是其主要呈现形式,致力于为休闲文旅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食材、用品及园区观光服务等;
而以生态建筑为引导的人居环境建筑业,将重新整合京西矿区的房地资源及建材建筑产业,逐渐形成从生态建筑材料生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利用、室内外环境绿化美化到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服务全覆盖的绿色产业链,为休闲文旅消费者提供绿色的居住和生活空间。与此同时,京西矿区已利用关停煤矿宝贵的空间资源分步实施建立应急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地下生态圈、国家地质公园、矿业遗址主题公园及深地科学研究等高新技术研发和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预控与应急处置技术研发实训基地已经建设完成,初步形成支撑煤矿安全生产、矿山智能化、应急管理特色实践教学、原位试验、实训演练、科普教育的创新载体和战略发展空间,并于2022年获批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科教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进一步融合、赋能文旅产业(图4)。

图4 京西矿区产业重构的战略定位Figure 4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West Beijing mining area

与此同时,产业重构须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方可聚焦消费人群,最大程度满足其需求。在产业战略定位基础上,将京西矿区重构产业的功能定位于“养老”,理由如下:

一是社会老龄化与“独子养老”压力导致养老社会化发展的机遇期来临。当前,中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2020—2050年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根据国家相关权威数据显示,老年人数将从2.3亿增至4.1亿,老年人口比重从15.6%上升至25.8%,高龄人口快速增长,由此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独子养老”时代已经到来,一对夫妻上有双方老人、下有小儿、社会竞争激烈但需要“兼顾”的两难局面,独子时代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奠定了养老功能社会化的基础(图5)。

图5 独子时代引发的恶性循环Figure 5 The vicious circle triggered by the age of only child

二是京西矿区养老功能定位可有效缓解北京市居家养老功能弱化问题。北京城市生活节奏快,对于大多数上班族家庭,老年人居家得到的生活照料及精神抚慰往往不足,京西区域养老既能使北京老年人依旧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不必远离子女亲朋,同时相对市区,又能享受低廉生活成本。调查结果显示,70%受访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希望购买郊区或周边城市的养老型住宅,10%受访者愿意购买郊区或周边城市的养老型别墅,养老郊区化的趋势明显。

三是养老功能契合于京西矿区产业重构战略定位。老年人的新潮养老模式也在迭代更新,从早期的养老院发展到如今,老年人居住观逐渐从粗放低效居住向精细高效旅居转变,从封闭的旅居自循环转向开放的“旅居+文化+娱乐+疗养+…”融合发展方式[24],而矿区所在远郊区是休闲度假养老设施建设的最佳区位选择(图6)。文化是旅居的灵魂和载体,由此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文旅康养。与此同时,绿色人居环境及食物供给将为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休闲文旅提升质量,环保型科教产业在助推该区域文化品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科技养老”的特色服务功能,通过科技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家政服务、定时定位等服务,构建起没有围墙的智慧型养老院集群。产业养老功能的实现需要搭建完善的功能系统,如老年人日常生活用品供给,养老日常照料、保健、文娱的设施、资源及服务供给等,功能的逐渐完善可带动京西矿区重构后的产业集群发展,服务业是养老功能得以承载的基础(图7)。

图6 区位与养老设施建设的匹配关系Figure 6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tion and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图7 京西矿区产业重构的功能定位Figure 7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West Beijing mining area

结合京西矿区的案例,基于首都功能定位与去产能的主要诉求,总结出京西矿区产业绿色重构发展路径:“多产业集聚发展+养老功能赋能全产业链+产城融合持续发展”(图8),以多产业集聚发展作为发展动力,打造新型养老功能为发展立足点,秉承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重构理念,全面构建京西矿区的绿色产业系统。

图8 京西矿区产业重构的路径Figure 8 Path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n West Beijing mining area

4.1 多产业集聚发展

按照产业重构的总思路,京西矿区在资源状况、开采条件和成本等因素的综合约束条件下,已完成有序关停退出、进入产业转型阶段。以产业集聚效应助力矿区转型,推动多种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矿区产业重构发展战略目标。

矿区产业重构体系可分为主导产业、关联产业、配套产业3个维度。主导产业决定矿区转型升级的模式,京西矿区的主导休闲文旅产业作为转型升级运营主线,是打造京西文旅品牌的基础,与矿区转型与产业重构成败直接相关。该产业须具备两个鲜明特征,方可形成主导:产业链在上下游均有细化延伸,产业的关联拉动效应较强。关联产业(生态产业)作为矿区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其市场认可度与成长速度与主导产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相关,人居环境建设等关联生态产业作为文旅品牌的空间规划设计及土地资源再利用方案,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矿区招商引资的关键发展对象。配套产业(科教产业)是主导产业的增值和特色服务,对矿区主导产业获客能力提升产生关键影响。矿区科教等配套产业始于工业遗址的内涵挖掘与再利用,提升休闲文旅的文化品位和科技价值,是矿区转型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现了项目所在地的独特历史人文价值。

产业集聚系统的形成是产业的选择、匹配和布局。各项产业互惠互利,彼此助推。产业系统化使得京西矿区重构后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合力推动矿区主导产业发展,可有效降低转型升级风险,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程度较为深入后,也可向关联产业相关业务进一步延伸拓展,在业务范围扩大的同时创造多元化收益模式。

4.2 “养老功能”赋能全产业链

构建休闲文旅全产业链的养老功能,探索由资源型经济向复合型经济转变的绿色产业体系,具体方式如下:

一是纵向产业链复合化。文旅休闲产业具备上述主导产业的特征,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结构,由多个产业构成的立体产业链结构,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体、养、学等[25],以“养老”为切入点对各产业进行深度开发,引入以健康、养生、绿色为主要诉求的老年餐饮服务,食材供应优先联动矿区的光合资源产业发展;
居住方式可针对不同养老需求定向设计为老年人社区、“候鸟式”高端养老院及度假养老基地等,居住设计联动矿区人居环境建筑产业,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功能、感觉功能即生活结构特点,同时可与生态园区设计统筹安排,强化居住环境的旅所特征;
老年人出行及游览方式的选择偏好首要为便利性,依托原煤炭运输专用线打造的“旅游专线”,且针对“门大线”铁路和“四矿”,围绕自然生态、工业遗存、历史文化、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等主题设计铁路观光线路,打造“一站一景”的特色风貌等较适宜;
商业地产开发融入老年居住环境,可满足其享受便利的商业、休闲配套资源的娱乐、健体需求;
康养产业一方面可优化利用腾退矿地建设康复医院、开展健康养老医疗业务等“医养结合”传统模式,同时结合科技产业,发展智能居家养老模式,医疗专家通过网络摄像头“远程诊断”,系统为老人在网站上建立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家人可经手机查看老人身体情况。其优势为可全天候监护和动态掌握居家老人的健康情况;
与大学等教育设施相结合的养老社区是发展方向,北京“高知老人”多,渴望继续学习、发挥余热,目前矿区与华北科技学院联合建设的科普基地会与他们的需求更加吻合。京西矿区康养产业养老功能的实现应从老人的精神和价值需求方面进行考虑,使老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横向产业链延伸。横向产业链延伸重点以新媒介的宣传渠道为主,定向文旅爱好者,尤其是老年群体,通过“社交+内容”的短视频方式,讲述以老年人为主的文旅爱好者在京西矿区文旅休闲区的高品质旅居生活故事,以消费者在京西矿区经历的高光时刻集成宣传内容,引导消费者在社交群体展示自我品质生活的同时达到京西矿区文旅品牌的宣传目的。

三是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在北京城市规划引领下,以市场与城市的共同需求为导向,坚持“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带产”理念,京西矿区从寻求自我发展转变为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北京西部的城市功能定位。城市作为京西矿区产业重构的空间载体,颁布的规划、政策均和矿区产业重构的走向关系密切。反之,矿区产业重构的合理性也对城市经济和社会转型产生影响。京西矿区围绕北京市西部区域生态涵养功能定位,主动执行城市功能,深挖可行需求,探索产业重构的新型路径,支撑北京市发展。由于矿区重构的主导产业与煤炭产业无任何相关性,因此在休闲文旅产业培育过程中,政府财税、金融、服务等支持尤为重要[26],如政府牵头成立京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矿区产业规划建设中的问题。能更好的促成城市与矿区产业的互相配合与协助。

老矿区煤矿退出和产业重构发展,建立产业转型发展长效机制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老矿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亦是激发老矿区发展活力,重构老矿区高质量发展格局的唯一途径。对京西矿区创新绿色重构发展模式和打造特色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研究,可为全国类似煤炭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标准化、可分享、可借鉴的经验。

未来的矿区产业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按照矿业全生命周期理论,系统分析矿区各阶段绿色建设、绿色开采、绿色退出及绿色转型的特征,构建矿区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模型;
另一方面,矿区智慧生态建设新途径也值得深入探讨,基于矿区智慧生态建设需求,研究智慧信息化平台建设总体框架和建设内容,借助该平台,开展矿区生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积极探索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矿区绿色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方式。

猜你喜欢京西文旅矿区北京京西古道改造将使用大量天然石材石材(2022年2期)2023-01-07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矿产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25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文旅照明的兴起照明工程学报(2018年1期)2018-03-19杜振东:京西稻守护人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年31期)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