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集锦3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9-08 16:55:10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第1篇一、学情分析(教学背景):《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首》的其中一首词。初三的学生对词的内容理解已培养了初步的能力,但对表现手法这一知识点的赏析较为欠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集锦3篇,供大家参考。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集锦3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第1篇

一、学情分析(教学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五首》的其中一首词。初三的学生对词的内容理解已培养了初步的能力,但对表现手法这一知识点的赏析较为欠缺,所以本微课设计就是针对学生这一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欣赏词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

2、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三、教学重点:

理解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四、教学难点:

感悟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五、教学方法:

朗读——探究——品味——感悟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词以入境

(1)听视频范读。

(2)学生自由读、齐读。

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3)整体感知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3、品词以入味

(1)理解体味本词通过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这两种手法抒情言志

(2)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论词以识人

总结本词主旨,理解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八、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表现手法):引用典故、直抒胸臆——豪放风格

1、亲射虎,看孙郎: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希望朝廷重用自己,报效国家。

3、西北望,射天狼:杀敌报国的豪情,建功立业的决心。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李之仪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你能概括这些词在语言风格和表现主题上的共性吗?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2、当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缺乏新意时,它要么选择改变,要么只能接受消亡。当词的发展面对这一十字路口时,是哪一位文学家指明了词发展的道路呢?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1、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2、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同?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气概。

3、圈划文中能够突出体现苏轼的“狂”的字词,并通过朗读重读加以表现。

“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等。

四、理性分析苏轼的“狂”。

1、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的补充: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国内外危机日益加深,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患时有发生。苏轼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官,但仍关心国事,坚持抵御外侮的主张。

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而又不被朝廷信任,报国无门,年华空老。

2、当时的苏轼其实只有三十多岁,却自称“老夫”,你从他自称“老夫”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境遇?

3、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观的?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种“狂”?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对未来的确信

强调:反复朗读下片,尤其是体会“射天狼”上扬的语调

确有悲壮之气,强调其中的“壮”

更主要的是面对误解、怀疑、逆境、磨难的不屈服的乐观精神,这是苏轼精神人格的体现,是真正的豪放

后来苏轼跌跌撞撞从密州而徐州而湖州而黄州而登州而扬州而惠州直至海南,人生历程中不断被贬,却也能

潇潇洒洒,秉承“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

有诗为证: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朗读体会

四、苏轼对于宋词

1、重现补充材料: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2、通过这首词,你对豪放词有哪些认识?

内容多写建功立业,情感激昂高亢

3、苏轼对于词发展的转折性影响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创豪放派风格

(2)以诗为词,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形式。

(3)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4)不拘泥于曲调音律,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第3篇

一、导课:

同学们,在我们第一节课以“愁”字整合五首词(《望江南 梳洗罢》《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渔家傲 秋思》《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时候,大家很快在其他四首词中找到了主人公“愁”的证据,而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却无法很清晰的判断出,主人公到底有“愁”还是无“愁”。今天,我们就一起里研究一下这首词,看看苏轼在这首词中到底表现了什么。

二、读词,初步感知。

1、 对照注释,细读这首词,疏通字词。

聊(liáo) 擎(qíng) 裘(qíu)骑(jì)

酣(hān) 鬓(bìn) 遣(qiǎn)

2、 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节奏,抓重音和情感表达。

“卷”“看孙郎”要重读

“又何妨”“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要重读

3、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4、 叫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人提出意见。

生评:感觉没读出劲,就是词人的那种“狂劲”。

5、 齐读这首词,放开声音,把握情感。

三、解词,理解词意。

1、 读上阙,对照注释,理解上阙意思。

(1)上阙叙事:描写题目中的“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

(2)关键字“狂”:

打猎装备“狂”:左牵黄,右擎苍。

穿着打扮“狂”:锦帽貂裘。

随从“狂”:千骑卷平岗、倾城随太守。

以少年英雄自比“狂”:亲射虎,看孙郎。

(3)根据理解解释“狂”

狂放豪迈、潇洒不羁、阳刚之美、意气风发…

(4)齐读上阙,感受豪放之美。

2、对照课下注释读下阙,理解下阙意思。

(1)、开张:豪放开阔;

(2)、典故:持节云中、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阙抒情明志:(这两句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句子)

借典故“冯唐”来抒发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情感;

借典故“射天狼”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4)齐读下阙,感受词人的情感和志向。

四、结合课下注释(1),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深层理解苏轼。

(1)、注释中提到“1075年苏轼从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里的“迁”明为平调,实为贬官。因为苏轼在杭州四年期间,赈灾救民,治理西湖,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华,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对杭州也是情感很深,任期到了就被又调到密州,密州是一个非常贫穷而被朝廷不重视的地方,苏轼到了此地什么也做不成,对于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的苏轼来说,在密州过得非常的痛苦,在第二年与同僚们打猎时写下了这首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而苏轼在去杭州之前,却是因为对王安石变法,苏轼与他们的政见不同,苏轼不得不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也就是苏轼离开京城已经有了好几年的光景,这次任职年限已到,没有被召回反倒调的更远了。

(2)、再读这首词,结合词中的字眼,分析讨论苏轼到底有没有“愁”?

学生“有愁”派:

证据:

①、“聊发”一词就是很无奈的发一下,感觉有一种难以说清楚的“苦衷”在里面,好像是强装出来的一样。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感觉有一种祈求皇上能派个人来把他召回去再次重用他,感觉苏轼空有一腔抱负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点郁闷。

③、“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明志的语言也有点迫不得已的感觉,因为苏轼就是个文人而已,他为了让朝廷再次重用他,就表决心“哪怕让我上战场持弓箭射杀进犯之敌”也行,好像感觉说只要能用我,怎么都行。感觉有一种迫不得已的苦衷。

所以,从这些中可以看出苏轼在写这一首词的时候,朝廷不中用他,他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有一种“愁绪”在其中的,他的潇洒豪放都是有一点“聊发”的味道。

学生“无愁”派:

证据:

“鬓微霜,又何妨?”就此一句就可将前面所有的说辞都推翻。

苏轼是个豁达潇洒的人,一生沉浮不定,但是他遇到再大的事情,他都不会把自己“愁”倒。比如我们所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是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后,长期闲置他夜不能寐,但是他马上想到办法,就是找到好朋友张怀民一起去赏月写文章,并且说了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至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么好的月这么好的竹子,别人都无福享受,只有我们两个闲人可以欣赏;再比如我们学过的《明月几时有》写作比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晚一年,他在密州如同贬官又与自己的兄弟亲人多年不能相见,他满腹的伤感让他感觉“高处不胜寒”,但是,他在赏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最后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发出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的豁达乐观让人备受鼓舞。

老师总结辩论:

这首词词人苏轼虽有一些无奈,但是被他“鬓微霜,又何妨?”这样的胸怀所击败。苏轼对生活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学过他的一首《浣溪沙》,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在苏轼看来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还有没有做“孙郎”的自信和勇气。所以,我觉得他这首词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没有过多的“愁绪”在其中,只是一种委婉表达自己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五、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六、作业:

1、 熟背默写这首词,并且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

2、 整理总结学过的苏轼的诗词文,深层了解苏轼其人。

七、附录原词及仿写

附一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附二

《江城子 奋战初三》

任红英

老任又发少年狂,夜改弦, 昼更张,4G速度,上课备课忙。

为报诸位好儿郎,讲台上,势昂昂。

中考战鼓已擂响,眼微花,又何妨?扶扶眼镜,继续大讲堂。

会领尔等摘硕果,待来年,喜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