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板开洞型抗剪连接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5:1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王雪飞, 曾思智,4*, 黄海, 胡淑军

(1.赣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 赣州 341000;2.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1;3.南昌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4.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江西 赣州 341007)

在钢与混凝土之间合理设置抗剪连接件可保证两者协同工作,并将钢构件上的剪力有效传递至混凝土中,使两者形成可靠连接[1-3]。目前,常用抗剪连接件包括圆柱头焊接钉[4]、槽钢[5]、抗拔不抗剪[6]和开孔钢板连接件[7]等形式,可使钢与混凝土组合楼板之间形成可靠连接。将Y形偏心钢支撑[8]引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可有效提高其抗侧刚度和抗震性能等[9]。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梁柱与钢支撑节点主要受压力-弯矩-剪力或拉力-弯矩-剪力共同作用,且存在开合效应等问题[10]。为此,在装配式混凝土梁端采用铰接连接,形成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组合节点,其特点包括:支撑连接板在梁柱上的剪力由抗剪连接件承担,且滑移值小于1 mm;其他内力由对穿螺杆承担,可有效实现弯剪分离[11],如图1所示。然而,上述抗剪连接件存在承载力弱、刚度小和变形大等问题,无法满足该节点受剪性能。

图1 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组合节点Fig.1 Precast concrete beam and column-to-steel brace composite connection

Hu等[11]对一字型、十字型和十字带侧板型抗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研究,指出十字带侧板力学性能最优,且具有承载力大、变形小、预定荷载下损伤小等特点;Zhao等[12]在钢梁与剪力墙间的连接处设置预埋铨钉、预埋锚杆、预埋H型钢和预埋槽钢等方式,可在混凝土柱与钢梁之间实现可靠连接;王涛等[13]提出了3种用于钢连梁预埋端板构造方法:纯锚筋、角钢加抗剪板和锚筋加抗剪板,均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并验证了弯剪分离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刘阳等[14]提出一种改进型钢连梁-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并研究了钢连梁跨高比和加劲肋布置方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尽管以上抗剪连接件具有承载力和刚度大等特点,但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中使用时,不利于与对穿螺杆受弯承载共同使用。另外,由于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预制时主要采用水平浇筑,抗剪连接件的使用还需考虑混凝土浇筑时的密实度问题[15]。

因此,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组合节点中抗剪连接件需同时具有刚度大、承载力大、变形小、易浇筑等特点。为此,本项目提出一种新型腹板开洞型抗剪连接件,设计并制作4个考虑腹板布置形式的腹板开洞型抗剪连接件试验模型,并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性能研究,得到其滞回曲线和剪力-应变曲线等,为其在相应结构中的分析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1 试件模型及材料性能

试件模型。设计4个腹板开洞型抗剪件模型RWC-1,RWC-2,…,RWC-4,以研究其抗剪性能。各模型的加载钢梁和混凝土梁尺寸相等,且各腹板开洞型抗剪连接件材质为Q345,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尺寸如图2所示。加载钢梁的尺寸为H 250 mm×125 mm×6 mm×8 mm,材质为Q345;两侧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为590 mm×250 mm×300 mm(长度×宽度×高度);箍筋直径为8 mm,牌号HRB335;纵筋直径为16 mm,牌号HRB400;抗剪连接件端板截面尺寸为400 mm×160 mm×10 mm(长度×宽度×高度)。

试件RWC-1、RWC-4中4块腹板竖向设置,尺寸为40 mm×12 mm,间距为50 mm;RWC-2中4块腹板水平设置,尺寸为40 mm×12 mm,间距为80 mm;RWC-3中4块腹板竖向设置,两端尺寸为40 mm×16 mm,中间2块腹板尺寸为40 mm×8 mm,间距为80 mm。

(a) 试件RWC-1、RWC-3、RWC-4

(b) 试件RWC-2

试验模型采用了厚度为6、8、10、12 mm的钢板和直径为8、16 mm的箍筋,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平均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8.5 MPa。不同型号构件的材料性能见表1。

表1 材料力学参数Tab.1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specimens

1.2 加载装置及制度

加载装置。本次试验在南昌大学结构实验室进行。如图3所示,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架、作动器、垫梁、垫板、锚杆、螺栓、固定梁、试件等。作动器最大输出荷载和位移分别为1 000 kN和600 mm。试验加载前,竖向作动器上端与固定梁连接,以对试件施加竖向往复荷载;混凝土梁下端放置在垫梁上端,混凝土梁上端设置垫板,且在垫板与垫梁上翼缘之间采用锚杆将混凝土梁固定。另外,整个试验装置底部均通过地锚螺栓与地槽固定相连(试验装置中未画出)。

(a) 正面图 (b) 侧面图

加载制度。试件RWC-1、RWC-2、RWC-3采用力控制的往复加载方式[16],加载速率为1 kN/m。第1级荷载为100 kN,之后每级荷载增幅为100 kN,每级荷载循环3次;每级荷载结束后停止3 min后进入下一级荷载。在当级荷载不同循环次数加载时位移差明显增大后,下一级荷载增幅减小至50 kN,直至试件破坏。试件RWC-4采用单调位移加载方式。

1.3 量测方案

对试件RWC-1、RWC-2、RWC-3的量测内容主要包括荷载、位移和关键截面应变。其中,为防止加载钢梁、固定梁和反力架等变形对试件实际位移产生影响,分别在加载钢梁的上端和下端Ⅰ、Ⅱ位置各设置一个位移计,如图4(a)所示。对应变的测量,在RWC-1、RWC-2、RWC-3的4块腹板上距加载钢梁翼缘50 mm处分别设置S1、S2、S3和S4,如图4(b)所示。各应变计测量的量程为0.15。

(a) 位移计 (b) 应变测量

2.1 试件RWC-1

在往复加载作用下,RWC-1的破坏形态如图5(a)所示。加载初期,在第1、2、3级荷载目标值分别为100、200、300 kN时,混凝土梁未发生任何开裂和变形。第4级(0-±400 kN)加载中,第2次受拉(荷载为负)时,抗剪连接件与混凝土梁侧面第1个抗剪腹板(由上至下分别为第1、2、3、4个)处出现1号裂缝并向上蔓延;第3次受压时,正向距侧面50 mm底部出现一条2号竖向裂缝。第5级(0~±450 kN)加载中,第1次受压时,侧面第3个抗剪腹板向上发展一条3号斜裂缝;第2次受拉且荷载值为-380 kN时,第2个抗剪腹板正面与侧面相交处向上发展一条4号斜裂缝;荷载值为-450 kN时,正面顶部出现斜裂缝并向下部发展至第4抗剪腹板上端;第3次受压且荷载值为360 kN时,正向第3、4个抗剪腹板上分别发展6号水平裂缝和7号竖向裂缝;第3次受拉且荷载为-320 kN时,2号裂缝上端开始发展8号斜裂缝,并向上继续发展9号裂缝与6号裂缝相交;继续受拉加载时,正向侧面底部分别出现10号竖向短裂缝和11号竖向长裂缝。随后,在6号与9号裂缝相交处,沿9号裂缝方向发展12号竖向裂缝,且在侧面第3个抗剪腹板上端发展13号水平裂缝。至此,混凝土出现压溃现象,试件达到极限状态。

2.2 试件RWC-2

往复加载下,RWC-2破坏过程和形态如图5(b)所示。在达到第1、2级荷载目标值分别为100、200 kN时,混凝土梁未发生任何开裂和变形,滑移值分别为0.10、0.21 mm。第3级(0~±300 kN)加载中,混凝土未出现开裂现象,但滑移值已达到0.71 mm,进入了弹塑性阶段。第4级(0~±400 kN)加载中,第2次受压时,在侧面第1、2个抗剪腹板上端沿上部分别出现1、2号斜裂缝;第5级(0-±450 kN)加载中,第1次受压时,侧面2号裂缝下方由上至下发别出现3、4、6、5号水平裂缝。继续加开载至第6级(0~±500 kN),第3次受拉且荷载为-430 kN时,4号裂缝向正向发展出长约50 mm的水平裂缝;荷载为-430 kN时,3号裂缝经第3、2个抗剪腹板发展贯穿整个正面的3号延长斜裂缝,并到达第1个抗剪腹板下方。随后,混凝土被压溃,加载结束。

2.3 试件RWC-3

往复荷载下,试件RWC-3的破坏过程和形态如图5(c)所示。第1、2级加载中,混凝土梁上同样未发生任何开裂和变形。第3级(0~±300 kN)加载中,第3次受拉且荷载为-280 kN时,侧面第1个抗剪腹板中间出现1号斜裂缝。第4级(0~±400 kN)加载中,第2次受压且荷载为317 kN时,侧面第4个抗剪腹板处向上发展2号斜裂缝;继续加载至330 kN,侧面第二抗剪腹板处出现3号水平斜裂缝;第2次受拉且荷载为350 kN时,侧面第三抗剪腹板向第一腹板方向发展4号斜裂缝,并向正面继续发展;第3次受压时,侧面距底部40、70、100 mm处分别出现5号、6号和7号水平裂缝,且7号裂缝向正面沿第4、3、2个抗剪腹板继续发展成斜裂缝;第3次受拉时,正向顶部出现8号水平裂缝,并在第1个抗剪腹板右侧距端部80 mm处出现9号斜裂缝。第5级(0~±450 kN)加载中,第1次受压时,沿正面顶部中间向下至第2个抗剪腹板处出现10号斜裂缝;第1次受拉且荷载为-420 kN时,10号裂缝中部向右上方发展11号短斜裂缝;第2次受拉时,向下发展12号斜裂缝至第二抗剪腹板上方。第6级(0~±500 kN)加载中,第1次受拉且荷载为-450 kN时,7号裂缝迅速蔓延,且混凝土开始出现明显压溃;第1次受压且荷载为410 kN时,正面左侧距底部40 mm处开始向上产生13号斜裂缝,并沿第4、3个抗剪腹板中部发展。荷载继续增加时,混凝土出现明显破坏,试验结束。

2.4 试件RWC-4

单向加载下,试件RWC-4的破坏过程和形态如图5(d)所示。当荷载小于300 kN时,混凝土梁未发生任何损伤。荷载达到340 kN时,侧面底部70 mm处向右上方产生1号斜裂缝;荷载为370 kN时,在第2、3个抗剪腹板间产生侧面2号斜裂缝,并向正向产生一段50 mm的水平裂缝后,向第3、4个抗剪腹板方向产生3号斜裂缝。随后,荷载为440 kN时,侧面第1个抗剪腹板上方出现4号斜裂缝,且1号裂缝向正面发展长度约为20 mm的5号水平短裂缝。荷载为480 kN时,侧面第2个抗剪腹板上方出现6号斜裂缝;荷载为540 kN时,侧面底部产生7号斜裂缝。当荷载达到620 kN时,抗剪连接件滑移急速增大且荷载下降,随后试件破坏并停止加载。

(a) 试件RWC-1

(b) 试件RWC-2

(c) 试件RWC-3

(d) 试件RWC-4

以上分析表明,4个腹板开洞型抗剪连接件的破坏形态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各抗剪腹板与混凝土梁侧面连接处首先出现横向裂缝,并向正面发展;随着荷载增大,裂缝在各抗剪腹板之间产生并扩展。加载后期,各试件滑移值增大明显,抗剪连接件附近的裂缝增多,且混凝土在垫板和垫梁间受压并出现部分压溃现象,最终达到极限承载力。试件RWC-1和RWC-3产生的裂缝数较多,而试件RWC-2在达到极限荷载时裂缝数较少。另外,往复加载与单向加载的裂缝数量和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差异。

3.1 滞回曲线

在往复荷载作用下,试件RWC-1,RWC-2,…,RWC-4的剪力-位移曲线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试件RWC-1、RWC-2、RWC-3的曲线总体趋于对称。4个试件的剪力-滑移曲线走势基本相同,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①初始弹性阶段。试件均未产生裂缝,混凝土和抗剪连接件均处于弹性,剪力与位移成正比。②弹塑性阶段。剪力加载约至极限荷载60%~70%时,试件裂缝逐渐增多,曲线斜率开始减小。③破坏阶段。加载后期,各试件均出现较多裂缝,位移随荷载的增大而急剧增大,直至试件破坏。

各试件在不同加载步下的力和位移值见表2。对比试件RWC-1和RWC-2可知,将抗剪腹板由竖向转至水平布置,最大荷载由450 kN小幅增大至500 kN,但极限位移由0.98 mm增大至3.09 mm。对比试件RWC-1和RWC-3可知,改变竖向抗剪腹板厚度,最大荷载由450 kN增加至500 kN,极限位移由0.98 mm增大至1.07 mm,且试件在拉压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延性也变化较小。当试件的预定荷载为450 kN时,试件RWC-1、RWC-2和RWC-3的位移分别为0.98、2.59 、0.72 mm,试件RWC-1和RWC-3能满足预期荷载下位移小于1 mm的要求,并适用于该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组合节点中。另外,对比试件RWC-1和RWC-4可知,加载方式由往复加载改为单向加载,最大荷载由450 kN小幅增大至620 kN,极限位移由0.98 mm增大至1.47 mm,这主要是混凝土未受往复荷载的累积损伤。

(a) 试件RWC-1

(b) 试件RWC-2

(c) 试件RWC-3

(d) 试件RWC-4

表2 不同加载步下试件的荷载和位移Tab.1 Bearing capacity and displacement of specimen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step

3.2 骨架曲线

试件RWC-1,RWC-2,…,RWC-4的骨架曲线如图7所示。试件RWC-1和RWC-2的初始刚度分别为954、946 kN/mm,即改变抗剪腹板方向对其初始刚度无明显影响;试件进入弹塑性后,试件RWC-2的刚度明显减小,并导致极限荷载下位移值增大。试件RWC-3的初始刚度为1 435 kN/mm,较试件RWC-1的初始刚度提高50.42%,原因可能是两端抗剪腹板的承载最大,增大该处截面可有效提高其初始刚度,且2个构件在进入弹塑性和塑性阶段后极限位移值基本相同。试件RWC-4的初始刚度为1 141 kN/mm,较试件RWC-1的初始刚度提高19.60%,因此,增加两端的抗剪腹板面积是提高构件初始刚度最有效途径,且可提高构件承载力和减小极限位移。单向加载也可增大构件的初始刚度,但改变抗剪腹板方向对初始刚度的影响较小。

图7 不同试件的骨架曲线Fig.7 Bond curve of different specimens

3.3 剪力-应变曲线

由于试件RWC-1,RWC-2,…, RWC-4中所得测点S1的应变最大,故取该点的剪力-应变曲线为研究对象,如图8所示。试件RWC-1受压和受拉作用下最大应变值为1 856με和1 515με;试件RWC-2加载至第6级荷载时,受压和受拉作用下最大应变值为2 782με和2 903με;试件RWC-3在加载至第6级荷载时,受压和受拉作用下最大应变值为844με和1 341με;试件RWC-4在压力作用下的最大应变值为2 843με。基于材性分析可知,8、10、12 mm厚钢材的屈服应变为2 359με、2 302με和2 409με,即试件RWC-1和RWC-3的最大应变值小于相应板件屈服值,整个受力过程中2种抗剪连接件均处于弹性,这是由于这2种试件的变形值较小。试件RWC-2的应变值大于板件屈服值,主要是试件达到极限荷载时变形值过大所导致。另外,单向加载时最大应变已超过板件屈服值并进入塑性状态,此时极限荷载大于其他3种试件荷载,且变形值也相应增大。

(a) 试件RWC-1

(b) 试件RWC-2

(c) 试件RWC-3

(d) 试件RWC-4

本文对所提出的腹板开洞型抗剪连接件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① 4个试件的破坏形态基本一致,首先各抗剪腹板与混凝土梁侧面连接处出现横向裂缝,并向正面和各抗剪腹板之间产生并扩展;随后各试件滑移值增大明显,抗剪连接件附近裂缝增多,且混凝土出现部分压溃现象,最终达到极限承载力。

② 4个试件的剪力-滑移曲线走势基本相同,均可分为初始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抗剪腹板竖向或水平布置,对其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影响较小,但对弹塑性和破坏阶段位移值影响非常大。加载方式对抗剪连接件的力学性能影响明显。

③ 预定荷载为450 kN时,试件RWC-1、RWC-2、RWC-3的位移分别为0.98、2.59、0.72 mm,即腹板竖向布置时位移小于1 mm,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节点中。腹板开洞型抗剪连接设计时,宜采用腹板两端大、中间小的形式。

猜你喜欢连接件抗剪腹板腹板开口对复合材料梁腹板剪切承载性能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2年5期)2022-06-06制作吸管塔台小学科学(2022年3期)2022-04-01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剪应力计算分析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6-09波形钢腹板箱梁腹板受力分析山西交通科技(2020年4期)2020-09-30配合比对三合土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技术(2019年6期)2020-01-06基于试验设计的汽车悬架轻量化设计汽车文摘(2016年6期)2016-12-07槽和黏层油对沥青混合料层间抗剪性能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4期)2016-06-15PVA-ECC抗剪加固带悬臂RC梁承载力计算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5期)2015-12-24钢-混凝土组合梁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计算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4期)2015-12-24波浪腹板H型钢结构设计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年3期)201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