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语用,用声音塑造语文图景

发布时间:2023-11-15 18:00:19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文 徐瑛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真的思想的总和是世界的一幅图像。”思想借由语言来表现,语言给思想穿上了衣服,亦蕴含着灵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积极输出,让课程目标中的“表达与交流”有效落地呢?我们以师生的口语表达力作为课程实施的支点,探寻“说”的丰富内涵,形成“说”的有效策略,调控“说”的评价机制,营建“说”的文化表征,用声音塑造语文图景。

在语用与图景之间,声音语言是媒介,也是图景形成的过程。

第一,声音语言要在情境中。情境产生意义。长期剥离情境的语言学习,无异于只给学生一些砖头、瓦片,而不能让他们看见大厦的全貌,更不用说用所得的材料、方法去建造大厦。久而久之,这些无法积极运转的砖头、瓦片便成为惰性知识,难以催生新的语言。离开情境的口语表达是脱离生活的“纯技术”,不能形成有效的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当学生回到真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会发现这些知识早已“还给老师”了。情境是语言运用的现实土壤,“在情境中”的语言教学,让积极迁移得以实现。

第二,声音语言需要图像化。语言不是词语的碎片,而是一种连贯的有序符号。作为“社会通道”的交流语言,需瞻前顾后,而非顾此失彼,前言不搭后语。整体上看,儿童的口语表达多呈形象性、跳跃性,缺少条理与逻辑,需要在教学中依循儿童特点引导其建构表达的图像支架。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高质量的互动对话,协助学生达成无法独立完成的口语表达任务,又要呈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说为主线的生本课堂样态。在这个过程中,“图像化”是说的思维编织,“去图像化”是说的能力形成。

第三,声音语言要有审美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国家通用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文化表征。声音语言需彰显母语的音韵、节奏、意义、文化之美。美是语言的高级形式。积极语用理念下的口语表达,不仅体现在想说、敢说、能说,还要把话说好。把话说好,语言才有美感——美在语音、语调、语势的恰如其分,美在声音语言背后的积极价值观及母语文化意涵。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在张口说话中被“看见”。

2022年版课标理念下的母语教育思维体系对新时代儿童的表达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科课程应以素养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通过课堂将汉语文化基因根植于儿童的生命成长中,让每一个孩子说好中国话,练就口语表达童子功,用声音塑造学校的文化图景。

猜你喜欢图景语文课程口语黄河口的小康图景金桥(2021年11期)2021-11-20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艾家河描绘新图景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酒中的口语诗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青岛新图景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学生天地(2017年10期)2017-05-17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口语对对碰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5-14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年31期)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