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发布时间:2023-11-24 15:50:1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郭丽云

摘 要: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正在被新兴事物和外部文化所取代。为了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续,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将教学内容与德育融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对其融合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 德育 传统文化 有机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051

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学科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延续传统文化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并进行传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知识点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缺乏足够重视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音乐学科相比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关注度较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不关注,导致课堂教学开展不够深入,对于德育的融入也较少。尤其是在以分数为重的教育体系中,德育常常被教师忽视,甚至被其他学科挤占教学时间,使得德育的发展空间极为狭小,长期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音乐课堂上融入德育教学,既能达到音乐教学的既定目标,又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创新方式,不断提高课堂质量。

2.德育措施不够有效

德育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教育之一,对部分教师而言是十分陌生的,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是困难的。尽管现今许多教师响应国家号召在课堂上进行德育,但却因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不当而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部分教师对德育的理解简单粗暴,导致德育开展不够深入,只是向学生进行道德等方面的输出,未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效果,进而导致德育的低效。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向学生输出各式各样的观念,例如单纯地进行爱国主义的培养,要求学生一定要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等等,这样简单粗暴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德育教学方式往往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德育做法,将德育完美地与日常课程相融合,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德育的重要意义

1.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渗透德育的主要场所。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音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充分利用音乐表达自身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小学阶段的学生,“三观”处于可塑造阶段,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教育功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和道德素养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和道德素质。在教材中,有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健康的德育思想内容,教师应启发学生懂得日省吾身,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品质和道德素养。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融合德育的策略

1.补充音乐背景与文化语境

教师在将音乐课堂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时,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及时为班级学生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与文化语境,并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渗透至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如此则能够让学生充分熟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于音乐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预先铺垫,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主题及创作背景,使学生对音乐传统文化产生一个正确理解,进而使小学音乐课堂得到高效开展。

例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这一首歌曲时,学生很难理解“爱国”这一抽象的含义,所以教师要对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爱国”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生动化。这首歌曲的歌词与德育有着很大的关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坚定信念。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天安門升旗视频,让学生看到国旗在国歌的伴奏下冉冉升起,对国歌产生敬畏的心理,加深对国歌的理解。除了国歌,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曲。在传统文化和德育的引导下,学生的爱国情怀被激发,使学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实现德育与音乐结合的目的。

又如在教学《北京喜讯到边塞》时,这首歌曲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边寨时山寨人民欢快,载歌载舞的热闹情景。通过为学生讲授音乐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情感的共鸣,从而在情感的影响下,积极、自主地参加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2.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对于音乐能力较为重视,但同时也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培养。为了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悠久的传统文化,需要教师通过音乐课堂的教学,来渗透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小学音乐课本当中蕴含着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去进行欣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欣赏教学是音乐学科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点模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学习中提升审美素养。音乐欣赏教学在近年来比较流行,这是因为教材中关于音乐欣赏方面的内容有所增加,教材对于欣赏学习的侧重点有了很大改观,另外,音乐欣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但最终也会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加以发展,在欣赏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感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了解音乐赏析的精彩内容,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例如,在进行《北京喜讯到边塞》这一乐曲的欣赏时,教师应该明确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该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意境以及乐曲具有的特点,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在欣赏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与之相关的背景故事,用故事作为课程的开篇,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将注意力投入课堂之中。接下来,教师应该由浅到深地带领学生对该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感受在当时背景下人们的喜悦之情,讨论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激动快乐。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将作曲背景进行展示。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当时背景下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相比较,在对比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准备一些带有民族节日色彩的歌曲让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过大年》《新年好》等歌曲,热闹喜庆的音调让学生仿佛感受到了春节的气息。还可以结合春节的歌曲来为学生拓展一些有趣的春节知识,讲一讲春节的由来和神话故事,如“年兽”等。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习俗,音乐中不仅有传统节日的歌曲,还有一些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乐曲,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赏析,如带有维吾尔族特色的《娃哈哈》,带有新疆儿童热爱边防军情感的《我爱雪莲花》,有苗家儿女特色的《金扁担》等。学生在学习欣赏这些歌曲的同时,能了解到各个民族的特色,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3.在乐器教学中融合德育,渗透传统文化魅力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代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最能代表当时的文化,他们的音色各有特点且独具风格,能够体现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风气和音乐素养,所以需要通过学习中华传统乐器的方式体会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感性体验转化为理性认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古典乐器二胡为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二胡作为传统乐器,用它演奏了很多经典曲目,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讲解二胡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结合传统文化中古典的音乐让学生能够透过二胡窥探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会传承下来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例如,在伯牙的故事里,这里的琴是古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古琴,让学生听经典的古琴曲,如《潇湘水云》《琴之西》《梅花三弄》这几首经典的古琴名曲,引导学生在听名曲的过程中,用心体会古琴这一特殊的传统乐器所呈现的沉稳、低调、迷人的节奏感,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时刻渗透在课堂的点点滴滴之中,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4.利用节日主题融入德育,拓展传统音乐文化

在发扬传统文化的路上,要结合实际的表演和对音乐的理解让传统文化生根发芽。因为很多的传统文化藏在歌曲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传统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古典歌曲,学习古典文化,也可以通过表演音乐活动,展示传统文化的美好和气势,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熱爱。近年来,我国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程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对此,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融入节日主题,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音乐学科教学之中。

例如,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离骚》这首歌曲播放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演唱。通过这首曲目的学习和演唱,让学生穿越千年了解这名伟大的诗人。到了过年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新年好》,和学生一起感受浓浓的年味。在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之下,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在国庆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当多媒体呈现节日文化的相关画面时,学生们感慨万千,他们领略到八十年代的大街小巷,领略到祖国的大江大海,领略到祖国的大好山河……当这些画面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声出现时,每个学生内心都倍受鼓舞,以自己身处这样的文化强国而自豪。

5.结合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乏一些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其蕴含着独特、浓郁的民族气息,体现了地区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氛围。在学习一些民族类音乐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歌词、乐曲中的民族特征与区域特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音乐元素,通过德育去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教学《我爱我的家乡》这首民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各个民族的风采,对地区特色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在这样的教学中,很好地体现了音乐与德育结合的意义,避免了音乐教育的单一性和德育的枯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产生了想要建设家乡的积极情感,也促进了音乐德育价值的提升。

6.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助力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与其他科目一样,音乐的授课方式也不能仅仅存在于知识的讲授上。若教师只是单纯授课,机械式地讲解知识,会让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音乐,既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适当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摆脱机械式听课的现状,主动融入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感悟作品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探讨,并选取几组进行展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安排课堂小情景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将所演唱的内容进行展示。不论是哪种方式,都要尽可能地使班级内的学生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在实践当中不断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和感受民族精神。

又如,在学习歌曲《过新年》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剪窗花的活动,在热闹喜庆的音乐背景下,根据教师指导来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案,一边手工剪纸,一边听教师为学生讲述窗花的起源和小故事,科普春节的民俗文化,丰富课堂环境,这种热闹祥和的课堂氛围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将每名学生的成果收集起来,粘贴到教室墙壁上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在设置实践活动时,教师所开展的活动应该与学习的曲目之间有密切联系,不应该为了开展实践活动而进行简单无效的拼凑。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置,真正发挥出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提升课堂效率的效果,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吸收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不断汲取优秀文化。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融入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与知识积累,顺应时代发展走势,灵活调整教学手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丰富课堂环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并喜欢上传统文化,将音乐课堂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弘扬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悦《以音育人,携音共进——试论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德育的有效途径》,《戏剧之家》2021年第4期。

[2] 黄春杏《以乐育人  润物无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北方音乐》2020年第20期。

[3] 刘嫚嫚《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教育内容的应用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41期。

[4] 黄鹂《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吉林教育》2020年第7期。

[5] 李雪宁《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艺术教育》2022年第3期。

猜你喜欢德育传统音乐德育要在“善”处留白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教育文汇(综合版)(2020年4期)2020-06-15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