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4篇

发布时间:2023-12-15 18:25:0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浅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仁者近山,智者近水”,秀丽之山水孕育出了众多的中国哲人,不仅如此,草民亦有“乐乎于秀丽山水”之心,这成为泱泱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4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4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篇1

浅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仁者近山,智者近水”,秀丽之山水孕育出了众多的中国哲人,不仅如此,草民亦有“乐乎于秀丽山水”之心,这成为泱泱大国一大特色。有青山绿水的家园是芸芸众生的理想家园,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他还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要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家园,就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举措。

生态文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要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要提高人民的生态道德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要在制度的层面上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规定,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 近年来面临的生态问题

资源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中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种类多,但是分布不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资源约束矛盾也不断地增大。在建设社会的过程中,人们未合理地保护生态环境,致使资源日益减少,这可从具有代表性的水资源与耕地资源方面来说,近些年来,一些人在从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对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这就造成了该地区水资源减少,全国的情况亦是如此。与水资源一样,耕地也是中国人的生存之本。然而,近些年来中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地减少,有数据显示:2004年耕地面积缩减了大约6%,合计76万公顷,按人均计算缩减将近9%,曾经属于4000万农民的农业用地被用作其它用途;从1997年到2008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25亿亩,这一数字超过了产粮大省河南的全部耕地面积。

资源减少与环境污染有着关系,环境污染严重就会导致资源减少。近些年来,中国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如前文所述,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环境,甚至牺牲环境,并误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等环境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处理,已经晚矣。在环境污染问题中,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大气污染会危害人类,其具体表现有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与环境污染问题一样,自然灾害问题亦是一个重要问题。自然灾害不仅给中国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也恶化了生存环境,非理性改造自然的活动亦恶化了生存环境,后者更为厉害。人们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土地沙漠化。许多珍稀动物也在森林被毁时而销声匿迹。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日益退化。

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要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中国一个青山绿水的世纪家园,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生态建设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是中国共产党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所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在为人们提供丰富生活物质的同时,也在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它可以唤醒人们的忧患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前文可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大举措,其利于落实科学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国梦”都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内政上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美好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表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荣,都是极其重要的。

三、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路径

面对着日益严峻地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有利性,而且还要践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1)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波及到现代社会,很好地证明了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古代社会的人,还是现代社会的人,他们都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人若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其自身发展会受到阻碍,甚至会被历史湮灭。违背自然界的规律便是破坏和谐关系,遵守规律则是维系与发展和谐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自然规律也表现在社会发展方面,任何人都须遵守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2) 把握好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方方面面的建设,所以其自然也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即环境建设。如前文所述,近些年来,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于是治理环境便成了重大课题。还要正确地区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建设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因此,参加其它社会建设的同时要进行环境建设,而环境建设必须以推动其它社会建设的发展为归宿点。 (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前文已述,当前中国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形成能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方面,国家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集中利用好国土空间,尽量地不占用自然生态空间。在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国家要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 (4) 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政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要建立一种人与自然、消费与生产、物质与精神之间平衡协调的社会文明。因此,要保护好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维系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关系,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其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使其参与政府、社会与人民之间的合作,参与国际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为国家、社会、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及话语权,给社会带来财富,激发人民的创造性,维护我国家和人民的重要利益,为全球的低碳发展、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总而言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全方位进行,大力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篇2

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

文明是指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标志。文明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进步。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6倍,印度的3倍。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不足20%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依然沉

重。基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做了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树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也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又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明确提了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是一场全民皆兵的持久战,他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参与。

首先,作为国家的领导层,我们的干部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懂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足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和高超的行动力,而这些都首先需要我们立足于中国问题本身,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到一条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环境生态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道德观念。

再者,改革生产方式,做强生态产业。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发展生态产业的重点,是要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少污染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道路。要下决心关停并转那些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重的企业。发展生态农业,主要包括绿色农业食品和绿色食品原料,生态林业、草业、花卉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产品,生态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为此,要研究开发生

态技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进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现生活用能替代和多能互补、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复合型生态经济、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以及农村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另外,还要重视生态旅游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另外,我们应提倡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生态工程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十五”期间,应重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一要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二要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工程,特别是北京地区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三要防治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危险废物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四要加快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城市和生态省(市、自治区)的创建工程;五要继续推进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确保提高人口质量;六要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防止资源骤减,力争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最后,我们应当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也需要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硬约束。要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用政府的权威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特别是在制定规划、计划及重大经济行为的拟议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决策的作用,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包括: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坏性经营的刚性约束政策,旨在快速恢复生态植被的资源补偿性政策,以及旨在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要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立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他不仅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的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共同合作。只要我们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

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能够促进四大文明的协调发展,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篇3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课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课型:讲授课、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难点: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讨论法

案例1:我们的城市怎么了?

2004年5月16日新华社的一则新闻,爆出了一个令国人震惊的消息,联合国公布的不适宜人类居住地20个著名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公布的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有8个城市被列其中。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在上海,目前恶性肿瘤病人现患率已超1%,即每100个上海人中,就有超过1人是癌症患者。

据2013年2月3日《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癌情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平均每100个上海人中就有1.79人是癌症患者,上海平均每天有82人死于癌症。

这些无法令人平静的消息在警示我们:我们的城市已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案例2:《沁园春。霾》

201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习总书记的面朗诵《沁园春。霾》: “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雾霾日趋严重,各地网友纷纷要求为PM2.5定一个科学恰当的中文名。网友答案五花八门:

严肃一点的叫“公雾源”;高端一点的叫“京尘”;霸气一点的叫“尘疾思汗”; 乐观一点的叫“尘世美”;娱乐一点的叫“尘惯吸”;更有稍微性感一点的叫“喂人民服雾”„„ 网友调侃南京人精神: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事实再次证明:雾以吸为贵啊!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

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这是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上的新名词,“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案例3:钱塘江沿线现多个癌症村企业排污近20年无人管(视频)

浙江绍兴,一座历史上因水闻名的城市,悠久的水文化最早可追溯至河姆渡时期,然而当地人曾引以为豪的“酱缸”、“酒缸”、“染缸”,如今却变成了让当地人不堪重负的“毒缸”。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共有164个纺织工业集群,拥有超过5万家纺织工厂,主要集中于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绍兴市绍兴县便是其中之一,这里的纺织企业9000余家,印染产能约占全国30%,因而也被誉为“建在布匹上的城市”。

然而,这个GDP功劳簿上的大功臣却变成了水乡恶变的罪魁祸首,在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绍兴滨海工业区及周边已经有多个“癌症村”出现。 不是绍兴一座城在呻吟,同样沦为生态难民的还有毗邻的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及周边的村民,在那里同样集聚纺织及其相关的化工企业。 来自绿色和平组织的调研显示,绍兴滨海工业园区与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的印染企业不乏一些国际服装品牌如Zara、Levi’s等的供应商。

纺织名城向世界输出潮流的同时却将污流留在了本地,地方官员摘取了GDP的果实,民众却在为生态危机埋单。

从1992年至2005年,坞里村有近60人患癌症去世,年纪多在四五十岁,最年轻者20多岁,记者翻看这份沉重的死亡名单,发现村民们所患的癌症多是肺癌、胃癌、肝癌。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有关统计资料,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约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其余85%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面对剩下的不到50%的地球一次性资源,要实现工业化,如果沿袭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还有多少余地和空间?!

这让人们看到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第一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危机。

“我们决不要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恩格斯

实践一再告诫人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超过了这个阈值就要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在上下约万年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一些古老文明国家和地区,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地中海文明和印度恒河文明、美洲玛雅文明等之所以消亡、衰落,其中一个共同的根源就是过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垦荒和盲目灌溉等,使广袤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坏,河道淤塞,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盐碱化,肥沃的土壤遭到侵蚀、剥离,失去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矿物质营养,于是随着土地生产力的衰竭,它所支持的文明也就必然日渐衰落、消亡。

西方发达国家既是工业文明的先行者,又是最大的环境破坏者。工业革命对于人类财富的积累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但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是一次灾难。英国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法国于20世纪初期,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完成了传统工业化,又都经历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过程。

特别是轰动一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污染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污染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以及富山、四日等地的有害气体与毒物公害事件),向全球敲响了生存危机的警钟。

最早享受工业文明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尝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苦果之后,率先反思过去、转换发展方式,步入生态文明时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多数发达国家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治理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经济结构的主体已由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转变为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产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

尽管这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其经济技术乃至政治、军事优势,通过攫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转嫁“污染公害”完成的,但是它说明了一条真理: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其所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民生效益,是传统工业化根本无法比拟、企及的。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革命迟了一大步,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亦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

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跳出这一“怪圈”,加紧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有人说,30年前,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生活会这样富足;同样,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环境会如此恶化。

环境问题已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公害。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

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11月13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

警惕污染企业大举“西迁”

中国财经报 2006-11-21,内蒙古某县从东部引进一家污染严重的大型制药企业,县里为了给制药厂寻找污染出路,不惜动用大批警力与农民“协商”,拘留了十多位阻拦污水进农田的农民,药厂大量严重超标的污水终于被排入引黄灌渠,并顺着黄河灌渠进入耕地。

从今年4月份以来,村民们发现喝了井里的水就肚子疼,后来乡里就不让村民喝井水了,专门派车送水。继续饮用井水的牲畜验证了污染的毒性,村里的100多只羊在6月突然全部死亡。 上海“城市名片”不断增添浓绿:

短短几年,上海的绿化建设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998年的不到1平方米,变成了2005年的11平方米。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化功能,上海改“见缝插绿”为“规划建绿”,对绿化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

城市绿化建设进入量质并重阶段,上海越来越追求绿化“市民化”。为 了实现年初“内环线内市民出门500米就有面积3000平方米大型绿地”的承诺,本市继续加快公园、绿地建设。

此外,植物丰富、景观优美的大型绿地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带动了本市旅游、商业的发展,一条“上海绿地一日游”线路正在策划中。 大片绿地建设的启动,不仅每年直接提供2万个绿化施工岗位,还带动了苗木培育、绿化养护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走进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同盛物流园区,一株株美人蕉、菖蒲、芦苇映入眼帘,花娇叶茂、茎比人高,极具自然生态景观之趣。很难想象,这块15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正默默“吞噬”着园区综合管理楼的生活污水,从另一端流出潺潺清水又将“回”到大楼,用作冲洗厕所之用。

这是上海首个以“人工湿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项目,不仅美化着环境,还担负起楼内 500余人、日均3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和回用工作。

大楼里的生活污水每天通过收集管道流入潜水泵井,四道滤网将固体废弃物“拦截”后,只需一台 1.1千瓦的潜水泵每天运转 42分钟,将污水送进这片生长着水生植物的“人工湿地”,经过砂石等五六层介质层流到底层。在此过程中,植物根部吸附过滤含氨磷化合物,污染物被逐步分解,最后由底层集水管导出的水就能达到排放标准,用来浇灌绿地以及洗车、冲厕所。据测算,一年可节水 12000吨。

首提“向污染宣战”彰显中央政府治理环境决心

2014年《第十二届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向污染宣战”彰显中央政府治理环境决心。

李克强总理接受中外记者提问时说,简政放权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对一些靠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蓄意污染环境、违背市场公平竞 争原则的行为,那就要严加监管、严厉惩处。

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

李克强说,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十二五”期间规划的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为3.4万亿,将拉动GDP4.34万亿元。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总额或将超出东部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中国支柱产业。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反消费主义:

反消费主义指以社会或政治运动反对消费主义的一切行为,反消费主义者反对过份地将个人的幸福等同与购买所得来的物质财富。

反消费主义不是提倡绝对不消费,而是反对过度消费。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篇4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十八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足以见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及程度不及发达国家,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且长期以来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目标重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逐渐趋于恶化。市场转型以来,虽然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建设的力度,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旧的影响因素尚未根除,而新的影响因素又凸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令人担忧,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严重的水污染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水体污染。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在华北地区,雾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水平,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治理大气污染已经刻不容缓。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不得不让人反思,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可不容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许多政府官员追求经济的增长,惟GDP增长论英雄,虽然经济数据很好看,但是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并没有像数据那样增长,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使得这种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显得没有说服力。绿色GDP,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主旋律。我们需要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方针以及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是一条固定化,模式化的道路,是一条基于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适应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各不相同。要完成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就要根据形式的需要与时俱进,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容。在当今环境资源挑战日益严峻、生态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确保我国现代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当今中国国情的重要体现。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只是停留在纸面面上的一个口号而已,需要落实到现实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靠某一两个人活着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因此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就自然会实现。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基本政策,但是这么多年来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不够完善,相信在新的环境保护法实行之后,这一状况会有所改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除了完善法律制度外,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领导干部身上,建立一支强大的执法队伍,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也是至关重要。在过去,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环境执法手段软,再加之目前的确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使部分企业宁可冒险偷排偷放,也不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办事。这些问题只有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处罚力度才能彻底解决。

一个国家强不强大,不仅仅要看经济数据,军事实力,人民的幸福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美好的环境正是提升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蓝天、白云、绿水,这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环境的基本印象,然而在我国许多地方,这些简单的事物却成了奢求,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也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重大的战略高度,相信在未来,蓝天、白云、绿水不会再是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