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对理实一体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12-28 19:25:16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摘 要]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对职业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总体思路,结合教学能力比赛具体要求,笔者以2019年陕西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作品《植物表现技法》为例,从教学基本情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出发,探究分析适合《园林手绘表现技法》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期为高职院校园林手绘课堂教学和教师备赛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手绘 教学能力 教学模式

课题:校企双元合作教材《园林植物手绘表现技法》开发研究(课题编号:HZZYJY2021168)

引  言

《园林手绘表现技法》是园林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技能基础课程,手绘是设计师艺术素养和表现技巧的综合体现,它以自身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向大众传达设计的思想、理念和情感。园林景观手绘效果图是景观设计师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与客户交流与沟通的最佳方式,因此掌握手绘是园林人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园林植物是现代绿色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所以参赛作品选自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表现技法模块。

教学整体设计

1.课时比例分配

《园林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共计88学时,本课程在已经学习过的美术和设计基础类课程后开展,为之后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类课程奠定基础。其中植物绘制模块共计16学时,占总课时的18.2%,占总专业课时的3%,植物手绘表现技法从乔木、灌木和草花类三个任务展开。

2.教材重构

传统的教材重知识解析,轻能力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将教材内容与工作过程、设计规范相结合,编写更符合本专业发展的活页教材、实训教材、校本教材,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案。

3.学生基本情况

学习对象为园林技术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普遍学习兴趣不浓厚,排斥传统课堂知识灌输,但他们乐于动手,在掌握园林美术和设计构成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动手积极性高,对手绘表现技法兴趣浓厚,专业认同感强,乐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园林设计相关职业有憧憬和情怀。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不满足于高中时期“传递—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愿意尝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他们自律性差,沉迷手机世界,但喜欢看直播、刷抖音,作为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零零后,习惯从指尖上获取信息,喜欢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获得知识和能力,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几乎是标准配置的情况下,能较好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完成学習任务,逐步适应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岗位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可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将乔木、灌木立面的绘制方法和步骤作为重点,结合学情分析确定难点为乔木、灌木树冠轮廓的线型选择和用笔方法。

4.教学目标

在了解植物种植形式、理解平立面形态、掌握平立面表现和马克笔上色技法的同时,能运用表现技法准确、熟练表达平立面效果,会使用马克笔上色表现,在方案设计和优化阶段快速准确表达。掌握各类植物表现方法,提高专业技能,体现专业素养,适应岗位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5.思政元素分析

在课程教学中,恰当体现思政元素。教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学生在案例中发现奉献国家、服务社会的闪光点,增强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
通过学习园林行业法规,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理念;
通过小组合作,发挥主观能动性,训练协作、管理和执行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提升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劳模精神;
长期训练,提升层次,将知识内化为职业素养。

6.教学环境分析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云班课等资源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了物象可感知、任务可操作、工作环境能体验、学习经验能交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在园林景观制图(手绘)室和校园绿地进行,辅以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采用任务驱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线上学习移动终端:云班课、微信、抖音、小红书、VR等APP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线下园林制图手绘实训室:覆盖高速无线网络信号,配备教学一体机和装载VR、云班课等教学平台的电脑。

7.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

课程遵循“立德树人”和“适用、够用、会用”的原则,突出课程的实践性,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文化,重技能。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指导、服务、帮助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授课策略。以教案为基础,灵活运用云班课、实时投屏、VR虚拟仿真技术、微视频、直播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转课堂、适时教学等。针对植物快速绘制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协作创新,共同攻克难点,依托职业院校各类学生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艺赛项等,将课堂实施方案进行转化,充分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创”,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

通过讨论汇报和自评互评积累知识、训练技能,实现学习迁移;
借助多媒体设备和信息资源,让学生感知植物形态,培养查阅、搜集、调查、整理素材和归纳观赏特征的能力;
通过教师演示、手把手教学,让学生掌握梳理植物绘制表现技巧的方法。

(2)教学模式

教学中主要采用“JiTT”教学模式,共设定了设置情境、激发动机、自主探究、协作练习和拓展迁移五个教学过程。设置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关键点,本项目利用VR实景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不同植物树形、叶片、花色、质感、肌理等特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学生被情境激发后,主动高效地思考,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并明确植物枝干结构。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分析出不同植物树形特征,总结出植物的平面、立面基本形态和动势特点,感性认识植物枝、干、叶的层次比例与结构关系,并尝试练习不同植物的快速表现方法。完成任务后,通过观看、对比教师自制手绘视频,掌握各类线型的规范表现形式,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绘制技巧,师生共同总结补充,以便全面深刻地完成探究任务。最后通过反复练习,合理将植物的快速表现方法运用到各类景观规划设计图纸中,达到内化知识、熟练技能的目标。

(3)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主导,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需求。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采取翻转课堂和“JiTT”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全面评价,形式丰富。运用自制视频、实时录播、云班课、VR模型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达到懂、会、能、精、用。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学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学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对教材进行重构,并提前创建云平台。教师将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示范动画、绘制过程等学习资源上传至云平台,学生通过加入平台,下载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初步认识植物形态特征,并上传预习作业。课前自学改变了学生只会在教室里学习的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在图书馆、校园、宿舍、公园绿地、园林景观等多种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找到问题后可在资源平台里寻求解决方案或在线联系教师获取知识,并将预习任务分组上传至云平台。

可以结合新媒体平台,例如抖音短视频、小红书APP、哔哩哔哩等网络资源平台,充分体验沉浸式学习。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学习类博主还会线上直播园林景观手绘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与主播互动提问等方式,达到解惑和拓展知识的目的。

2.课中导学

(1)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认识植物形态结构的过程中,以三维实景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VR技术,可细化植物内部结构,利于学生后期更好地理解各类树形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3D动画并结合VR系统,可身临其境地观察不同植物树形、叶片、花色、质感、肌理等特征。小组讨论,根据各树种外观形貌进行基本树形分类,总结出植物的立面树形和动势,感性认识植物每个树形枝、干、叶的层次结构,教师在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化解认识误区。

在课堂绘制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结合一体机、学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实时投屏,在大屏幕上直观地观察每一位同学的完成进度,转换课堂授课主体,设计学生试错环节。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大屏幕上的图像对比分析讨论,总结绘制方法上的疏漏,加深理解,相互借鉴,避免重蹈覆辙。

在手绘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硬件设施的局限或教师自身的惰性,教师往往忽视了课堂中亲自示范的重要性,过分依赖于让学生临摹网上资源,而事实上,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现场示范掌握手绘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方式、运笔力度和轻重缓急等手绘技巧,所以在植物绘制步骤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手绘板连接一体机,让学生观看教师的绘制过程、用笔方法、线条表现等,提高教学效果。

在植物丛植构图法则教学中,通过园林景观施工场地专家连线,学生可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植物丛植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方法,教师利用微信视频连线校外专家,利用栽植现场展示实际种植效果并讲解,巩固知识点。

(2)创新教学模式,加深知识理解和应用

传统手绘课堂教师示范一步,学生跟着绘制一步,然而照猫画虎的过程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养成,绘制的画面通常会缺少创新手法和个人特色,并且不假思索地临摹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课程结束后,看似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技巧,其实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若是换一个设计场景,又无从下手,所以在手绘课堂中,教师不要固化学生的手绘风格,在教学中可利用翻转课堂、BOPPPS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先理解,再掌握,后应用。

在植物手繪表现技法绘制前,学生需真正理解植物的结构要素和基本形体特征。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园绿地实地观察并分组讨论、记录不同树形的形态特征,也可在教室利用VR虚拟仿真系统还原实景,学生在系统中身临其境地认知和观察,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出不同植物树形、叶片、花色、质感、肌理等特征,总结出植物的平面、立面基本形态和动势特点,感性认识不同植物枝、干、叶的层次比例与结构关系,通过理解植物的结构形态关系,观看教师手绘视频,掌握各类线型的表现方法,结合自身的绘制特色反复练习,达到内化知识、熟练技能的目标。

(3)自编绘制口诀和案例图,由浅入深迅速掌握

在植物绘制方法和步骤的讲解中,教师利用自编的树形绘制口诀,强调各树形树冠的线型选择及行笔要点,攻克难点。例如在尖塔形、圆球形植物绘制中,难点在于其树冠线型的选择和用笔方法,在这里就利用口诀:尖塔外观较硬朗,折线锯齿来帮忙;
左右枝条莫对称,主干直立把顶扛;
圆球形态较柔软,波浪齿轮起伏感;
树冠开阔多分枝,主干直立地平线。在理论知识传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同时自然地突出重点,再通过自编口诀帮助学生轻松突破难点。

在案例图临摹中,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料中植物的画法风格多数都较为成熟和复杂,适合初学入门的技法少。教师根据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自绘基本树形案例,有目的地编写相关活页教材和练习册,先掌握植物的基础画法,增强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自信心,待完全熟练基本形态描绘后再慢慢确定自己的绘制风格,通过教师自编案例和活页教材,加速理解绘制要点,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在进阶知识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微课视频示范,讲解上色方法和步骤,重点分析强调马克笔绘制笔触与树形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视频演示和分步解析两种途径直观详细地向学生展示上色的要点,通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乔木立面表现技法在制图中的实际应用和其在园林专业中的重要性、必要性。

(4)结合课堂表现,有效总结评价

在考核评价中,通过蓝墨云班课强大的统计功能,实现了多样化的考核,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了全方位考核,实现了考核的多元化、全程化、信息化。教师通过云班课经验值、学生课堂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的课前、课中整体表现作出评价,利用评价系统对预习情况、新知掌握、实践环节等进行综合评分,对得分最高的小组成员实施奖励。课后把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到作品墙或扫描上传至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在增强学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同时提升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积极性,把优秀作品上传至各类平台也能让更多行业专家留言评价,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

3.课后助学

从知识、技能两个方面系统地回顾和小结,并在云班课中发布新课预习的任务。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发布的微课视频、图片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手绘训练,加深知识记忆和理解,提高手绘的质量和速度。学生也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通过搜索相关网络资源进行自学,补齐知识短板,同时将课后完成的作品上传至云班课或微信群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线直播答疑。

教学特色与学习效果

1.教学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三类课堂,对应三种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实践环节实现“对分课堂”,提升学生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利用VR、校园实景模拟平台观察素材,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習过程采用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系统自动测评等多元方式全面评估,客观真实。通过真实项目,深化学生课程与专业认同;
通过任务分组,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责任心;
借助云班课发布资料,完成在线学习,及时统计数据,“小蓝”“小墨”及时反馈教师与学生信息,发现薄弱点,调整后续策略,提高效率;
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让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有趣;
组织翻转课堂,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思考和讨论的主动性;
通过课后的知识、任务和创新拓展,开阔学生知识、思维视野,让后续学习更具灵活性。

2.学习效果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以真实案例为载体,为学生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达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课堂效果,全面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其次,有效实现了学习目标,通过结对和分组互相学习,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了解植物种植形式、理解平立面形态、掌握平立面表现和马克笔上色技法的同时,能运用表现技法准确、熟练表达平立面效果,会使用马克笔上色,在方案设计和优化阶段快速准确表达。最后,学生掌握了各类植物的表现方法,提高了专业技能,体现了专业素养,适应岗位需求,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也得以突破。教学中针对不同重难点知识,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结合丰富的信息化资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对抽象的绘图技巧和方法进行强化感知,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学反思

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能分组积极讨论并完成任务,通过学习已基本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是徒手绘制各类线条还不是很流畅,马克笔配色不是很合理,课后还需继续加强练习。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微视频、手机投屏、投票等信息化手段,结合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方法合理,重点难点突出,在后期教学中强化实践、不断调整、更新设计,用诊改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技术更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开发更多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制订出更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创新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郭俊娥.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陕西教育(高教),2017(12):18+22.

[2]邵玉杰,关淼,王琦.“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短视频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研究——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9):36-37.

[3]冯蕾.《园林景观手绘表现技法》教学研究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2017(1):85-86.

(柏文芳: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教学能力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24期)2016-12-12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研究(2016年21期)2016-02-28“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8期)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