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景观改造与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24-01-04 11:50:2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徐欢 秦晗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社会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城市居民更加渴望亲近自然,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接触自然的主要途径,其设计和建设应更符合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居民提供休息、游览、交往等活动的场所。当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公园较为单一,整体面貌落后城市,无法满足居民身心使用需求[1];
公园功能分区划分不合理,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公园景观的需求[2];
植物配置杂乱,种植密度不均匀,无法体现公园的植物种植特色[3];
地域文化缺失,作为区分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公园的建设应该更多地体现地域文化,传承地方特色和展示地方历史,否则就会导致城市公园“千园一面”[4]。

为此,本文对徐州市云龙区某公园绿地现状进行分析,以园区现存问题为基础,以相关理论为支撑,参考改造成功案例,结合场地现状对其进行景观改造设计,将健康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公园设计,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公园景观。

1.1 区位分析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江苏省西北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等荣誉称号。

1.2 场地分析

场地位于徐州市云龙区,周边城市道路围合,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总用地24.21hm2。根据调研发现,场地周边小区及办公区众多,多数居民都有使用城市公园进行活动的需求,其中包括休闲健身、日常娱乐和交谈等,这就要求城市公园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提升以满足居民的使用。

1.3 现状分析

1.3.1 场地空间开放度高

场地四面环路,交通较为便利,周边居民到访方便,但整体开发度低,场地内现存大面积地被和树木,雨天泥泞,铺装道路较少,难以进入,居民无法在此进行游憩、健身活动,日常使用受到严重限制。

1.3.2 服务设施缺乏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零散分布,无法辐射整个园区,服务功能落后,未能跟上居民的需求变化,无法满足居民日常使用,同时也无法体现居住区周边景观公园绿地独特的氛围气息,导致周边居民来园欲望降低,人流量稀少。

1.3.3 植物元素缺乏

植物种植层次单一,绿化线条不柔和,配置杂乱,种植不成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景观界面,场地多为常绿乔木,且大片种植,但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树木密集区域无道路可进入,居民无法享受公园中树木所带的阴凉,严重降低了居民对公园的使用感受。

2.1 设计原则分析

2.1.1 地域性原则

在优秀的景观设计中,特色的体现多在于地域文化的使用,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5]。地域性原则是指城市公园在改造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地域性的特征,其中包括使用本土树种,体现地域性文化元素等。地域性可以彰显城市公园的特色,可以体现出绿地的独特性。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精神依托和民族传承,是景观设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将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相融合,可以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园体系。

2.1.2 生态性原则

在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过程中,应将生态性原则作为主要原则之一,城市公园的盲目改造行为将会导致整个公园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性原则就是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改造前场地现状,进行微调整和小改造,在植物选择方面尽量使用场地内现有树种,若需有新植则应选择本土树种,避免盲目种植造成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1.3 自然性原则

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参与者亦是利用者,自然性原则主要表现为城市公园在设计中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现存的自然景观资源,秉承绿色生态健康的设计理念,尽量避免对现有景观的破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城市公园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2.1.4 时代性原则

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和思想变化迅速,这些变化使人们在审美观念上产生相应的变化,这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作为综合游憩和观赏功能集合的城市公园,在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将时代性原则融入设计中,体现符合当代的审美因素。

2.1.5 功能性原则

城市公园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是否具有完善的功能设施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包括垃圾桶、指示牌、公厕、路灯、儿童娱乐设施和公用健身器材等。总之,完善的功能设施可以全方位地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

2.1.6 以人为本的原则

衡量一个环境的好坏就是要衡量其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6]。城市公园服务于城市和居民,公园设计的出发点更多是居民的使用需求。在改造上要充分考虑周边使用者的建议,鼓励使用者参与改造设计,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居民对改造的建议和意见,深入分析并将其纳入改造方案中。另外,要根据相关人群设置不同的功能分区,真正做到服务与需求相平衡,从而提升城市公园的吸引力和活力。

2.2 设计理念

2.2.1 环境保护,满足生态理念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秉承环境生态保护的理念,实现景观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可以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使人可以更好地接近自然,同时也更好地保护自然。并且,有利于促进景观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绿地的生态效益。为此,在城市公园经典设计中要重视其功能建设;
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也要选择可以促进空气质量提高的树种类型;
另外,景观公园绿地建设中对人工湖的充分利用也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构建小型生态系统。总而言之,要在满足生态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空间。

2.2.2 以人为本,满足使用需求

城市景观公园设计的核心元素是人,所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居民对城市景观公园的游憩需求和健康需求。在设计过程中,除应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外,还要考虑到景观公园绿地的个性化设计,给予使用者回归自然的享受,能够使大众感受到置身绿地之中的情感放松状态。总之,以人为本理念要求设计师在对城市公园绿地设计时满足人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的观赏、游憩和休闲作用。

2.2.3 多元功能,突出实用需求

现代社会,城市公园空间更多元化,以往的单一空间无法满足居民使用需求。所以,公园在设计上也应突出多元化特征,将休闲游憩、环境保护、避难防灾等功能融为一体,使城市公园在满足居民日常使用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优化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的作用。

3.1 总体平面图设计

本次改造设计基于前期的大量调研分析,综合居民改造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致力于打造集文化、生态、休闲健身、儿童娱乐和美化环境为一体的城市公园景观。总体平面图的设计采用自然式的设计手法,保留了绿地内现有植物,在搭配上遵循多层次,多色彩的配置风格,构建园内人工湖,利用道路将各个景点串联,主路和小道的结合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根据场地现状,设置3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公园东、西和南3个方向,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出入口,园区北面设置儿童娱乐区,因安全考虑,未设置出入口。道路边设置公共座椅和垃圾桶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延续公园职能,为游客提供休息场地。在使用功能上,设置方便游客活动的健身场所、观景场所和游憩场地。改造后的公园在植物搭配、游憩需求、特色观赏方面满足了居民的使用需求。

图1 总平面图

图2 功能分区图

3.2 道路系统设计

为使游客方便进入和使用,城市公园的改造规划上采用多层次道路设计,通过游客的不同需求,设置公园主路、公园次路和林荫小道3种道路,道路主要依据园内景观节点的空间位置设计,将各个节点串联成一个整体。在整体空间组织上,南门广场延伸出1条主路,环绕整个公园,将各个景点进行串联,可以直观地感受城市公园的风貌与特色,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健身慢跑道路;
公园次路1条由西入口广场延伸而出,连接人工湖东西两侧绿地,第2条公园次路依湖而建,形成环湖景观健身步道;
另外,园中穿插着形式多变的小径,连接公园主路与次路,同时也能让游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游览观赏整个公园景观。

3.3 功能分区分析

设计将公园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入口景观区、滨水活动区、休闲健身区、儿童娱乐区和自由赏区4个主要区域,以满足不同来园游客的使用需求。入口景观区位于公园西广场和南广场,入口广场的设计较为开敞,具有较强的标志性,广场内采用大理石铺装,利用造型简单的石材设置公园标志,同时设置形状不规则的景观水池和景观树池,增加广场的可观赏性。在广场周边的植物配置上,采用颜色的变换和高低的组合,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激发游客的游览欲望。滨水活动区是全园的中心景观节点,空间整体设计上增加亲水性,满足游客临水的需求,在湖边设置防腐木质平台,湖边设置木质栅栏,在保证游客安全的同时增加近水的可能;
休闲健身区位于园区东部,这也是居民及游客可能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三面与道路相连,居民到达方便,圆形场地的设计增加了活动空间,给周边居民及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丰富业余生活的活动场地,此外,周边设置坐凳供居民和游客休息;
儿童娱乐区位于园区北部封闭区域,这主要是考虑儿童活动安全问题,区域内设置儿童游乐设施,铺装采用彩色沥青铺地,不仅美观而且安全性更高;
自由观赏区分布在全园植物密集地区,合理的植物群落配置,有利于园区内部形成局部小气候,改善环境,是游客亲近自然的适宜场所。

3.4 专项设计分析

3.4.1 水体提升改造设计

根据周边居民需求,在园区内打造人工湖作为贯穿南北的轴线,丰富水岸线,增强亲水性设计,利用木质平台丰富驳岸设计,栽植水生植物,满足居民及游客的亲水需求,打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

3.4.2 道路与铺装设计

城市公园在进行铺装设计时,要根据各个空间的功能特点和对应人群进行材料和形式的选择。铺装的合理利用可以更直观地划分公园空间,整体采用冷色调铺装,见图3。公园主路以沥青为主,方便居民游客运动;
公园次路采用石材拼接铺设;
公园支路则采用透水砖及卵石铺装,在铺装石材之间留有空隙,镶嵌草皮,美观道路的同时也增强其透水性。

图3 节点效果图

3.4.3 植物种植设计

在城市公园改造过程中,应遵循合理配置植物群落的生态原则,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的人文原则和利用树种的搭配使种植空间层次丰富的自然原则[7]。在设计中应优先选用当地树种,注重生态效益的体现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现,落叶与常绿植物搭配展现四季变化[8],乔木、灌木和地被的搭配展现高低的变化。

3.4.3.1 乔木选择

对园区现存乔木如女贞、广玉兰和桂花等进行保留和移植,同时增植其他高大乔木,保证夏季可以为居民遮荫纳凉,同时季节树种的搭配也保证了四季有景可观。

3.4.3.2 灌木选择

灌木在园区植物搭配上位于中低层空间,辅以乔木进行配置,突出景观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样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本土树种为主,如大叶黄杨、木槿、碧桃等。

3.4.3.3 地被选择

地被在景观结构中属于最低层空间,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环境的作用,在选择上主要以酢浆草、麦冬和三七景天等为主。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些相对老旧的城市公园,植物种植杂乱,功能分区无章,地域性缺失,已无法满足居民的审美要求和使用要求,对其改造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通过改造,使其拥有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生态景观,满足居民需求。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居民日常的休闲场所,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徐州市云龙区景观公园改造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对场地现状深入分析,梳理现状问题、居民对城市公园绿地改造的建议和场地优势,根据城市公园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对其进行全面改造,寻求既功能多样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方法,在生态绿色的角度上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改造,在改造中实现生态优化、文化修复和环境修补,在设计中遵循尊重自然环境,满足使用功能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城市公园绿地公园我家门前的小公园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北京园林(2021年2期)2022-01-19我将打扫城市公园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1年6期)2021-08-06在公园里玩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北京园林(2020年1期)2020-01-18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论城市公园设计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风景园林(2017年5期)2017-10-14走进绿地岁月(2017年9期)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