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影响下的上海经济与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21 10:15:00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世博会无疑将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通过“乘数效应”,拉动本地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但是世博会是有成本的,大规模的投入能否收回?我们在努力办好世博会、扩大中国影响力的同时,应当努力实现世博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世博会;乘数效应;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170-04

一、前言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经济界对世博经济影响和我国会展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许多对策性建议。主要从如何利用世博商机、会展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中的作用等总体角度进行讨论。然而,这些讨论大多属于不同部门的对策性研究,缺乏一个统一的研究基础;而且,不同研究成果之间很难相互比较。因此,所提出的经济影响很难测量。这说明,目前对世博经济影响的研究尚缺乏一个可以和其他国家进行综合比较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随着国内外经济理论方法、特别是投入产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对世博经济影响的分析更多的是从世博会的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出发,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比较测量会展经济影响的范围和大小,并在与以往世博会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经济预测。

本文从国际比较和上海市实际情况出发,以2002年上海市投入产出表和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详细测量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经济影响;便于从客观角度分析影响世博经济的各种因素;便于同国外会展经济的研究进行比较;使未来提出的相应产业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世博会投资效应分析

举办世博会的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2003—2009年的世博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带动的。这些支出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个部分。其中,直接投资包括运营费、参展费、展馆与相关设施建设费、新增城市基础设施费(包括世博会直接带动的市政建设投资和交通运输投资);间接投资是指即使不举办世博会也需要进行的投资,只不过因举办世博会而提前或进一步加强的投资。本研究将只集中在对直接投资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世博会投资经济影响按照已经成熟的经济理论分为首轮直接影响和新增投资乘数带动的引致影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举办城市——上海市本身。因此,必须首先明确上海世博会投资流向沪外地区的投资漏损率,投资的一部分所产生的增值就是投资带动经济的直接影响;最后,根据对上海市投资乘数的测算,计算得到上海世博投资的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按照经济学理论和世博经济的特点,主要围绕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GDP、就业和涉及的核心产业展开分析。

(一)2010年世博会投资对上海直接经济影响分析

根据上海2002年包含的131个投入产出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我们可以计算世博会直接投资对上海GDP的首轮影响。首先,通过分析上海近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在上海的投资中流入沪外经济的比例,即上海投资的漏损率;其次,从世博直接投资中扣除沪外支出的部分,得到上海世博投资沪内实际发生额;然后,按照沪内发生额与(1-漏损率)的乘积,计算得到上海世博直接投资对本地经济的首轮增加值影响;最后,根据对上海投资乘数的测算,计算得到上海世博投资的间接影响。

1.上海市运营总支出中流出沪外的漏损率

用产品、服务的净出口除以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总额的和就得到漏损率。对于漏损率目前尚没有理论上的相互关联,以最近几年漏损率的平均值来估算未来几年的情况。根据1998—2002年的相关数据(表1),计算出这五年的平均漏损率为9.12%,以此来估计后期情况。

2.各项世博直接投资的首轮增加值计算

从世博投资的结构来看,不同类型的世博投资在上海和在沪外的比例不同,下面分别测算不同类型的直接投资在上海投资的部分,再由第一步算出的漏损比例,得到每种投资的增加值影响。

从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全部与世博会直接相关的新增投资来看,按照各项投资与(1-漏损率)的乘积,计算得到上海世博会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的首轮增加值,见表2。

(二)包括引致影响在内的世博会直接投资对上海GDP的影响

根据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原理,每一轮都会相应地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投资乘数的原理表明,首轮投资增加的收入转化为各种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所有者,即各种经济主体手中,这些经济主体会把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再用于购买其他物品从而再形成GDP,如此往复,越来越小,最后趋向于零。在计算出上海世博会直接投资的首轮增加值后,还需要继续按照乘数原理计算上海世博会直接投资的引致影响。测算一项投资的直接经济效应的简单方法是“投资乘数”。假设国民收入和投资是线性关系,则可以表示为:Y=a+bI(Y代表国民收入,I代表投资,a和b代表回归方程式的系数)。那么新增投资△I究竟能够带来多少新增国民收入△GDP呢?这主要决定于投资乘数b,其关系式为:

△GDP=b×△I(1)

其中投资乘数b由历史数据求得。根据上海市1990—2002年期间的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见表2)进行回归分析,可以求得

GDP=227+1.9I(2)

由(2)式可知,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投资乘数为1.9。

据计算,投资乘数平均值为1.9。由此,利用世博直接投资与乘数值计算引致影响,进而求出世博投资的总体经济影响,见表4。

可见,世博新增城市基础设施支出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所有支出中最大的,为1425.59亿元,占全部影响的62.73%;世博展馆与相关设施建设支出的影响为423.53亿元,占第二位,为总影响的18.64%;参展费的影响次之,为总影响的14.91%;运营费的影响最小,为总影响的3.73%。

三、世博会对上海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

2010年上海将主办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体的世博会,历届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机遇,更是全方位展示本国和举办城市的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成就,提高国家以及城市竞争力的大好机会。对于主办城市而言,世博会将成为推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改造的动力。

(一)2010年世博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世博会不仅对举办地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通过“旅游消费链”,还将对举办地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上海位于长江之首,上海世博会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辐射全国。2010年世博会更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给这个魅力无限,前景辉煌的东方明珠注以新的活力。为上海加快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以及旅游和会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世博会前后,上海将以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周边秀美的江南风光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据预计,2010年7 000万人次的参观者中有30%~35%的人会选择在华东地区继续参观游览。

如此大的客流量将会促使上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幅度提高硬件设施水平以满足客运要求。届时,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建设65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年客运量将达到4 000万人次;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辟有100多条线路,并将开辟世博会专用的旅游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据统计,至2010年,上海旅游业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将突破50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均比2002年翻一番,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2 000亿元,旅游业的增加值增幅超出全市平均增幅,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二)2010年世博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

150多年的历史表明,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还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在当今社会,世博会必将进一步展示新一轮的科学技术文明,继续推动蓬勃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前发展。

利用世博会的拉动效应和聚集效应,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利用世博会项目建设,优化上海市及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世博会科技交流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通过举办世博会,广揽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利用世博会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刺激作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服务业的渗透与融合;以世博会展示“中国研发”为目标,激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的科技创新活力。

而且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及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如环保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网络宽带技术等等。不仅给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还势必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巨大发展。通过面向世界进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合作,促进人才的汇聚与使用,高新成果的转化与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组与合并,上海将逐渐成为高新技术的核心城市,努力推动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并且带来无限商机,为以后全面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三)世博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具有时代性、独创性和普遍性三个特点。体现了21世纪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要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成为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不仅世博会本身必须充分体现这一主题,而作为举办城市的上海,也必须体现这一主题。

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世博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世博会园区通常占地很大,因此各举办城市在修建时,往往将其与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结合在一起。上海这次也是如此。目前选定的上海世博会园区,原是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因此,功能改造后,不仅将一举彻底拔掉这个市中心最大的污染源,而且将为广大市民创造高质量的公共活动空间,居民的环境生活质量将由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二,举办世博会,将促进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绿化、环保、给排水等——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从而将明显提高所有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便捷程度和舒适程度。

园区建成后的世博园区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形成能源联供系统,实现多能源的联合供应、储存、再循环的局面。这些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硫化钠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潮汐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不仅实现节能,而且实现能源再生产。

四、世博经济的风险评估

奥运会和世博会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有机会就有成本,有投资就有风险,预期的收益不等于现实的收获。我们在乐见世博会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经济方面可能出现的“负效应”。

第一,世博会用于场馆和世博园区的直接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主要是由于:一是世博园区的投资是一种特殊的非经营性公共产品,二是世博园区的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和先进性,如果本地企业不存在竞争优势,那么世博会的项目建设就会在招标过程中被国外或外地企业抢占,从而对本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第二,世博会有可能给举办城市带来经济损失。纵观世博会举办的历史,举办国的承办者有盈有亏,2000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世博会,仅吸引了1 800万游客,承办公司亏损了24亿马克;而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之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十年发展迅猛,促进了整个日本经济的增长。

第三,上海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筹办世博会,有可能导致经济过热情况,尤其是容易出现房地产泡沫膨胀,给本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造成隐患。而当曲终人散,会议落幕,消费需求骤减,世博园区出现闲置现象,两地经济将进入一段“衰退期”,形成所谓的“低谷效应”。

作为会展经济,世博经济很大程度上都是“注意力经济”。能否吸引更多的人参会、参展和参观,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实现赢利。世博会收入主要为门票收入和参展商的展位费。可以看出,世博会举办成败的经济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的人数,只有人气旺,才能实现两会的景气。因此在筹办世博会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品牌的宣传,并充分利用举办城市当地的旅游资源,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办成特色世博。

五、小结

世博会作为世界级的项目,属于会展经济。作为会展项目本身,须通过投资和消费两种“乘数效应”来显示其对当地经济拉动的经济意义。现代会展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当世博会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并开始实施以后,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国内外注意力,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就引动了项目的经济成长性。世博会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在努力将其办好以及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同时,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应该是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阿尔弗雷德•海勒.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 克劳德•塞尔旺,竹田一平.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 阿尔诺•勃兰特,等.汉诺威世博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The Shanghai Economy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under the World Expo Influence

YANG Lin,WANG Bo,SHEN Lu-yao

(College of Managment,Shanghai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No doubt 2010 World Expo will be a great element for Shanghai's economic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Multiplier Effec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for 2010 World Expo in Shanghai's economy, meanwhile it will als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dustries. But whether we can get the expect return after investing so much? We should try to make out the maximum economic return when we're focus on World Expo itself.

Key Words: World Expo; multiplier effect; industry development.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