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发布时间:2022-03-31 09:43:45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zoޛ)j馟iߞz㞴Mz۟_V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在广西贵港连续5年开展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且运用了化学农药减量的控害技术,针对2016年陆续推出的两款水稻品种南耕5263和扬耕566号进行实验的探究。

所使用药剂:江苏克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华农生物化学药品公司生产的10%井冈戊唑醇悬浮剂、江苏东宝农业化学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0. 15%阿维苏可湿性粉剂、由湖北天泽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10%井已唑可湿性粉剂、德国拜耳农作物有限公司生产的10%稻腾悬浮剂和10% 阿维氟酰胺悬浮剂以及由江苏丰山药业集团股份公司生产的6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等药剂[2]。

1.2处理环节

设计若干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所使用的药剂均不可以重复,并选用有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每年的固定日期进行种植,播种的剂量设置为每平方米0.8千克,除了进行正常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外,还要经常施肥和灌水。

1.3对化学农药的次数进行适当的减少

在毗邻的水稻种植田地设立三块实验田,分别是减量用药的实验区、不用药实验区以及常规用药的实验区,并进行对比实验,以便于更好的观察实验结果。减量用药区的药剂品种及剂量要以试验田的实际病虫害情况而定,但是每年的用药次数都是3次,分别是6月22号用药10%井冈戊唑醇悬浮剂和2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7月15号用药10%井已唑可湿性粉剂和0. 15%阿维苏可湿性粉剂;8月20号用药6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和10% 阿维氟酰胺悬浮剂。

1.4化学农药的减量实验

在以上三种药剂的使用前提下,对相同量的试验田分别设计不同的药量:正常用药、减量20%以及减量50%、不施加农药等处理方式。正常的用药量为6月22号10%井冈戊唑醇悬浮剂300毫升、2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毫升;7月15号10%井已唑可湿性粉剂350毫升、0. 15%阿维苏可湿性粉剂400毫升;8月20号6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435毫升、10% 阿维氟酰胺悬浮剂350毫升[3]。

2.测定数据的比对和所用方法

2.1产量

在收获水稻时,对以上三个试验田进行结果的比对,对不同对角线的5个植株进行取样比对,并对其穗粒数量和千粒重量进行测量和比对,从而计算出实际的产量。

2.2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比对

在进行化学农药减量后的第7、15天以及水稻的收割期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功效进行比对,具体包括纹枯病、飞虱、穗稻瘟等疾病的防治效果。

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进行测定,在对虫口数量进行调查时要采用平行跳跃的方式,对每块试验田5个点,每个点的5个穴位,数量达到25个穴位进行抽样检查,以虫口的总数量来计算稻飞虱的防治功效。

如果是稻纵卷叶螟,则要采取对角线的5点取样法来调查活虫数量,对每个点的5个穴位来调查其卷叶数量和活虫的数量,从而计算卷叶率和保叶率。

而针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率检测方式而言,要对每个试验田不同区域的对角线5点进行取样,同样也是每个点的5个穴位,总共25个穴位,并对植株的总数、病虫害植株数量进行记录,并对植株的病虫害程度进行等级的划分,如果整个植株无病虫害则为0级;如果仅仅是第4叶以及其以下的叶片遭遇病虫害,则为1级;如果植株的第三叶片以及以下的叶片发病,则为3级,以此类推,最严重的达到9级,整个植株发病,濒临死亡。以此为依据进行病情指数的计算,进而得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4]。

就稻瘟病防治效果的测定来讲,对试验田的对角线植株进行5点取样法,每点相邻的5个穴位,总量25穴,同样也要记录每片试验田的总植株数量、发病的植株数量以及发病等级,而稻瘟病的等级以植株的损失数量为依据,无发病为0级;有个别的植株发病,每个植株的损失均不超过5%,则为1级;如果有三分之一的植株发病,且每个植株的损失量达到25%,则为2级;如果植株的穗颈发病,谷粒的剩余量在50%或不足,这样的植株发病等级为3级;如果穗颈发病,每穗的植株谷粒数量剩余30%或不足,则植株的发病等级为4级;如果植株的穗颈发病,并且变成白穗,而每穗的谷粒数量剩余10%甚至更少,则为5级。以此划分为依据,对植株的病情指数进行计算,并对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下图表示,在进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实验时,不添加任何杀菌剂的对比性结果。

结果显示,第三次的用药之后的7天对照图,其病指为其他处理病指的4.5倍—8.8倍之多,而用药后的15天,则下降至4.5—8倍,而对应的测量则下降了6.9%—10.58%。这说明了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势在必得,而针对纹枯病的处理结果也同样如此,如果减少一次农药的使用次数,则其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会大大降低,产量也会随之减少3.5%—5%。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在水稻的生育期中,用药的数量为3次,才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最佳用药次数,如果使用期间将化学农药以生物农药取而代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的使用剂量,并且对水稻的纹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同样如此,从而为我国水稻的优质高产以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5]。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农药的减量控害技术是在水稻自身防病虫害的前提下的改进机制,以策略的强化、选择高效率、低毒性的化学产品。最近几年,因为稻农只为了一味的追求产量而使用化学药品的数量不断的攀升,从而为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并且對我国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为了在根本上遏制这中现象的发生,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才是当务之急。所以,本次实验的开展以水稻常见的一些病虫害为例,划分三块试验田,并设置正常用药量、减少用药量以及不用药三种,将其结果进行比对,得出结论,至于实验结果能否随着实验的次数增加而变化,这需要实验人员的更多次尝试。

参考文献:

[1]陈银凤,张云,陈夕军,康晓霞,耿跃,周奋启,董红刚.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231-2234.

[2]胡万明.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17,11(29):35+37.

[3]蔡书凯. 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及其效果分析[D].浙江大学,2015,58(24):62-68+89

[4]周一民. 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18,51(63):69-73+36

[5]张福山. 植物保护对中国粮食生产安全影响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63(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