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基础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31 10:25:45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气象经济学学科建设不仅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而且是一个事关新世纪气象部门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认为,如果要繁荣气象经济学,进一步推动气象经济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别需要对气象经济学基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对气象经济学研究对象、学科特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气象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气象经济学;气候资源;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F069.9;F08: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7)03-0001-07

一、引言

尽管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气象对社会生产、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但是对气象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则是20世纪中后期开始在气象学界逐步兴起的一股热潮,并由此促进了气象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形成。首先,伴随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不断推进,私人部门开始进入气象领域为社会提供气象服务产品,气象服务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如何平衡公共气象服务与商业气象服务的关系,促进气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效率,成为各国公共和私人气象部门共同面临的课题。其次,随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人类活动与气象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紧密。无论是减少各种气象灾害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损失,还是利用气象条件提高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乃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都需要深入把握气象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内在规律,趋利避害,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气候资源。最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处理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興起,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尤其是进入21世纪,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不仅使气象服务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而且促使公共和私人气象部门不断开拓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形成许多新的气象产业服务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创造更多社会财富。面对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气象经济学需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气象经济学的内涵、学科特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从而为气象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

对气象经济的内涵作出明确界定,是确立气象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基础性问题的重要前提。气象经济并非“气象”和“经济”二者内涵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基于经济学研究视角的概念,即运用经济学的视角、方法和分析工具来研究气象问题;其次,它应包含凡是与经济有关联的全部气象内容,反映的必然是气象经济活动;其三,气象经济不是讲气象的自然属性,而是讲气象在一系列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有关的经济问题。根据这三个基本条件,我们认为,气象经济意指在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气候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气象条件的经济性选择以及气象灾害经济性防避相关的经济活动,是气象与经济关系的总和。

根据以上界定,气象经济主要包括四方面的社会经济活动:一是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气候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活动。例如在工农业生产领域,人们要根据水、温、光、气等气候资源的年、季、月变化规律来安排生产活动,并对气候资源进行开发和配置,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社会生产中气象条件的经济利用活动。人们从事任何经济生产活动都无法改变客观的天气和气候条件,这就需要根据特定的气象条件优化自身的经济行为选择。三是气象灾害经济性防避活动,即通过气象预报和预测,预防并减轻气象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活动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或损失。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活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源头上遏制气象环境的恶化,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并保护气候环境。由此可见,气象经济内涵十分广泛,包括了气象服务、气候资源、气象环境、气象灾害、气象变化,甚至气象管理活动。

黄秋菊,高学浩,姜海如:气象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基础问题研究

因此,未来的气象经济学应形成更加广泛开阔的学科研究领域。人类所从事的与气象预测和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经济效应,因而为气象学与经济学的“联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学科契合点:

1.气象条件对经济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人类社会的众多生产、生活和消费行为都要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在农业领域,根据天气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趋利避害,将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但农民要掌握天气变化信息,将由此产生气象信息成本,这种成本与农民取得效益之间的关系就是气象服务经济需要研究问题。气象对社会消费领域也会产生众多影响。社会成员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状况会伴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并且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的特征,这将对服装、餐饮、旅游、运输、电力等气象敏感性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利用好气象变化条件,就可以为商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同样商家为提前掌握和利用好天气变化信息,也需要发生相应的信息成本。这种气象信息的生产与交换、成本与效益,均是气象服务经济需要研究的问题。

2.气候资源可转化为经济利益

气象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气象资源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气象资源是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基础性资源,与其它农业生产资料具有同样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其中光、热、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品种分布、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将会产生直接影响。二是气象能量可以被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重要能源。例如,风力、水力不仅可以直接作为交通运输的动力来源,而且能够进一步转化为电力能源;太阳能也可以通过物理方式进一步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等。总之,伴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气象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3.气象灾害是可计量的经济损失

气象作为一种自然力,可以对社会生产总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产生重要影响。极端的气象现象不仅可以直接摧毁现存社会经济的物质存量,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损失,而且可能降低国民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为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防御性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必要的防灾抗灾物资储备,这些投入都会使社会生产总成本增加,并减少经济发展的净收益。如果气象条件适宜,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降低,则会大大减少全社会的防灾抗灾成本,降低社会经济存量的损失,进而提高气象敏感性行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国民经济发展的净收益。

4.气候环境包含重大经济价值

气候环境是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气候环境可分为区域性、地方性、局地性或微观性气候环境,在自然经济时期,人们经济活动更多关注的局地性或微观性气候环境,对居住而言,特别是一些安全舒适的微观性气候环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时人们通过植树、堆丘、挖塘等措施,以创造安全舒适的微观气候环境,经过改造后的微观气候环境地价就会明显提高。进入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由于受大范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人们开始重视和关注区域性、地方性气候环境,一方面人们呼吁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另一方面趋向空气洁静的地方流动,从而将大大增加获取优良气候环境的成本,也成为气象经济必须关注的问题。

从一般意义上讲,气象经济学是指研究人类气象经济活动的科学。具体而言,气象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在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围绕气候资源、气象环境(条件)、气象灾害、气象服务和气候变化而开展的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的一般规律的社会科学。气象经济学着重于研究气象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理解气象经济学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气象经济学要研究气象经济的一般规律。气象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它以研究、阐述有关气象问题的经济规律作为自身的核心任务。它研究有关气象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具体形式,以及有关气象经济学的原理、原则、模式、方法论等,具有一般性特点,从而为气象经济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气象经济学是一门跨度很大、综合性很的应用经济学科。不能把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直接简单套用于气象经济学,而是要根据气象活动的特点,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并加以整合。否则,就不可能突出气象经济学学科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气象经济学不可能很好概括气象经济本质规律,也难以用于指导气象经济活动实践。

第三,研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气候资源和气候环境的经济活动。气候资源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基础性资源,无论是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还是气候资源价值实现都有其特殊规律。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总结形成了许多尊重气候资源规律的习惯,有效实现了自然经济时代气候资源的经济价值。进入现代工业经济时代,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有效管理保护气候资源的社会需求日益紧迫,尤其是社会个别经济活动对气候资源的占有和使用与社会要求共享气候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个别经济活动已经足以占用或影响到人类共同生存与发展的气候环境空间,如气候环境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对公众健康的严重威胁,甚至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气候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问题,如何运用经济措施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有效管理和保护气候环境也成为气象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第四,有效利用气象信息趋利。在自然经济时代,有效利用气象条件趋利主要靠利用者积累经验,不仅所取得经济效益有限,也存在很大的天气风险。进入气象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效利用气象条件趋利已经成为科学经济问题,这就涉及到气象服务的经济投入与效益回报问题,这是气象经济学需要研究一个重要領域,也形成了一门重要气象经济学分支学科,即气象服务经济学。

第五,气象灾害经济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减轻或避免灾害,这是气象服务经济学可以涉猎的领域;二是防御气象灾害,这是属于气象灾害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前者可以纳入气象灾害经济学研究范围,但后者则不宜纳入前者的研究范围,因为后者的主要经济投入活动,远发生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或者防御性经济活动与气象服务活动并没有必须联系。因此,气象灾害经济学也可以形成专门气象经济学分支学科。

第六,使气象要素形成生产力,以期取得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这里的气象要素包括内容很多,如气候资源、气候环境、气象信息、天气条件、气候变化等,当人们从事与气象有关经济活动时,总期待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收获,人们平常在获取较高经济效益时所说的“天帮忙”,就是肯定了利用有利天气、气候条件和资源的经济价值。研究使气象要素形成生产力,以期取得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是气象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三、气象经济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内容

从气象经济学内涵来看,气象经济学涉及公共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灾害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等一系列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领域跨度大、边缘性强的应用经济学科。气象经济学在其涉及有关学科的基础上,展开和深化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学研究。同时,气象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概论性学科,它将为建立气象经济学科门类,对形成气候资源经济学、气候环境经济学、气象服务经济学、气象灾害经济学和气候变化经济学提供指导。

总体而言,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气象经济学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非区域性、非部门性。气象经济从经济形态上来讲其研究对象并非特定部门的经济活动,也不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单元基础上的社会经济活动,这就决定了气象经济学既不是区域经济学也非部门经济学。

二是综合性、交叉性。气象经济学是在多学科综合、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经济学、气象学、信息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

三是社会性。气象经济学虽然较多地涉及气象学、信息技术学等自然科学,但从研究对象来看,总体上仍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

四是应用性。气象经济学虽然涉及诸多理论层面的研究,但从研究对象和内容来看其本质上是应用性的,属于应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基于气象经济学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气象经济一般规律研究。即将气象经济学作为一门整体学科,以研究、阐述有关气象经济规律为目标,探索气象经济规律的理论和发生机制,形成关于气象经济学科的原理、方法论和范畴等,是最一般的气象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是气候资源经济研究。气候资源是一个已经被国内外广泛接受的概念,既然是资源,就不仅仅是从气候科学的视角研究气候资源的总量、分布和区划,更应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气候资源的经济属性、经济价值,以及气候资源的配置、开发和利用等经济学问题。最近30多年来对气候资源的研究分析,从气候科学的视角研究气候资源的成果很多、很丰富,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但从经济学视角的研究成果很少,或者被淹没在自然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等学科之中,没有系统纳入气象经济学研究的范围。1991年中国气象局在发布的《气候资源管理大纲》中提出“在气候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计价、进行经济核算”,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对气候资源经济学研究的需求,但后续相关研究进展一直比较缓慢。因此,在气象经济学研究中气候资源经济可列为首要的专题。

三是气象灾害经济研究。气象灾害经济应是气象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气象灾害涉及经济损失、防灾成本和防灾效益的经济核算,其本质主要是经济问题。但由于我国在自然经济时代,往往把气象灾害问题过度政治化,经常把气象灾害与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人心向背等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许多与经济规律不相符合的气象灾害观念,如包括不计抗灾成本、小灾大防、全民参防、停业守防、宁死保防等气象灾害防御观。在现代社会,沿用这种旧的观念指导气象灾害防御显然不合时宜。从经济学考虑,当气象灾害防御成本远高于放弃防御而造成的损失时,则应明确选择放弃防御,如一块地遭受干旱,当浇水抗旱的费用可能超过收获作物的价值时,农民就会选择放弃浇水抗旱。但在现实中,往往把简单的气象灾害问题政治化和复杂化,单纯把气象灾害防御当作一个基本公共产品,有时导致过度防灾,有时在公共资源补充不足时导致引发群体事件。如近年来多地发生的抗旱闹水事件、救灾补助发放不公事件,反而助推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气象灾害应主要从气象经济学视角加以研究。

四是气象服务经济研究。气象服务经济作为气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已经有很广泛的共识,而且已经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但是,相关研究还需要重新纳入气象经济学框架进一步深化。在过去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还应把公共气象服务经济和私人气象服务经济分开进行研究。前者应以公共经济理论为指导,为政府投入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供经济理论依据;后者应以商品经济理论为指导,为个别气象服务商品生产、交换、消费提供理论支持。

五是气候环境经济研究。气候环境是人类所从事经济活动的本底条件,气候环境的好与坏、优与劣将直接影响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但是,在现代工业经济时代,保持气候环境,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气候环境既是一个当代人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空间,存在社会个别经济生产对公共空间的无限占用,又是一个代际公平利用公共空间的经济问题,存在如当代人破坏了气候环境而影响下代人持续利用的经济问题。随着自然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气象经济学也应将气候环境问题纳入其研究视野。

六是气候变化经济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新兴发展起来的政治经济学学科,也应是气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气候变化经濟学与气候环境经济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从经济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减缓和控制等方面分析,因涉及很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治理、国际谈判问题,又超出了气候环境经济的研究范围。因此,气候变化经济可单独纳入气象经济学研究范畴,以利于今后气候变化经济学深入研究与发展,更有利于气象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四、气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门学科的形成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重要支撑。气象经济学在立足气象学和经济学主要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相关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形成适用于本学科的方法论体系。

1.辩证法与系统论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气象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气象经济的几个发展阶段就会发现,不同阶段气象经济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否定的,因而气象经济学也经历了一个辩证发展的历史进程。气象经济学的发展也要借鉴和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气象经济学涉及面较多,其涉及气象、交通、电力、保险、农业、旅游等产业门类,是多层次、多部门经济结构和产业门类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开发系统。因此,把大气系统、气象服务产业、与之关联的其他产业当做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按系统论观点,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联系和规律,来揭示气象经济的运行规律对于气象经济学研究来讲显得极为重要。

2.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简言之,实证研究是阐述客观事物“是什么”的研究方法。对于任何一种经济理论而言,研究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对既有事实的关联,只有在客观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未来事物的发展状况。在气象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可以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气象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和一般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构建起气象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气象经济学进行实证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气象经济的发展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方针。换言之,就是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种研究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上被称为规范研究。气象经济学的研究既少不了实证研究方法,也需要规范研究方法,实际研究中往往是两种方法的和谐统一。

3.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

均衡分析法同过程分析法是西方经济学在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两种研究方法。均衡分析法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必要抽象,是指在假定各经济变量及其关系已知和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考察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要的条件和状况。如何使气象服务在不同部门或地区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就需要运用均衡分析法。均衡分析并不涉及均衡过程,然而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过程中,往往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均衡状态,由于均衡分析实际上剥离了时间变量,因此被称为“瞬时分析”。过程分析与均衡分析的差异在于过程分析法将某一经济过程划分成连续运动的“期间”,进而研究在不同期间,各经济变量的变化状况,因此被称为“序列分析”。譬如在研究气象产品由某时间内由外部因素导致的价格波动,而引起供求量及价格的的波动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分析便是对微观经济体的动态过程分析。或者在经济周期研究中,研究一国的国民经济如何影响气象经济的发展;抑或相反,气象经济如何影响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属于对气象经济的过程分析。

4.成本与收益分析

由于资源稀缺和有限,人们想要获得每一个经济物品的时候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成本,经济行为主体又都是经济人,都想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回报,所以,当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着权衡取舍的问题。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人们在权衡取舍时的基本工具。人们在使用气象资源、气象信息,气象环境时也面临着在成本和收益之间做权衡的问题。另外,为了更加有效地使用吸取公共投资,国家气象机构必须充分论证气象服务的收益远远超过其生产和供给成本。如此,有助于公众更加清楚地理解气象服务所具有的巨大经济价值,有助于进一步动员和增加社会对气象服务的投资。

5.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前者是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依据该方法所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常称之为微观经济学。而后者是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资源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主要依据该方法建立起来的经济理论常称之为宏观经济学。气象经济学由微观气象经济学和宏观气象经济学构成。微观气象经济学围绕气象物品的投资、生产、供给、需求、市场配置、流动、循环等经济过程的理论与方法而展开,兼以气象物品配置的非市场手段和市场手段的理论与方法。气象经济学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把气象经济系统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主要要研究气象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国家的气象经济政策与制度规划等。

五、总结与展望

气象经济学在最近3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取得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如同其他新兴学科的发展一样,气象经济学在理论构建和经验研究方面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领域。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气象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建。目前,虽然可以将气象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每一层次所包含的具体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厘清;同时,如何将微观层面的气象对人类行为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中观层面的气象产业发展、气象对部门经济的影响,以及宏观层面的气象资源、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贯通,需要气象经济学界作出更大的研究努力。其次,要进一步推进气象经济学的实证和经验研究。当前,世界气象组织联合世界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已经展开对气象服务经济价值评估的跨国比较研究,尤其是运用经济统计和计量的方法,对气象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定量评估,以便准确把握气象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作出更为精确的成本-收益分析,从而为各国政府合理安排公共气象服务的投入提供政策建议。在这方面,我国气象经济学的研究明显滞后,需要不断跟进。此外,发达国家在气象产业化、商业化领域已经取得重要進展,私人部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生产和供给定制化、个性化和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气象服务产品,从而有效弥补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并且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化气象服务机构。在这方面,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国外气象产业化的先进经验的追踪研究,以便促进我国气象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最后,要进一步利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推进气象经济学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大数据方法打破了原有的对事物因果关系的单向分析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更关注事物之间复杂、多向的相关性。大数据已经成为决定最终信息是否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气象服务本质上属于无形的信息资源和产品,因而大数据方法可以在气象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运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气象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产业发展的影响,精确评估气象服务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应对气象灾害的联动性和有效性,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社会成本。因此,应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可以加快推动气象经济学发展。

参考文献:

黄宗捷,蔡久忠.1994.气象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唐彦东,于汐.2013.灾害经济学研究综述[J].灾害学,28(1):119-120.

王铮,吴静.2016.从气候变化经济学说起[J].金融博览(3):9-10.

吴先华,等.2010.气象经济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杨云彦.1999.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于光远.1990.灾害经济学提出的根据和它的特点[M]//灾害与社会(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

WMO. 2015. Valuing Weather and Climate:Economic Assessment of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Services[R]. WMO-No.1153.

Abstract: Meteorological economics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 comprehensive and long-term basic construction but also is related to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at new century.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prosperous meteorological economics needs to further promote meteorological economic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pecially needs to conduct more deep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meteorological economics including research object of meteorological economics,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so as to lay substantial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meteorological economics.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economics; climate resource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limate change.

CLC number:F069.9;F08:P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4-8131(2017)03-0001-07

(编辑:莫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