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患者IL—2与肝功能及丙型肝炎病毒RNA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04-07 10:31:31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白介素-2(IL-2)与肝功能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的相关性情况。方法 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丙型肝炎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2,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情况。分析丙型肝炎患者IL-2与HCV-RNA、肝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丙型肝炎组IL-2、ALT、AST、TBIL、D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9.85、72.02、48.82、43.19、31.32,均P < 0.05),丙型肝炎患者IL-2与HCV-RNA呈负相关(r = -0.429,P < 0.05),与ALT、AST呈正相关性(r = 0.503、0.512,P < 0.05)。 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IL-2水平表达增高,HCV可促进IL-2的分泌,并与肝功能损伤有关。

[关键词] 丙型肝炎;IL-2;肝功能;HCV-RNA

[中图分类号] R51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1(c)-0085-03

丙型肝炎是常见的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有1.5亿人感染丙型肝炎,其中有近60%发展成慢性肝病,有20%逐步演变为肝硬化。丙型肝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1-2],有近80%急性感染期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丙型肝炎检测普及率、公众认知度较低,潜伏期长,临床上漏诊率大,在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易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作为炎性反应容易引起一些炎症因子的变化,如白介素不同程度的变化,白介素-2(IL-2)是常见炎症因子之一,其变化与丙型肝炎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丙型肝炎患者IL-2与肝功能及HCV-RNA的相关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丙型肝炎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9~54岁,平均(36.7±10.5)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脏肿大、质地偏软,临床检查均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20~56岁,平均(35.2±11.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机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放置-70℃冰箱冻存。

1.2.1 IL-2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应用尚柏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IL-2试剂盒,通过双抗体两步法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标准品和待测样本加入已经包被了人IL-2单克隆抗体透明酶标包被板之中,通过温箱孵育一定时间,将没有完全结合的成分冲洗出去,加入酶标工作液,通过温箱孵育,将没有完全反应的成分洗涤出去。先后顺序加入底物A和底物B,底物TMB在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变为蓝色产物,通过酸作用下逐渐变为黄色,黄色的深浅程度和样品中IL-2浓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通过分光光度计在450 nm波长之下测定OD值,按照说明书要求计算IL-2的含量。IL-2标准品的回归方程式,计算样品浓度。样品的浓度=计算样品浓度×稀释倍数。

1.2.2 丙型肝炎RNA定量检测 主要是采用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按照说明书对丙型肝炎病毒RNA进行提取。通过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实施RT-PCR,首先引物和探针的设计选择了5"非编码区,对其进行扩增,扩增成为156 bp的片段,在LightCycler 2.0上进行扩增检测,加上体积为15 μL样品,10 μL的试剂,建立总体积达到25 μL的反应体系。通过定量PCR,对标本中的丙型肝炎RNA进行定量分析。

1.2.3 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检测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IL-2、ALT、AST、TBIL、DBI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IL-2、ALT、AST、TBIL、DBIL情况

丙型肝炎组IL-2、ALT、AST、TBIL、D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丙型肝炎患者IL-2和HCV-RNA、ALT、AST相关性

丙型肝炎患者IL-2与HCV-RNA呈负相关(r = -0.429,P < 0.05),与ALT、AST呈正相关(r = 0.503、0.512,P < 0.05)。

3 讨论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诱发严重的肝脏系统损伤,目前我国大概有4000万丙型肝炎患者,其中80%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病,近30%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10%肝硬化患者演变为肝癌。丙型肝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无力、食欲衰减、皮肤发生瘀青,但是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机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3-4]。如果临床治疗不及时,很容易演变为肝硬化、肝癌。ALT和AST是肝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果两项指标高于40 U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5-6]。

ALT反映的是肝病的活动程度,AST反映的是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7-8]。当肝细胞受到轻度损伤,细胞膜通透性明显增加,细胞中的ALT溢出,当肝细胞损伤的较为严重,甚至发生坏死时,线粒体中的AST会释放出来,因而AST/ALT比例明显降低,病情严重时上述比例会明显升高[9-10]。如果AST/ALT > 1提示肝细胞有广泛的坏死;如果AST/ALT<1提示有慢性肝炎,如果AST/ALT > 2则说明可能存在肝硬化[11-12]。在肝细胞坏死时,0.31≤AST/ALT≤0.63提示预后较好,在1.20≤AST/ALT≤2.26提示患者将发展成为肝衰竭甚至病死[13-14]。

胆红素是由红蛋白转变而来,胆红素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素进行代谢之后的废弃物,其可以在肝脏的作用下,通过胆管排出到十二指肠中[15-16]。引起胆红素偏高的原因较多,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黄疸、肝坏死等,另外溶血型黄疸和血型不吻合的输血反应等也可能引起胆红素升高[17-19]。

IL-2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其是由活化的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也是所有T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同时促进活化B细胞增殖,故为调控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此外其还参与抗体反应、造血和肿瘤监视。IL-2属于Th1类细胞因子,可以促进CD4+ T细胞、CLTs和B细胞增殖。当急性丙肝病毒感染向自限性发展时,其会出现IL-2升高,而向着慢性感染发展时,IL-2水平明显降低。另外IL-2水平的变化还可以反映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情况。有资料显示[20-21],单独CD4+ CD25+ T细胞按照1∶1共同培养,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L-2,当IL-2浓度为2000 U/mL时,可以明显抑制CD4+ CD25+ T细胞增殖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丙型肝炎患者的IL-2、ALT、AST、TBIL、DBIL、HCV-RNA均高于健康人,丙型肝炎患者IL-2与HCV-RNA呈负相关,与ALT、AST呈正相关。说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IL-2水平明显增高,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会促进IL-2的分泌,其可以反映肝功能损伤情况。此外,IL-2介导免疫反应可以有效地促进体内丙型肝炎病毒清除,但也会因此加重肝细胞的损伤。

综上所述,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IL-2表达水平增高,HCV可促进IL-2的分泌,IL-2表达水平增高与肝功能损伤有关。

[参考文献]

[1] 杨江华,贺蕾,盛浩宇,等.IL-2调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效应[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3(2):13-15.

[2] 王凤,孙朝晖.白细胞介素12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的 Meta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 35(12):1-5.

[3] Suneetha PV,Goyal A,Hissar SS,et al. Studies on TAQ1 polymorphism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of IL-12P40 gene in HCV patients infected predominantly with genotype 3 [J]. J Med Virol,2006,78(8):1055-1060.

[4] Youssef SS,Aal AM,Nasr AS,et al. Interleukin-12B gene polymorphism frequencies in Egyptians and sex-related susceptibility to hepatitis C infection [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2013,33(8):415-419.

[5]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病杂志,2011,19(1):56-60.

[6] 赵克开,缪晓辉.HCV-RNA检测的方法与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4):315-317.

[7] Coppola N,Stanzione M,Messina V,et al.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anti-HBV nucleos(t)ide analogues in HBV-DNA-positive cirriiotic patients with HBV/HCV dual infection [J]. J Viral Hepat,2012,19(12):890-896.

[8] 魏新素,张平安,杨相升. 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情况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1):95-96.

[9] HamzaouiL E,Bouchtili S,Siai K,et al. Hepatitis B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co-infection: a therapeutic challenge[J]. Clin Res Hepatol Gastroenterol,2013,37(1):16-20.

[10] 张琳,苗亮,韩峰,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 27(3):301-303.

[11] Dai CY,Chuang WL,Chang WY,et al. SEN virus infectionamong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in southern Taiwan [J]. J Infect,2005,51(2) :110-115.

[12] Welzel TM,Morgan TR,Bonkovsky HL,et al. Variants in interferon-alpha pathway genes and response to pegylated interferon-Alpha2a plus ribavirin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the hepatitis C antivirallong-term treatment against cirrhosis trial [J]. Hepatology,2009,49(6):1847-1858.

[13] 何伶俐,陈竹,陈杨,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34-37.

[14] 张立新,安勇,徐皖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表达水平及抗病毒治疗后变化[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4(2):16-18.

[15] Bacon BR,Shiffman ML,Mendes F,et al. Re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C with daily interferon alfacon-1/ribavirin after noesponse to pegylated interferon/ribavirin:DIRECT results [J]. Hepatology,2009,49(6):1838-1846.

[16] 徐辉,雷学忠.白细胞介素-28B附近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1,26(1):139-141.

[17] 沈文娟,哈明昊.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HCV感染的相关性[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10):1087-1090.

[18] Sato S,Miyake T,Tobita HA. Dose-up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decreases transaminases in hepatitis C patient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22):782-786.

[19] Ogawa K,Hige S,Nakanishi M. Immunological and mutagenic actions of ribavirin monotherapy preceding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interfer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J]. Antivir Ther,2009,14(4):513-522.

[20] Larrea E,Aldabe R,Gonzalez I,et al. Oncostatin M enhances the antiviral effects of type Ⅰ interferon and activates immunostimulatory fonctions in liver epithelial cells [J]. J Virol,2009,83(7):3298-3311.

[21] Cacopardo B,Nunnari Q Nigra L. Clearance of HCV RNA following acute hepatitis A superinfection [J]. Dig Liver Dis,2009,41(5):371-374.

(收稿日期:2014-10-13 本文编辑:苏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