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书并作一文谈

发布时间:2022-04-09 09:52:04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读过《风流短信三六九》后,一直想写点粗浅的文字,表达一种观感、一种认同和情感共鸣。但缘于我的散漫、迟滞和犹疑,一任时光轻过,构想中的文字始终没有落在纸上。就在这种抱愧的心理中,我又收到了《天上西藏甲骨干字文》,拜读之下,更觉有话要说。两书并作一文谈,拉杂自是难免。

先说《风流短信三六九》。

此书2007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推出,面世后热评连连。我不光在各种媒体上见到了对该书的评介,而且在文友的聚谈里也时有耳闻。作者范昌德做客新华网的访谈节目,据说反响挺大,有7830条网友跟帖和14万多人次的点击率为证。坦率地讲,我没有凑当时的那个热闹。和许多读者一样,详读原作之前我也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诸如:什么样的“风流”?是流习中的“短信”吗?“三六九”又作何解?猜想,又是一起俗套的炒作吧,不看也罢。

但范昌德是我敬重的文友和师长,素常的交往中给我稳练得当的印象,谈吐精辟有见地,为人赤诚敢担当,且有大半生从事宣教和新闻工作的历练和通透,业绩不俗……直觉告诉我,这本书不可轻置一边。

细读之下,我对范昌德生出了许多敬佩。首先是他精当恰切的书的命名。为369条短信冠上“风流”的定语,一字不多,一字不少;非常抢眼,又通俗易记。且此“风流”非彼“风流”,实乃清朗为表为形、劲健为骨为神也。其次,形式选择方面的良苦用心。作者不乏生活的深厚积累,也有着扎实的文字功力和写作技巧,写出一些像样的大块头文章应该不难,但他深谙这个时代文字的命运,选择了大众乐于接受的“短信”方式,以“微写作”迎合“浅阅读”,这种尝试虽不是他的创举,但的确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再次,小处着眼,发微见著,升华主旨和意境的能力。作者在习见的细小的事物上发掘和提炼主旨,进而升华意境的能力,来自于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敏锐和经验积累,他知道什么地方有文章可做,正如饱经风霜的老农深知手中的镢头该在什么地方落下,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毫无悬念。

当然,369条短信也非一样水准,一个成色。我偏爱前两辑、特别是“风言俚语”中的内容,饱满丰实,自然恰切,融合了作者对人生、工作、情感和自然万象的思考,透着朴实的哲理味儿,因其可靠的生存智慧和普遍的实用性,同那些高高在上的干巴巴的说教截然区别了开来。即如那些从典籍或导师格言中化用而来的内容,也被作者自然巧妙地演绎为自己的表达方式。书中以小见大、古意翻新、化腐朽为神奇的句子俯拾皆是,索性不作摘引。有心的读者不妨沉浸到原作里去,品味一番作者精心熬制的清鲜的心灵鸡汤。

再说《天上西藏甲骨干字文》。

这是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眼目一亮的书,2011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也是先从媒体上看到介绍的,再经文友的口议,但同样没怎么放在心上。这似乎对作者有点不公平。在我的身边,还有不少如范昌德这样的文友、这样的师长,虽然他们文章老辣、著述颇丰,单以文论,颇能经得起推敲;但因他们“高官”的身份,他们在本业和辖内的影响,往往对其不作文人观,人们不知不觉或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们的作品抑或生为文人的真性情。因为这样的缘故,这本书在我这儿又遭遇了一点儿冷遇。直到作者一再叮嘱我,要我发表点儿看法时,我才走进了这本书所呈现的繁复世界。一读之下,难以释手,再读之下,击节不已。不过我又想,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人为的冷却,在热议过后再去观览,对该书的印象大致不会出现过多的偏差,说好说坏也许更为冷静客观。

这本书由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张庆黎题写书名,字体颇为雅致、颇具风骨。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王晨在精短的序文中评价:“这是一部怀着深厚的感情,运用简练的语言全面反映西藏的历史进程、社会变革、经济文化发展、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难得的佳作,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佳作”;其中的“甲骨文字,铁画银钩,古朴典雅,十分养眼;天真情趣,洋洋洒洒,耐人寻味”。此外,还有省内诸多专家的评介和书家关于“千字文”章节的摘写,如此豪华的规格和阵容,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书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西藏这片神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民族利益的责任和担当。

西藏是独一无二的。西藏的魅力难以言说。

同范昌德一样,我也有浓浓的西藏情结。自上世纪80年代始,我从扎西达娃、马丽华、洋滔、谯达摩等人的诗文里初识西藏;90年代,有过西藏朝圣的青春屐痕;再后来,在文友和同仁连绵不绝的讲述里,西藏成为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多年来,我对西藏的记忆历久弥新,但却总感力不从心,因而迟迟难以下笔,仅有几首“山高水长”、“经声不绝”、“佛灯长明”的小诗描画古老的西藏,轻浅得不值一提。因而,当我读到“天上西藏,中华之疆,珠峰旗云,五星朝阳。虎踞西南,龙吟三江,横空出世,祖国屏障”这样劲健有力的句子时,立刻被作者营造的气势和高远的立意所震慑。文章起笔即写西藏的高远辽阔,雄浑苍茫,庄严肃穆,掩抑不住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感。接下来,从容叙写了西藏的历史、地理、山脉、河流、文化、习俗以及藏汉友谊和疆防战事。其中,重点写到了文成公主的赴藏和亲——

松赞干布,向往中原,

文成公主,心系藏汉。

西行六千,万险千难,

车马风尘,雨雹雷电。

不舍昼夜,冰雪做伴,

斗转星移,望断飞雁。

恒心不渝,无尽思念,

日月名山,宝镜梦圆。

黄河源头,柏海行宫,

藏王公主,喜结良缘。

公主使藏,文化播宣,

释迦牟尼,宝像入番。

百工率派,五行经典,

生物远取,医方诊断。

我们知道,文成公主入藏途中建寺奉佛,留下了不少动人的传说。藏文史书对此有记载,当地民间传说也有呼应。整个藏族聚居区东部都有“文成公主情结”,这种文化氛围反映了唐吐蕃时期汉藏文化交流的胜景。作者以极其凝练简约的笔法,概括了这一史实构筑的友谊丰碑。

在写到“神奇西藏”时,作者突出其神山圣水,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爱怜和真挚之情:“山神痴心,圣女多情,朝思暮想,真情共享。众山云集,珠峰矗立,挺拔雄起,世界屋脊。千姿百态,飞绝鹰翼,神工鬼斧,地球三级。……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红花景天,虫草雪莲。三七灵芝,大黄续断,得天独厚,百草齐全。五色经幡,六字真言,玛尼石堆,路口湖边。清香桑烟,经筒右旋,佛法胜典,悟化尘寰。”我无意摘引过多的原文,然而,铿然有声、充满质感的吟诵就这样不绝如缕地萦绕于耳畔,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作者笔下的“大美西藏”,着意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和经历的巨大变迁。在这一艰辛而又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党的“雨露阳光”遍洒藏乡,“青稞美酒,酥油奶香,山庄城郭,繁华安康”。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作者对西藏诗意的瞭望和深情的咏叹,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范昌德的“千字文”写作虽只用时近一年,但却动用了他生活、学养及见识方面的丰厚积累,是他对祖国、民族真挚情感的积淀在文学上的生动体现,是一个书生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的文人武见,是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6虽然他无意于表露才华,字里行间却才华毕现。这样的书写是令人愉悦的,也是值得敬重的。

我注意到,《风流短信三六九》是以印刷体和小楷并排的形式呈现的,而《天上西藏甲骨千字文》则以印刷体和甲骨文并排的形式呈现。对其书法的水准暂且不做评判,作者“我书写我诗”的做法首先值得肯定。它显露了一个人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为和艺术探索道路上的多种可能性,一定程度上,对读者也会产生某种吸引,对当下的诗歌创作和诗集出版也许不无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