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制度论析

发布时间:2022-05-27 13:20:07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 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必须接受职前培养是一个世纪来美国选拔学校管理人员的一贯 做法,它对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重新定位我国师范大 学教育系的作用,改革师范大学教育系的职能和目标,彻底改变学校管理非专业化的状况。

[关键词]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制度;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9)01-0092-06

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或职业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效能的重要基础,对于保证学校的持续 发展和改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一致认为,校长专业化是校 长 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专业素养、自我专业意识、专业精神等方面的持续发展 过程[1],而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则是实现其专业化的基本保障。美国学校管 理人员多 数都具有硕士以上的学位,而且大多都受过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 平,这是与它的职前培养制度分不开的。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几乎都是在高等学校 的研究生院进行的,它为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铺平了道路,对提高我国学校管理人员 的专业化程度具有启发作用。

一、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制度的形成

美国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养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后期,教育管理的理论 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时学校领导的角色还没有从教学的职责中分离出来,学校领导是具 有美德的“贵族”[2]。教育管理学家卡拉汗和巴顿(Callahan & Button)的经典 研究表明 ,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涉及课程和教学问题、应用哲学、以及对优秀学校领导的描述等 内容[3]。所以,在1820~1900年间,美国学校领导的观念是理想主义的,学校管 理的知识基础与教学工作的知识基础没有太大的差别。

20世纪以前,美国教育管理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没有形成十分有影响的教育管理 理论。1875年,佩恩(William H. Payne)就完成了教育管理学的著作,并于1879年首次开 设了大学层次的教育管理课程,但直到20世纪初,美国才出现教育管理学的教授,哥伦比亚 大学师范学院于1905年首次授予卡伯利(Ellwood P. Cubberley)和斯特雷耶(George Str ayer)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正是在教育管理学有了一定发展的前提下,美国学校管理人员 的职前培养制度才得以产生。

20世纪初,美国教育管理领域深受工业界“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教育管理的知识基础, 特别是教育管理人员的培养方案,是当时流行的商业管理思想。在1915~1929年间,美国学 校管理人员应接受正规研究生训练的观念日渐增强,培训的内容一般是实用性的。纽伦(J.H. Newlon)在《作为社会政策的教育管理》一书中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科学管理”潮流和 本质。纽伦的调查发现:教育管理领域倾向于关心财政、商业经营、物资设备以及行政、 组织和人事管理等更为机械的方面。在分析教育管理教材的内容后,纽伦指出:教育管理教 材80%以上的内容集中在管理的执行、组织和法律方面。纽伦还分析了教育管理培训方案中 实际开设的课程,他发现: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比较注重“技术的和事实的”方面以及行 政的机制。教育管理课程明显缺少“学校管理的基本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以及所需要的社 会方法和技术”,教育管理课程“对课程结构和程序的教育和社会意义很少作出批判性检讨 ”[4]。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强调的是设计图表、计算和统计等基本技术 ,教育管理仍停留在“商业管理”的管理思想阶段,而没有成为一门社会科学。

从20世纪30年代起,随着“科学管理”的理念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人们的信赖,教育管 理的社会基础受到人们的重视,“人际关系”理论开始成为教育管理的知识基础,成为教育 管理研究和培训的主要内容。正如古巴(E. G. Guba)所形象指出的:这是一个“企业工程 师必须成为人际关系工程师”的时期[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20多年里,美国 多数学校 管理人员都要接受某些研究生课程训练。到1950年止,有38个州要求学校管理人员拥有教育 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学位,培训内容仍是高度实用性的,学术性不强,专业化程度低。

20世纪50年代末和整个60年代是各种社会科学大发展时期,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也大量 吸收了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掀起了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行为科学开始成为教育管理的 知识基础。正如格里菲斯(D. E. Griffiths)在1964年的《行为科学和教育管理》一书中 所阐述的:管理学容易受经验研究的影响,利用人类行为、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等方面的概 念和理论,并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逻辑分析,一个好的理论要能够使人们根据确切标 准进行准确的预测,并为行动提供指导[6]。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管理理论通过吸 收其 它社会科学理论,已经具有相当的专业地位,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各专业协会、各州以及各高等院校开创了许多专门用于学校 管理人员的培养方案,所有的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训工作几乎全被“教育学院”(Schoolof Education)所垄断,形成了一个几乎被普遍承认的“最佳模式”。在这一最佳模式中 ,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州一级控制的;非教学人员不得接受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是 以自愿为基础的;大学是培训的基地,采取学分制并与学校管理人员证书相联系。这一最佳 模式可以使培训对象“更为全面地了解教育系统,掌握一定的知识,并吸收一系列观念上的 、技术上的和人际关系的技能”[7]。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教育管理专业的培 训方案和 专业研究方面,教育管理的知识基础仍深深地依赖于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正如库泊(Coop er, B. S.)等人所指出的:“这些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课程方案一般集中于学习 行政、领导和督导等方面,包括学校法、规划、政治学与谈判、财政与预算,以及研究方法 和评价等内容。这些课程一般依据一些极为相似的教科书,从管理类和教育管理类杂志中引 用了文章,并且由具有同样传统的教授们进行教学……这一‘最佳模式’的课程内容依赖于 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智慧范式。这一‘最佳模式’的哲学基础一方面随着培训 方案的演进而变化,另一方面又坚持相信经验主义、可预测性和‘科学的’确定性,这些又 都是受到热心于这种方法的教授们所教导的。”[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行为科学的知识基础受到严峻的挑战,人们对现存的教育管理知识 基础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并在积极探索新的、适当的教育管理知识基 础。正如墨菲(J. Murphy, )所指出的:“我们正处于教育管理混乱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 期产生于对教育管理进行描述的时期和行为科学时期,将像过去激烈变动的两个时期一样, 对知识基础进行激进的重新定位。在过去的两个时期里所表现的猛烈批判的特征,在过去的 20年里又重新出现了。”[9]一些新的教育管理研究思潮,诸如主观主义、人文主 义、批判 理论、组织文化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实用主义以及建构主义 等[10],对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知识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

21世纪初,全美国有500多个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布在全国各地,服务于50个不同的 州,但在整个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不但在培养过程上,而且在培养内容上,都有 惊人的相似之处,为美国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二、学校管理人员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美国当代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均在研究生阶段进行,许多高等院校的研究生院都设有教育管 理或类似的系科,负责培养教育管理人员。按培养方案的层次,可分为硕士学位、专家学位 (硕士加一年)、教育学博士学位或哲学博士学位三类。有些培养机构有权培养三种层次的 人才,而有些学校只能授予其中一种或两种类型的学位。到2000年,美国有近200所学校可 授予教育学博士或哲学博士学位,大约有420所学校设有硕士以上一种或几种学位。

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机构对想进入研究生阶段研修教育管理的人员有一定的要求。一般 来说,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拥有教师证书,并且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人员,才可被准许参加 培训。除此之外,要获得培训的机会,申请人还必须向就读机构提交推荐信、品德证明以 及大学成绩单。另外,绝大多数招生单位还要求申请入学者参加某种形式的标准测验,“研 究生成绩测验”(GRE)及“密勒类推测验”(Miller Analogies Test)等则是多数培养机 构所广泛采用的。除此之外,申请人还得接受一次面试或口试。

美国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除了在入学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外,还对整个培养过程作了严格 的规定。进入教育管理专业接受培训的人员,必须学习一系列由州教育行政部门认准的课程 。一般来说,这些课程在内容上是与行政和管理相关的。所有的培训机构不仅会对每一门课 程 进行严格的审核,而且整个研究生培养方案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以保证各门课程的协调一 致、重点突出。据调查,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都 有很大的相似性,多数培养方案都强调组织行为、领导科学、教育变革与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同时还注重学校法、教育政治学和集体谈判、教育 财政和预算基础、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评价原理等课程[11]。这些课程在各培养方 案中所开 列的教科书也是相似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心理、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等方面。另外,各教 育管理培训方案中一般都安排一次由大学和学区共同负责的行政“实习”(internship), 以使学生获得实际的行政经验,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表1是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 方案的一个样本,反映了美国学校管理人员所实际接受的教育。

总之,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模式是以大学学历教育为基础的,这主要是由于州一级教 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所作的要求造成的。由于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 的对象只限于教学人员,非教学人员升任学校管理人员的机会几乎等于零,正象库珀(Bruc e S. Cooper)等人所指出的:“培养学校行政人员的‘最佳模式’有效地把非教学人员拒 之门外,那些‘后辈们’和‘局外人’从来就没有受到欢迎。”[13]

三、 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的特点、问题和趋势

学校管理人员必须接受职前培养是一个世纪来美国选拔学校管理人员的一贯做法,对提高学 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的特点

自从20世纪初以来,美国一直把高等院校,特别是综合型大学,作为培养学校管理人员的基 地。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大量吸收了其它社会科学的理论,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有些内容 是高度理论型的,有些则非常实用。把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思想引进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中, 不但丰富了培训内容,而且提高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学术地位,使之达到了与企业管理研究和 公共行政研究并驾齐驱的状态,正如博岩(Norman J. Boyan)所指出的:“学校管理的教 授们越从社会科学中吸取养料,管理学校的过程就越与管理其它组织的过程相似。适用于理 解、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技能对管理所有不同种类的组织似乎具有更多的共性。”[ 14]

二是注重行政实习和现场经验。1947年,美国只有2所大学的教育管理专业方案中安排了行 政实习,到1962年,安排行政实习的大学培养方案已增加到117个。据1987年对252所大学 的调查,有220所大学的培养方案中安排了行政实习,占调查对象的87%;实习的平均时间为 165个学时,一般为一个学期,学分数是三学分或六学分[14]。“临床经验”在其 它专业人员 的培养中已确立了地位,如医学和法律专业的培养方案都非常重视临床或现场经验,它对提 高专业水准是有益的,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方案中重视临床经验和实习也是教育管理理 论和实践的发展方向,可以缩小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行政工作之间的差距。

三是从事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人员一般是教授、专家和学者,他们往往拥有高深的理论 知识,他们的远见卓识和智慧对培养对象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哥伦 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在1905年率先授予两人教育管理博士学位,确立了它在培养学校管理人员 方面的地位,这是与许多学者的努力分不开的。同时,那些从事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优秀学 者都是不会放弃自己的教学职责的。

2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的“最佳模式”也存在着问题,正统的专业培养制度面临着众多 批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入学标准的问题。由于美国有500多个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生源短缺是在所难免 的,因此,美国的“教育学院”要维持自己的招生规模,就必须降低入学的要求。事实上, 希望获得入学的机会是很容易的,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申请接受教育管理专业培训的人员中 ,平均30人才有一人不被录取。在美国“研究生成绩测验”中,报考教育管理专业人员的平 均分,在所有94个专业里,列第91位。由于入学标准的降低,必然会影响到学校管理人员的 培养质量,一是会降低培养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因为有些课程是要根据学生的教育背景和智 力发展状况来讲授的;二是会降低报考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影响学生 对该专业的认识。

其次是培养内容问题。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方案缺乏连贯性和规范性 ,是 一些无关课程的“集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尽管教育管理 是一门应用科学,但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则应是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所不可缺少的;二是 缺乏反映教育管理现状的内容,许多课程是通过吸收其它社会科学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只停 留在介绍和演绎有关理论上,而无视教育管理的现实,这种课程内容至多只能给培养对象增 加一些理论知识,达到“认识”(knowing)教育管理的目的,而不能培养人们探索(explo ring)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做”(doing)教育管理的目的[15]

其三是教学过程问题。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和讨论为主,不但缺乏 有效的教学策略,而且缺乏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大学教授尽管懂得并提倡要根据实际 人员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教学,但大学的学术文化和学术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桎梏了学员的创造 性,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注意不够,教学过程不能激起学生积极 思维和探索。

3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的趋势

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制度在21世纪初遇到了众多的批评,许多教育管理的实践人员 和研究者指出了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制度的问题和不足。在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教育 改革的大潮中,学校管理人员一直担当着重要的教育管理改革的角色,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 [16]。针对学校管理人员角色的转变,人们提出了改革学校管理人员职前培养制度 的建议和措施,其主要改革趋势围绕着学校管理专业化而展开。

其一,要建立新的专业知识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行为科学知识被引进教育管理人员的培 养 方案,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了培养学校管理人员的知识基础,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成 了探讨教育管理的方法,实践经验则被看作是不合科学规范的“食谱”,缺乏严格的逻辑体 系和理论智慧。

行为科学的知识框架虽然已被教育管理学系所接受,但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它们并没有引 起人们的重视,一是因为行为科学不能改善学校管理的实践;二是因为它也不能提高教育管 理的理论水平和学术地位。鉴于此,教育管理的实践者和研究者都在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新 知识框架,试图把该专业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统一起来。

从许多改革者提出的知识基础看,新的知识基础在许多方面将不同于行为科学的知识框架, 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论”以及解释学派的现象学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另外,人们 还认为教育管理的知识基础应源于管理实践,建立在真实的教育管理问题上,培养学校管理 人员的起点是行政实践,而不是社会科学,专业知识的基础要体现学校的现实问题,特别是 要建立在学校内部的运营和教育、教学问题上,以下七大领域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社 会和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学过程与学校改进;组织理论、组织研究及其方法论;领导 与管理的过程和功能;政策研究与教育政治学;学校教育的道德和伦理方面;学校教育的经 济与财政方面。

其二,要形成一种传播专业知识的新机制。在探索传授知识的适当机制时,美国教育管理的 改 革者们更推崇“专业学校”(professional schools)的模式,美国“全国教育管理政策委 员会”于1989年发表了《改善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改革的日程》的报告,提出培养学校管 理人员的方案应包括一年学业研究和一年现场学习,这反映了专业学校的特征,既有别于学 术研究型的传统大学,又有别于拼拼凑凑的研讨会。另外,改革者们还要求把哲学博士学位 (研究型)同教育学博士学位(专业型)区分开来,在培养教育学博士学位的人员时,要强 调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把实地的考察与课程的学习统一起来,而不是强调学术性。

这些新要求会给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带来一些新变化。首先,用于培养学校管理人 员的方案将会多样化,除了以大学为基础的培养外,专业协会、州教育机构和联邦资助的研 究中心也都会介入到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活动中来;其次,培养场所将会发生较大变 化,公立学校和地方学区都将成为培养学校管理人员的基地;其三,从事教学的人员将不但 有来自大学的教授,而且还要增加实践中的在职管理人员;其四,自我指导的学习及探究的 学习将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结论与启示

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已达到相当高的专业化程度,这是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业的突出特点。社 会学家威伦斯基(Harold Wilensky)指出:一项职业在寻求达到一种普遍认可的“专业化 ”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起初,某职业的成员要全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任务中 ;然后则出现高等院校层次的专业培养方案,并创办专业协会、界定专业工作的范围,把一 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留给他人去处理;最后,借助政治策略获得专业的法律地位,并建 立职业伦理公约,用于控制其成员的行为。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历程充分显示了这 一发展过程。目前,美国学校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关注学校管理和领导方面的任务,而把教与 学的工作留给教师去做,彻底地从教师的角色中分离出来。

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已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但这一现象也受到了许多批评,萨乔万尼(Th omas J. Sergiovanni)指出:“博士学位对实践中的教育管理人员真的必要吗?或者甚至 只是一种摆设?……再也没有别的国家像美国这样对学校管理人员具有如此广泛的培训和证 书方案,几乎没有什么国家是朝我们的方向努力的。”[17]尽管美国学校管理人 员专业 化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但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则是教育管理和教育发展的合理趋势,美国 对学校管理人员有提高职业标准的迹象,1996年所制订的学校管理人员资格标准[18] 对于高等学校培养学校管理人员的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是提高其素质和专业化地位的有力保证,决定了学校管理人员的水 平和质量。面对当前我国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状况,建立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前培养制度无疑 是有益的。笔者认为,我们应当重新定位我国师范大学教育系的作用,改革师范大学教育系 的 职能和目标、招生对象和专业设置、培养过程和教学方式,为那些有志于担任学校管理工作 的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一定的教育管理专业的培养和行政实习,授予一定的证 书和学位,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后备力量,彻底改变学校管理非专业化的状况,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搞好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宏启. 校长专业化:知识基础和制度保障[A].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1 卷)[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23;张新平. 对校长职业化的若干思考[A].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2卷)[C].2004. 280.

[2]David Tyack, Elisabeth Hansot. Managers of Virtue: Public School Leadersh ip in America, 1820~1980, [M].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82.5.

[3]Callahan, R. E., and H. W. Button. Historical Change of the Role of the M an in the Organization: 1865~1950[A]. In D. E. Griffiths, ed. Behaviorial Sci ence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4: 86.

[4]Newlon, J. H.,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Social Policy[M]. New Yo rk: Scriber. 1934: 259.

[5]Guba, E. G. Research in Internal Administration: What do we Know? [A].In R. F. Campbell and J. M. Lipham, eds. Administrative Theory as a Guide to Act ion[C].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Midwest Administration Center, 1960: 1 17.

[6]吴志宏. “两格之争”评述及其方法论启示[A].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教 育管理评论(第2卷)[C].2004. 37.

[7]Paul F. Silver, Administrator Preparation, Harold E. Mitzel, et. Al., Enc 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th edition) [Z].Vol. 1, the Free Press, N . Y., 197 9. 49.

[8]Cooper, B. S. and Boyd, W. L. The Evolution of Training for School Admini str ators[A]. In J. Murphy and P. Hallinger, eds. Approaches to Administrative Tra ining in Education[C].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7: 4.

[9]Murphy, J. The Knowledge Base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historical footin gsand emerging trends[A]. In R. Donmoyer, M. Imber, and J. J. Scheurich (Eds.).Th e Knowledge Bas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ultiple perspectives[C]. NewYork: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5: 66.

[10]程晋宽.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研究新思潮论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4,(1). 68 .

[11]Bruce D. Baker, Margaret Terry, Michelle D. Young. Academic Drift, Insti tut ional Production, and Professional Distribution of Graduate Degrees in Education al Leadership[J].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Vol.43, No.3, August2007. 279-318.

[12]Ralph B. Kimbrough, Charles W. Burkett, The Principalship: Concepts & Pr actices[M].Prentice-Hall, Inc., 1990.23.

[13]Stephen L. Jacobson, James A. Conwa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n an Age o f Reform[M].Longman, 1990. 164-165.

[14]Joseph Murphy, Philip Hallinger, Approaches to Administrative Tra ining in Education[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7. 11, 12.

[15]David H. Monk.Reflections and Commentary from the Field: Connecting th e Reforms of Administrator Preparation to the Reform of Teacher Preparation[J ].Educati 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Vol.44, No.2, April 2008. 282-295.

[16][美]戴维•康利.谁在管理我们的学校——变化中的角色和责任[M].侯定凯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68-169.

[17]Thomas J. Sergiovanni. The Dark Side of Professionalism in 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J].Phi Delta Kappan,1991,72(7):524-525.

[18][美]罗伯特•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适应型领导与学校改革[M].窦卫霖 ,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3.

(责任编辑 李震声)

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 Pre-service

Training System in the USA

CHENG Jin-kua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 na)Abstract: The practice that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the USA must be prepared be fore they are officially appointed has been observed for a century, which has pl 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We s hould reconsider the roles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normal universitie s in China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school administrator; pre-service training; system; pr ofession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