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党建理论的六大创新

发布时间:2022-05-28 17:10:07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建理论不断发展,尤其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党的理想、党的宗旨、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等六个方面实现了一系列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改革开放;党建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8/09-0016-03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30年来,不仅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较快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推动党建理论实现了以下六大创新:

一是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有过曲折和教训。无论是教条主义式的照抄照搬苏联模式,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否定,都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于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阶段。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表明:“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新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与时俱进。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是实现了对党的性质认识上的创新。党的性质是指党的质的规定性,也是党代表哪个阶级、为谁服务、具有哪个阶级的特性的重大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党的建设新的实践,不断对党的性质的表述作出重要的修改和补充。在1982年十二大制定的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表述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实际状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规定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由此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职业和社会阶层。同时,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如果闭眼不看社会大变革的现实,把大批新的社会阶层的成员排斥在党的大门之外,也不利于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十六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党的性质作出了新的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两个先锋队”写进党章,“这是建党81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4年来的一个里程碑”(中央党校张希贤教授语)。在党的性质上的这一创新,既保证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成为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又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是实现了对党的理想的创新。党的理想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指引党员前进的旗帜。在民主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共产党员依然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但在如何科学地认识国情和正确地确定阶段性奋斗目标上,我们走过弯路,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反而使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局面。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全党坚定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就为我们党科学地认识国情和正确地确定阶段性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社会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逐步认识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实现共产主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述,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总纲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又增写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要求每个党员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又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四是实现了党的宗旨内涵的创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向世人宣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不断为党的宗旨注入新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把党的宗旨与发展观联系起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实现党的宗旨,就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群众的呼唤,也是党员干部的崇高使命。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是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而展开的,而发展的目的又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二,把党的宗旨与权力观联系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深刻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领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所谓权为民所用,就是要求我们党和党的干部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切实保证人民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的根据在于我们党的权力本质上是人民授予的,人民授予的权力必须也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

其三,把党的宗旨与价值观联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逐步概括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提出的“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观点,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对全党同志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是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创新。党的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主张,是全党行动的基本准则,也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问题成堆、困难成山。面对积重难返的严峻局势,邓小平首先从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入手,带领全党拨乱反正,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了全面清理,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统一了全党的认识,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为重新制定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奠定了思想前提。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的。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有二:一是正确地揭示了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正是对国内外形势做出的上述科学分析,为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找到了可靠的依据。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战略布局和奋斗目标的认识也不断向前推进。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六是实现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比做一项“伟大的工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高到“新的伟大的工程”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此后,在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都沿用了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的提法。党的十七大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坚定一个总目标: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把握两条主线: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五大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六项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随着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我们党一定能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