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例不明原因发热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30 09:10:04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的原因及诊断。结论:感染性疾病是本组FUO患者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寄生虫及真菌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结缔组织和肿瘤性疾病在FUO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发热 不明原因 病因

本文就2001~2006年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44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规律,以便指导临床工作,提高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诊治水平。

资料与方法

144例患者来自我院感染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其中男92例,女52例,年龄10~78岁。平均36岁。

诊断标准发热持续3周以上,T≥38.5℃,经门诊检查或住院1周以上诊断仍不明确的患者。144例中有126例经有关检查最终明确诊断。

方法 血液细菌检查40例(27.8%),骨髓检查18例(12.5%),组织检查22例(15.3%),影像学检查21例(14.6%),临床过程分析及诊断性治疗25例(17.4%)。

结果感染性疾病最多见,共84例,占58.3%,其中细菌感染最多(37例),其次为病毒感染(26例),此外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占有一定比例。细菌感染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非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肿瘤性疾病(18例)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6例)。另有药物热8例。仍有18例未明确病因。

讨论

本研究中144例FUO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126例。明确诊断率为87.5%,与国内外报道相近。是常见病的非典型表现,而不是罕见病例引起,故我们在病因诊断中,首先应从常见引起发热待查的病因考虑。本组病例中,感染、结缔组织病及肿瘤仍是引起发热的三大疾病。

在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仍为主要病因。其中结核病仍为首要病因,这主要是近年来人口流动性增大,造成结核的传播,同时由于肺外结核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依据造成诊断困难。结核病患者中,肺外结核是诊断FU0的重点难点。此类患者除长期发热外,常伴乏力、消瘦、盗汗等非特异性症状,辅助检查缺乏特征性,PPD可为强阳性,也可为阴性。化验检查可有血沉增块,抗结核抗体可为阳性或阴性,因此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仍是诊断肺外结核的主要方法。另外,伤寒也是发热待查病例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肥达氏反应假阴性率25%~44%,只做1次血培养伤寒则有21.7%被漏诊,因而不能只相信1次肥达氏反应、血培养,必要时可以多次多部位骨穿结合骨髓培养确诊。

FUO病毒感染病例中,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要病种,这些病例因临床表现不典型于院外诊为FU0,因伴有轻度肝损害收入我科。入院后,1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仍有8例出血热抗体阴性,但入院后有明确的出血热临床经过,予临床明确诊断。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可长期发热,但血象可恢复正常,抗EB抗体可为阴性,从而增加诊断困难。故诊断这类病例时,不能完全依赖实验结果,而应密切观察临床经过,以助诊断。

其次,感染性病例中寄生虫感染达11例,占感染性疾病中的13%,考虑与近年国际交往增多,疟疾等寄生虫感染病例增多有关,其中8例疟疾中有4例为援外归国人员,有疟疾流行区生活史。另外真菌感染中,PCP比例增大,与近年来艾滋病发病率上升,而有的患者因为社会心理因素,隐瞒病史,未能进行相应检查明确诊断有关。因而在这类病例中,追问完整的病史有助于诊断。

结缔组织病中,以女性患者为多,其中男女比5:11,SLE是其中主要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需排除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才能最后作出该病的诊断。

恶性肿瘤是不明原因发热的重要病因之一。肿瘤热可见于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一些实体瘤。本组肿瘤性疾病引起FUO患者中,以淋巴瘤相对较多,不典型的淋巴瘤,常表现为深部淋巴结肿大,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常规检查方法不易发现。本组病例中有6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另有6例原发性肝癌因在外院查A-FP阴性,B超检查未发现阳性结果而诊为FUO。故对有慢性肝病史或长期饮酒史患者,肝脏占位性病变应作为首要排除诊断。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血管造影均可助诊。

此外,有6例患者为药物热,其中1例为儿童患者,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患儿脑膜刺激征消失,食欲好转,但每日仍有发热,体温38~39℃。1周后,予停用抗生素,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药物热比例有上升趋势,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