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疏解战略的空间影响、国际镜鉴与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2-05-30 12:25:04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总结

从英法荷三国的首都聚集体疏解战略与内城地区问题解决历程看,都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第一,三个国家的疏解战略都取得了明显成功,这充分说明只要中央政府有决心疏解某一个城市的过度集聚功能,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同时通过比较分析这三个国家的限制措施,本文发现在包括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领域使用许可制度是首都功能疏解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则是疏解战略成功的前提。

第二,承接疏解功能地区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在英法荷三国的控制首都聚集体战略中,虽然通过疏解规划向外围区域迁移了许多新企业与办公楼,然而由于这些被迁移的企业多是批量生产与流水作业的简单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周边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未因此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此外,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与荷兰于20世纪70年代还曾实施过强制政府办公楼(包括R&D机构)迁移至问题区域的政策,但也均未完全取得成功。这表明简单的产业搬迁思路在疏解首都功能战略中不一定能取得双赢的结果。

第三,三个国家在实施疏解战略后都出现了内城地区问题。在英法荷三个国家实施为期20年左右的控制首都聚集体战略后,这三个国家都遇到了首都内城区的发展问题,到20世纪70—80年代,这些国家都已相继放弃了控制首都聚集体的政策,而到20世纪80年代初,所有的西欧国家都已抛弃了限制首都城市与其他大聚集体发展的政策并转而将这些内城区域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这证明疏解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带来内城地区问题。

(三)对北京疏解战略的启示

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与西欧国家疏解战略的一些方面来看,二者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不仅目标类似,分散措施方面也大同小异,且都有相关规划作指导,也都通过新城来吸引人口,见表3。

可以发现,虽然北京的疏解战略与西欧几个国家疏解首都战略在包括户籍制度存在与否、种族问题存在与否等问题上具有不同特征,但是从疏解力度来看,自2013年至2016年,北京市已关停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180家、商品交易市场关闭68家(2),疏解决心和力度极大;从疏解手段来看,产业发展许可制度已经成为北京控制集聚的重要手段;从疏解内容来看,包括人口就业控制、搬迁政府、大学等事业单位机构等内容都在迅速推进。这三方面与上述西欧国家的疏解首都政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北京未来出现内城地区问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疏解战略导致的要素加快流失病最终导致的内城地区问题可能更为严重和迅速。这些风险和挑战若处理不好,内城地区的发展问题将无可避免。

四、北京如何避免出现内城地区等新问题区域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北京当前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很有可能导致内城衰退问题的出现,实际上当前政府部门已经对这一问题有所意识,如《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腾退空间管控、系统规划使用城六区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本文认为避免内城地区问题的出现应该从疏解功能战略和内城发展战略两个层面着手。

(一)疏解战略层面:疏解战略要重视内城问题,要针对性的有所预防

西欧国家的实践表明内城地区问题在首都功能疏解战略中出现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同时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在制定首都疏解战略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预防内城地区问题的出现,这种预防主要体现在:

第一,要准确地界定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的根本目的。当前很多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缓解大城市的城市病,这种看法是极为片面和短视的。前文已经指出只要中央政府有决心,疏解首都过度集聚的要素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疏解力度过大、方向出现偏差,最终导致的内城地区问题将给整个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致命的威胁,因此在疏解战略中应该首先明确疏解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保持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疏解后城市的健康发展问题。

第二,要合理地选择被疏解的产业和部门。不同的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产业可能比较容易疏解,但是却对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有些产业可能难以疏解,但是对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却是没有太多积极作用,因此应该仔细甄别不同产业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类型,慎重选择疏解对象,避免出现疏解了不该疏解产业的现象。

第三,疏解战略要小步快走,避免大步流星。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和路径在发挥作用。因此一个区域系统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比较稳定的,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某种程度上是在人为地干预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这种干预如果力度过大、过快,就会很容易破坏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疏解战略应该遵循小步快走的思路,通过不断地对区域经济系统进行微调达到城市发展转型的目的,尽可能地避免大规模、大幅度、大范围的疏解思路。

(二)内城层面:要高度重视和合理选择作为疏解主体的城六区在疏解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战略的同时,应该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内城发展战略,保障城六区的发展不受疏解战略的过多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明确疏解腾退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及时进行功能重塑。疏解战略势必会影响城区的产业、空间等发展结构从而影响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城区居民的生活福利。因此,在推进疏解战略的同时应该及时明确各城区进而确定区内疏解腾退空间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據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疏解腾退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应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发展高端业态、提升城市环境舒适度、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以及增强首都核心功能。通过这五方面疏解腾退空间的功能重塑来保持北京城区的经济活力和文化、环境的吸引力,改善民生,从而避免出现内城地区问题。

第二,坚持城六区的高效和创新发展思路。在疏解过程当中,城区的产业、企业和劳动力要素不断地在流失。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培育新的内城发展动力,同时应该坚持高效利用土地原则,在城市发展规划上下大功夫,提高整个城市空间布局的效率。另一方面,城六区应该坚持创新发展,积极采取新的思维发展产业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动力和优势,避免进入传统发展模式的老路。

第三,要加大北京本地从业人员转岗就业的培训和帮扶力度。虽然北京相关产业的疏解会带走很多外地从业者,但是也存在不少从业者是本地居民因疏解而出现失业的情况,这部分人群的失业很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从而加重北京城市内部行业性与地域性的贫困,叠加并扩大城市原本就存在的贫困聚居现象。即便北京不存在西方国家的种族问题,但贫富分化的空间隔离现象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对当地相关人员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予以重视并解决。

第四,内城发展战略要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构建建言献策双向沟通机制。内城地区在疏解战略中会面临急剧变化,单靠政府部门来完成整个内城地区发展战略的转型恐怕力有不逮。因此,在制定内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城市居民的利益诉求,一方面这些利益诉求反映了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的要求,政府部门理所应当地予以重视,另一方面这些利益诉求来源于不同群体、不同层面、不同行业,消息多样化程度高、真实度能够保障,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内城发展战略。

注释:

(1)英国的工业发展许可证(Industrial Development Certificate,IDC)制度是全球以立法形式实施的第一个控制措施,于1947年颁布实施“城镇与乡村规划法”时正式建立。该法规定,新建或扩建工业建筑物在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合465平方米)时必须获得IDC。其后豁免上限经常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更。1965年,“办公楼与工业发展控制法”规定,在伦敦与伯明翰修建办公楼必须申请办公楼开发许可证(Office Development Permit,ODP)。

(2) 数据来源http://bjrb.bjd.com.cn/html/2016-08/08/content_56650.htm.

参考文献:

[1]张可云,邓仲良,蔡之兵.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J].江淮论坛,2016,(4):46-51.

[2]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刘起运,陈璋,苏汝劼.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翟健.国际新城新区建设实践(三):英国新城——区域规划旳指导[J].城市规划通讯,2015,(3).

[5]翟健.国际新城新区建设实践(四):英国新城——城市化背景[J].城市规划通讯,2015,(4).

[6]刘健.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2,(1):67-71.

[7]邹欢.巴黎大区总体规划[J].国际城市规划,2000,(4):17-20.

[8]魏后凯.荷兰国土规划的经验与教训[J].经济学动态,1994,(8):46-49.

[9]魏后凯.荷兰国土规划与规划政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3):54-60.

(责任编辑 吴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