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职招生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2-05-30 19:15:0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职业学校招生难就难在声誉太差,而声誉差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社会大环境和职业 学校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重身份,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我在招生工作中体会 到职业学校明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轻视和不屑。许多家长认为读职校很差,很丢脸。我到初 中去招生,学生看见我就像避瘟神一样,他们好像和我说话都低了几个等级似的。

其次,职校自身的原因也在不断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增加本校的招生数量,各职校 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然而却在宣传 的过程中逐步偏离了正轨,拼命抬高自己,诋毁其他职校,无形中造成职校整体声誉下滑。 另外有的职校不断降低生源要求彻底放弃分数线,对学生来者不拒,造成的结果是:学校的 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极差生进入学校后会成为职校的反面 教材,使职校声誉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主要表现为“ 专业课的理论偏深、知识陈旧、缺乏实用性和先进性。”这样的教育内容不仅没有体现出职 业性,甚至出现了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实际上已经面临着失业悲剧,从而使新一轮的招生失去 感召力。同时由于职业学校课程的特点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素养和 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而现在的师资情况是在职教师多强于专业的理论知识,实际的指导和 操作能力较弱,由于缺少必须的职业岗位培训基地和相应专业教师的职业资格的认证体系和 认证机构,使职业教育教师的从业资格并未能从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而突出其特殊的职 业要求,这使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职业学校毕业生理论知识薄弱, 实践技能不强,升学无门,就业困难,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

对于改变职业教育“门前冷清”的现状我建议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管理是招生之源

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管理。进行招生宣传时家长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管理好不好,是怎么管的。学生在学校读书,不出事,不打 架,不跑出去交坏朋友,这是最重要的。家长的这个问题让我体会到其实招生和管理是相辅 相成的,管理不好,招生就不好,管理得好,招生也容易。由此我觉得学校应实施精细化管 理。

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可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为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一 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实施精确安排、精 确考核。如具体的考勤制度、卫生制度、着装制度等后勤管理具体化,从小事入手,通过规 范细节,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有利于师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教学管理中教学常规和教师基本功的具体细化,如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如何 具体按操作规程指导学生实习操作等作时间、程序上量化和要求,会自然形成监督和激励机 制,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对教师的成长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管理上的精细化,可增 强师生的责任意识,无形中促成其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进而形成一种带动学校良性发展的健 康机制。

二、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加强实践环节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设要尽可能地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 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课程的开设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生产,关注现实社会。 使课程与这些“现实”紧密联系,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我曾经在网上看 过一些学校,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得令人称道。有一所学校,以校园里两棵饱经沧桑的银 杏树来开发校本课程,无论是作文竞赛、计算机知识竞赛,还是体育文化活动等等,都围绕 “银杏树”进行。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银杏树”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 果。还有一所农业职中,建立了一个农用博物馆长廊,从历代的农用工具到经济文化的发展 ,该有多少内涵?那是一门厚重的校本课程。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不仅学到了“文史哲” 和“理化生”知识,也不仅发展了智力,增强了能力,他们得到的是综合能力的开发和个性 的张扬……

三、加强在职师资的培训和录用

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的利用寒假、暑假,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 可有效地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例如:近两年我校的计算机专业招生人数增长较多,我们就 安排一些物理和财会专业的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学习,引导他们向计算机专业转行;安排一 些专业理论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这样就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自身业务能力,培养出 一批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有效地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要拓宽师资来源,可以 从企业中聘任有丰富的实践能力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任教,这样,企业和职业学校可以 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

四、拓宽生源视野

目前,中国处于“边缘化”的人口众多,这些人主要包括:辍学的青少年,失业人员,校外 青年,边远地区的居民,农村人口,生活无着落的城市人等等。这些人因为缺少参与社会活 动的技能而事实上正被排挤在经济和政治的边缘,职业教育必须给予该群体以必要的技能教 育或者生计教育。

由于家庭的结构变化,家庭经济支出不足,学生学习不力等原因使中国每年仍有几千万的失 学儿童和青年几乎没有学会任何生计的能力就已经走向社会,并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 素。职业教育应为培养他们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服务。国家机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 下岗分流和失业人员,是职业教育的又一潜在生源,职业教育的转岗培训教育一方面可以减 轻失业人员对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因人才的结构性短缺而引起的失业问题上, 可以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做及时、有效的转岗培训。据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加入WTO ,1998-2001年将有966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同样 的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面对即将开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职业教育 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更好地为这些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服务。可见,作为全民的职业教育, 必须拓宽生源视野,从单一的全日制为主的学校教育形式中拓展开来,加强其办学的层次性 和灵活性、招生对象的多样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务市场的要求,使职业教育真正负担起 全民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