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乌海市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优势再造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6-03 09:10:06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乌海市除矿产资源富集外,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气候资源独具一格,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管理集成、良性发展”的要求,重点规划和建设新型产业园区,以特色资源为载体,大项目带动,培育接替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多元产业格局,实现矿业城市优势再造,走出一条一、三产业健康发展,工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产业。立足城郊型农业实际,按照“减少、转移、集中、富裕”的原则,全面推进新农区建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科技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并把种植、采摘、生态观光和农产品加工等元素融入到生态旅游的理念中,大力发展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尽快做大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经济产业链,使“三农”问题逐步缓解,促进二元经济向一元转化。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及废弃物利用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加强农牧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逐步降低农牧业的各类污染。重点推进海勃湾高效农业园区、海南巴音陶亥地区的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产业。矿业城市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地方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乌海市要加快工业产业转型步伐,依托资源,优化第二产业,对支柱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推动集群化发展。以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为支撑,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围绕煤焦化、氯碱化工、建材、装备制造及延伸加工等产业集群,培育和引进中小企业,鼓励协作配套;充分利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的伴生、共生资源,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急剧发展PVC模具、五金、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等接继、替代产业和节能环保、新材料、太阳能光伏、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推进产业升级换代。以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培育接替产业,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乌海市作为“小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服务中心的目标,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壮大第三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把乌海市建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重点进行运输物流、商贸流通、建筑和社区服务、餐饮酒店和文体娱乐、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绿色化建设 。以中国书法城建设为平台,做大做强书法文化产业。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形成118平方公里的水面,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水系环绕的城市,带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内蒙古黄河岸边成功开凿出

一出口水温43℃日涌水量619m3地热井

文/丁志平

乌海市滨河地热井系地热资源普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乌海市黄河上游下段滨河新区的黄河岸边。是由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投资,海勃湾区政府和内蒙古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合作实施,总投资620万元。滨河地热井于2009年9月11日正式开钻,于2010年11月12日终孔,钻孔深 2095米,孔底测温达48℃,井管下入深度2095米,泵室深度500米。此次钻探引入了成熟的石油开采技术,达到了预期目的。经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降深16.4米,日涌水量为619立方米,井口水温达43℃。经换算,预测水位降深50米时,滨河地热井日最大涌水量可达1200立方米。按利用后水温15℃计算,每年可释放5.15×1010千焦热量,相当于2.24万吨原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地热井出水可应用于医疗、工业、供暖、农业、洗浴等行业。滨河地热井是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以来自治区西部地区在黄河岸边开凿的第一眼地热井,出水矿化度低,水质良好。

煤田局104队承担煤田火区灭火治理工程

近日,104队地质灾害治理中心与赤峰凯正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三道营子村煤田火区灭火专项治理工程“火区详细勘察”合同书》。预计实施勘察工程量3200米,工期50天,综合总价款248万元。工程内容包括:钻探、物探测井、地形图测绘、地表地质填图、岩煤心样化验、报告编制等工作内容。104队地质灾害治理中心现已组织精干队伍对该工程进行施工。该项目的顺利承揽和实施,为104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发展地勘延伸业奠定了基础。煤田地质局/李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