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广府壁画

发布时间:2022-06-04 20:40:04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现存祠堂等广府传统建筑上留存有数千幅晚清壁画,这些壁画一般颇为讲究,多出自职业画家之手,特色鲜明。它们是当时广府乡绅阶层普及传统文化和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是晚清广府民间社会大众文化的肖像、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广府文化的历史状态。

关键词:广府壁画;传统建筑;职业画家;大众文化

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现存祠堂、神庙和民居等广府传统建筑(主要是祠堂)上目前还可以看到许多清道光以后的壁画原作,它们中有许多至今画面完整、颜色鲜艳、款识清晰。仅广州地区粗略估算尚有数千幅之多。

一、广府壁画的概貌

广府传统建筑尤其是祠堂,一般装饰有约数十幅壁画(一般民居仅见于正面外墙),位于建筑头门里外、连廊、拜堂、后堂正面和侧面内墙头位置;在头门两侧和后堂内墙两侧因房顶而成的斜角处多是花鸟和山水画。

晚清以来的广府地区,乡村已是成熟社会。凝聚人心的是忠孝仁义的传统文化,联结人们的是祠堂、神庙等传统建筑。就以祠堂而论,它是民间供奉列祖列宗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也是修续族谱,处理族权及议决族内要务的场所;也是体现儒家教化、尊老爱幼、孝悌传家、举办私塾之所,因此在乡村社会具有极高地位。此类建筑上的画一般颇为讲究,且特色鲜明,画上多有画家名款,一般出自职业画家之手。据不完全统计,辗转于广府各地的职业壁画家就有数十名之多。从壁画内容分析研究可见,当时广泛流行相同题材和程式化的画法,壁画明显有粉本的影子,粉本的题材迎合了社会的需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尚。

广府壁画内容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和书法四类,多有作画时间、画家署名及提示作品内容的款识。晚清广府壁画的人物画有明显的叙事性,多为故事画,一画一故事,其内容有从商周到明代的经典传说、神仙隐士和文人轶事等众多题材,涉及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既有诗礼传家、科举功名等儒家传统文化,也有崇尚隐逸、追模玄虚的道家思想;既有严肃的经典传说,也有诙谐幽默的历史故事。中国历史上自战国开始,庙堂壁画就出现了历史人物题材,汉代以后在壁画中绘贤王忠臣、孝子烈女,更是蔚然成风。论者一般认为这些题材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晚清广府壁画中风采各异的人物、画龙点睛的款识题词表现出晚清广府民间社会文化生态画面讲究安排多个人物同时出场,前后呼应。多有题款,以白话叙述画上故事的梗概。山水画大气磅礴、视野开阔,受到传统绘画的深刻影响;花鸟画多为梅、兰、竹、菊、红棉和喜鹊、鹪鹩、春雁等,讲究用笔清丽、纤细,层次分明,线条圆润流畅。画上多题有脍炙人口的古代著名诗词。书法各体俱全,内容多为古代诗赋,其中许多已不在今天大众流行的范围之内。

壁画分工笔彩绘和水墨两类,其中多数为工笔彩绘。工笔彩绘画多采用传统的重彩设色的技法,敷色艳丽、色彩斑斓、花红柳绿,颇有古意。水墨画题材较少,常见的只有《教子朝天》一个题材。其图案似有固定的粉本,多是老龙双目炯炯,轮廓分明,身披细鳞,穿梭祥云;幼龙在下,自水而出,昂首相视,龙躯盘曲在汹涌浪涛之中。画家在白灰底上以墨色浓淡的手法来展现飞龙在天、腾云驾雾的效果,有传统国画“写意”的特点。

二、广府壁画的价值

壁画是反映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在中国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政府机构只设置到县,而从县到自然村,由乡绅阶层自发管理。在广府基层社会中被儒家教化出来的乡绅阶层使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教化成为乡民的一种生活实践,儒家文化已高度普及并占据道德高地,是乡村社会的根本,在广府基层民众中坚如磐石。这里书院林立,大学者们经常在此讲课,如朱九江就曾在广州南沙一家陈姓私塾讲课。一个时代人文质量最基本的表征是大众文化的成熟与成型,作为当时广府乡绅阶层普及传统文化和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的壁画就是晚清广府民间社会大众文化的肖像,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广府文化的历史状态。由壁画观察当时广府基层社会的物质、精神文化是广府文化研究的重要途径,图像分析是认识晚清广府壁画价值的关键环节。然而随着社会变迁、时代的发展,这些图像在画家和其同时代的人看来显而易见的含义,到今天仍需要重新认识,就是其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及其作用也需要更多地考察和论证。

1.壁画位于基层民众朝夕相处、随时随地可以观赏的民间建筑之上,对于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于不识字的广大基层民众来说,壁画是他们了解国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形象的表达,简单易懂,更易于掌握和记忆。因此壁画在传播国学方面起着和西方教堂圣经故事画传播宗教一样的作用。山水、花鸟壁画上的传统诗词名句,历史人物画所表现的古代传说故事,即是当时民间社会脍炙人口的国学“精品”,是广府社会所普遍接受的观念。因此可以认定其已经具备了为公众所普遍认可的意义。很少有什么实物能同壁画一样,向我们如此准确的传递百余年前广府乡土社会流行的国学内涵,使我们如此真切地感受当时这里国学文化的热度,把握当时人们的艺术品味。如今天在广州依然热闹的民间艺术——乞巧就可在晚清壁画中找到当时其在广府民间流传的证据。所以,作为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壁画能够弥补许多文献资料记载的不足。

2.晚清广府壁画家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在乡村基层社会,他们还是有一定影响和地位,因此经常被一些有实力的祠堂请去作画。如有论者说广府最好的祠堂广州陈家祠就是请杨瑞石来绘制的壁画。尽管这些画家有着程式化临摹的职业特点,但数量巨大的作品证明了他们的艺术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民间社会的文化风尚和美术水准,其艺术形式、技法和审美观对基层社会有着极大影响,对广大美术爱好者必然有着重要的美术教育和启蒙作用,并由此对这个区域的绘画艺术产生影响。不可否认,相对于20世纪初期形成的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岭南画派”而言,晚清广府壁画属于大众文化、民间艺术,但这些民间画家与“二居”(居廉、居巢)和高氏兄弟(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仁等岭南画派大师在相同历史时期和同一个地域作画,从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来看,二者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相互间的关系也值得探讨。在晚清、民国岭南绘画史上,广府传统建筑壁画应有一席之地。

3.晚清广府建筑壁画是清末民初广府传统建筑的重要特色,作为建筑装饰,其价值过去一直为同是建筑装饰的“三雕一塑”所掩盖,不获彰显。壁画上传统文化及国学内容丰富多彩,其信息量远超建筑的其他装饰如砖雕、木雕、灰塑等;而且仅从建筑角度来看,壁画不但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绘画艺术,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而且由于同一栋建筑上的壁画一般由一个(少数也有两个)画家来绘制,其中至少有一幅画上有明确的年代款识,故其也是建筑始建、维修等重要年代的证据。

壁画既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又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绘画技艺、民间故事等)特征,是我们了解当时广府文化的第一手材料。从广府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说,晚清广府壁画应该得到重视。目前从全国来看,类似广府文化地区众多晚清民国壁画遗存的情况尚不多见。这批数量众多的壁画成为中国壁画文物中有别于敦煌洞窟佛教壁画、中原古墓葬贵族壁画的传统建筑平民(世俗)壁画群,广东因此而成为中国晚清民国壁画文物大省。而广府传统建筑的集中地——广州市的壁画数量又是广东省内各地区之首。

壁画依附于建筑,是一类极其脆弱、易于消失的文物,现代以来一直遭受着严重的人为损坏。由于壁画的内容浅显易懂、广为人知,在文革破四旧时首当其冲,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被涂盖、铲除。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其对建筑墙壁天然的依赖性,故难以收藏转让而无法得到收藏家的青睐。特别是比起木雕、灰塑等建筑构件,建筑一旦翻修、墙壁重起,这些建筑构件尚可保存再现,但与墙壁不可分割的壁画就只有灰飞烟灭、消失殆尽。如今,道光之前的壁画已基本绝迹,广府传统建筑壁画整体来说已经到了亟待抢救的程度,保护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