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6-05 17:05:07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如今21世纪是快速发展、无限竞争的时代,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进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影响学生德育问题的因素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而在社会上的一些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消极、腐败、丑恶的现象,对广大中小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致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矛盾,需要正确地对待和解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传统课堂,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良好的硬件环境,各类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信息功能,带来了人际交流愉悦的感受,增强了教育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学习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综合起来看,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积极方面:一是可以开阔中小学生视野,帮助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二是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对外交流。三是可以利用互联网络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培养,增强了自主、竞争、务实等新观念。四是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促进青少年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可以说,互联网络的出现为青少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在消极方面:一是网络病症问题。二是不健康网点问题。一些渲染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网站,把那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带给青少年,让他们失去或弱化了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以至于导致精神空虚、缄默孤僻、理想信念淡漠、纪律散漫、方向迷失、诚信缺乏、行为习惯差、缺乏社会责任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因此,研究利用数字化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的分析与结果

我们在学校七至八年级的学生中发放了共400份调查问卷,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57.4%,女生占42.6%。其中七年级学生占49.2%,八年级学生占50.8%。从网络道德现状调查数据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网络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我们学校的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由于网络世界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网络社会缺乏社会舆论和他人的监督,人们的灵魂得以真正的暴露。这时候德育如果不能真正的入心、入脑,德育不能在学生心中进行内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就难以显现。

三、加强学生网络道德采取措施

为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小学生的侵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议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清网络实质,明确网络道德行为是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行为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提高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所以,学校应开展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清网络实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于其辨别选择能力相对较差,长期触网的话,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都从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分辨网络的有害信息内容,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二,创建与网络道德有关的活动。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充分利用学校的德育基地、展室、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时机,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创造良好的道德舆论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家校互动论坛”等等,以各种方式构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第三,构建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体化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应把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起来。着重抓好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的清理,有害网络信息的封堵,努力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学校办学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逐步建立家庭教育辅助机制、学校家长双向交流反馈机制和多方配合、全社会共同关爱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主导作用,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努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坚持多渠道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和以品德为重的家庭教育观。发挥综合依托优势,协调各方面关系,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体化的德育工作网络,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阵地资源和智力资源。学校作为教育主体,要切实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做到正确应用网络知识,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真正让学生们畅游在神奇的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