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公立高校校长任命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06 13:55:06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计划书》(1919年3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南京:凤凰出版社,1991:52.

[5]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132、132-133.

[6]江苏省长公署请蒋竹庄代理校长致东大函(1925年7月9日)[G]//《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南大百年实录(上).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83.

[7]国立清华大学教授会宣言(1930年6月27日)[G]//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二卷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91.

[8]各省专门学校校长由部加给委任状(1915年8月4日)[G]//多贺秋五郎.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民国编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476.

[9]规定教育厅长遴选专门学校校长委任县视学及劝学所呈报事项(1917年11月8日)[G]//多贺秋五郎.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民国编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384.

[10]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1934年1月1日)[G]//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26.

[11]上谕(1898年7月3日)[G]//朱 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39.

[12]上谕(1902年2月13日)[G]//朱 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908

[13]张之洞奏请设总理学务大臣(1904年1月13日)[G]//朱 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39.

[14]奏定学务纲要(1904年1月13日)[G]//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05,504-505.

[15]翰林院代奏编修许邓起枢条陈厘订学务折(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抄)[G]//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1898-191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38.

[16]奏请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改为实缺折(1907年7月31日)[G]//多贺秋五郎.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清末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476-477.

[17]大学堂监督将升二品(宣统元年五月)[G]//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1898-191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7.

[18]附奏请派译学馆监督片(光绪三十二年)[G]//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1898-191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09.

[19]京师大学堂规条(1899年1月)[G]//朱 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68-669.

[20]1918年庄俞记民国初年教育[G]//朱 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77.

[21]周志宏.学术自由与大学法[M].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289.

[22]李剑萍.百年来中国的大学自治与社会干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5.

[23]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1898-1911[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0.

[24]大学堂谨拟译书局章程(1902年)、大学堂谨拟编书处章程(1902年)、学务大臣奏请建设分科大学片(1905年12月5日)、张百熙等奏请京师大学堂派学生出洋折(1903年12月31日)[G]//朱 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860,861,850,920.

[25]孙家鼐奏派员赴日考察学务折(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四日)[G]//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1898-191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31.

[26]储朝晖.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牺牲者郭秉文与东南大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59-169.

[27]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1912-1937(一)[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21,294.

[28]大总统关于官吏不得兼充学校校长及限制兼任教员办法批令(1915年12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南京:凤凰出版社,1991:72-74.

[29]各学校校长不得兼充他项职务(1917年2月6日)[G]//多贺秋五郎.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民国编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412.

[30]苏云峰.中国新教育的萌芽与成长:1860-192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8.

[31]蔡元培.致北大教职员函(1923年6月24日)[G]//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67.

[32]唐振常.蔡元培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84-185.

[33]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2.

[34]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3.

[35]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序5.

A Study of the Appointment Mechanism of Public University Presid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LI Haiping

(School of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China)

Abstract:Distinct political nature was the main feature of public universit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This feature had become a powerful force in the appointment mechanism of public university president in terms of appointment,job level,terms of reference and so on. During this period,the mechanism showed up the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model,and gradually improv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 in turbulent times was faint.

Key words:public university;the appointment of president;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