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跨国城市气候网络

发布时间:2022-06-07 16:05:15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界定相关概念以及确立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跨国城市网络理论综述以及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目前学术界对于跨国城市网络理论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向度:一是侧重空间结构的世界城市理论;二是侧重政策议题发展过程的政策网络理论;三是侧重社会学向度的社会网络理论。

首先,跨国城市网络理论起源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城市理论的发展。这一理论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理解网络的发展,超越了城市仅作为一个静态地理概念的观点,而开始将城市视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种物质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动态交流中心。世界城市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Friedmann)在1986 年(注:Friedmann John,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1986, 17(1): 69-83.转引自黄璜《全球化视角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理论》,《人文地理》2010年第4期。

)最早提出了“世界城市”的概念,认为世界城市是国际资本和国内外移民聚集的中心,世界城市的都市功能、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城市物理形态是由世界城市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以及在国际劳动分工中承担的功能决定的。后来他进一步强调了世界城市的网络特性,认为世界城市是连接区域、全国和世界经济的节点,城市间具有密集的经济和社会互动 (注:Friedmann John,” Where We Stand: A Decade of World City Research” In: Paul L. Knox and Peter J. Taylor eds. World Cities in a World-syst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pp. 21-47.)。

其次,世界城市网络虽然阐释了城市间日益紧密的经济政治联系,但是未能从政治学角度分析特定政策议题的形成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因此基于国内政治层面的政策网络理论开始受到关注。政策网络的代表人物博泽尔(Borzel)提出:政策网络是政府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权力依赖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资源得以交换,特定的政策议题得以发展(注:Borzel, T. A.,” Organizing Babylon on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policy networks”,Public Administration, Summer Version,1996,pp.252-273.)。根据网络成员、互动层次的不同,马什(Marsh)和罗德斯(Rhodes)将网络结构分为政策共同体和议题网络。政策共同体是指政策制定安排的强制度化形式,其中价值、规范和资源均被分享,组织成员对特殊的问题达成较高的一致性。而议题网络是指参与成员关系、理念、价值和利益都具有流动性(注:Marsh, D. and Rhodes, R. A. W. “Policy communities and issue networks: beyond typology” in Marsh, D. and Rhodes, R. A. W. (eds)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2, p.16.)。随着非政府行为体以及次国家行为体作用的不断增强,政策网络理论被运用到各种跨国关系研究中,如玛格丽特•凯克(Margaret E. Keck)和凯瑟琳•斯金克(Kathryn Sikkink)提出的跨国倡议网络理论,这一理论强调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在特殊政策议题上的规范性扩散,即为了提倡某种事业、道德观念和规范,以自愿、互利、横向的交往和交流模式来动员各个非国家行为体,以此种政策创新和规范扩散网络来促进政策的变革(注:Margaret E. Keck and Kathryn Sikkink,Activists beyond borders: advocacy network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8,pp.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