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增长

发布时间:2022-06-07 17:05:1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有必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物质生产力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科技进步、智慧生产力的密切关系,还有必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而要探讨这些问题,又有必要首先对生产力概念的一般规定重新进行反思。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智慧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增长

研究生产力的增长,必须重视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增长的内含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有必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物质生产力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还有必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而要探讨这些问题,又有必要首先对生产力概念的一般规定重新作一反思。

一、生产力概念一般规定的反思

如何理解生产力概念的内涵,目前在我国学术界仍有争论。有的人侧重于“要素论(生产工具和人等),或“二要素”或“三要素”;有的人侧重于“关系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正确地理解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和一般规定,是我们深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关系的前提。因此,有必要首先对生产力概念的一般规定作一探讨。而科学地探讨生产力概念,有必要先考察生产力概念的产生,马克思对生产力概念的论述,以及生产力成长周期的表现形式。

1、关于生产力概念的产生

在马克思以前,经济学家已经提出了“生产力”这一概念。重农学派的代表魁奈最早提出:“和庞大的军队会把田地荒芜相反,大人口和大财富,则可以使生产力得到很好的发挥”。之后,古典学派的大师斯密和李嘉图,也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了生产力的概念。斯密写道:“劳动生产力的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李嘉图写道:“通过不断增加生产的便利,我们虽然不只是增加国家的财富,并且会增加未来的生产力”。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李斯特说得尤其明确:“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

尽管他们各自说明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有一点却很相似,即都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和创造财富的一种能力。

2、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若干论述

马克思在使用生产力这一名词时,基本上是沿用了前人的概念,并使之发扬光大,把某些朦胧的意识和散碎的思想逐步系统化为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对生产力阐述较多的,要算他的一系列经济学著作。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物质生产力”的概念。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思想升华了一步,更明确地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人们“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人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改造自然,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他自身,使他自身的自然沉睡的自然力唤发出活力,形成一种力量。由此,马克思提出了“人本身的生产力”的概念,即人自身的生产力构成了生产力的主要内容、主要方面,对于人自身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把它称为“智慧的自然力”。智慧的自然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的变化规律,随着人类对物质运动诸形式的认识和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自身也日益转化并作为“独立的生产能力”而存在了。虽然,人的智力有史以来一直参与生产过程,同人手一起成为人自身的一个方面的自然力,但是,它在生产发展的手工劳动时期,却是一个从属要素,这时的智慧不过是劳动者的生产经验、简单操作技能而已。到机器这种生产手段出现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劳动者世世代代积累的经验和技能,经过脑力劳动者的加工,逐步上升为理论、科学技术,同时有条件通过科学实验揭示人类直接感觉不到的自然力方面,并将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这样,人的智力、知识、科学、技能、技巧……便相对地脱离各个人的肢体而形成“劳动的客观条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把体现于生产过程中的智慧、知识、科学、思维等等,称为“精神生产力”、“智慧生产力”或“知识形式的生产力”,它与种种“物化生产力”相对应,成为它们赖以形成的诸运动形式本质方面的科学概括,即成为“一般生产力”。他们进一步指出:“发展为自动化过程的劳动资料的生产力要以自然力服从于社会智力为前提”,“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马克思的这些话,不但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状况的描述,而且也是对生产力发展未来趋势的预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即精神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业已对这一科学预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社会知识、一般智力、科学技术,作为物质运动的形式,它们居于最高层次;作为生产力,又是最强大、最有前途的。它的层次之所以高,力量之所以强,前途之所以最广阔,不在于它的形式(因为它在形式上要以物质运动其他多种形式为前提,只有借助种种物质条件才能存在和发挥作用,在客观上所受限制最多),而在于它的内容和功能,因为它以理性的能动性和方式,辩证地揭示和包含着客观世界的无数方面,反映、发掘和支配低于它的各种自然力。凡是无机自然力、有机自然力和社会自然力在生产过程中的发挥,无不伴随着智力的作用;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作用越来越由不自觉的从属因素,变成自觉的决定性因素;反过来,随着人类一般智力在生产过程中越发变成自觉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以及整个人类社会,便越向高级阶段迈进。由此,人类一般智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无限发挥,是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

3、生产力成长周期的基本表现形式

关于生产力的成长周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无人研究。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了这一问题,作了这方面的探讨,尽管理论还不臻美,但我认为是十分可贵的。它不仅能启发我们思路,而且从另一侧面展现了“人本身是个生产力”是个真理,为我们科学地把握生产力的概念所不可忽视。人类社会迄今已存在过三代、六级生产力。三代、六级生产力是:手工生产力(三级)、机器生产力(两级)、信息生产力(一级)。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约18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历史中,人类所获得的是第一代生产力。这一时期虽然还可细分为石器、铜器、铁器等三个不同的时代(三级),但就其基本特征来说,都以简陋的手工工具为整个生产力的基础。与此相联系,在生产力系统中,能源种类少而且开发程度低、人的体力成了操作工具的主要动力,劳动者为体力型,天然劳动对象占绝对优势,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协作程度很低,农业是产业结构的主导和主体,生产技术建立在经验和成规的基础上。因此,这是一代低水平、手工型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