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种群及鱼产量变化对乌梁素海渔业资源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6-09 20:50:0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乌梁素海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淡水渔业基地。渔业资源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六十年代主要有鲤、鲫、瓦氏雅罗鱼、赤眼鳟、鲶、草等4目7科20多种鱼类。近年,由于水质污染,渔业遭受严重打击,鱼类种群从鼎盛时的24种逐渐消亡到现在仅剩1种,现在年产量仅300t左右,只有六十年代的1/10。希望通过渔业整治措施尽快恢复乌梁素海渔业资源。

关键词:乌梁素海;水质污染;渔业资源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1)09-0155-02

The Changes in Fish Stocks and Fish Productio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sheries Resources in Wuliangsuhai Lake

Hao Lin1,Lu Quanzhong2,Feng Lihong3

(1.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21;

2.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Hohhot 010018;

3.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21)

Abstract: Wuliangsu Lake is the main bas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Fishery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 of income for local farmers, There were Cyprinus carpio,Carassius auratus,Leuciscus waleckii,Squaliobarbus curriculus,Parasilurus asotus,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etc,which belonged to 4 orders,7 families,20 kinds of fish in the Sixties.In recent years,Fishery suffered a serious blow due to water pollution,Now species of Fish Stocks reduced from 24 to 1,annual production of 300t of fish approximately ,which is Only one-tenth of the Sixties.Hope by the fishery regulation measuresTo restore Fisheries resources of Wuliangsu Lake.

Key words:wuliangsu lake;water pollution;fishery resources

1乌梁素海的自然环境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地理坐标介于40°36′~41°03′,东经108°43′~108°57′之间。湖泊现有面积293km2,南北长35~40km ,东西宽5~l0km。湖面高度控制在1018.5m,库容为2.5~3亿m3,多年平均气温7.3 ℃,全年日照时数3185.5 h,多全年无霜期为152 天 ,湖水于每年11月初结冰 ,冰封期5个月。乌梁素海是河套农业灌溉和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也是内蒙古西部第二大淡水湖泊,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湿地,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多功能湖泊。

2乌梁素海鱼类种类及种群

2.1鱼类种类

乌梁素海形成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淡水渔业基地。据资料报道,有关乌梁素海鱼类调查研究工作较少,有记载的仅三次,根据2000~2002年的鱼类调查及采集的鱼类标本,按《中国鱼类系统检索》的分类系统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乌梁素海的鱼类种类较少,约有8-10种左右,分别隶属于2目3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约有5种,占总种数的62.5%;鳅科2种,占总种数的25%;鲶科1种,占总种数的12.5%[1]。乌梁素海的鱼类种类调查详见表1。

2.2鱼类种群

1958年以前,湖中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鱼类种群发展一直处于天然状态,主要鱼种有鲤、鲫、瓦氏雅罗鱼、赤眼鳟、鲶鱼、草、鲢等4目7科20多种鱼类。在当时,没有渔业生产,仅有个别渔民捕捞以及后来季节性捕捞。1954年正式开始渔业生产,随着渔业生产的扩大,1958年开始人工投放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鱼种及团头鲂鱼种。但由于种种原因,四大家鱼及团头鲂都没有形成较稳定的种群生物量。随着乌梁素海水环境的变化,鱼类种群数量以及鱼类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乌梁素海渔场资料显示:1955年以前,鱼产量中鲤鱼数量占90%以上,1960年占50~60%,1960年以后鲤鱼在鱼获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相反鲫鱼的数量逐渐上升,从1983年的50~60%上升到1999年的78%。同时,其他的一些鱼种逐渐消失或所占的比例很小。瓦氏亚罗鱼从1983年的10~20%减低到1990年的12%。

1991~1999年鱼种以鲫鱼为主,其它经济鱼类如草、鲤、鲶、瓦氏雅罗鱼、产量逐年减少,1999年883t渔获物中,食用鱼仅为300t,60%以上是个头小的小杂鱼,鲤鱼占鱼产量的0.8%,鲫鱼占78%。更为严重的是还出现了大量的草虾、泥鳅、麦穗(占鱼产量的14%)等沼泽化鱼种。

2000~2003年经济鱼类明显减少,小杂鱼即饵料鱼(鲫鱼、麦穗、山根、泥鳅)居多。2004~2010年基本上是小杂鱼,以小型的鲫鱼为主,占80%以上,其次为麦穗鱼、鲤鱼,其它的种类数量均较少,鱼类种群单一,鱼类种群数量以鲫鱼占绝对优势。

2.3鱼种类及种群减少原因

乌梁素海50多年来,鱼类种类及种群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与周边环境破坏以及经济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当地渔民过度捕捞以及偷捕、电、炸、毒鱼等不法行为,使得鱼类没有较充足的生长期。另外,主要还是湖泊水质恶化及冬季最初湖泊水有毒所致。

3从鱼产量变化分析渔业的发展状况

3.150~60年代的渔业发展

建国前仅有个体渔民在乌梁素海从事捕鱼生产,到50年代后期乌梁素海渔业才开始有组织生产。由于水质好,且明水面大(约560km2),鱼类资源极其丰富,有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20余种鱼类,年渔获量均在2000t以上,其中大鱼(主要是鲤鱼)占90%以上。有资料显示:历史上,鲜渔获量最高的是1956年,达4245t。那时候,"黄河鲤鱼一车一车地拉"成了当地丰收季节的一道美丽景观。渔业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3.270~80年代的渔业发展

1960年6月1日成立国营乌梁素海渔场,渔业生产步入正轨,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1960~1965年水面由开始的560km2缩小到333km2,鱼年产量也由3575t下降到2000t,水面缩小幅度和鱼产量的下降程度都很大(见图1)。1966~1975年由于在“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下,乌梁素海开始围护造田,拦河筑坝,致使水域缩小到渔场历史上最小程度(227km2),鱼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其质量也远不如建场初期。从1966年最高产量3575t降至1974年的最低产量305t。1977年上游来水剧增,湖面又扩展到293km2(此后水面面积趋于平稳),鱼产量又小幅回升,1978年达到年产1010t。

总之,1960~1979年,鱼产量波动较大,总趋势先是大幅度下降,后又稍有上升,渐趋稳定。主要原因是水面缩小造成渔获量下降。水位低,水的深度变浅,则是鱼产量降低的根本因素[2]。

3.320世纪末20年的渔业发展

90年代以后,随着乌梁素海周边城市建设,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过量的城市生活废水和含有大量化肥残存的农业退水流入乌梁素海,同时因湖水水量补给不足,湖水变浅,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加剧,不少鱼类相继绝迹。70年代以前盛产的甲鱼、鲶鱼、乌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已经残遭灭绝。

1980~1999年间,仅1981年、1982年和1983年鱼年产量达到1000t左右,其余年份鱼年产量平均只有531.7t。1984年以后,由于对鱼类过度捕捞,偷捕鱼事件常年发生,使渔业资源受到很大损害,渔获物规格趋小,年龄趋轻,产量降低。1988年渔获量只有510t,其中大鱼只有15%。

据有关资料记载:1986年冬连江三场大雪,厚度达100mm, 造成水下缺氧,致使1987年元月湖区多处发生死鱼现象,当年鱼产量只有477t。1990年、1992年、1995年、1996年、这4年因水质变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在死马壕附近,渔业人员一次就打捞出死鱼37船,整个乌梁素海死鱼率达85%以上。

3.4近十年来的渔业发展

近十年来,乌梁素海面临污染日趋严重,乌拉特前旗造纸厂、皮革厂等近20个工厂的污水排入湖区;后套灌区含高营养盐的农田退水亦泻入湖泊,导致乌梁素海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水质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湖区渔业资源及其产量,渔业产量近年急骤下降,渔业资源受损严重。

因2000~2001年两年实施休鱼和禁捕政策,2002年鱼产量达到60年代初最高产量3500t(见图2),但主要是小杂鱼,经济鱼类几乎没有,故渔业收入很低,只有140万元。2003年以后鱼产量又大幅回落,2003~2010年8年的鱼产量总量才只有2750t,年平均鱼产量只有343.75t已经无法形成捕捞量。最近几年,渔获物中几乎全部都是鲫鱼和小杂鱼,湖内鱼的数量完全靠每年人工放养的鱼苗来维持,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以下两张折线图具体展现了乌梁素海1960-1987年、1988-2010年间鱼产量变化情况。

4结语

从乌梁素海鱼群种类及鱼产量变化可以看出渔业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水面面积缩小、水位降低,水的深度变浅,以及近20年来,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加剧,导致湖区芦苇大面积疯长,挤占鱼类生存环境,使得鱼类大面积死亡。目前,乌梁素海渔业资源受损严重。

为使乌梁素海渔业资源的恢复,应继续实施引黄入海、生态补水工程,并加大对周边污染源的控制及治理,减少流入乌梁素海的营养物质,防止水质的富营养化加剧。只有湖区水质好转,渔业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恢复到以前的兴盛时期。为保障鱼类有充裕的生长期,结合自然保护区建设,应全面实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对偷捕、电、炸、毒鱼等渔业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有效保护乌梁素海渔业资源。建立“鱼类恢复和培育养殖区” 深挖鱼类越冬区,引入名贵鱼种,充分利用乌梁素海丰富的饵料资源,实现高效高产的水产养殖。另外,要加大对乌梁素海鱼苗的投放力度,这对于乌梁素海增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增效和当地渔民增收,力争全面恢复乌梁素海渔业资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黎,叶俊峰,李晓霞等. 乌梁素海鱼类种群变化的研究[J]. 内蒙古环境保护,2010,14(3):16-17.

[2] 《乌梁素海渔场志》编纂办公室.乌梁素海渔场志[M]. 1989,47-61.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保障方案[R].2010.

收稿日期:2011-03-14

作者简介:郝林(1981-),女,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就职于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