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胁迫条件下6种药品对罗非鱼存活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6-10 09:15:06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用鱼为罗非鱼,平均体重(17.03±5.21)g。实验前在塑料桶中暂养24 h,选择健康、体质量均匀的个体在塑料瓶(1 L、5 L)中进行实验。实验周期为360 min。

6种实验药品分别为:牛磺酸(A)、维生素C(B)、葡萄糖(C)、泼洒姜-芳草(D)、应激宝(E)、渔精元(F),主要成分及产地见表1。

1.2 实验方法

1.2.1 缺氧应激实验

向塑料瓶中注入1 L经曝气处理的蒸馏水,再加入20 mg/L的药品,每种药品设置3个平行,并设1个对照(CK),然后随机放入5尾罗非鱼并将瓶口拧紧隔绝外界空气,实验开始后连续360 min观测不同组别罗非鱼的存活率及行为反应情况。

1.2.2 二氧化氯应激实验

向5 L塑料瓶中注入浓度约为150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用池塘水为基础水体进行配制),再加入20 mg/L的药品,每种药品设置3个平行,并设1个对照,然后随机放入5尾罗非鱼,试验开始后连续360 min观测不同组别罗非鱼的存活率及行为反应情况。

1.2.3 氨氮应激实验

向5 L塑料瓶中注入浓度约为80 mg/L的NH4CL溶液(用池塘水为基础水体进行配制),再加入20 mg/L的药品,混合均匀。每种药品设置3个平行,并设置1个对照,然后随机放入5尾罗非鱼,实验开始后连续360 min观测不同组别罗非鱼的存活率及行为反应情况。

三种应激实验中,以观察鱼呼吸停止后,即腮盖停止运动,并用玻璃棒敲击鱼体无任何反应作为死亡判断标准。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检验法统计分析(P<0.05)。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应激实验中罗非鱼的存活率变化

2.1.1 缺氧胁迫下罗非鱼存活率

由表2可知,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84 min后存活率最高组为F组(86.67%),最低组为D组(53.33%);104 min后存活率最高组为B组(53.33%),D组全部死亡;124 min后存活率最高组为E组(33.33%),A、C、D、CK组均死亡;144 min后存活率最高组为E组(33.33%),其余各组均死亡;360 min后各组均全死亡。

2.1.2 二氧化氯胁迫下罗非鱼存活率 在15 min时,B组与A组差异显著,两组均与其它组差异不显著。在30 min时,B组与E组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C组和D组均与A组、F组、CK组差异显著,与E组差异不显著,A组的存活率最低,B组存活率最高。在45 min时,B组与各组差异均显著,B组存活率最高。60 min后B组与C组差异显著。75 min时,各组无显著差异,B组的存活率最高(100%),其余各组均死亡(表3)。

2.1.3 氨氮胁迫下罗非鱼存活率 在30 min时,A组与E组差异不显著

,A组和E组均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180 min后,B组与F组差异不显著,B组和F组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300 min后F组与各组差异显著

,存活率最高,E组存活率最低为0;360 min后,B组与各组差异显著

,F组与各组差异显著,F组的存活率(93.33%)在360 min内为最高(表4)。

2.2 三种胁迫下罗非鱼的行为反应

2.2.1 缺氧胁迫下罗非鱼的行为反应

實验开始时罗非鱼游动正常,随后逐渐游动缓慢,鱼体失去平衡,部分罗非鱼集中于瓶口快速呼吸,个别上下急速窜动,接着出现游动无力的现象,仅有口鳃不断闭合,最终上浮后,坠入水底,反复几次,直到死亡。死亡鱼口张开,鱼体僵硬,鳃盖软化受损,鳍条伸直展开。D组反应最剧烈,E组反应较其余各组弱。

2.2.2 二氧化氯胁迫下罗非鱼的行为反应

实验进行15 min后开始出现应激反应,表现为失去平衡,浮头、沉入水底、上下激烈窜动,反应迟钝,侧躺水底不动,伴有侧游、转圈游动等现象,直接垂直缓落到瓶底,反复几次后死亡。A组反应最剧烈,B组无明显反应。

2.2.3 氨氮胁迫下罗非鱼的行为反应

实验进行30 min后开始出现应激现象,表现为上下窜游、水中急速跳跃、转圈,直接游出水面急促呼吸,接着腹部上翻,腹面朝上斜游,活力减弱,反复数次后腹面朝上死亡。E组反应最剧烈,F组反应较其余各组弱。

3 结论与讨论

3.1 缺氧胁迫下对罗非鱼行为反应及存活率的影响

生产中造成鱼类缺氧浮头的主要原因有养殖过程中放养密度过大、池水过肥、施肥不当、水质污染、投饲过量、天气突变等[8],以及在鱼类的运输中,密闭的箱体和高密度的群体也极易造成鱼类缺氧,使鱼类出现浮头,长时间的缺氧会使鱼类出现死亡。当鱼类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后会引发体内的保护屏障,而使鱼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即应激反应[9]。本研究发现,罗非鱼在缺氧胁迫下各组中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在同一缺氧环境下,E组较其它各组的存活时间长,抗应激的能力较强。60 min后罗非鱼表现出应激反应,即游动缓慢、无力,反应迟钝,失去平衡,最后静卧水底死亡。在同一缺氧环境胁迫下,D组的反应最为强烈,存活率最低,A、B、C、F组次之,E组的反应最不强烈。

应激宝中的主要成分是免疫多糖,免疫多糖中富含具有免疫功能的β-葡聚糖和功能性的寡糖,β-葡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广泛应用于畜禽与水产养殖业[10]。有研究表明,β-葡聚糖能够提高齐口裂腹鱼肠道分泌性抗体的产生,增强肠道免疫功能,进而提高鱼体的抗病、抗应激功能[11]。本研究中,应激宝的使用增加了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了罗非鱼的抗缺氧能力,推测药品应激宝对罗非鱼在缺氧胁迫下有较好的缓解应激作用。

3.2 二氧化氯胁迫下对罗非鱼行为反应及存活率的影响

二氧化氯是水产养殖中的常用消毒剂,对细菌、芽孢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且在低浓度下对水产动物无不良反应,同时二氧化氯作为强氧化剂,几乎可以分解水中所有还原性污染物质,如残剩饵料、排泄物等,极大程度地改善养殖水体[12];但高浓度下会对鱼类造成严重的伤害,产生应激反应,并致死。本研究发现,罗非鱼在同一质量浓度的二氧化氯胁迫下各组之间差异显著,B组的存活率最高(100%),有较好的抗二氧化氯胁迫能力。当水体中二氧化氯浓度为150 mg/L时,罗非鱼15 min后即表现出焦躁不安、上下窜动、浮头、反应迟钝等症状,最后呆滞于水底,失去平衡后死亡,这与唐洪玉等[13]研究的二氧化氯对湘云鲫的急性毒性试验中的中毒症状相似。在同一质量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中,A组的反应最为强烈,死亡率最高,C、D、E、F组的反应次之,B组的反应最不强烈。

VC,又称L-抗坏血酸,在动物生长发育、抗应激、免疫等方面均具有促进作用[14];宋学宏等[1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C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免疫力,进而提高鱼体的抗病力;李志辉等[16]认为在饲料中添加VC可促进锦鲤的生长发育和增强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本研究中,在360 min后,B组的存活率最高(100%),其它各组均死亡,VC显著提高了鱼体的免疫力,增强了鱼体的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有研究表明,VC还可通过神经调节因子,调节脑部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控制鱼类的行为,增强其抗应激能力[17]。本研究证明,VC在罗非鱼抗二氧化氯胁迫中有较好的缓解应激作用。

3.3 氨氮胁迫下对罗非鱼行为表现及存活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在同一质量浓度的氨氮胁迫下,F组的抗应激能力较强,存活率最高。氨氮是养殖和运输水体中一种常见的毒性物质[18],主要是由饵料的残留,动物的排泄物等产生的。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主要归因于其所包含的非离子氨的毒性[19],当水体中离子氨的浓度较高时,会使鱼类发生氨中毒,出现应激反应。本研究中,罗非鱼刚开始表现出上下急速窜游、转圈,后表现为失去平衡,腹部朝上游动,最后侧卧瓶底,腹部朝上死亡,症状与樊海平等[20]研究的大刺鳅幼鱼在氨氮胁迫下的中毒症状相似。在同一质量浓度的氨氮溶液中,E组的应激反应比其它几组的要强烈,F组的反应最不强烈。

渔精元的主要成分是N-氨甲酰谷氨酸(NCG),有研究表明,大菱鲆幼鱼中添加适量NCG有助于促进机体内源精氨酸合成,提高肌肉中精氨酸的含量,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21];NCG还具有修复肠道,提高鱼虾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从而抵抗外界的各种刺激。本研究中,360 min后存活率最高组为F组,渔精元与同浓度的另外5种药品相比显著提高了罗非鱼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氨氮胁迫有较好的缓解应激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马成光.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尿酸对罗非鱼的毒性试验[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2] 韩春艳,郑清梅,陈桂丹,等.氨氮胁迫对奥尼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4,10(03):47-52.

[3] 徐 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胁迫的生理响应[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4] 刘慧慧,邹荣婕,刘小静,等.丁香酚对降低罗非鱼捕捉应激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08):141-145.

[5] 王昊龙,徐 弘,安 苗,等.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及模拟运输试验[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6,35(01):40-44,50.

[6] 杜 浩,危起伟,甘 芳,等.苯唑卡因对美洲鲥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6(05):787-793.

[7] 陈静怡,王晓雯,朱 华,等.不同水温下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鲟生理状态的影响[J].水产科技情报,2018,45(02):70-76.

[8] 何绍鹏.池塘养殖鱼类浮头原因及对策[J].科学养鱼,2004(3):47-47.

[9] Yagi A,Makinoi,Nishioka,et al. Aloe mannan polysaccharides from Aloe arborescence var. nataensis[J].Planta Medica,1977,31 :18.

[10] 李富東,叶继丹,王 琨,等.长时间连续投喂β-葡聚糖对鲤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9,21(04):499-505.

[11] 张 辽,温安祥.β-葡聚糖对齐口裂腹鱼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9,21(05):688-694.

[12] 许宝红,肖调义,符贵红,等.二氧化氯对锦鲤的急性毒性试验[J].内陆水产,2006(05):52-54.

[13] 唐洪玉,巢 磊,卓 林.二氧化氯制剂对湘云鲫的急性毒性试验[J].淡水渔业,2003(01):11-12.

[14] 郝甜甜,王丽丽,王际英,等.维生素C对急性低温胁迫下珍珠龙胆石斑鱼HPI轴及生理生化的调控[J].水产学报,2017,41(03):428-437.

[15] 宋学宏,蔡春芳,潘新法,等.用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评定异育银鲫维生素C需要量[J].水产学报,2002(04):351-356.

[16] 李志辉,杨志强,李潇轩,等.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J].渔业研究,2018,40(05):386-392.

[17] Johnston W L,MacDonald E,Hilton J W.Relationships between dietary ascorbic acid status and deficiency,weight gain and bain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in juvenile rainbow trout,Salmo gairdneri[J].Fish Physiology Biochemistry,1989(6):353-365.

[18] 李勇男.水中添加维生素C缓解鲤鱼运输应激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6.

[19] 高亚峰,孙洪杰.氨氮对鱼类的危害[J].河北渔业,2014(08):62-63,67.

[20] 樊海平,薛凌展,陈玉红,等.氨氮及亚硝酸盐对大刺鳅幼鱼的急性毒性[J].水产学杂志,2018,31(03):25-28.

[21] 尚晓迪,陈春秀,贾 磊,等.N-氨甲酰谷氨酸对大菱鲆幼鱼营养组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7,38(1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