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文化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2-06-29 20:15:03   来源:党团工作    点击:   
字号:

 38.[2015·安徽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I1 K2 J3 L2(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知识,属于依据类题目。分析材料,抓住材料中的 “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主动担当”“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 等关键词,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等角度分析。

 26.J2[2015·北京卷] 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一信息。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人们喜爱的产品,说明文化遗产可以与当代人的需求对接,C 符合题意。文化发展应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A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内涵的稳定性,B 不符合题意。通过市场运作,保障的不是“基本”文化权益,D 错误。

 39.J1 J3 K2[2015·北京卷]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北京。”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亲近文化遗产,探访名人故居,走入创新基地„„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围绕“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三大主题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意向。请完成下表。

 文化实践活动 主题:________(从“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中任选其一)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应与主题相符,可从以下地点中选择其一,也可另选其他) 备选地点:国家博物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长城、京西古道、焦庄户地道战遗址、鲁迅故居、中国科学技术馆、青龙桥人字铁路、798 艺术区。

 推荐词:(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推荐地点的文化价值,100 字左右) [答案] 所选地点与主题相符,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情景理交融。

 知识角度: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等。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民族精神、文化创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注意设问要求从个人体验和学科知识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就知识而言,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可以从文化

 的作用、文化遗产、文化创新、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角度加以分析。

 28.J1 L1[2015·福建卷] 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 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C [解析] 分析论文的题目《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它涉及的主题是公民在利用大众传媒时应该具有的文化素养,网络属于大众传媒,中学生属于公民,C 符合题意。

 29.J2[2015·福建卷] 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汉字在历史变迁中删繁就简,这体现了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文化现象,不是自然现象;③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9.[2015·福建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以博大宽广的胸襟、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 年 3 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 年 4 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一带一路”示意图

  福建自贸区示意图 材料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J1 J2 J3(4)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

 [答案] ①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共同繁荣。③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发展,属于意义类题目。结合材料,从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创新三个角度分析意义。

 20.J2[2015·江苏卷]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

 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难度不大。两会期间,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体现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故 B 正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A 错误。C、D 与题意无关,不选。

 37.[2015·江苏卷] 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

 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

 “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

 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J2 K1(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设问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二者关系的意义,可从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见证、传统文化的特征等角度回答。

 39.[2015·全国卷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 2015 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 100 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

 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J2(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 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解析] 本题是建议类试题,从如何保护原有村落形态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

 30.J3[2015·山东卷] 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雷风侠”是作者为传播社会正能量设计的,体现了作者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①符合题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创新,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④符合题意;材料涉及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是体制的创新,②与材料不符;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③说法错误。

 31.J1[2015·山东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通过数字文化产品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体现了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D 符合题意。A 说法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C 两项与材料无关。

 13.J2[2015·四川卷]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下表)。

 I1 J3(3)列出与下表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

 建议 依据

 合作开展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示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

 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①

 建设国际认知度高的文化网络平台 ②

 注入时代精神,采用动漫、微电影等流行方式,讲好四川故事 ③

 积极参与中国政府与沿线国家互办的文化节、艺术节、电影周等活动 ④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解析] 本题是依据类题型,根据材料,从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等角度回答即可。

 11.J1[2015·天津卷]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评价网络语言的作用。网络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被主流媒体采用,说明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②不符合题意。网络语言未必都是积极的文化现象,③错误。

 14.[2015·天津卷]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来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J2(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信息检索教材知识。首先,应挖掘

 春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春节是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之一;其次应从“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想到传统文化的两个特征;最后,根据春节命运的变迁,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材料二 近日,江西省婺源县一座面积达 1800 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古民居被某古玩商千里大挪移到广西复原重建。对这种古建筑千里“搬家”现象,有人认为,在地方财政无法支撑巨额维护费用的情况下,异地搬迁不失为一种保护方式;有人认为,古建筑离开了原先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土壤,会消解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是一种破坏。

 I1 J1 J3 K1 O1 O3(2)对这种古建筑“搬家”,请用所学知识给出支持或反对的两点理由。(要求两点理由不能出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 [答案] 答案示例一:支持。理由:①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搬家”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融、创新。②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年久失修与缺乏维修费用的矛盾,这种“搬家”解决了维修费用缺乏的问题。③这种古建筑“搬家”的方式有利于发挥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弥补财政不足的缺憾。

 答案示例二:反对。理由: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②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注意只需选择一种观点,二是两点理由不能出自同一必修课程。如回答支持,主要应从保护古建筑以承载传统文化、解决经费不足与保护文物之间的矛盾角度入手;如回答反对,应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角度加以分析。

 40.[2015·浙江卷] 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 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 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J2 J3(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 W 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答案] 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 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剔除与改造带有封建宗法性质的内容。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属于体现类题目。首先,分析 W 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的措施,然后根据措施,结合教材原理分析。从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14.[2015·重庆卷]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

 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 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

 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J2 L1(2)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个人应如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答案] ①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上和平文化的熏陶,并立足传统,继承、吸收中外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确立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念。②个人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种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文化活动,倡导、传播和平文化与理念,抵制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等腐朽落后的思潮。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注意主体是个人,是措施类主观题。要从继承传统,确立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念,参与各种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文化活动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15.J3[2015·海南卷] “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也有利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发挥主体作用;上述措施有利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并没有扩大群众的文化权益,④说法错误。故选 C。

 16.J3[2015·海南卷] 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海南文艺工作者重视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创作本土题材的剧目,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作为文化产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材料没有涉及剧目创作的风格,③与材料无关。故选 B。

 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2013 年 1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 17~18 题。

 17.J3 L2[2015·海南卷]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中国珠算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

 要,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①②说法正确;③说法过于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选 A。

 18.J1[2015·海南卷] 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中国珠算成功申遗,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③④符合题意;中国珠算成功申遗与文化创新和民族精神无关,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