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加强财政库款管理建议

发布时间:2022-06-19 12:10:06   来源:工作计划    点击:   
字号:

 加强财政库款管理的建议 财政部关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库款管理工作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xx〕70 号)、《国务院关于编制 xx 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xx〕65 号)、《财政部关于 xx 年地方财政库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库〔xx〕13 号)等有关规定,为切实加强地方财政库款管理,现就有关工作要求和措施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库款管理工作 xx 年全国库款管理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各级财政部门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一季度全国经济虽然稳中向好因素增多,但基础还不够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必须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压减库款规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xx 年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大规模发行,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库款规模,使库款管理的复杂性加大。国务院对库款管理工作高度重视,xx 年以来几次要求财政部门认真分析研判,采取督办和制度性措施强化地方库款管理,不能一方面地方喊缺钱,另一方面又支不出去。总体看,各地区能够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采取落实措施,大部分地区工作成效明显。但也有部分地区,仍存在预算下达不够及时、预算执行进度偏慢、政府置换债券资金支拨不够及时等问题,导致库款规模偏大、库款保障水平偏高,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形成支出,难以发挥政策效益。

 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库款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针对本地区管理薄弱环节,逐项研究提出工作措施,合理压降库款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稳增长、促发展大局。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库款管理的有关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预算编制管理是库款管理的源头。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提高预算到位率,加快预算下达进度。在严格执行《预算法》关于预算资金下达时限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将下达时间前移,为基层财政和预算单位加快支出腾出时间。已经收到转移支付资金的地方和部门,要尽快分解落实。继续推进财政中期规划管理,提前做好项目储备,避免“钱等项目”,造成资金沉淀。

 (二)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预算执行管理是库款管理的基础。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内部预算管理部门、国库管理部门等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预算执行管理。要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加强分单位、分项目的统计分析和重点督导,建立健全对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考核、预算执行进度考核通报等制度,强化结余结转与预算安排挂钩等机制,促进预算单位落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三)加快结余结转资金清理收回和统筹使用。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xx〕15 号)等有关规定,及时分类清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

 转移支付和部门预算等结余结转资金。要重点加强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和财政清理收回存量资金的安排使用,避免形成“二次沉淀”。尽快研究完善总预算会计管理,及时核算确认结余结转资金消化情况,按季度或半年对结余结转资金消化情况进行考核分析,有针对性加快结余结转资金消化进度,确保落实结余资金两年内消化完毕的工作要求。

 (四)切实加强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资金置换工作。各地区要按照财库〔xx〕13 号文件等有关规定,提前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已入库的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原则上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置换。省级财政部门要尽快向市县财政部门转贷资金,并切实采取措施,督促市县财政部门加快置换债券资金的支拨,防止资金长期滞留国库。

 (五)加强库款统计分析和形势预判。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库款月报工作机制,加强对本地区库款运行的监测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库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加以解决。要结合对本地区宏观经济运行、财政预算收支、存量债务规模变化等形势,加强对未来一段时期库款运行态势的预判,及时制定应对预案。库款规模和保障水平过高的地区,要结合分析预判,及时提出综合性管理措施;库款规模和保障水平过低的地区,要制定风险预案切实防范库款支付风险。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库款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完善地方财政库款考核通报机制。财政部将按月对地方财

 政库款情况进行考核;不定期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地区通报表扬,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地区通报批评。考核指标包括库款余额同比变动、库款余额相对水平、库款保障水平、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置换完成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幅等方面,自 xx 年 6 月份开始,省级财政部门要随库款月报编报上月库款考核信息表(《xx 年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排名办法》和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情况表见附件)。

 (二)建立地方财政库款约谈机制。财政部将根据地方库款规模变化和考核情况,不定期约谈考核排名最后的 6 个地区,并将约谈情况予以通报;被约谈地区要及时采取措施,并在约谈之后 2 个月内,以省级财政部门正式文件形式,向财政部报告采取的措施和整改成效。

 (三)强化转移支付资金调度与地方库款规模挂钩机制。财政部对于库款考核排名靠前的地区将适当加快转移支付资金拨付进度和频率;对于排名靠后的地区将适当缓调资金;对于被约谈的地区将暂缓 1 个月的转移支付资金调度。省级财政国库部门要加强对全省库款的统筹管理,研究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库款调度机制。

 (四)建立稳增长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特别是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稳增长重大政策项目组织落实,尽快形成实际支出。财政部将在已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基础上,动态跟踪稳增长重大政策项目落实等情况,对执行进度较慢的项目、未按规定及时分解下达或者闲置沉淀的专项资金,将采取收回资金、调整用途等方式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五)建立健全库款管理责任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库款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各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作为库款管理第一责任人,切实抓好本级财政各项库款管理工作;国库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债务管理部门等方面要分工负责,逐项抓好落实,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将国务院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对宏观调控和稳增长政策落实的促进作用。

 附件:1.xx 年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排名办法 2.xx 年月份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情况表 财政部 xx 年 5 月 11 日 附件 1:{加强财政库款管理的建议}. xx 年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排名办法 为进一步督促地方加强库款管理,财政部将采用以下 5 项指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库款情况按月进行考核。有关考核指标和得分计算方法如下:

 一、地方库款管理考核指标 (一)库款余额同比变动。库款余额同比变动指标,是指月末库款余额较上年同期的变动幅度。其中,库款余额统计口径为库款净额与同期国库现金管理余额之和。非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地区自行开展的国库资金定期存款等余额,以及试点地区在开始试点之前自行开展的国库资金定期存款等余额,要一并计入现金 管理余额统计范围。该指标权重 25%。

 (二)库款余额相对水平。库款余额相对水平指标,是指月末库款余额/本年度月均库款流出的倍数。月末库款余额口径同上款规定。该指标权重 25%。

 (三)库款保障水平。库款保障水平指标,是指月末库款净额/本年度月均库款流出的倍数。其中,库款净额是指国家金库中的财政存款金额;本年度月均库款流出,是指截至考核月末的年度内月均库款流出规模。该指标权重 20%。

 (四)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置换完成率。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置换完成率指标,是指截至考核月末的年度内累计置换出国库的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金额/截至考核月末的年度内累计公开发行入库的置换债券资金金额与上年结转的置换债券资金金额之和。该指标权重20%。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幅指标,是指截至考核月末,地方财政本年累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上年同期的变动幅度,数据口径与同期预算执行数据一致。该指标权重 10%。

 二、计分方法与考核排名 (一)单项排名。5 项指标分别进行排名,具体为:库款余额同比变动指标按照下降幅度由大到小排名;库款余额相对水平指标按照由低到高排名;库款保障水平指标按照由低到高排名;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置换完成率指标按照由高到低排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幅指标按照由高到低排名。

 (二)单项得分。单项指标排名第 1 位的计 100 分,排序每靠后一位减少 2 分。如排名出现并列情况,后续地区仍按照自然顺序排名计分,不跳跃排名和计分。库款保障水平低于 0.8 倍(含 0.8 倍)的地区,库款保障水平指标并列为第 1 位,得 100 分。

 (三)综合得分。各地区库款考核综合得分为:综合得分=库款余额同比变动指标得分×25%+库款余额相对水平指标得分×25%+库款保障水平指标得分×20%+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置换完成率指标得分×2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幅指标得分×10%。

 (四)考核排名。库款考核工作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名。

 三、数据统计报送 从 xx 年 6 月份开始,省级财政部门需按月汇总统计库款情况考核相关数据,填写《xx 年_月份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情况表》,随当月库款月报一并报送财政部。省级财政部门要对所上报数据的真实性严格把关,对数据差错较多的地区财政部将通报批评。

 附件 2:

 xx 年_月份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情况表 编制单位:编制日期:

 来源:篇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行政事业管理费是各级党政机关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经费开支,建国以来,为了适应各个时期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制定了各种不同的经费管理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的增长过快

 和管理过宽、随意性较大,导致腐败的滋生。如何管好用好各项行政事业经费,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保障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一、加强综合预算管理,规范其他收入的管理 近几年,财政部门加强了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预算单位的各项收入(如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全部纳入经费预算管理。而除此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对外投资收益、进修培训收人、房租、利息以及其他项目收入等,虽然也纳入了预算管理,列入了决算表中,但却“重收轻支”,对这部分收入应该如何进行使用和管理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预算管理偏松,预算约束软化,透明度不高,缺乏监督。其他收入是经费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其他收入没有直接纳入财政预算,导致大量财政性资金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为规范其他收入的管理,应将其他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实行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加深对其他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基本原则的认识。各部门和单位必须更新观念,摒弃老旧的“收入自家观”、“政府抢夺观”和“财政侵权观”等,真正放弃非税收入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 理权。二是要认真做好其他收入票据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防止与杜绝

 其他收入的违纪和腐败。所有非经营性收费只能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对未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收取的收入,视同非法所得全额 没收。三是要健全其他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完善收费公示、收费稽查、收费举报、违规处罚、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对非税收入实行“三权”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收支两条线”工作的落实。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将非经营性收费擅自转作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开设其他收入过渡性账户,否则视同“小金库”处理。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虽然各行政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仍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重钱轻物、产权不清等问题。“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在实际操作上责任主体不明、责任划分不清、权利和义务不对称,使得以下问题比较明显:

 (一)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由于固定资产的购建掌握在各使用单位手中,造成资产实际占用权、处置权等全部落在各个使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的资产配置基本上不可能,从而造成各单位之间资产的占有严重失衡。如办公用房,有的单位多余,闲置或出租,有的单位则全部靠租借。

 (二)会计核算存在漏洞 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存在漏洞。现行会计核算上预算单位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磨损、实际价值逐渐递减但尚未报废之前,账面净值一直保持原始价值,导致账实严重不符,有的资产已报废,但清理前账面一直未调整,使“家底”不清;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同增同减,在基建项目完工后,由于资金来源尚未全部落实,资产长期无法入账,造成有物无账。

 (三)资产的使用效益低 各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账实不符现象严重,不少单位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现象比较突出,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存在资产低效使用的问题,在资产购置上存在随意性乃至盲目性,赶超消费浪潮,追求“高精尖”、“功能全”,一方面不断向财政要钱,投资兴建或购置资产,提前更新,使大量尚能使用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不及时地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 维护,致使许多设备无法继续使用或超常规、破坏性地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果和寿命。这大大的影响资产管理效能,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转效率。

 三、加强经费的内部审计和财政审计监督,规范职务消费 目前相当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虽然设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力量薄弱,甚至是个摆设;有的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办案上,不能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单位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对下级审计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对本级财务的监督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

 用。

 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的消费是合理的职务消费,是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其存在是必要的。问题是由于对职务消费的含义、分类、范围、标准等基本问题研究不够,管理监督不健全,使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制度性约束,也无法进行内部审计,往往造成职务消费恶性膨胀。缺乏内部审计的职务消费在一些方面变成职务享受和假公济私的手段,极易出现以职务消费为名,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侵吞等消极腐败问题。如一些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会议、出国考察,违反规定购配小汽车等等,造成行政经费的不断膨胀。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和单位的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或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要从编制上解决人员问题,把内审机构设置列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定方案”中,配备素质高、业务强的内部审计人员,招聘具有审计专业技能人才充实审计队伍,加强审计力量。参照国家审计的有些做法,如审计程序、方法、对问题的定性及处理处罚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财政库款管理的建议}. (二)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财政监督作为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财政政策、规范财经秩序的重要保证。在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

 放在完善政策、制度上,逐步实现监督管理的规范化。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做到收入监督与支出监督并举,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并重,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在监督环节上,重点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效益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建立起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审计部门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政运行的预警保障作用。

 (三)强化对职务消费的控制管理 各单位要始终坚持适度从紧、量入为出的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运用科学方法管好“人、车、会、话”等重点支出项目,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精简和分离相结合,人为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开支。如:制定科学的小汽车管理办法,节减汽车燃修费用开支;完善会议管理办法,减少会议经费开支;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不断节约财政资金等。同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对职务消费的控制管理。将职务消费划定范围,结合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具体到项目和人,不准超越。消费额度定量化、货币化,将职务消费定量、定额化,包干到人,公开透明。既可以节约政府行政支出费用,提高职务消费的合规性,又有利于防腐倡廉。今后应结 合公务员 gong 资、福利制度的改革,逐步将个人职务消费部分(用车、通讯和与个人福利相关的消费)纳入公务员薪酬中去,减少职务消费的公款支出比重,在此基础上规范职务消费。篇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财政涉农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生支出的不断增加和地方财政保障能力的提高,财政每年投入农村各项建设资金逐年加大,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财政专项投入加大,建设项目大量增加,给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近年的审计中也发现了一些及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多头申报项目。同一个项目在二个或二个以上项目管理部门申报。大部分采取多头申报项目是为了解决需要配套资金的问题,但也有少数单位是为了套取资金用作其他支出。二是申报项目内容与实际实施不一致。特别是部分农业项目,没有完全按照申报的可行性报告的内容实施。三是弄虚作假套取项目资金。审计发现少数地方存在着用已经做过的项目重新申报,以套取项目资金;也有用编造假资料套取项目资金,私存私放,挪作他用。四是项目实施地点不清晰,认定项目实施地点不具备唯一性。

 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进一步加强财政涉农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实行项目申报统一管理。建议由发改委或者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全县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建立项目数据库,所有项目入库管理。立项后按照项目性质,由资金管理单位审批实施。没有统一立项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资金。

 二是申报项目实行 GPS 定位。建议以县建立 GPS 坐标系统,对每一个申报项目必须标明起、始点的具体坐标数据,以确保识别项目的唯

 一性。

 三是完善项目验收责任追究制。在各项检查中,如发现验收后的项目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要追究验收人员的责任。

 四是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的力度。在审计中,要从全面细致的审查项目资料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入手,加强对项目现场的查勘,深入调查比对,严把审计关口。对审计中发现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