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流程管理工作【五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8-25 14:45:06   来源:工作计划    点击:   
字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软件工程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最关键指标需要引起我们的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工作流程管理工作【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工作流程管理工作【五篇】

工作流程管理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
工作流程管理系统;
关键技术;
资源管理框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软件工程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最关键指标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在软件工程视角下进行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基本概述

从理论上来说,现代意义上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一种以工作流的形式化表现为基本驱动力,以软件操作系统的执行为基本手段,以此完成包括工作流定义、管理以及执行等多种任务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具体而言,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最关键的任务在于就业务发生过程中各种行为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与这部分行为活动相关的人力与信息数据资源的使用,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整个业务行为活动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就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运行管理系统而言,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与行为管理活动所涉及到的大多属于流程类工作。这种流程类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整个行为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企业日常行为活动当中的业务分级授权审批工作、申请表单、公文的签审活动以及各种业务的处理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均为流程类工作。将以上多种流程类工作作为对象,以现代技术手段为载体,将流程类工作过程中繁琐且负载的业务内容自动化、便捷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这部分业务活动的高效管理正是企业研发并应用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最核心目的。在企业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开发人员能够以可视化结构分析实现对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流程设计,并将各个业务流程模块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企业原本的组织结构或是业务流程发生改变,整个企业所应用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一般来说,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即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以及模型执行阶段。从模型建立阶段角度上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分析整个企业的工作特点以及生产步骤,以工作流程建模工具或是人工操作为手段,实现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模拟,使企业所涉及到的各类经营管理行为活动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化;
从模型实例化阶段角度上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给每个过程(即PDM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所称的节点)来设定其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基本参数,并为这些过程分配相应的资源,在此基础上限制各个过程的使用权限;
从模型执行阶段角度上来说,相关工作人员主要能够在这一阶段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指标的执行,以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强大的人机交互界面与应用功能来实现整个流程管理系统的优化整合。

二、软件工程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一)工作流程模型。从本质上来说,工作流程建模实际上就是以一种建模工具为手段,在某种建模方式的支持之下,将整个工作流程以计算机系统可识别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模型。Petri网建模工具以其高效的信息化、图形化与数字化功能,能够较为全面的描述和研究具有并发、异步、分布和随机等特征的复杂系统。相关工作人员选取Petri网进行软件工程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模型设计的最核心思想在于:我们能够在采用Petri网对控制转移结构进行描述的同时,将Petri网含有的包括库所(Place)以及变迁(Transition)在内的多种术语以另外一种比较容易为终端操作用户所理解并接受的令牌盒行为表示出来。笔者现以某企业的图纸审批流程(见图1)为例,就其工作流程模型的建立做详细分析。

由图我们不难看出:当系统设计员设计图纸这一操作步骤完成之后,系统能够将图纸提交上级部门进行校对。在这一过程当中,整个操作系统首先会把图纸锁住,以此防止任何人为更改设计图纸行为的出现。当校对人员通过对图纸的校队之后,系统再一次将图纸提交至审核人员,审核通过以后进一步提交至标审人员,标审人员通过后,图纸就能够发放了。而在软件工程功能网作用之下,该工作流程模型的构建可按照下图所示(见图2)来进行。

通过上图我们不难看出:整个流程模型中的所涉及到的行为活动都以a1、a2、a3、a4、a5分别代替并逐一对应传统意义上的对应传统意义上的系统模型当中的图纸校对、审核、标审、发放以及设计;
与此同时,功能网模型当中的令牌盒s、e、P1、P2、P3、P4、P5、P6同样能够与传统模型的当中图纸审批的全过程以及令牌盒的各种活动状态相对应。总而言之,在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当中,以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Basic为载体,使其在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当中发挥流程建模的语言实现载体,以建立流程类、活动类以及流程与活动之间的关系类来对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模型进行内在表述,并通过对元素类属性与方法的定义,最终关键整个基于功能网的工作流程模型。

(二)工作流程模型运行状态的监控分析。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动态且变化的工作流程。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之下,一个正处于运行状态下工作流程实例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异常运转问题。不仅如此,企业受各种因素影响也会不可预计的对一个正处于运行状态的工作流程实例提出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了更换系统管理员,增加或是减少活动过程节点等等。这也就意味着相关工作人员除了在系统设计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还应该以一种健全的工作流程监控工具来实现对整个工作流程实例运行状态的监督,并在其恰当的时点对其加以控制与调整,最终实现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应变力与实用性的提升。

(三)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的资源管理框架。资源管理作为整个流程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在企业具体且复杂的计算背景当中,工作流程管理系统需要面对的是多种多样且规模巨大的资源。这些资源并无规律的分布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各个位置当中。这也就是说,高质量的资源管理框架需要在确保资源访问与管理作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确保系统内部各个特定资源的高度独立性。

1.资源管理体系构架。一般来说,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当中的资源管理器是由资源类型、资源关系以及资源策略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的。这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见图3)。首先,资源管理框架当中的资源个体类型就如同企业人事管理中的一个员工、一个部门,也就如同财物管理过程中的一台电脑、一台设备等,这些都是整个资源管理体系中的资源个体。这些资源个体按照各自属性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相应的资源类型。例如企业人事管理当中的各个员工的年龄、所担任的角色都能够以属性的形式表述出来,从而区别于其他资源个体;
其次,从资源管理体系中的资源关系角度来说,它主要是指整个资源管理体系中资源关系能够与相应的资源个体呈现出较为有序的对应关系;
最后,从资源选择策略角度来说,其本质更多的偏向于一种算法。ID身份的提出封装了资源选择的实现,使其能够以各种语言形式表述出来,具有比较大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其实现可以采用各种语言。与HP公司所提出的RQL解决方案相比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流程模型对象实现。如图4所示,在本地资源管理器之上,通用资源管理模型的适配层能够以CORBA为载体对系统适配过的资源模型进行操作。

3.资源框架的应用。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在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所开发的各类型应用当中,人力资源板块的访问是我们最常涉及到的。以某公司人力资源板块系统框架为例,这种基于目录服务的人力资源板块框架系统能够通过LDAPAPI在目录服务当中进行人力资源数据的存取。正因为如此,整个人力资源系统构建起了包括部门、员工以及与部门员工属性相似的一系列资源,并定义了这些资源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简单来说:企业当中的员工个统一一定是属于某一个或者是多个部门的;
一个部门可以拥有多个下属子部门;
各个部门应当有自己的领导。基于这些关系,软件工程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当中的资源管理客户端程序还能够借助这个系统所提供的C语言函数接口,在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用户资源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以及查询等多种操作。

参考文献

[1]杨芙清.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思索[J].软件学报,2005(16).

[2]衣杨,李文军,杨风等.软件工程实验软件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

[3]曹居易,石玲,宫学庆等.基于OWL的软件工程数据建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9(46).

[4]周鹏,尹菲.基于云计算技术的GIS软件工程模式[J].测绘通报,2010(11).

[5]毛新军,常志明,王戟等.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现状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6(43).

工作流程管理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作流 测绘工程 管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56-01

1 GIS应用介绍

GIS指融合了地理空间特征和各种信息统计的综合性较强的信息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显著。我国GIS的发展和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尤其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应为测绘工程设计到的数据处理拥有较强的区域性。GIS空间特征为测绘信息的建设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GIS在测绘信息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GIS为测绘信息提供基本的空间数据参考。测绘工作中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业务数据等,但是它更需要借助详细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其提供相关的空间信息,在众多的数据中空间数据是其他数据业务的基础。

(2)GIS应用在测绘工程中最大的便利是:它能进行高效的查询。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和现实功能的帮助下,能够提供可视化的信息查询,以此提高测绘工作的查询效率。

(3)GIS能够为测绘部门分析数据和制定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尤其在制定决策时,能够凭借相信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从而有助于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GIS技术能够为相关测绘部门提供收集、分析信息的具体方法,同时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以此提高测绘工程的工作效率。

2 GIS技术和工作流的融合

将GIS技术和工作流进行有机的融合,建立了一套较为灵活的图文一体化应用,同时把工作流自动化作为技术主线,将它和GIS的核心模块融合为一体,为将来测绘系统的建立指明了道路。将GIS和工作流进行整合形成自身独特的特点,下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1)复杂程度显著提高。首先,集成系统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但包括相关的业务数据,而且还包括空间和工作流数据,并且实际工作中空间数据还能和关联的数据共同进行。其次,根据两个系统的不同特点将其进行有效集成。GIS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处理上,同时在空间数据上的分析也毫不逊色,不过工作流工作的重点是能够有效的控制工作流程。最后,系统的高度集成使权限和授权管理统一了起来,包括日常的图形管理、办公系统等,这种要求比单一的工作流和GIS严格很多。

(2)复用能力强。随着现在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加大,导致了组织、业务和权限表现出一定的易变特点,这种改变会给系统的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传统的OA和MIS系统而言,它们中各个关系和结构之间的耦合度较高,一旦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整个系统都不能正常工作,工作流定义的提出主要因为传统的系统对外部变化适应程度较差。工作流的定义使用的方法较为抽象,由此可以看出它并不支持确定的组织和流程,而支持分流和子流等业务流程,这种工作方式能够减少系统维护时的工作量,提高系统的可扩展和重用的能力。

(3)图文并存。

GIS和工作流对对实际业务审批时,能够保证空间、业务信息同时进行,而且还能实现图文的流转。对相关业务办理时能够直接操作图形,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业务的具体特征查找出其具体的空间位置。文字和图形能够同步操作为其之间的一致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 面向GIS工作流建模

工作流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兼顾机器和人两个方面即它不但需要人能够读懂,同时还需要计算机理解定义的工作流程。在信息管理自动化环境中这种模型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现在已经存在的建模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活动和状态图的建模方法、基于活动网络的建模方法等。

3.1 工作流过程定义

工作流管理系统建立的初级阶段应将各个业务计算机定义当作重点,该阶段通过使用一种或者多种建模工具,从而能够将实际的业务处理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我们通常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过程模型。工作流过程定义是整个工作流管理体系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整个工作流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工作流模型包含了所有工作引擎执行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详细描述了过程开始和完成条件以及与工作流有关的各种数据定义。

从另一个方面看,可将工作流看作是对业务的重新组合,因为现在测绘工作业务之间的流程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我们将其抽象后就会发现,均可将其归纳为统一的工作流模型。而且只有将其建立成对应的模型,才能将测绘工作抽象出工作流可操作的元素,只有这样工作流管理系统,才能根据不同的业务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案。

从对系统的控制角度分析,为了确保在不同控制环境中良好的运行,应给操作员分配不同的权限。不同的操作权限意味着操作员能够进行不同的业务,由此可以看出权限和业务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工作时将具体的业务抽象成工作流可操作的模型后,其权限也会进行相应的转化,从而方便工作引擎为操作人员分配对应的权限,从而使管理系统操作更加灵活。

面向工作流管理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动态配置业务过程外,最主要的是它能实现GIS功能和工作管理系统的有效融合,并采用工作流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操作和高效管理。另外由于GIS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它自身具备数据读取、存储等方面的功能和一般的业务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这就需要将GIS的相关功能进行抽象,并将其和工作流的过程定义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达到业务处理和GIS的结合的目的。

4 结语

本文从GIS为出发点介绍了GIS在测绘信息化中的应用,以及GIS技术和工作流的融合,并对面向GIS工作流建模进行简单的介绍,为促进我国对基于工作流进行测绘工程管理探究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工作流程管理工作范文第3篇

1.1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

事实上,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上现在的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侧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能从事操作性的工作,而对于分析统计、综合管理等任务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也无疑为学生的未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生想要从事其他工作,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其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的能力明显要高于中职学生,因此其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上,就拥有比高职生有利的条件。开展科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涯和拓宽道路方向。

1.2根据行业特点,有必要开展衔接课程

就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而言,因物流管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对于年龄尚小的中职生来说,难以适应这种高难度的工作。由此,很多中职学生在选择物流管理专业后,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也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流失率大。因此,开展必要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积极鼓励中职学生继续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吃苦耐劳的能力。

2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一个相对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因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强,甚至几乎为空白。对于同一个班级中拥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职学生来说,太过简单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兴趣,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难以有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而对于一开始就进行大跨度的物流专业知识讲解,会使得没有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信心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放弃专业学习。原因就是因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缺乏合理的衔接培养方案。

2.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讲,很多学校开设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相似度很高,这也足以说明高职的课程不能完全满足中职学生继续求学的真正需求。而前面说到,因缺乏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方案,生源的基础实力参差不齐,这也给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没有考虑到高职教学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中高职衔接课程也存在很大的而艰巨性与复杂性,生源结构过于复杂,其起点不同,素质不适应,最终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叠、断档且不适应。

2.3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展存在滞后性

近几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课程改革的脚步还是相对滞后,且存在很大的不完善性。然而,对于中高职课程的建设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中职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弹性较大,这无疑为衔接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不确定性,很多中高职衔接课程为避免这样的情况,依然开展老旧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3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研究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衔接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衔接应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具体的范例性工作任务为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学习,以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因此在开设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时,应充分根据市场的变化,将工作是为教学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创新的人才。

3.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性的课程实践

充分分析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基于工作过程原理开发出具有系统性的实践衔接课程。按照物流企业的工作设置环节,将工作过程引入衔接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每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实践引入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对于基本知识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操作和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商务谈判和营销能力。

3.3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为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就应针对衔接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反馈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以掌握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之处,因而进一步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调整分析。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是衡量课程开展效率、效果以及真正作用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开展。

4结语

工作流程管理工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流程管理;
工作推进;
落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传统的企业组织与专业化的分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企业的发展,不仅不能再起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还成为了导致企业组织不能与快速变换的市场发展同步的现象,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因此,企业流程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企业流程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具体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本文将主要对企业流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作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

一、企业流程管理理念概述

企业流程管理理论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由于传统的企业职能管理方式已经不再能够起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而企业流程管理理论则通过为企业各个工序安排适合的工作、任务与目标规范等方式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分工与管理,不仅很好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与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化管理结构,并且对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流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鉴于企业流程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在企业内部实行了企业流程管理理论,并对此较为重视。然而由于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较为标准完善的企业流程管理体系,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缺陷。如企业内部的各种活动的职责权限混乱、不清晰,交接工作不顺利,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繁琐、流转时间较长并且效率较低,或是没有对企业流程的管理实行实时监测、控制与评价,再加上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流程管理的认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了我国企业流程管理没有发挥出全部的潜能、存在诸多漏洞的现状。

三、推进与落实企业流程管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为企业流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1.企业流程管理的业务流程规范化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的日趋成熟,与其在城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领域的成功运用,实现企业流程管理的网络化运行已经不再是幻想。然而,在企业流程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将业务流程图与业务流程管理的工作标准等各种业务都一股脑的全部纳入企业流程管理的网络化运作中。而是要在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缺陷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与需求,有计划、有依据、有设计的对企业流程管理工作进行落实。

2.有效利用企业内部原有的管理软件

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企业内部也拥有着一系列的办公软件管理系统。因此,对这些原有的资源我们不能将其忽略,而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效用。在建立企业内部的网络化流程管理体系时,要将企业内部原有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财务、项目管理系统等办公软件有效的利用起来,使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系统协同合作,发挥出更强大的企业流程管理效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助力。

3.建设企业外网、改造企业内网,提高企业流程管理质量

信息的快速流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要建立起企业的即时通讯体系,保持企业外部与内部之间、内部与内部之间网络信息通讯的快速畅通,这对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企业流程管理必须重视对企业内外局域网体系的建立,利用统一门户的多协同子站原则建设外网、改造内网,对企业内部的流程管理进行工作的指示与命令的下达与各种文件的审批与资源的共享,有效提升企业电子流程管理的快捷性。

4.定期对网络化的企业流程管理体系进行检查、维护与考核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网络流程管理体系之后,不能长期的只利用不检测,长此以往,会使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所发挥的作用日渐微弱。因此,企业的流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对企业的流程管理工作进行检验与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来对企业流程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以后流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总之,企业流程管理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工作主要是向着与信息化与网络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的,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流程管理当前发挥效用低、流程管理流于表面化的现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要想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面前赢得发展的先机,就需要转变原有陈旧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而企业流程管理理论的出现为解决企业的发展难题带来了福音,然而由于企业流程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企业流程管理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梅绍祖.流程再造理论[J].清华大学,2010,12(2):13-23.

[2]北京价值工程学会.价值工程与价值管理[J].机械工业2009,35(3):14-41.

工作流程管理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铁工程 施工作业 控制措施

一、地铁工程施工实施阶段控制与措施

项目开工所必须的各种条件,包括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配备、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图纸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均由项目部统一组织、安排,确保满足质量创优的要求。明确质量攻关项目,组建质量QC小组进行质量攻关。制定操作工艺标准,保证工程施工达到标准化作业。

1、地铁施工实施阶段准备工作及措施

做好技术交底,坚持按章操作,每道工序开始前都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交清设计要求、规范要求、施工技术细则要求、质量要求和操作工艺标准,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和标准施工。严格监督管理,把好试验检验关。按照施工规范和试验规程,做好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各项试验检测,确保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按照过程监督检查的要求,对每道工序对照质量标准进行验收检查,达不到标准的坚决返工。大力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四新”技术,施工中应做好原始记录,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程质量。

2、重视施工过程监督及自检措施

健全项目部监督检查和作业队、班组自检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强化以项目质量检查工程师为核心的工程质量检查系统,选拔坚持原则、不循私情、秉公办事的人员担任各级专、兼职质量检查员,确保检查工作准确、全方位。实行工序质量考核负责制,上道工序必须经检查验收满足项目的质量标准并经签认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的实施。主动配合支持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积极征求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坚决执行监理工程师的决定,共同把好质量关。每月一次开展质量检查活动,并进行评比通报,奖优罚劣。

3、加强日常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专业质量工程师要求经常下工地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作业队安质人员工作检查,对每天施工发生的质量情况全面检查;
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及纠正制度;
(见:预防纠正制度流程图1);
工班安质员对本工班每天在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负直接责任,并及时上报。

说明:本制度执行可由环保安质部全面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
工程管理部、环保安质部对检查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研讨并编写纠正办法上报项目经理批准后下发作业队;
作业队组织相关人员按纠正方案进行处理,确保方案的落实;
安质环保部组织技术工程师、作业队队长对纠正后的工程进行验证。

二、地铁工程施工进程中的进度保证措施

地铁工程项目施工是一项复杂工程,工期目标的实现直接受约于各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任何环节的延误拖延,均会影响工程进度的实现。根据项目总工期和各阶段关键施工的要求,总进度和各阶段进度方案,制定合理、操作性强的控制措施和执行方法,采用国际先进科学的动态管理、滚动控制手段,使项目高质量、高效率达到预期目的。

在项目经理部配置专门的计划、进度控制工程师及辅助人员,负责各阶段计划的编制,负责设备进度控制,协调设计、设备生产、安装调试工程进度,及时掌握各项进度执行情况,编写进度控制报告

在进度控制方法上,依据进度网络图和里程碑,采取“制订执行、检查分析、修正执行”的方法,使工程按照预期的工期目标有条不紊的推进。当实际进度比计划工期延误/提前时,或当出现未预料的问题时,我们都将修订计划,使各项工作均在控制范围内。

三、地铁工程施工进度中关键因素的控制措施

按照进度控制方法,分析工程实际,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主要从“人、机、料、法、环”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保证实现工期目标(如下图2所示)。

1、人力资源措施

按照技术标准、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干,干之能胜”。为保证工程的工期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强化激励机制的作用。作业层实行全面的定额计件工资制度,管理层实行绩效挂钩工资制度。从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个方面形成持久有力的激励机制,来保证施工进度。

2、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

根据工程的特点,合理划分作业面,科学组织开展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组织流水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按照“编制、试作、研讨、修正、执行”的步骤,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确保工序质量一次达优,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集中预配、组装成品或半成品,减少现场作业时间和强度。

3、材料及设备供应

由项目经理部按业主要求及工程方物资采购程序,结合计划工期,根据编制的材料及设备供应计划进行采购工作。确保物资在每个单项工程施工前都能及时供应,从而保证工期。做好材料及设备的检测工作,严禁不合格材料或设备进入作业现场,杜绝返工现象。当材料或设备不能及时检测需“例行放行”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同意,并执行“例行放行程序”,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