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土美术【五篇】

发布时间:2023-07-17 19:30:11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乡土美术范文第1篇【关键词】中学美术;乡土美术;教学意义;有效措施TalkaboutthecombinationofartandlocalartmiddleschoolWuYong【Abstract】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乡土美术【五篇】,供大家参考。

乡土美术【五篇】

乡土美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
乡土美术;
教学意义;
有效措施

Talk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art and local art middle school

Wu Yong

【Abstract】Art comes from life, but higher than life, the creation inspiration of the artist is not groundless imagination, but the feeling of life, behind every painting has its real prototype. Art teaching is not the fine arts creation, but they have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shall prevail, also want to teach from art in our life. The local art establish the fine arts, can not only make students easier to understand the art textbook knowledge, and to enrich the learning content.

【Key words】High school of fine arts;

Native art;

The teaching significance;

Effective measures

乡土特色美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一般而言,乡土特色美术是各地历史的见证,乡土特色美术是一个地方乡土文化的标志和代表。乡土特色美术能够给中学美术的教学提供很多丰富的素材,为中学生的审美教育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乡土特色美术能够让中学生的心灵回归大自然,感受到最初的泥土的气息。乡土特色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集体活动的自然产物,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乡土特色美术在中学美术中的运用使得中学美术课程更加具有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美术学习的内容。

1 乡土特色美术在中学美术中的教学意义

将乡土特色美术引入到中学美术的教学中来,不仅对于乡土特色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学美术教学中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才让乡土特色美术没有走向绝迹,反而能够不断地发扬与传承。中学美术教学中因为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为其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文化血液,使得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乡土特色美术。能够让中学生了解人与美术之间的关系、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问的关系,为中学美术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乡土特色美术大大丰富了中学美术的课内外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乡土特色美术资源,能够帮助学校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例如,中学美术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将写生课、创作课、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剪纸、泥塑等手工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乡土特色美术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非常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教材。美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感。乡土特色美术教学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感受美。乡土特色美术实际上就是普通百姓朴素生活的一种体现。现如今人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艺术品,大部分便是很久以前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日常用品,这样便可以看出,艺术其实就在人们的生活中。乡土特色美术为初中美术增添了更多的审美素材,促进了初中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 将中学美术教学嫁接在乡土美术的措施

2.1 更新教育观念:

打破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局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美术资源。因为乡土美术从生活中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动人;
还原到生活中去,虽然经过加工,但却又让人感觉真实。这样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完全可以将生活引入美术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周边很多村寨都有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这一带的居民以家纺生产为主。鉴于这些特点将原先比较枯燥的图案知识融人到家纺用品中来,例如《美丽的图案》,首先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家纺生产过程让学生观看,让其体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家纺设计。然后浏览一些家纺作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其中图形排列的规律,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图案的基本知识。将这些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太了解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学生特别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用地方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学习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实用。

2.2 筛选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也是相当繁杂。这就要求作为施教的我们要因地制宜地筛选、开发、利用各种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选择和他们生活更为贴近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乡土文化之一的布依文化,位于贵定县西部约20公里处,在此发现了大量的布依族的民风民俗,其珍贵程度无以价计。乡土文化之二的苗族刺绣艺术历史悠久。这两种乡土文化都非常有代表性,但是综合中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和中学生“玩”性未减的特点,选择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吸引力,能让学生在玩耍中既了解到南通当地的乡土文化,又能从中学习美术知识。贵定的乡土文化资源比较充足,我们只有学会选择取舍,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人类学家基辛指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泉源,以及充满分歧和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迫切需要了解人类的多样性,研究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最后获得的智慧就是多样的智慧。”乡土特色美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为中学美术教学注入了很多活力,也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很多素材,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取舍地将乡土教材进行发掘和发扬,是每个美术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对乡土美术的一种保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广大的美术教师要把开发乡土教材作为己任,希望把更多的乡土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樊春芳,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乡土教材发掘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版),2009,(10)

[2] 田斌奇,让乡土资源走进美术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7,(01)

乡土美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乡土美术资源 美术教学

陆郎集镇是南京市南郊一个十分偏远的乡村小镇,我生长于此,并于陆郎中学从教十几年。这里的教学设施一直很简陋,近几年才有所发展,但课程资源还是比较贫乏。我所教的是美术课程,虽然教学设备简陋,课程资源贫乏,但这里的乡土美术资源却十分丰富。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状况,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美丽而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美术教学提供广阔的课程资源。

1.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景色为美术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源。

陆郎集镇地处南京市南郊,是江苏与安徽的交界地段,这里三面环山,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连绵的群山、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水库是赏景、写生的理想之地,如登白头山远望滚滚而去的长江,在云台山顶欣赏一望无际的竹海,或爬上蒋北山浏览广阔而延绵的翡翠茶林。特别是秋天,山峦叠嶂、层林尽染,徜徉于色彩的海洋,你一定会流连忘返。

2.林立的生态园、参差的山庄别墅、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丰富了乡土美术资源。

陆郎集镇独特的地理条件吸引了许多有眼光的投资商。近几年,投资商在这里兴建了许多以娱乐、休闲、观光、度假为主的农艺生态园和山庄别墅,其中规模较大、体现传统风格的有“雁南飞休闲中心”、“南京六顺农艺生态园”。古朴灵巧的传统建筑造型,精湛繁复的木刻、壁画,楼、台、亭、榭、廊、舫、石径、假山、植被等独具匠心的装饰,折射出中国古代美术高超的艺术品位、审美情趣,以及非凡的创造力。

与传统建筑相映成趣的是“南山湖”别墅区和江宁开发区接待中心,这里以西式建筑为主,巧妙的布局、玲珑的造型、活泼的色彩,在群山茂林中隐现,与明澈的湖水相映,置身其中,仿佛走进西方的童话世界。

3.周边环境有力补充了乡土美术资源。

离陆郎集镇不远的地方有两处非常著名的风景区:南唐二陵和牛首山,既是文明古迹又是风景宜人的好地方。

南唐二陵是南唐先主李c及其妻宋氏的钦陵和中主李Z及其妻钟氏的顺陵,钦陵有前、中、后3室,皆砖石仿木结构,并绘制彩画。彩画有朱红、赤黄、赭、石青、石绿等颜色,用工笔描绘缠枝牡丹、宝相花、海石榴花及柿蒂纹、仰覆莲纹等花卉纹饰。顺陵是五代南唐中主李Z的陵墓,陵墓规制略简。二陵还出土了许多陶俑、瓷器、玉哀册等珍贵文物,这些陶俑造型准确,神态自然,小巧精致,虽经千年的沧桑,也能彰显五代时期匠人的高超技艺。

牛首山故有“春牛首、秋栖霞”之称。在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春天的景色非常的秀美,吸引许多游客来这里踏青。

二、我校目前对乡土美术资源的认识及开发乡土美术资源的意义。

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我校教育观念也很传统:教师仅仅把提高学生文化分数作为最高目标,学生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凭借文化成绩考上一所好学校,将来有一个好工作。美术不在考试科目内,学校、学生、家长都不重视,更不可能开发和利用所谓“乡土美术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我们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弥补国家课程设计难以兼顾地方特点的缺憾,使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生发出对乡土的热爱和责任感,学会用亲近、审美的眼光重新认识乡土文化,欣赏和关注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建设家园的信心。

三、开发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工艺设计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

1.以欣赏的眼光开发乡土美术资源。

家乡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的恩情、亲情和友情,有我们的回忆和眷恋。我经常带着画具和照相机去野外写生、摄影,把在野外拍的一些图片素材和写生作品进行加工整理,利用多媒体以幻灯、录像、图片投影的形式让同学们赏析、品味。通过欣赏,同学们都很诧异曾经熟悉的地方竟如此美丽,曾经并不起眼的景观在这些摄影、绘画作品中竟如此令人神往,此时我因势就作品的构思、色调、绘画的技巧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在探讨、交流的氛围里,学生得到审美的熏陶,艺术素养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2.运用表现的形式开发乡土美术资源。

单调的教学模式、纯粹的理论技法常常使学生感到厌倦,因而走出教室,放飞心灵,去自然中写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美术课时间我让学生带上画具外出写生,无论是素描还是具象、意象绘画,只要同学们喜欢,尽情表现。通过外出写生,学生不仅生发了表现欲望和信心,提高了审美意识和绘画技能,而且更加热爱家园、热爱绘画,大大提高了美术素养。

3.运用生态游的方式开发乡土美术资源。

以生态游、写生等方式开展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搬到教室外。春天,带着学生游览牛首山,登宏觉寺塔品人间春色;夏天去六顺园和雁南飞赏婷婷玉荷;秋天去云台山览层叠霜林;冬天,去南山湖观银装素裹。在写生过程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通过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国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等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审美,学会珍惜美好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爱乡之情更加强烈。

乡土美术范文第3篇

乡土文化艺术,就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艺术。它表达了民间群众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奇葩。

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拉斯金说:“文化艺术的发展是该民族道德水准的反映。”在民族文化艺术走势强健的今天,弘扬本土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优势和特长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让民族文化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应大力借助学校教育,让乡土文化艺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通过对乡土文化的认识与整合,提高学生保护、传承、弘扬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意识。美术教学活动,因其具有极强的文化艺术性,因此,在弘扬乡土文化艺术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艺术

现代课堂教育空间对文化互动上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其潜在的价值也是无可比拟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乡土文化艺术,既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有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和依托乡土资源,即是对这一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而融合了地方文化的美术课,更为美术教学增添了特色。就如在上《长城礼赞》(湘版九年级美术下册)这一课时,讲解了“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长城逐渐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后,也来讲讲作为我们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永定土楼的精巧结构与独特风格。又如在上《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这一课时,讲解了“北京故宫庄严、宏伟的太和殿,那对称的格局既张扬了封建皇朝的尊严与神圣,又寄寓着朝野和谐、社稷稳定的深意。”之后,也来讲解“土圆楼—承启楼厚重、粗犷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秀丽的造型艺术,以及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承启楼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长城、故宫——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而那些既壮观,又抒情的方圆土楼群,却让我们为客家先民的聪明才智而感到骄傲,从而使学生萌发“要更好的保护土楼,传承本土文化艺术”的强烈意识。在讲解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体会北方山水的雄、奇、险、峻时,也可讲讲福建武夷山的恬淡秀美、连城冠豸山的婀娜多姿,家乡东华山的朦胧宁静……。

总之,教师如何将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切入到每一堂美术教学中,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弘扬乡土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讲解乡土美术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美术时,能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不同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在继承本土文化艺术的同时,应具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及人文精神。

二、在课外实践中,感受乡土文化艺术

美术学习不仅来源于书本,也来源于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永恒魅力,是人们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增长知识的绝好空间。学习美术更应该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当地社会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深厚的人文性。在课外实践中,可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去感受乡土文化艺术。

1.艺术采风活动

文化艺术根植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的,人类的理想、情感智慧等人文特征蕴含于美术作品之中。对乡土文化艺术进行绘画写生、摄影等,一方面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家乡的人文景观,有利于深入了解乡土文化艺术。另一方面通过写生、摄影、创作等形式,使乡土文化蕴含于艺术作品之中,更有利于乡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闽西这块红土地上,不仅有永定客家土楼、连城冠豸山、培田古民居、古田会议会址、汀州古城——等名胜古迹;
还涌现了张鼎丞、邓子恢、扬成武、刘亚楼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还流传着多少生动感人的故事与传说。这些都是当地美术教育的优势资源,也是发展当地美术教育的有利条件。如今,许多文人墨客、艺术大师驻足这片热土,进行采风、艺术实践。作为学校美术兴趣学员、摄影爱好者、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更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去感受、去表现、传播乡土文化艺术。

2.远足实践活动

“远足”实践活动已成我校学生的一项德育课程,每学期一次。主要以永定土楼、革命基点村、知青旧址、农场等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特色的地方作为远足实践活动基地。如在西溪农场,学生置身其中,想象着当年厦门知青热火朝天的干活情景。而“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的标语,让人回想起那个悲壮年代;
在金砂张鼎丞纪念馆、革命暴动旧址缅怀先烈,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另外,校团委、学生会,以及学校“客家文化研究会”“书画协会”等校园组织机构,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家乡的人文景观、民情风俗,近距离接触乡土文化艺术,感受乡土文化艺术魅力。如土楼里发人深省的书法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不仅深刻感受了客家先民健康、原始、质朴的美学思想以及艺术创造、智慧才能,而且增强了我们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参观考察、远足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各种技能的培养,又提升了学生对乡土文化艺术的认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艺术的热爱,保护家乡传统文化的意识进一步加强。

3.当地民俗活动

当地社会保留的一些传统习俗,如岁时节令和生活仪式,如诞生、结婚等重大的庆祝活动,都会有多姿多彩的美术形式出现,以渲染喜庆氛围或祈祝吉祥如意。它也是绘画设计的原型和起源。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去看坎市镇的“打新婚”,看湖坑镇李氏“作大福”,看抚市镇元宵“走古事”——。有跳采茶灯的、踩高跷的、舞龙灯的、玩狮子的、扛大旗的、摇小旗的、提香篮的、演奏传统“十番队”优美乐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场面盛大,热闹非常。这些感受至今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而这些民俗活动和民间故事,既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也铸造着我们的民族灵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不仅启迪了我们的心智,也成了我们美术创作的源泉。

因此,在春节、元宵等节假日,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健康、快乐的民俗活动中去,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开发校本课程,传承乡土文化艺术

丰富的本土文化艺术资源,是学校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教育部关于“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原则指出:学校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地方内容或结合教材内容融入本地可利用资源充实教学内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建立三级课程体制的重要内容。

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乡土文化艺术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有利于教师传播乡土文化,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艺术经验得到丰富和升华。同时,来自身边的材料特别容易使学生可亲可信,产生对家乡无限眷恋的情感。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闽西有着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俗艺术,美丽的自然景观、悠久的人文历史、客家先民的建筑杰作以及极具特色的人情风俗,这些无不凝聚着闽西乡民的艺术创造及智慧才能,也积淀了闽西厚重的乡土文化艺术。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艺术、自然环境资源,开发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课程,以弥补国家美术课程的单一与不足,发挥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优势,使学生在乡土教材中学习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的文化艺术,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多样性和实用性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弘扬乡土文化艺术,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校语文组负责编辑的《客家民俗》读本已审定并在校内发行,而美术组负责编辑的《土楼艺术》也即将完成。以此把乡土文化艺术的传承教育贯串在学校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乡土美术范文第4篇

从现代意义讲,现代与区域性传统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使命成果。而当代艺术的指涵,正如范迪安所诠释的:“当代艺术、即现代艺术发展的今日状态”。今天,是现代意义上的今天,当代,是现代意义上的当代。现代艺术与现代审美的不可逆转和时代性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伴随西方现代文明全球覆盖式的传播和影响,也不只是艺术的多向性发展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带来了现代审美观念。现代审美观念缘起于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3]如果我们不能从文化进步性的价值认识来看待现代艺术,就很容易陷入循环反复的盲目否定和批判。从徐悲鸿对现代艺术的否定,到不同时期的批判和抵触现象,乃至当下现代艺术的边缘化处境,都可以反映出传统观念惯性作用下的排斥和抵触,其间所反映出的认识能力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美术创作领域,尽管艺术家们在努力解放思想,对现代艺术进行枝节式的理解和误读,但全面系统的认清其内在价值意义还是困难的,无论是实用主义还是功利主义观念,都无法真正做到对现代艺术的系统化理解和清醒认知,其实质性价值所在、释放自由创造原理、认知的进步性自觉、以及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认识,所呈现的初级状态,均归于对现代文明的不求甚解和对现代艺术的盲目排斥和抵触。相形之下,在艺术设计领域,其源于传媒发展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赢利艺术”效应,则完全分享着现代艺术和现代审美的价值成果。如2008奥运和上海世博会的设计,在国际文化圈成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现代性传播和影响。相形之下的艺术创作领域,却普遍呈现出审美观念的认识滞后,可以说他更像旧时代保守老人,闭关自守、满足现状,安稳无忧。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体制改革下的艺术繁荣、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使得艺术原创的滞后处于尴尬境地,这也是实际现状,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我们都无法否认对现代艺术与现代审美认知的缺失。[4]于此,我们就有必要对现代艺术的价值所在,提出明确的认识定位。因为现代审美源于现代艺术的价值认知,也就是说,没有现代艺术,就没有现代审美。这里我们暂且略去对现代艺术史的回顾和讨论,而直接提出现代艺术的三大成果。

一是形式构成体系的建立。从1907年“立体主义”的产生到抽象艺术的出现,是形式构成体系创建的关键前提。20世纪20年代,形式构成体系创建于德国魏玛包豪斯学校,康定斯基、克利、费宁格、伊滕等大师受聘此学校,因为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创立了形式构成体系,于此开启了现代设计艺术的体系化发展模式。由形式构成体系带来的审美观念,成为那个时代谈论艺术的核心话题。设计艺术通过对现代艺术的认识转进,从而获得巨大的动力源。现代文明中的现代艺术成为一个吸引世界目光的神奇领域。对于形式讨论的主要意义在于,绘画从此摆脱了造型与技巧的单向性传承方式和客观描绘束缚,而转进为思维方式的展现。也就是说形式观念成为现代艺术的首要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法认知其文化进步意义上的现代审美。

二是实验方式的建立。绘画艺术的传承方式、尤其是写实艺术的造型基础与表现技巧,是绘画艺术赖以传承的核心基础,无论是西方写实主义、还是中国卷轴画传统,均体现为审美标准的前置设定,造型方法和表现技巧的讲究在代代传承中形成象牙塔式的层级审美方式。在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对学院派象牙塔式的层级审美方式的瓦解和摧毁是革命性的,他致使传统的单向性传承方式转变为多向、放射性的现展方式,多元并举方式带来的艺术发展,彻底解放了艺术创造的自由活力,画种壁垒被打破,艺术家在纵心所欲和不择手段的实验探索中兼容了所有技术手段。可以说实验方法成为现代艺术的孵化器,正如罗伯特•休斯在他的《新的冲击》一书中所言:“整个欧洲都像一个实验室,现代艺术不断从那里产生出来”。在这里,准确认知实验方式的全部含义,其意义在于其间隐含着的创造原理与突破观念束缚。[5]在艺术创作领域,对实验方式的探讨大多散见于艺术家对艺术的谈论,“实验”一词出现频次之多、人们关注“实验”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立足于画种自身规则下的‘实验’讨论,是难于获得实际意义的。问题在于单纯画种不能孕育出实验方式,而是“实验”孵化出了现代艺术。从这个意义讲,“实验”是打破画种界别,实现跨界的综合技术方法,包括材料技术和学科交叉的认识观念。我们有理由认为,实验方式的认识更多缘于对原始艺术、民间美术、儿童绘画,艺术涂鸦、包括疯人艺术的再认识,在那些非文化身份的艺术表现中产生出的手法和形态中,更容易理解实验的含义。实验是不择手段、是纵心所欲、是自由创造、是以意图传达为目的的艺术手段。

三是语言传达方式的建立。艺术必须传达意图,他通过视觉传达方式实现语言表述。现代艺术放射状的表现形态、那些平面、立体和空间、以及装置、行为、综合材料、观念艺术等均在语言方式上拓展了人类视知觉的辨识可能性。语言方式的探索意义还在于不同区域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换,即所谓国际语境所代表的语言方式。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为包容性,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性希望。现代审美观念可以赋予民族文化以现代性发展活力,民族美术也会赋予现代审美以中国文化精神。那么,民族美术就需要纳入现代审美中加以重新认识,正如毕加索坦言:“艺术不是创造而是发现”。也就是说凭空的创造是不存在的,现代审美发现也是文化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当代艺术家戴维•史密斯也说道:“在没有任何文化传统的艺术中,什么也不会有”。在现代语言方式中,视觉意图的传达不单单是语言上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属性上的文化身份表述。也就是说,文化立场与文化身份的现代性表述,需要立足我们自身文化传统的价值认知。民间美术赖于民俗文化传承而传承,民俗文化生态孕育出的各种美术形式,决定了其民族文化的根本属性。[6]从民俗角度看,我们可以将城市民俗与乡土民俗做一个区分,由于环境的不同,城市民俗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明显优越于乡土民俗。尽管在城市民俗中并不鲜见与乡土民俗类同内容,但他的市民文化和市场需求更多体现为工艺美术形态,对物质材料和工艺水平的追求代表了城市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而在乡土民俗中,由于农耕生活水平的低下和长期稳定,那些出自于劳动者之手的各种民间美术形式,以代代传承方式稳定延续下来的,他们没有文化身份也无艺人身份,甚至普遍是不识字的庄户人。这类同于原始艺术与儿童美术。这种非文化身份的艺术则是缘于民俗文化的氛围影响,蒙昧意识中的冲动和创造力往往是巨大的。在那些原始艺术、儿童美术、涂鸦艺术和疯人绘画中,意识冲动与情绪宣泄是纯粹的,他们没有名利思想,也无私心杂念的困扰,单纯状态下的刻绘涂写更多缘于他们内心的原始冲动。这在乡土美术中同样体现出这种原发性和原创性,不同区域的乡土美术赖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体系,它反映的是大一统的民俗文化属性。本文来自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二、现代审美与乡土美术

以现代审美看,乡土美术中蕴籍的理想愿望、民族情感、文化精神、思想观念和意图传达,已距现代文明和思想进步渐行渐远,但其表现形态的视觉审美意义却越来越显现出令现代审美目光陶醉的魅力。形态上的平面、立体、空间形式,尤其是那些与民俗生活浑然一体的各种美术形态,面人、剪纸、纸马、年画、绣品、布艺、器物造型等,那些承载着美好圆满愿望的图形符号,理想寄寓,均在民俗文化庞大体系下呈现出内在的审美魅力。也由于乡土美术的简素朴拙性,那种顺手拈来的自由性,使得意识冲动下的样式呈现为充分的活力表力。从形式特点看,乡土美术形式的两维平面属性,贯穿于其各种表现形态中,平面的如剪纸、木版年画、绣品、农民画以及墓室砖画壁画等,两维平面的自由性,在现代表现观念中是无可比拟的,正如美国艺术家路易斯•内韦逊坦言:“二维平面远比雕塑优越,更多隐秘就存在其中,你看着一个平面就会获得深层的共鸣,好的艺术就是从中追求一种超越。”在乡土美术形态中,图底并置关系同样体现了形式构成趣味,这在农民画中体现得更为典型。又如立体形式,那些面人、布艺、土陶器物、石雕砖雕版雕、雕梁画栋和建筑装饰等,无论造型还是结构方式,均体现出明确的立体构成特点。再如空间形式,屏风、灯笼、风筝、帷幔装饰、伞具、中国结、园林设计等,对空间的结合审美方式,场景空间的境趣追求等。如果以现代审美的眼光看,民间美术的完整生态所呈现的、与现代形式构成体系具有惊人的相似。从实验方法看,民间美术的技术方法是随时随地而实现转换的,石工、木工、瓦工、窑工、剪裁、针线活、金银铜铁工、橱艺等工种技术均转进于艺术创造手段。这在现代实验方法中不择手段的需要中,尤其是技术借用上,民间美术生态中饱含了技术手法的借用与转进方式。从语言传达方式看,民间美术缘于民俗文化的历史沉积和完善,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生态的约定俗成,致使其生态之上的美术形态凝聚了准确的寓意和意图传达,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的不同目的,在美术形态上的语言传达是单纯而明确的。[7]这在现代审美中,语言传达方式的单纯原则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传统民俗中价值观已被现代文明价值观所替代,两者渐行渐远。事实是民间美术的传统语义需要民俗文化的知识基础才能明确。而语言传达方式,则是需要从中领悟并进行现代方式转换的。乡土美术中的意图传达,蕴籍着独特而丰富的语言方式线索。

乡土美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土美术 教学模式 探究

乡土是一个文化学概念,是指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包括这一地方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等。美术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广义的美术则凡与造型和色彩有关的因素都可以是美术的范畴,而狭义的美术则是指绘画、雕塑、装饰设计等。可见,乡土美术一词包含了社会学与文化学的综合含义,是一个看似简很单实则很复杂的一个复合型的概念。从狭义上来说,乡土美术就应该是指乡土中的美术成分,比如民间绘画,民间图案装饰,民族服装,民间雕刻等等,这类乡土素材是广大劳动群众集体创造的结晶,它反映了某一乡土族群的精神特征和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认知方式,是民族、族群的精神、思想和审美的共同结晶。它蕴含着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文化因素,因此有很高的综合学术价值。广义上说,乡土美术则是指乡土中的美术成分,而美术成分则不仅仅只包括以上所说的内容,也包括了乡土文化中含有造型和色彩的一切因素,例如砍柴用的刀,耕田用的犁,甚至遮风避雨用的斗笠蓑衣等等,也包括一定的造型因素,这些造型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生活经验而得到的最合适的造型,同样蕴含着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文化因素,同样有很高的综合学术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乡土美术虽然有很高的综合价值,但是在众多的美术专业院校教学大纲中,把乡土美术内容融入教学体系的并不多见,除非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大纲。198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中等师范教育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有乡土美术教育的相关要求①,根据这一大纲编写的中等师范教育美术教材也有相关的教学内容②,但是随着中等师范教育逐步升格,相关课程没有受到重视,乡土美术教育在提升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融入高师或者小教本科的课程内容,也没有融入美术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而是淡出了教学体系之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然而,教育部的历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都有关于乡土美术的相关教学内容,各省区自己编写的美术教材都会把本省区的乡土美术内容编入教材,而高等师范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理所当然应该重视乡土美术的教育。高等教育中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传授,这样本无可厚非,但是在系统传授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横向知识体系的建立,使学生学会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认识乡土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有着很高的综合价值的乡土美术,作为高校美术师范专业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把相关内容融入自己的课程体系中。

乡土美术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是很综合的,除了具有知识上的意义,还具有很综合的德育、美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

乡土美术教育首先是乡土教育,乡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由热爱家乡而热爱国家以及文化传统。有了对家乡的爱,就会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才有建设家乡的根本动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族群文化的尊重,从而促进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深刻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族群和谐。

2、 有利于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传统文化很多是通过口口相传得以保存的,而它们大量存在于民间,有的已经融入民间的乡土文化中,体现在乡土美术上,通过学习乡土美术,更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从根源上了解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成分的内涵,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及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的传承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

3、 有利于丰富教学内涵。

高校的美术教育以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授课的基本范畴,在这个知识体系中有着自身的逻辑和系统,但是这并不等于乡土美术素材与其他专业的教学内容相违背,而恰恰相反,它们在原理上是相通的,是并行不悖的,在专业上也是平行的,在技术上则相对边缘,因为乡土美术的技法特点比较丰富,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所有的美术类技法都可能被乡土美术所使用,因此,把乡土美术内容引入课堂,其实是引入一种文化内涵,也使教学更贴近艺术的真实本身。

广西的乡土美术资源分布较广,按材料分可分为布料类,有少数民族服装、刺绣等,纸张类,有剪纸、年画等,木材类有建筑、乐器、劳动工具等,金属类有银饰、铜鼓等。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东部主要是客家人的宗祠寺庙美术,客家戏曲美术,瑶族服饰美术等;
南部则是渔业文化美术,壮族建筑美术,壮族服饰美术,京族服饰美术,陶器美术等;
西部是“那文化”的中心地带,是壮族美术比较集中的地区,壮锦、绣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壮族服饰、建筑等等都是很典型的乡土美术;
北部则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的民族自身的美术特点已经不够明显;
例如毛南族、么老族、彝族,而苗族、侗族自身的民族美术特征很明显,苗族的服饰美术更像是一座美术宝库,其中包含了剪纸和刺绣的各种技法,而苗绣更是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特种刺绣之一;
侗族的建筑美术则一枝独秀,风雨桥和钟鼓楼是民族建筑中的奇葩。瑶族多个分支服饰美术也很有特点,铜鼓也是一个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术内容的乡土美术素材,而近年所开发的与壮、苗、瑶族相关的盘古文化也有相当的美术成分。

广西虽然有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但是这些资源被转化为教学素材的并不多。国家教育部已经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采取了取消升学考试等等措施以促进教学科目的平衡发展,但是各地区为了工作考核而以考分为排名依据,这也间接维系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格局,为了追求排名靠前,各校也只能狠抓考试科目,美术学科也就保持了低人一等的副科身份,美术课程不能得到保障,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素材难以纳入教学系统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相当数量的学校在乡土美术教育方面的认识不够,执行教学大纲的力度有限,制度不够严格。各学校都在考核或者升学的压力下不断给学生学习考试科目,而图音体不例如考试科目,重视的程度有待加强。

2、 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提高,很多从事一线美术教育的教师缺乏对乡土美术的深刻认识,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由于乡土美术在高等美术师范专业的专业设置中相对空缺,造成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应有的乡土美术知识,即使对于自己家乡的乡土美术也认识有限,甚至产生认为乡土美术是不屑一顾的雕虫小技的想法,在教学中没有处理乡土美术素材的能力。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主动引入乡土美术内容,或者排斥乡土美术内容的现状。

3、 不少学校意识到乡土美术作为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很有必要大力挖掘,深入开发,但是迫于师资和投入,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是因本地的乡土美术资源难以引入课堂,另一方面又因为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而不愿投入,形成了二者的恶性循环。

以上现实说明,要把广西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资源传化成教学资源,除了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培养具有乡土美术才能的教师队伍。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美术专业,把乡土美术素材引入课堂,不仅十分有必要的,而且还十分紧迫的。

目前,就全国高校美术教育现状而言,还没有比较全面的乡土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也没有哪个高校把系统的乡土美术作为必修课程之一来设置。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作为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摇篮,肩负着为广西乃至全国部分省区培养美术教师的重任,在提倡素质教育为主要精神的新课改观念下,我们的教学也要紧跟时代要求,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引入乡土美术不仅有利于丰富“一专多能”的基本培养目标,也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把乡土美术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使之融入教学体系中。

把乡土美术素材引入教学体系,培养目标则是具有乡土特色的新型美术教师,这些教师能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乡土美术,在教学中有能力积极主动自主使用乡土美术素材;
在课程设置上,按照美术教学的一般习惯,应该以材料作为分类原则,设置布工、纸工、木工、金工等课程,每类课程还可以设置平面内容和立体内容,如平面布工、立体布工、平面纸工、立体纸工、平面金工、立体金工等等;
在教学内容上,以广西的乡土美术素材为主,兼顾其他生源省份的典型乡土美术素材,例如山东的民间年画,湖南的湘绣等等。在教学原则上,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原则,开设实践类课程使学生掌握乡土美术的制作原理,同时结合艺术理论课程或者其他文化课程,进行乡土美术理论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乡土美术的文化内涵。

我校美术教育专业、设计专业均可引入乡土美术内容。在1.5+2.5课程设置中,可以把乡土素材放在2.5课程中,2.5课程共5个学期,除了最后一个学期毕业创作和毕业答辩外,其他学期都可以安排一定的乡土美术素材③。设计专业则可以至始至终融入乡土美术素材,具体建议如下:

1、 少数民族服装作为相对专业的类别,可以安排到设计专业的课程中,设置“广西少数民族服饰”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和制作基本原理,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面。

2、 油画、国画专业第五学期的工艺制作课程就应该安排相应的乡土美术教材,各专业都应该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3、 剪纸和年画比较接近版画专业内容,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

4、 壮锦、绣球、银饰、铜鼓等最富有广西特色的内容则应该作为专业必修课,让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了解,掌握制作原理和文化内涵。

5、 配备专门的专业教室进行乡土美术实践,在不大量增加教学成本的前提下完善教学内容,例如壮族服饰、苗族服饰、绣球、壮锦、侗族建筑模型等。

6、 完善艺术实践的内容,把乡土美术素材作为艺术实践的硬性指标来完成。

7、 调整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增加乡土美术原理和文化内涵的讲解,使学生提高对乡土美术的认识。

乡土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成分,其综合的文化价值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拓展,真正乡土美术素材融入教学体系,还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搜集整理,使之系统化、序列化。我们期待乡土美术的相关内容恰当地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对教学体系形成很好的完善和补充,实现有的课程体系能培养出具有乡土美术特色的师范美术师资。

参考文献:

[1]中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编写组,《中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