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能力【五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7-18 15:20:13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实验能力范文第1篇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并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能力【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实验能力【五篇】

实验能力范文第1篇

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并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不良习惯。观察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窗口,是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第一步,观察能力属于感知范畴,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的反映,在教学中要指出观察的目的,指导观察方法,组织观察过程,培养观察能力。第一节课把镁条燃烧实验作为学生观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具体“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与描述实验现象,必须把握“前、后、中”三个方面,变化前物质的色态,变化中的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变化后生成的物质的色态,要求学生边试实验、边观察、边记录。引导学生观察有序,在实践中培养了能力,获得了知识。及时反馈获得成功,激励学生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观察时应注重提高观察的准确性,特别是应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能粗枝大叶,马马虎虎。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在众人之上的”。向学生介绍化学家雷利用不同方法制取氮气,测定其密度时,发现存在着微小差别,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深入研究,从而发现了新元素——氩。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进行具体的训练。如辨别硝酸钾粉末和晶体的颜色,观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多数学生都能观察到,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白光,瓶壁上产生水雾,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实验中蜡的熔化,移动时,火焰明暗程度的区别,让学生学会观察那些不明显,但又重要的现象,能够使学生向观察的高阶段发展,促进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刻性。

二、 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素材,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与相比的。

1.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是积极主动的学习的重要前提,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直接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入门的“老师”。绪言和氧气的大部分实验主要以演示为主,学生只在分组中作个别实验,学生重点练习基本操作,我采取了边讲边实验的课型,我注意了操作的示范性,对酒精灯的使用,固、液体药品取用,组装仪器,加热固体液体等操作,都规范化演示,除做好课本上规定试验,还在各章中增加一些演示实验,趣味试验.。例如,在绪言课上增加了白花变红、红花变白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通过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爱好和钻研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

实验能力范文第2篇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一场世界性的教育浪潮正在兴起,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我国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顺应世界这一潮流搭上这趟改革班车,作为实施教育的新教材,也在不断适应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对其在国际上的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它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因而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关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验中,通过对一些感性材料的接触和研究,能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理性思考。物理的探究源于生活,又用其研究的成果来指导生活。物理问题的探究经历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总结交流实验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探究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利用仪器器材模拟或重现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来让学生对该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包括课堂演示实验、课堂分组实验的教学指导和课外小实验及家庭小实验的指导。实验探究能力是指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往往与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关,主要体现在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善于思考分析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强化学生感知的同时纠正了其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二、如何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中的作用

教师要发挥各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物理实验按来源?形式?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课堂: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

1.演示实验的生动?直观?形象,极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演示实验要有启发性,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例如在讲授流体压强时,我们可以用一只漏斗?一只乒乓球给同学们演示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先把漏斗的尖部咬在嘴里,漏斗口朝地,当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去,在向漏斗里吹气的同时把手松开,奇妙的现象出现了,虽然手离开了乒乓球,但乒乓球并不落下来,却在漏斗口附近跳动着,同学们会被这一现象惊呆了,“为什么乒乓球不落下来呢?难道重力就不存在了吗?”再将漏斗和乒乓球交给某个同学,让其仿照老师的动作表演,他会吸足了气,集中力量对准漏斗尖部吹气,想把乒乓球吹下去,结果,乒乓球照样在漏斗口附近跳动着,并没有落下去,你吹得愈厉害,它跳动得愈快。这一场面,会激发在场每位同学的努力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时候,老师再解释这一奇妙的现象,这一堂压强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2.课内小实验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穿插在当堂内容中的小实验。这不仅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突破难点,而且也烘托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边学边实验”的氛围中自然地产生了学习兴趣。它具有趣味性强、方法简单、易做、实用的特点,有助于打破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如在静电教学中,“纸上跳舞”的小实验,使学生在笑声中体会到静电的产生与防止方法;
再如,在“超重?失重”的教学中,自由下落的易拉罐中水竟然不从孔中射出,学生在惊讶之余了解到失重现象。讲解力的合成实验时,用一条线从中间对折后拴在木凳上,然后两手各提一股线,并逐渐分开,来研究分力与合力的“小实验”。这些趣味的小实验是不用障眼法的真正魔术,它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引发大家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

三、教师应该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其一,利用探究模式教学加强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这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在应用这种模式时,要求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重演与再现内容。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就应该合理利用探究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我们都知道,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习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探究的能力、培养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等。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让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最为基本的科学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协作,这种思维程序的完成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才能更好的达到课程规定的目的。

1.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是探究模式的重要条件。物理的认识过程多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观察是认知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该指导学生善于观察。使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和初步掌握观察方法;
在实验完毕后,教师应及时纠正存在问题,要根据实验重点和容易忽视的现象进行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这样通过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探究,再经过疑问、更正、指导和探究,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养成一个全面、仔细、系统的观察习惯,为今后学生们主动探究打下基础。

2.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它是操作的必要条件。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是新课程教学中竭力强调的,这不仅是为了每一位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而且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物理联系与实际进行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体现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要用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感染教育学生,切忌违规操作。

3.加强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是探究教学模式的归宿(落脚点)。做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某种结论,因此,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无论观察到什么现象,都要进行分析、探究,从而获得结论,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中,发生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和实验误差在所难免,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和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对整个实验主要过程的分析探究,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构建家庭物理实验室,创造学习物理的空间

开展家庭物理实验活动的具体做法:有计划、有目的严肃认真地进行家庭物理实验;
在实验中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能得到什么结论;
定期检查学生完成家庭物理实验的情况,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过程,对成功之处给予表扬,对不足之处帮助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家庭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其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些简易的实验来说明和验证一些原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范文第3篇

一、目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

1.学生素质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的科学文化相对比较闭塞,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见识比较狭窄,且对新事物的主动探索意识比较淡薄;
即使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也不能够大胆地去探索。这在我们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绝大多数同学不愿意去动手实验,部分学生小心翼翼地去做实验,害怕出现错误,往往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

2.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旧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先讲清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演示,学生观察后师生共同按照课本中的知识总结实验现象及结论。为数不多的学生实验也是由老师先讲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有时甚至老师先演示后学生才模仿着完成实验。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教学设施方面的原因

目前农村中学几乎是每所学校一个化学实验室,一个班进行学生实验课时,少则2-3个学生一组,多则4-5个学生一组,这样就为部分学生逃避动手实验提供了便利。

二、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我们有必要在农村中学中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实践证明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通过设计一些小实验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获取新知

新教材中单独设立了家庭小实验,不仅体现了化学实验改革面向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实际的趋势,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操作的能力。在这些家庭小实验中,实验设计一般都比较简单易行且安全。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住校,因此我们可以改用家庭小实验为课前小实验,在每一堂课之前老师先准备好几组小实验用品,然后请几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其余学生观察,然后进行点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能达到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便可。例如,在学习了“Cl-”的检验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无数个小实验,学生尝试到了动手实验的,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通过探讨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材中的验证性演示实验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得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并通过新旧实验装置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索实验的欲望。例如,在进行Na2CO3、NaHCO3稳定性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去改进、大胆去创新,让学生分组自己讨论,自己实验,老师在一旁提示指导学生,最后每组拿出自己改进后的装置供大家参考,师生共同讨论其优缺点。最后老师给出如下改进装置供同学们参考,共同讨论其优缺点。

3.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失败中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一些比较安全的化学实验,老师没有列出要注意的事项,而用反复纠正错误的实验方法强化记忆操作要点。(如使用胶头滴管的方法,加热固体药品的方法

等)。我让学生反复实验,并不断在身旁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的失败中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加深他们的印象,锻炼他们大胆思考、大胆操作。

4.通过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通过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浓氨水的易挥发性为例。我提供如下实验用品给学生:NaOH溶液、浓氨水、酚酞试液、两只用滤纸叠成的蝴蝶、铁架台、烧杯若干,让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装置Ⅱ中的喷洒有酚酞试液的纸蝴蝶变红,说明浓氨水极易挥发,NaOH溶液不易挥发(如图Ⅰ、图Ⅱ所示)。

5.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改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有条件时边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边讲课,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在学习Al2O3、Al(OH)3的两性以及Al(OH)3、AlO-2、Al3+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就可以在实验室中边让学生动手实验边讲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6.开展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

实验能力范文第4篇

首先,一个好的物理问题,等于实验探究完成了一半。“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而探究就要有问题,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应当注重提问。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然免不了提问,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不是加了问号就是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但是梯度也不能过高,起码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的绝大部分,这样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才不至于丧失,才会更愿意去想、去思考,去自己动手实验。如果问题的梯度过高,学生通过实验无法解决,就将使其失去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信心,并对物理实验产生抵制情绪。所以,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
问题要具体明确,避免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模棱两可,思路不明朗,使学生无从下手;
问题要精,既符合情景又使问题的形成自然化,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教师在提问的同时还要明白: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
同时“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我们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其实验能力,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据了解,“如何实现有效提问”目前已成为日本大多数教育家们集中研究的问题,因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

其次,要使学生主动去实验、探究,必须创设好物理情境。在实验前,教师要能够先设计一个好的物理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尤其对于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所以,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对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物理学习的动力,更有利于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再者,实验要贴近生活,并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用具来完成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设疑,但问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挖掘教材设计实验;
善于联系实际设计实验;
优化实验设计,最终做到既有趣又有好的效果。这样不仅使物理课堂不再像过去纯粹的教师演示实验那样枯燥无味,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并把纯粹的“教师教”变为“学生主动求知探索”,而教师只是指导和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获得和理解相关知识和学习探索的方法。同时,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器材来做物理实验,解决物理问题,让他们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并用物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形成如此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教师“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当然,在教学之余,教师也可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经常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物理新知识、实践物理新知识。例如讲到“声现象”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调查自己家附近的噪声现状,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或者降低噪声的方法;
学习了“光的折射 透镜”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到眼镜修配店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视力检查和镜片的配制过程等。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配合课堂教学和实验,也让物理教学真正融入生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看成物理课堂教学的轴心,从而在教学结构上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一起实验探究。

说到这里,似乎对于物理教材始终未提及。但自古有句话“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对于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能用实验解决的要尽量做实验,且最好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
尽管教材上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是我们认为教师应当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实验,从而通过其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感知物理实验的真谛,同时也能改善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痼疾,提高学生们的实验素养。

实验能力范文第5篇

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实验性工作能力为主的检验技师和检验医师。目前卫生检验在专业设置上有卫生检验专业(学制4年或5年)、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和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1]。在培养模式上有学校自办、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卫生检验做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卫生检验工作范围越来越宽、要求越来越高的新情况。因此为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进一步强化检验医学人才尤其是卫生检验人才的实践能力,我们从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期望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出符合我院具体实际,又能加速检验医学人才特别是卫生检验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山东省卫生检验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卫生检验人才。

1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模块化层次,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专业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卫生检验专业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县级以上卫生防疫人员26万余名,其中15%~20%为卫生检验人员,卫生检验专业队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职称不高,业务素质不强,专业背景不深等突出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2],我省总体卫生检验队伍的现状与全国基本相同,公共卫生形势的发展要求与队伍现状不相适应的矛盾也较为突出。经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我院将该专业设置为“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考虑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两大学科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卫生检验专业的全部课程。本着基础深厚、专业突出的原则,我们将课程模块设计公共基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医学检验5个模块,开设了人文公共基础课程例如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医用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科研概论、医学信息检索以及系统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医学概要等临床医学课程,还有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等预防医学课程;有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职业医学检验、化妆品检验和生物材料检验等与分析检验密切相关的卫生检验课程;有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等医学检验课程。2003年和2006年我们两次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人文教育基础课占24•1%,学科基础科占22•9%,专业必修课占19•4%,专业限定选修课占14•2%,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占10•4%,课外创新教育占5%。与2003年相比,本次课程调整的特点是大幅压缩了教学学时,从3712学时降低到3223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扩大了专业门数和增加了一定的学时,突出专业知识的学习;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学时,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比例由过去一般的1∶0•6~0•7提高到1∶1;部分专业课程甚至达到1:2。首次将课外创新教育学分纳入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课外创新教育学分。为突出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方向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将部分涉及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的课程进行了有机融合,例如我们将医学检验的临床微生物与微生物检验课程改成为细菌学检验和病毒学检验,加深了有关微生物检验的理论和检验水平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构建检验医学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不仅是巩固和升华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更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的主要渠道。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既要了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更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各种实验基本技能并养成创新性科研思维习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科研型和开拓型复合人才[3],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主体,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当中,教师以讲深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努力目标,学生则以从教师那里获得定论、定性的知识为目的。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们认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这一弊端进行改革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去进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式思维方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转换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互动空间和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特别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卫生检验领域的技术“尖兵”,即所谓“GoldHand”(“金手”)。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所有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都要坚持一切为实验教学服务的原则,主讲教师实验要准备充分(包括坚持做预备实验),指导实验要做到“三勤”,即腿勤(巡视学生操作了如指掌)、嘴勤(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手勤(做必要的示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够圆满完成教师规定的实验任务,而且独立设计并积极要求参加开放实验的热情非常高。根据专业发展的动态趋势、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引入新的实验技术,更新实验项目,对所有课程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进行了重新认证,在开设的20门专业实验课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比例达90%。例如: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检验实验课中,我们把现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采样、实验室的检验、结果的综合评价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在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中,我们把生物学样品的采集、处理、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报告的书写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同时,我们还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科学的、公正的检验医学实验课程考核机制,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就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严格实验规范,要求学生必须绝对遵守原始实验数据的记录保存,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主要从平时测评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基础和综合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占10%、实验操作(如给出相关理论假说,请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占20%;试题测验(考察相关实验及理论知识)占70%;等多种方法进行,最后综合评定得出成绩。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从优。全面开放实验室,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都是处于相对开放状态,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性学习过程[4]。检验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操作多,动手能力强。学生仅仅依靠实验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要熟练掌握各环节就必须经常练习,如细菌形态观察、白血病细胞的形态辨认、血细胞计数等都离不开显微镜。一次显微镜观察记忆不深或没有掌握,就必须反复练,才可达到记忆深刻。再如刻度吸量管的取样、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的使用,经过多次使用才能熟能生巧。目前检验医学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我们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安排专门教师,随时随地开放实验室,尽可能的满足学生需求。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我们安排教师随时指导学生的实验内容,以提高实验室开放效率。#p#分页标题#e#

3注重专业实习环节,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时注意医学检验与卫生检验的结合。卫生检验实习共24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10周时间在教研室进行专题实习,即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实习,或与疾病控制中心联合,共同制定紧密结合实际的专题实习计划;另一部分为疾病控制中心14周的毕业实习。同时,我们也安排了临床医学检验实习共24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批三级医院作为教学基地,与医院一起选聘了一批业务水平高的带教队伍。每个科室均有负责医师,制定了详细的技能考核项目和内容,日常学生有充分的实际操作机会,每一次出科轮转都要组织出科技能考核,考核达不到合格者继续在原科室实习,随同下一批学生进行考核,并在实习鉴定表中记录每一次考核情况。这样严格的实习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进了学生对临床工作实际的了解,而且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临床医师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体会到高质量的检验工作对临床医师诊断的重要性,每年学生都从这一阶段的实习过程中获益匪浅。由于卫生检验工作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紧密相关,并且我院已经和实习基地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这一实际,故而安排卫生检验实习在我省21所疾病控制中心检验科室中进行。我们组织带教教师与基地工作人员一起根据实习工作安排,拟定每个学生的实习研究课题。课题由基地带教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学生不仅要积极投入到这一过程中来,而且研究结束后要独立撰写并上交相关论文。这种目的明确、针对性很强的实习,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避免学生实习过程的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为基地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大大提高了基地工作人员的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与基地的科研协作关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4精心组织专题实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科研能力

专题实习是我院后期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专题实习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是卫生检验方向学生取得学士学位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且这一实践对于本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卫生检验工作尤为重要。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论文题目,查找并消化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做开题报告并确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采集实验数据,汇总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合理的解释结论,撰写毕业论文,答辩。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10周内完成,时间非常紧张[5]。因此就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和部署。我们根据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方向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临床实习-医学检验实习-卫生检验实习-毕业论文专题实习四结合的后期实践教学模式。近年来我们对专题实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方面对带教老师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必须由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教师担任,另一方面调整并延长专题实习的时间,整个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我们要求每位带教老师必须严格把握从开题报告,实验过程,论文写作过程,论文答辩每一个环节。在对课题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不仅要报告出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与研究热点,而且要结合本实验室的条件,选出自己的突破方向、论文方案及进行理论上的可行性论证,经开题报告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注重原始数据的记录,将每次实验过程进行完整记录并在实习结束后交带教老师审核保存。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首先独立思考或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文献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工作的精神及能力。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教师从严把关,反复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多媒体课件答辩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清晰、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并接受由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的答辩,最后从每个答辩小组中挑选2名优秀学生进行全院性示范性答辩,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完成一个科研工作的全过程。经过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学生的积极努力,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专题实习从不知道如何进行课题立项、调查、数据处理、论文撰写到最后基本上得心应手,确实达到了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