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考核中学教师【五篇】

发布时间:2023-07-19 08:35:2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师德考核中学教师范文第1篇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的通知》(渝教师〔〕32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考核相关工作,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德考核中学教师【五篇】,供大家参考。

师德考核中学教师【五篇】

师德考核中学教师范文第1篇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的通知》(渝教师〔〕32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考核相关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照此执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市教委制定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的通知》(渝教师〔〕32号)是市教委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教职工进行学习,广泛宣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工作。为抓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工作,区教委成立以区教委主任同志、教育工委书记同志为组长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附后),具体工作由师范师训科负责落实。各校也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组织机构,落实办事机构和具体的经办工作人员,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突出重点落实责任

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委规定的考核内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工作重点考核教师的行为表现。考核方式采取个人总结述职,民主评议方式进行,同时注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教师个人的意见,综合评出考核分数。各校按照市、区教委文件精神,制定考核方案,组织实施,其考核办法报区教委师范师训科审核和备案。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由学校一把手负总责。考核工作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客观、公正,严防走过场。为有效抓好考核工作,区教委将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在考核工作中走过场,未按照文件要求积极进行考核的,责令重新考核,并将追究校长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严格要求奖惩斗硬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各校要精心组织实施,对考核的结果运用,一定要按照市教委《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的通知》(渝教师〔〕32号)文件精神,其教师个人职业道德考核未达到优秀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不得申评各类先进;
未达到合格的,年度考核只能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两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校长要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因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情节恶劣的,要按相关文件规定予以解聘。

四、关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关于幼儿园、民办中小学和其它事业单位的考核问题

公办幼儿园、民办中小学和其它事业单位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参照市教委《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的通知》(渝教师〔〕32号)文件精神执行。

(二)关于职业道德考核的起止时间问题

为有利于工作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起止时间,与专业技术职务年度考核起止时间一样,并同时进行考核。

(三)关于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的问题

各校结合实际制定的量化考核办法,必须在市教委的计分办法下进行调整,且要广泛征求意见,并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四)关于支教人员和借调人员的考核问题

经组织批准下派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教师和借调人员,参加支教学校和借用学校的职业道德考核,将考核结论通知原学校,由原所在学校上报相关审核材料。

(五)关于因病休息人员的考核问题

中小学教师因病休息超过1学期的,暂缓参加职业道德考核,上岗后,其考核的处理办法与专业技术职务考核相同。

师德考核中学教师范文第2篇

由于很难对高校教职工的工作进行有效计量,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自然也很难制定一个比较客观的考评指标,导致在进行具体考核工作时不能有针对性,只能是泛泛而行,通常的做法也只是对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指标进行考核,其中还有几个不能量化,这样建立起来的考核体系很容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1.高校“师德”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教师是一项古老又神圣的职业,学生与老师相处时间很长也很重要,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教师的个人品质也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他们,正所谓“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师德”,才能给学生正确引导。但目前“师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师德”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师德”不仅是教师品德问题,还是其就具有的职业素养的综合表现。在我国,对思德的考核主要体现在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二是考核依据不足,考核结果失真,对师德的考核本身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之考核过程主观性太强,使考核成为过家家,有些师德失范的老师并没有被挑捡出来。三是考核方法缺乏实践操作性,对师德的考核太抽象模糊,一般都是定性考核,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四是考核结果使用缺乏力度,考核是手段,不少高校都忘了考核存在的目的性,忽视了“师德”的评价作用,如教师职务聘任与晋升时,参考标准主要是科研成果及论文等,而对于师德只要一般就行,也没有因为“师德”先进典型而获得晋升的。

2.不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目前高校绩效考核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考核过程兴师动众,考核结果的应用性却很差。有的院校是无论考核结果如何,所获待遇还是一样或者差异很小,对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也似乎没有什么太大意义,考核结果得不到运用自然就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关于我国高校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对策

1.正确理解高校绩效考核的内涵

高校职工应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理念,明确知道考核不仅是一个控制过程,更是促进激励效果的重要扛杆。作为学校一员应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教书育人,用考核不断激励自己进步,促使自己和学校有共同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并逐步实现。真正认识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了解绩效考核对教职工的工作和学校管理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完成这一重要工作,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清晰、可量化。

2.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首先要知道考核什么和评价什么,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不仅要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考核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对他们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各高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对此高校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有针对性的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级指标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同时确定这四个考评要素的权重,反映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其次,应以发展观为主导,坚持主客观指标的合理均衡,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反映高校教职工的认识、感受等主观判断的重要价值,又要反映高校发展、社会保障等客观因素的积极意义,坚持任务绩效与情景绩效并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员工的特性建立以量化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的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最后,科学的分配权重,明确每一个考核指标所占比重,如职业道德占多少、业务能力占多少、教学水平占多少、学生评价占多少等等。

3.完善客观、科学、公正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

师德考核中学教师范文第3篇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出现了诸如职业理想信念模糊、上进心不强,责任心缺乏、育人意识淡薄、职业道德败坏、丧失教师人格等师德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从领导管理机制、内部动力机制、长效机制等方面来构建中小学师德建设体系。

关键词

新形势 中小学教师 师德建设体系 构建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师德的整体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上能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生活上简单朴素、乐观向上,在职业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为人师表,展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然而,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新形势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冲击,部分教师受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动摇了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崇高职业理想信念,而将时时处处谋求个人利益作为生活目标,丧失了教师的基本道德操守,师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1.职业理想信念模糊,上进心不强

自古以来,教师职业都是一门受人尊敬、神圣的职业,无数仁人志士都以从教为荣,将毕生心血献给教育事业。然而,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缺乏职业荣誉感和事业心,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追求。他们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1],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模糊,工作意义不清楚,没有将教师职业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息追求的神圣事业,而是将它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更有甚者喧宾夺主,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主要投入在兼职上,而仅仅利用兼职以外的时间去完成教学工作,将教师职业当作了“副业”,也有部分教师工作缺乏激情与活力,萎靡颓废、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混日子。

2.责任心缺乏,育人意识淡薄

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倡“教育性教学”,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可见,教书与育人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教师不仅要在学业方面细心培养学生,做学生的“经师”,而且要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精心培育学生,做学生的“人师”。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消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的加剧,使得有的教师责任心减弱甚至缺失,育人意识淡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发展,而无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

3.职业道德败坏,丧失教师人格

西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扬雄在《法言・学行》里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见,教师理应是学生做人的楷模。然而,由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中小学的深刻影响,一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败坏,如对自己所教学生实施收费辅导、有偿家教;
在招生、学生评优评先评奖、入团入党、考试、保送大学等工作中利用职权;
收受甚至向学生及家长索要财物等,完全丧失了教师人格。

二、新形势下中小学师德建设体系的构建策略

1.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领导管理机制

要构建完善的师德建设体系,前提在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领导管理机制。第一,要强化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师德建设领导力。中小学领导要树立“以德为先”的治校理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将师德教育、宣传、监督、考核等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当中。第二,要建立完备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管理。要成立师德建设的职能机构――师德建设处,保证经费和人员到位,并建立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以强化和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要以师德建设处为核心,由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处、纪检监察处、工会等共同组成师德建设委员会,以统筹协调师德建设工作。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督导与评估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督导机构,根据当前的新形势,精心设计并不断完善师德建设评估目标、评估内容与评估方法,加大对中小学师德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并把师德建设纳入对学校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中。

2.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内部动力机制

要构建完善的师德建设体系,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内部动力机制。第一,要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参加师德建设的自觉性。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提升师德境界;
引导教师将师德修养自觉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师德发展目标;
引导教师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教育、班级管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
引导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第二,要健全教师主体权益保障机制[2]。教师是中小学建设的主体,有参与治校议政的意愿与权利,要不断探索完善教师参与治校议政的机制;
在涉及教师主体利益的活动中如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干部选拔中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要依法保障教师教学活动、教育活动、班级管理活动、学术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的自;
在对教师的各种工作违规行为进行惩处的过程中,要保护教师正当的申辩权、申诉权,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第三,要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要制定和完善一整套教师培训研修制度、学术交流制度、科研资助与奖励制度,要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培训研修、开展学术交流合作、进行课题科研,使他们的教学、教育、班级管理、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3.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中小学师德建设成效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师德建设缺乏长远系统规划,没有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实践表明,只有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进而从根本上遏制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1)创新师德教育机制,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

创新师德教育机制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事实证明,要想中小学师德建设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师德教育机制。首先,师德教育的目标要注意普适性和梯度性。师德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一批师德标兵、塑造一批师德楷模,而是要提升全部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因此,师德教育的目标不宜定得过高,不能以师德楷模的标准去要求所有教师,要注意目标的普适性,保证普通教师通过接受师德教育和内省改进都能实现师德教育的目标。同时,师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设计多层次有梯度的师德教育目标――合格水平、良好水平、优秀水平,通过循序渐进的长时间教育,让教师从合格水平逐渐过渡到良好水平,最后达到优秀水平。其次,师德教育的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丰富性。师德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反映社会发展变化对公民道德教育的新标准和学校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道德素质的新要求,满足教师自身不断变化增长的新需要。如当前要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成功观教育、幸福观教育。再次,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师德教育中,除了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文件外,要更多地采用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组织开展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师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举办师德专题论坛、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故事交流会等方式,使教师在活动体验中明确师德内涵,体会教师职业的荣誉感,树立教师职业的责任感。最后,师德教育要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始终。从新教师入职培训开始,到合格教师培训,到成熟教师培训,再到专家教师培训都必须将师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选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优秀教师,必须将师德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2)加强师德宣传机制,培育教师重德崇德风尚

加强师德宣传机制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又一核心内容。师德宣传是师德教育的延伸,完善的师德宣传机制有助于提升师德教育的效果。加强师德宣传机制,首先,要高度重视师德宣传工作。要树立“师德建设,宣传先行”的思想;
要将师德宣传纳入中小学宣传工作的体系之中,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要有专门的宣传机构与人员,要制定系统的宣传计划。其次,师德宣传的手段要体现时代性与多样性。除了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外,要充分利用当今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传播途径如微博、博客、网站、微信等广泛宣传报道中小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感人事迹,营造全国中小学教师均重视师德修养、崇尚高尚师德、争创师德楷模的良好氛围。再次,要善于抓住师德宣传的契机。中小学师德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出现的时候就是师德宣传的绝佳时机。这时,要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进行关注、应对和正确引导。对师德难点问题要进行深入剖析、解读或引导广大教师进行讨论、辩论;
对正面的师德新闻、人物要及时给予褒扬、点赞;
对于负面的师德新闻、人物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鞭挞。要注意抢占舆论制高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师德正能量充满校园与社会。

(3)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预防教师师德行为失范

强化师德监督机制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构建中小学(包括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主体。中小学要充分发挥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处、纪检监察处、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在师德监督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年度评议、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同事评议制度、学生评师制度,并建立教师定期家长会制度,充分发挥同事、学生、家长在师德监督中的作用。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利用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约束中小学教师的道德行为。其次,中小学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平台既包括日常办公场所、信箱、电话、短信等常规平台,也包括网站、博客、微博、微信、飞信、E-mail、QQ等网络平台。对于举报的师德失范行为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举报者,以确保监督举报的实效。

(4)健全师德考核机制,促进教师提高师德修养

健全师德考核机制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首先,要坚持考核主体多元化。教师本人、领导、师德教育专家、同事、学生、家长都应参与教师的师德考核,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其次,要坚持考核内容全面化。既要对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又要对教师在班级管理、学术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
既要对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又要对教师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再次,要坚持考核类型与方式多样化。要把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并侧重于平时考核、定性考核。要综合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座谈调查法、查阅档案法等考核方法。最后,要注意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要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对于师德考核连续优秀者,在评优评先评奖、职称(职务)晋升、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选培等方面要优先考虑;
对于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奖、职称(职务)晋升、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选培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5)完善师德奖惩机制,引领教师提升师德境界

加强与改善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还要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中小学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的教师要授予“师德模范”、“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并在物质上给予重奖,同时在评先评优评奖、职称(职务)晋升、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选培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精神上的奖励,以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的主动性。对于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要严格追责、严肃处理,要依规依法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记过处分,降低或撤销专业技术(行政)职务、解聘或开除等;
对严重违法甚至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任经辉.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路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师德考核中学教师范文第4篇

黔教办师〔2013〕667号

各市(州)教育局,各高等学校,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仁怀市、威宁县教育局:

近年来,我厅在师德建设工作中通过抓机制体制建设,抓载体,依托贵州省团校,设立贵州省师德教育中心,并发挥其在全省师德建设和教育研究、指导、培训服务作用等有力措施,同时通过健全和完善学习宣传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使师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师德素养和德育工作水平,形成了较好的学风和校风,维护了全省教师的思想稳定。近期,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3〕10号),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3年11月1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长期以来,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当前出现的师德突出问题,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重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点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通过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应对并加以引导。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联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师德考核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符合教师职业性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公示后存入师德考核档案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四、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优先评选特级教师和晋升教师职务(职称)、选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六、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问责制度。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七、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有关职责要落实到具体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合力。

师德考核中学教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39-01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只看重教书,不重视育人。由于对教书育人的片面理解,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教书育人。事实上,这只是教书,并没有育人;
还有一些教师因为个人生活或事业的不顺,在课堂上随意发表一些不满学校、社会的言论,这样既没教好书,更谈不上育人。

2.在岗不敬业,治学不严谨。有的教师出于经济利益,整天忙于第二职业,很少投入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不钻研教材,不研究教学方法,不更新专业知识,不关注学科发展。常此下去,结果就是:上课照本宣科,内容空洞乏味,信息量极少,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无科研项目,无专业,教师自身学科研究发展缓慢。对教学马虎应付,对科研更是敷衍了事。

3.无规范德行,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同事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
有的教师言行举止粗暴、穿戴礼仪怪异。有的教师弄虚作假,学术抄袭;
有的教师甚至以教谋私,以职务之便谋取学生财物。将这些不符合老师身份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影响学生,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内在主观因素有:教师个人修养不够;
学校对老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不高。外在客观原因有:教师职业道德制度缺失及建设滞后;
因市场体制改革引起的道德价值观混乱等。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对策思考

(一)提升教师自我修养

高校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必须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至始至终做到敬岗爱业,一切做到对学生负责、学校负责、社会负责,教好书、育好人。把学校和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要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整体提高,根本动力在于每位教师个人修养的提升。

(二)弘扬教师职业道德风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自古以来,教师被认为是最伟大、最圣神的职业。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做好教书育人,岗敬业的典范。高校作为高校教师的培养人,应该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为目的,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为目标,弘扬教师职业道德风范,努力培养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素质高校教师人才队伍。社会作为培养优秀教师的大摇篮,应该努力营造学习先进标兵、道德标兵的社会氛围。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职业道德标兵先进的、典型的模范事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求高校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达成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宣传教师职业道德的共识,营造尊重教师道德典范、学习教师道德典范、争当教师道德典范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的缺失是导致师德建设没有成效的根本原因。首先,制定一部切实可行又具备时代特征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已迫在眉睫。没有一部统一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没有了目标和方向。其次,健全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任何一个考核评价机制都要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要求教师考核要有入职师德考核和在职师德考核。有的学校在选聘教师时,过分看重应聘人员的学历和才识,而忽略了其“德行”。可操作性要求考核评价机制要有一定的考核指标。大部分学校在年终考核时都会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但考核往往过于空泛,考核指标不够具体,不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第三,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奖惩制度。只有激励和惩罚制度并存,才能使师德建设取得实效。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都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各种激励措施,才可能杜绝教师整天忙于副业而荒废正业、荒废学生的现象。适当的惩罚处理,也是对当事教师的警告提醒,让他时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石振保.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2]石瑞勇.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