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五篇】

发布时间:2023-07-19 13:55:07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范文第1篇长期以来,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知识学习书本化,教学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对实践操作没有实际体验,导致对理论知识难以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五篇】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知识学习书本化,教学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对实践操作没有实际体验,导致对理论知识难以深人理解、融会贯通。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单纯的理论学习,也难以激发爹生创新精神,以致学生毕业后面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思维僵化,适应工作、创新工作的能力不够。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推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重建新型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齐抓,进一步丰富提升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学生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模糊

有一种观点认为,增加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课的数量,就是重视实验教学,这是一个极端的错误。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首先要考虑学校的类型、所处的地区、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将要服务的区域等因素,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和分析,应在明确定位后再进行建设。在条件不成熟、未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之前就一味地盲目投入建设,其结果是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建起的实验室将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实验教学零散而不成体系

由于扩招的原因,许多学校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新专业仓促上马,致使“思考不充足、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完备、实施不齐备”成为了普遍现象。之后为了迎接新专业的评估,而增设了实验室、购置了实验设备等,在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后,再逆向制定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学计划,以至于实验计划的执行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甚至无法彻底执行。这种被动的“补救式”的实验教学计划的制订方式,其结果导致实验教学零散而不成体系。

(三)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割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个普遍性原则,既应贯穿于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而现行管理体制导致了二者无形的分离,很多学校的机构设置,在学校的层面上既有“教务处”,又有“实验教学管理处”,二者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作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部门存在。从二级学院层面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属不同的领导分管,极易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割离。

(四)缺乏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项目

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的开设完全从属于专业理论课,开设的实验以课内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为主,实验的目的以验证理论为主,操作性、验证性的实验所占的比例偏高,而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及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极低,学生在做实验时无需思考,只要按实验指导教程进行操作即可,其过程是“书本―操作”的机械过程,缺少“书本―大脑(思考)―操作(验证)―大脑(再思考)―创新”的思维加工过程。

(五)违背了学生认和发展的规律

本科教学实验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的顺序加以排列。现实中教师在安排实验课程时,常出现顺序颠倒的混乱现象。例如,为了参加某专业竞赛,教师会特意把部分实验课程提前或推后,出现综合性实验在前,基础性实验在后的情况,由于缺乏知识基础,学生在试验中仅凭感觉进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的目的。

(六)缺少实力雄厚的实验教学师资团队

教师不愿意承担经管类实验课,其原因有以下三个:首先,经管类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实际操作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实验准备所耗费的时间比单纯的理论课要多得多;
其次,在综合知识的掌握及与社会接轨方面,对教师也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实验内容、方法的更新;
再次,一般实验课的课时费(报酬)普遍低于理论课,导致有的实验课多年来仅有一位教师任课,而依靠单打独斗是不利于促实验教学发展的。

二、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其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一下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行为模拟、企业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等四个模块。

(一)企业资源规划(ERP)模块

本实验旨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开发、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以在ERP软件这一共同的管理与技术平台上融会主修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在与其他相关专业互动过程中强化自己的主修专业技能。

(二)企业行为模拟模块

企业行为模拟实验,是一次综合性的管理实务和实践、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素质扩展型实验,缩短理论教学与管理职业岗位的管理,提高综合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求。本模块模拟经营一个经过三年创始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产品为全自动洗衣机、电脑和数码相机。由8人进行职位分工,借助ERP软件,模拟经营企业两年。制定企业决策并贯彻实施,经营过程中记录企业的财务、生产、供应链等方面的变动与业务流程。各职位人员分工协助,合理使用用友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经营结束后,对两年模拟经营,进行总结分析,整理出企业经营报告。

(三)企业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模块

以生产制造企业业务为中心架构项目内容体系。生产制造企业较典型、较全面地体现了企业运作与管理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与供应商、客户、银行、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信息中心、会计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一系列经济组织发生错综复杂的往来关系。鉴于此,首先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中心架构本项目内容体系。本模块是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沿着物流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方向拓展项目内容体系

以生产制造业务为主的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内容体系,提升为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络状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内容体系,真正搭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经管类校内仿真实习基地。

2、着重开发、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决策能力、综合执行能力

对处于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仿真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总学时240,总周数6周,大学四年级第1学期开设,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政学、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为新闻学、法学、广告设计等3个非经管类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

为了使理论教学在“仿真综合实习”中得到深化,除开设一系列研究设计型实习项目外,各个单元还设有“思考与研究”栏目,举办专题论坛,实行学生科研立项制度,引导与组织学生对仿真综合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大量经济与管理现象自觉地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探索。为了避免实习内容的简单重复,分别实习的不同阶段,对实习的成效和成果提出不同的要求。实习前期,强调业务的系统运作;
实习后期,将常规性、程序化业务尽可能推到后台借助计算机软件去处理,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非常规性、非程序化、带有较强的研究设计性、综合决策性的业务上来,以切实加强学生研究设计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四)校内创业创新实践模块

根据学生“情商水平高,动手意识强,学习往往靠兴趣驱动”等层次群体特点,全面规划课堂、校园和社会全方位教学,要求学生“课内认真起来,课外忙碌起来,用足四年时间(即利用好假期)”,通过“兴趣引导、师生互动、科研训练”教学模式,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以实践引导与检验教学,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因材施教培养人才、涵育人才、发现人才。

三、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

(一)明确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目标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应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成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建成覆盖全民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实现与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互联互通,支持开放大学开展社会化服务,构建以开放大学为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终身教育网络。因此,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保学校经管类课程“单项型实验、课程综合型实验、专业综合型实验、跨专业跨学科综合型实验”实验教学体系有一个坚实的平台

2、确保实验项目内容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教与学组织形式体系、学习成效考核内容与方法体系有一个科学、实用的管理机制

3、确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有一个先进、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

(二)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

1、实验教学管理创新

在实验教学方面,由教务处牵头统一制定并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的政策文件包括: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新开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标准,校级精品实验(实训)试点建设立项,课程设计,仿真实习教学安排,实验教学档案,实验软件需求,实践教学执行计划,实验教学检查等制度规范,并通过教学文件、工作计划、工作会议等形式具体落实各项措施。

2、实验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在实验队伍方面,由人事处、教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职能,基本任务,工作机制、实验设计岗、实验教学岗、实验技术岗、实验管理岗等岗位职责,管理与绩效考评、工作量及其报酬核算、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3、实验管理模式创新

在管理模式方面,由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中心机构设置、岗位编制、考评机制、单专业实验分散管理与跨专业集中管理模式、虚拟教研室设置、实验教学四只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4、设备环境要求

在设备与环境方面: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基建处、后勤集团、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实验场地、教室、经费、设备设施、耗材、安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管理类专业;
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已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事实上,面向工科专业学生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目前还没有面向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培训计划,但管理类专业同样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管理学为第12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根据教育部正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的管理类专业将有40多个。管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一般描述为: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管理分析方法,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近年来,由于管理类专业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一般都设置有管理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管理类专业对实践性要求很高,而很多高校又缺少实践环节或者实践环节不足,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的高校,其效果也并不理想。这样一来,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后虽然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但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本科生教育呈现了“象牙塔”现象,本科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随着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管理类专业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等。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注重实用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实践主要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科研活动主要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学科竞赛主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创造精神。

目前,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只限于基础实验和模拟实验,学生只需要根据《实验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便可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由于缺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任务的挑战性不强。毕业实习作为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而这个时候,正值学生找工作、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公务员考试,因而毕业实习工作常常流于形式。至于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活动也由于缺少实践活动经费和社会实践基地而较少开展。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只限于毕业论文(设计),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通常理论性强,偏离实际。虽然各高校都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但真正能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大学生还是凤毛麟角。

2.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学经费。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除了前期一次性购买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外,日后软件升级和日常实验室管理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了节约经费,一些实验室长期闲置,只是被用来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大多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只是停留在协议层面或仅仅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由于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与实习单位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机制,不少高校出于降低教学成本的考虑,不愿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投入过多的实践教学经费,这样一来,实习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缺少足够的动力。甚至一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减少或者取消学生实习环节,用理论课程代替实习课。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对于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专业实验室缺乏,实践教学设施、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大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时间不能得到保障。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实践教学经费和实践教学设施得不到保证,将直接影响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及高校办学经费紧张是造成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3.专业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的经验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教师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的教师和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他们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管理类专业学位教育(MBA、MPA、EMBA)大都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有从政或从商经验。然而,我国高校中面向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由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很少具有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缺少实际管理经验与个人体会。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更注重于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甚至不能胜任实践教学。例如,“电子商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授课教师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电子商务”课程实验一般包括网上交易模拟实验、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实验、物流管理实验、电子商务安全与认证实验等,如果教师仅满足于模拟实验,实践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打折扣,因为不少大学生已在淘宝网开店,他们对于整个交易流程十分熟悉,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模拟实验。

4.实践教学评估缺少标准

实践教学评估是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活动,实践教学评估旨在及时发现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实践教学条件评估、实践教学过程评估、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等。目前,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评价相对比较完善,而实践教学评估由于涉及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指标、指标权重等因素,教学效果评估比较困难。就评估主体而言,学生、教师、高校、实习单位、教育主管部门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评估的参与者。就评估对象而言,既包括软件设施也包括硬件设施。例如,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实习基地的条件等都是实践教学的评估对象。而建立面向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需要确定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权重,而且需要结合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这样一来,建立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意义重大,但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标准却很难建立起来。

三、管理类专业优化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1.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培养的是工科专业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事实上,管理类一些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同样可以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通过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来实现共赢。例如,某校与管理软件供应商开展合作,联合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大学生,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在大三学生中进行动员,根据学生的志愿选择一部分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并与其签定相关协议。该部分学生最后一年的时间均在企业学习,由校方和企业方各派一名指导老师联合培养,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样是在企业里完成。学生毕业后由校方颁发文凭,该管理软件提供商通过其客户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就是说,管理软件提供商的客户既是软件的购买者,同时也是大学生的用人单位。这种联合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管理软件提供商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客户的要求,客户由于可以省去培训费用也能从中受益。

2.有效实施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对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要求,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产学研践习。“走出去”就是鼓励管理类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通过参与科研课题或挂职锻炼的方式,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这些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产学研践习对于加强管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学研践习可以分为半脱产和全脱产两种形式。半脱产一般半年到一年,践习期间仍需要担任教学工作;
全脱产半年左右,一般不再担任教学工作。同时,教师的产学研践习经历和成果等纳入聘期考核、职务晋升等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请进来”就是聘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政府官员做兼职教师,每个学期邀请他们为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学生授课。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加强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例如,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做到“真题真作”,实现毕业论文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与实习单位相结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3.实施参与式案例教学

参与式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一般案例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始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参与式案例教学将教学对象——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参与式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从案例的准备、案例教学的组织到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始终是案例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案例讨论中所起的作用更像乐队中的指挥。

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管理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参与式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管理技能。参与式案例教学解决了案例的来源问题,由于案例来自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他们对案例相当熟悉,从无话可说变成了有话要说。自愿组织团队的本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事实上,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外,将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与其平时成绩挂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往往团队之间的竞争可以达到为荣誉而战的效果,参与式案例教学根本不需要动员便可顺利完成。

4.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实习,尤其是那些对实践要求比较高的课程,例如“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每个学期理论教学完成之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等。既可以安排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介绍,也可以安排学生在现场与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座谈。考虑到学生外出实践活动的安全性,每个班至少需要配备两名指导教师。如果已经有比较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完全可以在基地里完成。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基地,或者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可以探索集中实践教学的新途径。鉴于高校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存在的困难,可以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任务外包给社会上的一些管理咨询机构,由其负责联系所要参观的单位,设计参观的路线等,双方以协议的形式就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校方支付给管理咨询机构实践活动经费。

5.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类专业同样需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管理类专业需要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加大实验建设经费的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通过引进、培训、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构建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长期以来,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的讲解,最多就是加入一些案例,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果能结合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结合,形象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利用软硬件进行仿真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对照和论证,这样起到的教学效果远比课堂上枯燥的理论讲解要好得多。

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强化应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鉴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应逐步降低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重,使实验内容更具挑战性。同时为了克服管理类专业由于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而对实验教学带来的影响,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采取建设综合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等措施,实现优质实验资源共享,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提供支持。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范文第3篇

关于管理者的能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技术能力、人际能力和概念能力。

这三大能力怎么来?除了天生的部分,还需要后天学习。事实上,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是学习力。这是管理的第三条黄金法则:学而时习之!

学习力可以说是管理者的“元能力”,也就是最根本的能力。管理者最基本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学习。

很多组织忽略了培养管理者的学习力,它们也许会举办很多培训来提高管理者的技术能力,也开始请经理人教练来提高管理者的人际能力,甚至花大钱送管理者去商学院之类的地方学习概念能力,但是很少有组织会去想:怎么提高管理者的学习力?对没有学习力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也有组织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学习型组织”变成了管理时尚,至今不衰。其实,不管组织是否要求你学习,你自己必须要求自己学习。

因为管理者需要做自己的CEO,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且,不管组织是否要求你学习如何学习,你自己必须学会如何学习。

有趣的是,孔子非常重视管理者的学习力。

孔子在《论语》中讲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指学习。作为老师,孔子教书的目的就是培养管理者,而管理者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学习力。

事实上,《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洞见。“学而时习之”,尽管只有短短五个字,已经为管理者总结出学习的两大原则:

原则一:学习是实践。“学而时习之”的“学”,不仅指口头上的诵读,更指行动上的效仿。孔子要学生学的,不仅是读书,还包括礼、乐、射、御,以及为人、治国之道。这是面向人生、面向社会的学,目的是付诸实践。“习”不是温习、复习,而是实习、实践。国学大师钱穆说:“孔子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习不仅是学的目的,也是手段,管理者在实践中学习。

原则二:实践要适时,“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指的是“在适当的时候”。学习不仅是实践,而且是适时的实践。这有两个要求:首先,在适当的时候付诸实践,这是学的目的;
其次,在不适当的时候,不要盲目实践。违反这两个要求,就会落入“习”的两个陷阱。

关于“学”,领导力大师本尼斯说,反思“也许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方式”。管理者需要从经验中学习,但是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才可能形成知识。“经验+反思=知识。”经验本身不是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形成知识。你做了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工作,骄傲地认为自己有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经验,其实很可能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五遍或者十遍而已。而且,就是这一年的经验,也不等于知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实际上,在吃一堑之后,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会长一智。不善于反思的人,吃十堑也不长一智。而善于反思的人,看见别人吃一堑,自己就能长一智。

关于“习”,有两个陷阱:一是学而不习。

二是学而乱习。犯学而乱习的错误,有时候属于糊涂,是好心办错事。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向西方学习,容易犯这个错误。许多企业家不管时间、地点和场合对不对,学了一种新思想或者新工具,不管是强制排名、六西格玛还是战略事业单元,就赶紧在自己的企业中实践。这不是学习,更像是折腾。

关于“学习”,一种是从经验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行动结果,反思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而形成知识。另一种就是向别人学习,通过模仿学习,也就是企业界说的“对标”。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孔子在这句话中不仅强调了通过“模仿”来学习,还强调了通过“不模仿”来学习。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
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基于传统机房建设的之上,采用网络,专业技术软件及科学的管理思想,将教学实验室中的所以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利用网络技术及专业软件进行管理,使其教学实验室资源的价值在时间与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

1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的宗旨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广义的为实验教学提供最优化的实验与教学资源,而实现教师教学简洁化,实验资源高效化,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交流更简便,达到学生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中利用最直接,简洁教学资源,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及进一步提高。

2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的方向

就目前教学是资源而言,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学习,报告,考核,实验结果提交与讨论等;
学生学习,实验在线记录等;
实验室资源模块信息与收集;
课表安排、实验室管理与使用对照表等。

2.1 教与学管理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资源下载与上传、批阅、反馈,等利用FTP来完成,对于图像处理与程序设计类的专业,大量的图像,图片,代码等利用电子化报告册完成,将实验报告交互、批阅、反馈、收集等工作利用网络完成,达到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授过程,教师教学安排与课件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提前下载,预习,编排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效率更高。实验结束后,学生直接提交到教师对于管理区,方便教师直观处理。针对学生报告进行批注,反馈。方便学生修改及总结,达到高效的学习条件。

2.2 学生学习过程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学提供广阔的拓展平台,结合当前应用软件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浏览网络资源,相互讨论。在仿真软件中针对学习结果进行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在教学资源中利用B/S的结构。直接验证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共用网络硬盘中建立自己独立文件系统,方便学习中记录学习心得,学生独立作品的存储。

2.3 实验室信息建设

在现代化的实验室的设备、软件、研究项目等基础上,进行合理安排独立或开发的实验室,已经是信息化教学实验室重要指标。针对实验室的功能及设备情况作出合理高效的安排也是实验室信息建设的重要表现。以此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自主选择或被选择。针对实验室资源及使用时间的局限性最大化的让实验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提高利用率,同时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践的渴望,开放性实验室必然成为教学实验室中新宠。同时需要院校内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及专业管理者大力的支持。

2.4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当然实验室基本信息、独立使用、信息查询、开放管理、使用统计、参数设置等功能的管理也出现很大的工作量。首先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首页上公布了各个实验室的负责教师名字及联系方式;
为保障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使用的者必须接受监管,违反及违法行为要及时控制,利用在线登陆请求模式可以解决。教师学生在实验在教师和学生登录进平台后,可以查看实验室公开信息;
使用者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提前进行预约申请;
开放实验室管理员针对预约进行审核并反馈信息,方便师生查询预约实验室的状况,根据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关实验及研究。

3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前景

⑴目前信息化建设给教学实验室带来的优越性包括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验室管理集成化,信息传递高效化,使用成本低廉化及无纸化办公等优越性。

⑵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监管方面也得到突出的表现。

⑶信息管理集成后,将实验室各类资源及成果的合理安排与共享。

⑷信息化建设为以后实验室的建设及高校建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范文第5篇

上课的教师因大都是大学毕业就开始从事教学,没有一线的企业或酒店管理的相关实践经验,在从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时只能够根据教材进行讲授,无法把具体的个人管理经历和实践经验参考进来,从而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本身就缺乏真正的实践实验味道,也就很难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本身的真正意义,久而久之教学就会越来越乏味,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就越来越不足。

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方式和方法

依据上述实验教学的不足,我们可以进行下列几方面的改革,以期改变目前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实验教学本身真正的作用、目标和意义体现出来。

(一)因材施教,构建科学的渐进性的实验教学过程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还可以根据小组互助的方式,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共同学习,不仅可以照顾到基础差的学生,还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和学习;
小组学习讨论后通过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和学习体会的经验交流,尽最大程度的照顾到每个学生,从而达到学生爱学,教师会教的良好结局,使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良好补充,更好的提高整个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增强教师的一线实践管理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各个高校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校的安排,深入一线酒店或企业,亲身体验一下信息管理的过程,增强自身的经验,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另外,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等方式给教师创造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三)组织编写配套的实验教材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组织有经验和条件较好的教师在一起编写科学、可行、跟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实验配套教材,从而为日后的实验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合理设计实验课程的评分环节改变传统的学期末进行评价的方式,改为按照每节课进行评分,并且让学生明白评分的原则和尺度,根据每节课的情况,在课中或是课程完成时进行现场评分,并对评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评;
同时实验报告也应以节为单位,并对关键的课程实验环节、实验结果、学生实验态度和存在的问题都纳入评分体系,避免出现评分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现象,尽可能的降低评分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我们在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可以将问题导向、仿真环境、案例分析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手段引入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课堂教学,从而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形教学方式

根据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可将其教学过程按照五个阶段的环形教学方式进行,具体如下:第一步是酒店管理系统的认知学习,这个阶段每个学生都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为后期进一步的学习搭好理论铺垫;
第二步是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平台的认知学习,这个阶段需要学生了解即将要开发的系统平台到底由哪些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的特点、注意事项、具体要点等;
第三步是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分小组讨论本组承担的模块的开发过程,并对整个模块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和设计;
第四步是各个小组开发模块的集成阶段,需要把各个独立模块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成的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步是系统的再次开发和完善,这个阶段是对前面几个阶段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层次的再次开发,同时也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完成水平重新分工,再次重复上述几个过程,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