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结【五篇】(全文)

发布时间:2023-07-21 08:15:10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内容提要:该文从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意识、现代德育意识;加强管理,制定措施;重视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开拓;尽可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加强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结【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结【五篇】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

内容提要:该文从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意识、现代德育意识;
加强管理,制定措施;
重视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开拓;
尽可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教书育人;
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的“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教学实践。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
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
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
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
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
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
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
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
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
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
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
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
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
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
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
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
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
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
”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
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
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
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
“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
“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
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
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
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
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2篇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
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
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
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
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
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
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
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
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
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
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
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
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
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
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
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
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
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
”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
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
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
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
“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
“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
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
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
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
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许多学校、学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研究,同时重视“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的思想,开展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开展“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
德育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他们尤为重要。以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不断影响,加上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把德育更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工作。

一、在美术教学内容上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紧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蕴含在美术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最后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通过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美好的东西往往要经过艰辛的磨砺才会显现出更持久、更夺目的光芒,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在色彩课中,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通过用画笔提取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自然形象的色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然后以“中国风”为表现主题,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上,从而感受再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并通过“中国风”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二、注意言行举止增强德育渗透的直观性

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不仅在知识的传递中,而且在情感的沟通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从不浓妆艳抹,不带夸张的配饰,所穿的服装端庄、大方,都是能够体现出美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在教学的交流中,学生做得好时及时给予适当表扬,他们犯错时批评也特别注意用词,从不刺伤学生自尊心,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在教学中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三、通过课堂作业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的作业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时,特别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表现,发挥其教育功能。如定期开展主题性创作课,以校园多美好、我爱我家、我是小小设计师等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画面,这不仅能开发学生想象空间,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校园多美好”这一主题创作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视角表现校园的美,有的学生表现我们校园两侧的装饰墙画,有的表现开展艺术节时的热闹场面,有的表现学生观看他们自己的作品展时的场景等,这些作品表现得非常生动、自然,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四、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4篇

1.要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2.美术是以直观形象感人的视觉,以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寓理于情,以情动人。美术课是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的主要途径,审美的过程也是人性升华的过程,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不应该把它当做额外的课业负担,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始终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怎样进行“渗透”?,笔者认为,应突出如下四点:

一.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涵盖面较为广泛,但因其散碎而不系统,需要教师认真地把握和组织,即教师必须努力寻找与德育内容相应的知识点,以此为依托,在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深钻教材,找出教材中有利于德育渗透的知识点,教师一旦抓准了知识点,正确地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德育渗透的效果就会显示出来。

如雕塑作品《大卫》,大卫是古以色列少年英雄,因战胜侵略者---菲力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和人民,最后统一了以色列,成为古以色列第二代国王,右手向上握着的是投石带。(教师讲解投石带的作用,一个少年为何能战胜巨人的过程)

从一个放羊娃到少年英雄再到国王,最让人称道的是――礼贤下士、爱民若子。若能把大卫的成长过程讲透的话,对学生就是一个激励的过程。

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作者席理柯表现的是1816年7月,法国政府的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乘客,前往非洲的塞内加尔途中所酿成的一起惨烈的海难事件。在具体叙述完故事情节以后,可按照因势利导和循循善诱的原则,一一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回答;
并联系自己作比,“假如是你,该怎么做?“让这部分内容通过讨论与辩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学科特有的教育平台,通过赋予哲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学习形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如果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有效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教师还要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这一节课才是成功的、才是有意义的。

二.在制作课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丰富多彩的制作课也是进行德育渗透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每一次制作课,我都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在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比如在教师节来临的时刻,我建议以“献给老师的爱”为题,动手制作献给老师的礼物,以培养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的思想感情和团体合作、尊重他人的高尚品质。我在课前先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自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刻画老师的图片、摄影、木刻、雕塑等作品,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然后动手制作,并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1.讲老师的故事;
2.展示图片、摄影等,畅谈感受;
3.分组讨论,解读师生情;
4.学会感恩,祝福老师等环节。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样,及提高了自己搜集整理材料的水平、学会了感恩,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在活动课教学中,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怎样采用行之有效方法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值得探讨。

在设计课上《服装设计》一课中,充分利用亚沙会的机会制作“亚沙服图案设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式活动内容:①招聘设计师。②布置展销会的同时学生设计亚沙服。③推销自己的“亚沙服”,请一些学生上台推销“产品”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④“买亚沙服”,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贴在要买的设计图上。⑤比比谁卖的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在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互相帮助,兴致高昂,自信十足,在热烈的教学中,德育已经渗入课堂。

三、在社会实践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得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他们审美情趣和给学生的艺术美、自然美和心灵美的熏陶。那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呢,

结合我校团支部组织的“洁美家园”活动,我在初二年级策划了一次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围绕这一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美术设计:1.策划书,活动路线图。2.调查小组的旗帜、标志设计,活动口号、公益广告宣传画。3.清洁袋与垃圾箱的设计。清洁袋和垃圾箱是用来装垃圾的,在材料的设计上要考虑环保。4.金点子绘画。收集使家乡更美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点子,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在活动中,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切身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轻松快捷地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音乐欣赏等教育手段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溶为一体,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得到艺术教育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思想道德变得更高尚。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 渗透 德育教育

音乐是美的教育,他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德育教育,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较好的完成了 《黄河大合唱》的听赏教学任务。

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结合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题材、风格、形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但要强调的是,要选择最好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那些劣等的作品只能使人消沉甚至变态。作为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用音乐的特殊形式,生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要注意的是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它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的欣赏课中主要应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培养美的判断能力。通过对事物及其属性的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美好的事物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生活、艺术中去理解创造美好的东西。只有具备了区分美与丑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抵御和防范各种低级、庸俗的审美情趣对自己的侵蚀。

一、在音乐律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目前,在我们小学阶段,多数音乐欣赏课还处于较单调、呆板、气氛不活跃的状态。不少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解、介绍,听完某音乐片断后,注意力就开始分散,积极性渐渐降低,致使听赏的深入性得不到维持。至此音乐教师就应该利用有效方法,进行适视调节,通过对作品音乐旋律、节奏的分析、讲解、针对性的进行各种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听赏——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时,前面急速、坚强有力的影子旋律,加上“ff”力度,气势宏伟、扣人心弦,表现了一幅船夫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显示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此时教师可结合教育学生要有克服困难,同困难作斗争精神。

二、在生平简介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听赏《黄河大合唱》之前,可用故事引入法,通过介绍中国近代伟大的人音乐家冼星海生平来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教师从讲解一九零五年“星海"出生人手,一九二九年星海到巴黎去学习音乐,一边做工,第一次拿到工资时就跑到乐器店买一把价钱便宜的小提琴……生活的艰辛、学习的勤奋精神感动了音乐家奥别多菲尔,免费收他为徒。后经努力,星海终于考上巴黎音乐学院。他一踏上祖国大地,就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之运动。在延安的他,延安的革命精神焕发了冼星海的创作精神,一支支美好的乐曲飞出窑洞、飞向祖国各地、飞向遥远的海外……同学们,音乐家冼星一生是勤奋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我们爱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他……

三、在歌词分析中,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生平简介、初听乐曲后,学生对作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通过提问“黄河船夫”代表什么?等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歌词探讨的兴趣。如“万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多么质朴的描述!多么豪迈的壮语!它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又如《黄河船夫曲》中“回头一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 ……”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

四、在意境指导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根据音乐内容、气氛、作品和声、调性,从“意境’’中“悟"出道理,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的辨别能力。如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全曲分为三段,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形象。第一部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中间部分以原有的主题核心拉宽节奏、放慢速度,歌声刚柔相济,和声丰满协和,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船夫们顽强的搏战,胜利时乐观、自豪的情绪,显示出中华民族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念。第三部分(尾声)快速有力、重复进行,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仍在艰苦顽强地继续着。

五、在图音结合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欣赏是一门美的艺术,同时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还可通过横向联系,使音乐内容互相渗透,更加广泛,教育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在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培养了学生酷爱学习的情感。

如运用图画与欣赏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讲解与欣赏柑结合的方法等。如重复听赏《保卫黄河》片断时,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讲解相结合,让他们视听结合,加深对乐曲的印象和感受,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名作的宏伟气势及作品显示的中华民族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介绍过程中教师结合运用自然常识、地理、思品同欣赏内容有机结合,教育学生各种品行端正。

六、在背景分析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欣赏是一门美的艺术,更是一个“艰难’’过程。《黄河大合唱》是一首较“严肃’’的大型声乐作品,是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窑洞里写成的。教师在介绍作者生平的同时,通过对作品背景分析,有利于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这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抗日救国的。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为我们描述了抗日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勾画出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豪壮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运用录像屏幕上出现激动人心的画面,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七、在总体形象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教师在进行欣赏指导时,无论从旋律、节奏、歌词、背景等方面进行,都应让学生认识音乐气势、情绪和音乐总体形象。《黄河大合唱》中作者以“黄河”——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歌颂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还应借助作品艺术形象的感染力,让他们学习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来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教育他们珍惜今天,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玉明,刘明建.《“乐以象德”——读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2]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滕守尧.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