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五篇】(全文)

发布时间:2023-07-23 13:00:1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今天全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动员大会在我镇召开,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花街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充分肯定了各位书记村长一直来的辛勤劳动。过去几年,部分村自发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五篇】

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今天全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动员大会在我镇召开,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花街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充分肯定了各位书记村长一直来的辛勤劳动。过去几年,部分村自发开展的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有亮点。但总的看来,还是处于刚刚起步、破题阶段,与一些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次会议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全面推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部署。

全镇如何做好这次试点工作,这需要我们增强试点意识,更加积极、主动、自觉、坚定地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用心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三个不得”精神,切实坚持农户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引导土地规范、透明流转,才能给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再创农民增收的动力源。要拓展试点路子,结合本地特点,着力在深化学习、深入调研、开展讨论、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上探索创新,把突出问题解决好,把制度措施完善好。要总结试点经验,及时把点上的经验上升到面上的层次,把成功的措施上升到制度的高度,为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使“试点”成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创新点”、“示范点”。同时各村一定要把握好土地流转的政策界限和原则要求,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为标准,不能下指标,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强迫,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确保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健康推进。各村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农民的意见。要强化试点成效,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使试点工作成效充分体现到各项工作之中。

在这之前我镇已有13个村自发的进行了土地的流转,其中连枝、梧涧、定桥、项宅、里坞等5个村流转到本村村民。大屋、尚仁、黄园、副业场、尚裘、倪宅、下王、花街等8个村流转到种养殖大户、企业单位、成功实现流转承包的有连枝村的永康市农业龙头企业“花果山”种养殖基地。大屋的一凡农庄,尚裘速成林基地,尚仁、倪宅的蔬菜、粮食基地,黄园工业基地等等。其中黄园实现流转后全村口粮以吃食堂的形式同一由村集体提供,而且每年每人发放一千元以上的补贴。村民又可以腾出时间实现了其他劳动收入,切实地感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

从过去的实践经验看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有序、规范流转,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突出体现在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几年我镇一些村通过转包、转让、出租等土地流转形式,促进了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推动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形成了“你在外地忙挣钱,我来代你耕农田”的“田保姆”式的互助合作方式,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有利于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植能手和规模经营大户流转,向土地连片流转,既可以减少耕地抛荒,又能盘活荒地或低效益的土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来,部分村通过土地流转,做大做强一凡农庄等优势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四是有利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农民至少可以增加三部分的财产性收入: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可以增加劳务现金收入;
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增加土地租金收入;
原承包户还可以为土地流转受让方打工,增加佣金收入等。五是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流转,既维护了法律所赋予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满足了农民的恋土情结,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生活、参与管理和监督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各村一定要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作为遏制耕地抛荒、确保粮食安全的发力点,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认真谋划,扎实工作,确保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工作有新突破、新亮点、新发展,为全市土地流转工作顺利铺开积累好的经验。

为了更好的做好试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1、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引导。

镇里抽调部分干部、大学生村官、农业、土地、司法等部门的人员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要抓紧成立组织。为开展土地流转提供具体指导。同时要到各村召开会议,介绍经验,给群众算账、讲道理、讲法律、讲政策、讲好处,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2、把握流转原则、规范流转手续。

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确保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我们推行土地流转,是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一定30年不变政策的基础上,在农民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将土地经营权向经营能手和种植大户流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体还是农民,土地流转是土地经营权的有偿转让,而不是承包责任制主体的转变。农民仍然享有承包土地收益的权力,责任主体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搞土地流转改革,并不是改变党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现行政策,并没有改变农民对土地承包的权力。在永康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二十四字原则”即稳制、分权、放活的原则,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集中、规模、增效的原则,管理、规范、有序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必须切实遵守的。

在土地流转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规范完善。要规范流转的主体,要把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受让方,作为重点进行规范。还要规范流转的合同,要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使用全市统一规范的合同样本,签定合同,明确流转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并在镇、村两级登记备案

3、要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

土地必须要依法、规范、有序、合理地进行流转,坚决不允许搞强迫命令,这是一项基本原则。因为农民是土地承包的责任主体,农民享有充分的经营自,我们只能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分析比较效益等方法,引导农民积极支持、参与和配合。在一些产业发展上,需要我们采取一定措施,决不是搞行政命令。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中,要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坚持公开透明,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防止在土地流转中出现、假公济私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4、建立五项机制、强化三大服务。

一是建立服务机制。根据市里统一部署,我镇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里也要建立服务站,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二是建立监管机制。及时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动态,加强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鉴证、备案以及土地用途的管理,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健康进行。三是建立纠纷调处机制。要完善我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组织的建设,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为土地流转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探索建立对接机制。要探索通过合作、入股、经营权置换等方式,将部分农户的土地实行集中储备,定期收集信息,建立农村土地供求信息数据库,以便及时对接。五是规范支付制度。提倡以每年支付一次租金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

同时要强化三大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要指导经营者把握市场动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帮助开拓市场,解决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生产技术服务,要研究和推广规模经营条件下省工省时、节本增收的种养模式,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加强设施装备服务,要优先在规模经营区域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机械设备、设施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机械服务体系。

5、全面开展调查、统一流转文本。

各村要抓紧完成意向摸底调查,逐一造册登记,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及时掌握已流转情况和下一步流出、流入意向等详细信息,为建立信息库和信息打基础。农办的同志要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镇的实际,制订一套土地流转示范文本,包括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形式流转的合同,流转委托书,流转意向信息簿、流转情况登记簿等。各村要以范本为基础,订立正式书面合同。对已经签订书面合同,但不完善的,要引导流转双方当事人参照示范文本进行完善。对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要引导流转双方当事人参照示范文本进行补签。

6、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流转价格

确定土地流转价格,既要确保承包土地农民的利益,又要保证经营能手和种植大户通过规模种植实现增收,使双方都满意、都接受。既要防止农民因为参与土地流转的大户多了就随意抬高流转费,也要防止种植大户压级压价,损害农民的承包利益。对此,要加强引导,多为农民和种植大户算经济帐,酌情协调处理好他们的利益关系,土地流转费不宜过高或过低,避免对今后的土地流转带来负面影响,原则上土地流转费用与本村原来亩均纯收入相当,要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民和种植大户都能实现增收。各村在土地承包费用上不能攀比,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7、认真落实措施、严格考核督查。

农办要想方设法去拓宽招商网络渠道,建立招商机制,制定招商办法,建立项目库,整合一批、包装一批、储备一批,促进优势产业开发。同时要深入摸底调研,把健全服务机构、明确服务职责、依法规范操作、调处化解纠纷,流转实绩好的村推荐报送到市农业部门,并把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结好,归纳好,报送好。

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加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力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确保试点规范有序健康运行。

1、对试点工作进行一次广泛、深入调研。重点围绕明晰土地产权、理顺土地收益分配、加强宏观调控等进行调查研究。

2、召开全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省政府60号文件,交流各地试点工作情况,研究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培训业务骨干,部署下阶段流转试点工作。

3、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试点工作情况,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二是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定期统计、分析及通报制度,扎扎实实地做好流转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并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三是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动态管理制度,对于试点工作进展缓慢,或者不能按照省政府60号文件要求开展试点工作,引发群众上访,造成不良影响的试点乡镇,适时进行调整或取消其试点资格。

4、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试点工作经验。

5、配合国土资源部,指导芜湖市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6、进一步做好立法试验的有关专题研究,积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适时立法。

二、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加快立法步伐

一是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开展《**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规定》、《**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等规章立法调研。二是加快厅规范性文件的制订,及时出台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省国有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三是做好国土资源管理相关配套文件制订工作。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进一步推进普法依法行政

抓好普法依法行政联系点工作,创建普法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建立和完善普法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抓好普法依法行政联系点和普法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创建工作。建立普法依法行政联系点工作制度;
召开普法依法行政联系点工作座谈会,研究推进联系点工作;
开展普法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创建工作,以点促面,推动全省国土资源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是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三是开展依法行政培训。省厅举办依法行政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培训班,对市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法制科长、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及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培训。

四是制订普法依法行政考核评议办法。建立普法依法行政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把普法依法行政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五是依法审理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案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内部纠错机制的作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

六是对“四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和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组织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宪法和国土资源管理专业法律法规。

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摘 要:文章以国内现有的研究影响农民土地转出/转入意愿与行为因素的量化实证结果为基础,利用元分析汇总出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土地流转特征、生产特征、环境特征等方面的具体因素对农民土地转出/转入意愿与行为的影响情况,解决了现有研究结论分歧大、单个研究样本量小的问题。同时还研究了日渐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民土地转出/转入意愿与行为的调节效应,发现中央不断推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于家庭总人数多和非农收入比重低的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力较强,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土地转出行为、非农收入比重高的农民土地转入行为的推动力较强,从而找到了政策提升农民土地转出/转入行为的途径。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意愿;
行为;
元分析;
调节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7-0069-05

收稿日期:2015-04-15

作者简介:吕东辉(1967-),辽宁康平人,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农业经济管理与系统工程、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国际贸易;
张桂颖(1981-),吉林通化人,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通化师范学院数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与系统工程。

土地流转是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土地流转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民是土地流转市场的主体,直接参与土地资源的配置,农民所持态度直接影响着土地流转的效率,其意愿对实际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影响力,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其机制和模式选择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不顾农民的意愿而强制推行的土地流转模式终将失败。研究农民土地流转意愿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农民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以及解决由此而可能产生的一些纠纷,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一、文献综述

为了更好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自2002年开始国内学者就从不同的角度高度关注了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量化实证研究。Feng, S. and Heerink, N.(2008)验证了土地租赁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负相关关系[1],这与石敏和李琴(2014)[2]的观点相反。Huang(2012)、赵光和李放(2012)认为非农就业的出现会促进农户转出耕地[3][4]。黎霆等(2009)、杨丹和高汉(2012)分别认为劳动能力和地权稳定性预期、信贷资金可得性是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5][6]。罗必良和郑燕丽(2012)、聂建亮和钟涨宝(2014)分别研究了农户产权行为能力、分化程度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7][8]。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样本数据都来自于对某一省(市、县)农民进行的抽样调查,单个样本量偏小不具有普遍性,且研究结论分歧大不具有一致性。本文以这些研究结果为数据基础关注两方面问题:第一,在国内关于各因素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影响的研究结论分歧如此大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评估各主要因素的影响?第二,中央推出并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土地流转政策,并加大对政策的宣传,那么日渐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会从哪些途径提升农民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政策推动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效果对于不同农民有何差异?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运用元分析的方法给予定量化解答。元分析近十几年来在管理学、经济学领域受到诸多的关注,但是在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甚少。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元分析研究,也没有关于政策如何影响土地流转的定量研究。

二、数据与模型

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进行精细的筛选,纳入元分析的关于农民的土地转出意愿/转入意愿/转出行为/转入行为的有效原始文献有45/34/49/42篇,样本量为23111/20794/35752/32795,覆盖了全国22/20/25/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这些文献基本使用的都是logistic模型,对采用probit模型的系数先转化成了logistic系数以后才使用(本文所用元分析的原始文献检索截止到2014年11月,详细目录可向作者索要)。

本文以系数估计值作为效应值 (对于一些单位不统一的连续变量选用发生比),系数估计值的方差(标准误的平方)的倒数为权重 ,来计算汇总效应值

Q服从χ2(ki-1)分布,若Q值大于相应的卡方临界值,则意味着平均效应值相对应的总体存在异质性,可以进一步探索主效应的调节变量。当效应值之间同质时,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当效应值之间具有异质性时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本文在判断调节变量的存在性问题上将理论分析和同质性检验结果相结合。进而以调节变量为自变量、效应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来进行调节效应估计,筛选出导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

三、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主效应分析结果

最后纳入主效应分析的土地转出/转入意愿的影响因素有12/10个,土地转出/转入行为的影响因素有11/8个 (借鉴Hunter和Schmidt(2004), Borenstein等(2009)的建议,并根据国际惯例将主效应分析中效应值个数的最小值定为5[9][10]),我们将其分类为个人特征(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家庭特征(家庭总人数、农/非农业劳动力人数、家庭总收入、人均纯收入、农业收入,是否参加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特征(是否有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生产特征(非农收入比重、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环境特征(与城镇的距离),其测量方式分为虚拟、定序、连续,分别对土地转出意愿、转入意愿、转出行为、转入行为的主效应分析和同质性检验,结果如下(下面的K表示效应值的数目,Q表示同质性检验统计量),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只报告显著的结果:

1.土地转出意愿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定序,K=22,Q=134.986)的汇总效应值为0.215;
文化程度(连续,K=12,Q=27.702)的汇总效应值为149.442;
年龄(定序,K=10,Q=315.536)的汇总效应值为-2.593;年龄(连续,K=31,Q=20830.04)的汇总效应值为22.487;
家庭总人数(连续,K=21,Q=160.989) 的汇总效应值为-3.229;
农业劳动力人数(连续,K=17,Q=33.274)的汇总效应值为-16.559;
家庭总收入(连续,K=7,Q=0.329)的汇总效应值为1.132;
人均纯收入(连续,K=5,Q=8.825)的汇总效应值为1.803;
非农收入比重(定序,K=5,Q=68.191) 的汇总效应值为0.843;
非农收入比重(连续,K=8,Q=17.33)的汇总效应值为1.337。根据Q值与相应的卡方临界值的比较,只有性别、家庭总收入、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收入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其余均采用的随机效应模型。

2.土地转入意愿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性别(虚拟,K=7,Q=19.649)的汇总效应值为-1.561;
文化程度(定序,K=17,Q=61.354)的汇总效应值为-36.21;
年龄(定序,K=10,Q=220.608) 的汇总效应值为4.232;
年龄(连续,K=21,Q=253.005)的汇总效应值为-207.343;
家庭总人数(连续,K=17,Q=118.231)的汇总效应值为-24.869;
农业劳动力人数(连续,K=13,Q=64.934) 的汇总效应值为1.703;
农业收入(连续,K=7,Q=6.468)的汇总效应值为1.753;
非农收入比重(定序,K=5,Q=72.869)的汇总效应值为-0.742;
非农收入比重(连续,K=6,Q=13.995)的汇总效应值为-378.415;
耕地面积(连续,K=14,Q=2.333)的汇总效应值为1.065;
人均耕地面积(连续,K=8,Q=0.975)的汇总效应值为1.073。其中文化程度(连续)、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其余均采用的随机效应模型。

3.土地转出行为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定序,K=16,Q=12.488)的汇总效应值为0.184;
文化程度(连续,K=14,Q=50.586)的汇总效应值为0.05;
农业劳动力人数(连续,K=19,Q=221.653)的汇总效应值为-0.683;
非农劳动力人数(连续,K=11,Q=391.896)的汇总效应值为0.438;
非农收入比重(连续,K=12,Q=93.375)的汇总效应值为0.046;
耕地面积(连续,K=20,Q=4.188E+12)的汇总效应值为473627100.3。其中性别、与城镇的距离和文化程度(定序)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其余均采用的随机效应模型。

4.土地转入行为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定序,K=11,Q=27.129)的汇总效应值为0.306;
文化程度(连续,K=13,Q=49.632)的汇总效应值为-0.064;
农业劳动力人数(连续,K=14,Q=59.592)的汇总效应值为0.14;
非农收入比重(连续,K=13,Q=3966.036)的汇总效应值为-0.225;
耕地面积(连续,K=18,Q=7927603913)的汇总效应值为16565.423;
人均耕地面积(连续,K=16,Q=0.698)的汇总效应值为0.978;
与城镇的距离(连续,K=5,Q=0.135) 的汇总效应值为1.053。其中与城镇的距离和人均耕地面积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其余均采用的随机效应模型。

出现以上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1.农民的个人特征当中,农民的性别对土地转入的意愿影响显著为负。说明男性的转入意愿弱于女性,这是因为农村男性相较于女性,与外界发生联系多,拥有的信息量多,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强,更愿意从事非农产业。农民的文化程度对土地转出(入)意愿的影响显著为正(负);对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农民土地转入行为则有双向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其见识阅历越丰富,对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也越了解,在非农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较多,就业的稳定性较强,非农就业收入的水平也较高,因而愿意转出土地而不愿转入。另一方面,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接受新知识,应用新技术能力较强,因而出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考虑会出现扩大经营规模的行为。但由于当前农业比较收益低,这部分农民相对较少。农民年龄对土地转出/转入意愿具有显著的双向影响。一方面,年龄较大的农民,农业生产经验丰富,收入来源有限,又很难寻找各种非农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年龄越大,劳动能力越弱。

2.在农民的家庭特征当中,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对土地转出意愿影响的发生比大于1。说明土地转出的发生率在人均纯收入高的农民家庭大些。这是因为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反映了农民的富裕程度,人均纯收入越高的农民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越高,越愿意从事比较收益较高的非农产业。农民家庭总人数和农业劳动力人数都反映了家庭的人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尤其是劳动力人数更是一个专业、精细的指标。家庭总人数对于土地转出/转入的意愿的影响显著为负。一方面,家庭人数越多,土地越容易成为养家糊口的生产资料,此外人口多拥有的耕地也较多有利于农民集中经营。另一方面,农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比较收益低、经营风险大,而且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机会增多,当家庭面临较大人口压力时,转入更多土地反而会使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增加,因而从事非农就业是理性选择。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民土地转出(入)意愿/行为有显著的负(正)向影响。而非农劳动力人数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地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农业劳动力人数越多说明整个家庭以土地为生的人数越多,越依赖土地,因而越愿意转入土地扩大规模,以提高农业经营的收入。而家庭中非农劳动力人数多则说明家庭中的非农收入比重较大,家庭对于农地的依赖性不高,进而土地转出的几率增加。家庭总收入对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的发生比大于1。家庭总收入高一般都是非农收入高,或者是从土地转出中获得了较高收益,因而更增加了土地转出的信心。农业收入对土地转入意愿的影响的发生比大于1。农业收入反映了耕地对于家庭收入的贡献,因此农业收入高的农民更倾向于转入土地。

3.农民的生产特征中,非农收入比重对土地转出(入)意愿/行为的影响显著为正(负)。这是因为家庭非农收入比重能反映出土地对农民家庭的重要性,非农收入所占比重越高,说明农业收益对家庭的重要性越低,农民的土地情结越淡化。耕地面积对土地转入意愿、对土地转出/入行为影响的发生比均大于1。说明土地转出/入的发生率在耕地面积大的农民家庭大些。这是因为一方面,耕地面积越多,耕作压力越大,当家庭劳动力不足、种植成本高或想从事非农产业时,农民可能会转出农地。另一方面,耕地面积越多,土地成片的可能性越大,一些种田能手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进行规模经营,因而愿意转入更多农地。人均耕地面积对于土地转入意愿影响的发生比大于1,而对土地转入行为影响的发生比小于1。说明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农民愿意转入土地但是却很少发生转入的行为。虽然理论上人均耕地面积多有助于取得规模经营收益,但当前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种地仅是为了粮食自给,追求家庭收益最大化必然倾向于从事非农产业。

4.在环境特征中,与城镇的距离对农民土地转入行为的影响的发生比大于1。说明距离城镇远的农民愿意转入土地。一般来讲,距离城镇近的农民由于小城镇和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快,对土地需求大。这里结果与常理相悖,可能原因是对“与城镇的距离”做主效应时的效应值个数过少。

四、政策提升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途径:调节效应分析

自1984年中央1号文件农地产权的可转让性问题有所体现之后相关研究已经跨越了30年,并且,农业部为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已经确定33个市(县,区)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因此,时间点的探索以及样本采集地是否是试点地区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首先,我们将的时间作为一个调节变量,即将2014年与研究年份之差作为研究时间点这一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元回归,回归对于样本量的个数的限制为6。其次,将样本采集地是否为试点地区作为一个调节变量,采用0-1变量为因变量进行元回归。根据Hunter和Schmidt(2004)、Borenstein等(2009)的建议,政策调节前后效应值之差最小值为3[9][10]。

由于篇幅限制,只报告有调节作用的显著结果:

1.时间点的调节效应结果:时间点对土地转出/转入行为,土地转入意愿均没有调节作用,而对土地转出意愿中家庭总人数(调节系数为-0.124,P值为0.097)和非农收入比重(调节系数为-0.724,P值为0.068)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点说时间点对家庭总人数和非农收入比重影响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程度有显著的负调节效应。前文我们验证过家庭总人数多的农民土地转出意愿较弱,并且非农收入比重高的农民更倾向于土地转出。由此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政策越完善对于家庭总人数多和非农收入比重低的农民土地转出意愿作用越强。

2.样本采集地是否是试点地区的调节效应结果:样本采集地是否是试点对土地转出/转入意愿没有调节作用,对土地转出行为中的文化程度(调节系数为-0.23,P值为0.047)、土地转入行为中的非农收入比重(调节系数为-4.997,P值为0.05)有调节作用。具体点说样本采集地是否为试点地区对文化程度影响农民土地转出行为的程度的调节效应显著为负,对非农收入比重影响农民土地转入行为的程度的调节效应显著为负。前文验证过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容易发生土地转出的行为,而非农收入比重低的农民容易发生土地转入的行为。说明中央制定的政策对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土地转出行为、非农收入比重高的农民土地转入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通过对土地转出意愿的主效应分析发现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年龄(连续)、家庭总收入、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重;
有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有年龄(定序)、家庭总人数、农业劳动力人数;
而性别、农业收入、是否有土地流转中介组织、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则无显著影响。

2.通过对土地转入意愿的主效应分析发现对农民土地转入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年龄(定序)、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
有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定序)、年龄(连续)、家庭总人数、非农收入比重;
而文化程度(连续)、家庭总收入则无显著影响。

3.通过对土地转出行为的主效应分析发现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文化程度、非农劳动力人数、非农收入比重、耕地面积;
有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有农业劳动力人数;
而性别、年龄、家庭总人数、是否参加社会保障、人均耕地面积、与城镇的距离则无显著影响。

4 .通过对土地转入行为的主效应分析发现对农民土地转入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定序)、农业劳动力人数、耕地面积、与城镇的距离;
有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有文化程度(连续)、非农收入比重、人均耕地面积;
而年龄、家庭总人数、非农劳动力人数无显著影响。

5.影响农民土地转出意愿与行为的共同因素有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人数、非农收入比重,且方向相同;
而影响农民土地转入意愿与行为的共同因素有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人数、非农收入比重、(人均)耕地面积,其中除人均耕地面积外方向均相同。

6.调节分析发现,日渐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推动强度与农民家庭总人数、非农收入比重显著负相关,对于家庭总人数多和非农收入比重低的农民作用较强。而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的推动强度与农民的文化程度显著负相关,对于文化程度低得农民作用较强。对农民土地转入行为的推动强度与农民的非农收入比重显著负相关,对于非农收入比重高的农民作用较强。

(二)政策建议及结论

1.扩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政府应当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农民土地流转创造先决条件。同时应开展对农民的公益性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从事非农产业的竞争能力。而劳动力转移能否促进土地流转则取决于城乡统筹发展,因而政府需要不断的完善相关配套的户籍、养老、医疗、教育等制度,为促进土地流转提供有力的社会环境。

2.搞好信息服务。当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是有偏差的,尤其是需求。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收集和公布信息, 在政策和财政上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收益,让农民的转入意愿尽快地转化为现实。

3.政策应继续倾向于对文化程度低的农民的土地转出、非农收入比重高的农民的土地转入行为的推动。中央日渐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已然能够促进文化程度低的农民的土地流转供给和非农收入比重高的农民的土地流转需求。中央不断地创新现行土地流转制度, 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培训,使得农民可以通过土地转出获得土地收益同时又学会了多种技能从事非农产业,提高了土地流转的供给。非农收入比重高的农民通常文化素质都比较高,掌握较多的科学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当前比较收益低下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群多数选择非农就业,造成农民转出土地动力极强,而转入土地的动力极弱。中央制定的政策转变了这部分人群的思想,使得他们愿意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来获得较高的农业收益,进而提高了土地流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FENG,S.,HEERINK,N.Are farm households´ land renting and migration decisions inter-related in rural China? [J].NJAS, 2008, (4):345-362.

[2] 石敏,李琴.我国农地流转的动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1):49-55.

[3] HUANG,JK.,GAO,L.L.,ROZELLE,S.The effect of off-farm employment on the decisions of households to rent out and rent in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2, (4):5-17.

[4] 赵光,李放.非农就业、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转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0):102-110.

[5] 黎霆,赵阳,辛贤.当前农地流转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0):4-11.

[6] 杨丹,高汉.信贷市场与农地使用权流转[J].世界经济文汇,2012,(2):60-72.

[7] 罗必良,郑燕丽.农户的行为能力与农地流转[J].学术研究,2012,(7):64-70.

[8] 聂建亮,钟涨宝.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4,(4):749-757.

[9] HUNTER,J.E.,SCHMIDT,F.L.Methods of Meta-analysis: Correcting Error and Bias in Research Findings[M]. New York: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4.

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x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一、基本思路

xxxx年以来,我局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为总目标,立足我市市情农情,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挖掘农业发展新动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农业深化改革各项工作。

二、主要做法

我局研究制定农业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办法及措施,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每一项改革任务分解到各责任科室,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我局的改革工作涉及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确权、流转等方面的事项,各科室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步骤,落实工作责任,全局上下形成合力,确保了深化农业改革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三、主要成效

(一) 本部门承担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成效

x、完成情况

(x)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按照《x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落实方案》,编制了《xxxx年x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推进方案》,积极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落实“一减四增”任务,调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业作物面积,xxxx年我市共压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x.xx万亩,普通小麦面积x.x万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以调整林木、果树种植为主,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种植高油酸花生、双高大豆、杂粮杂豆、中药材等优质特色作物种植。

(x)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牵头单位,我局起草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及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了部门分工。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任组长的中共x市委x市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和协调。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我加压,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专题工作会议,学习研究上级有关乡村振兴战略文件精神,部署推动我市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具体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了xxxx年度无害化卫生改厕xxxxx座。完成了建设污水及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和采用分散式治理的村庄xxx个和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村庄xxx个。全市xxx个村全部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xxxxxx立方米;
清理xxx处;
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xxxx立方米;
清理残垣断壁xxx处;
建设小菜园、小游园、小果园xx个;
建成农业生产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x个;
对农村主街道、联村公路建设进行了硬化,对通村公路和穿村公路路况较差的路段进行了升级改造;
全市已配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x处,建成农业生产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x个;
完成年度绿化任务面积xxxx亩、村庄绿化率达标的村达到xxx个;
实施村庄主街道、村民中心、村民广场、学校亮化,推广使用节能灯和新能源灯;
全市共有xxx个村完成美化整治,地名标志设置标准化的村达到xx个;
全市xxxxx户建成美丽庭院,xxxx户建成精品美丽庭院。

(x)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此项工作基本完成。全市xxx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并顺利通过了沧州市组织的验收工作,数据已全部录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全市共清查核实资产xxxxx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xxxx万元;
清理集体土地xxx.xx万亩,其中农用地总面积

xxx.xx万亩;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工作全面完成,共认定成员xx.xxxx万人;
登记赋码工作到完成xxx个,发放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证书xxx个,组建了xxx个股份经济合作社。

(x)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工作。x市土地确权工作涉及xx个乡镇,xxx个涉农村(另城关xx个民改居村不涉及确权),应确权面积xxx.x万亩,

涉及农户xx.x万户,截止目前已有xxx个村基本完成了土地确权工作,共计完善土地承包合同xx.xx万份,占应完成数的xx.x%;
建立登记簿xx.xx万份,占应完成数的xx.x%;
已经完成省级验收、数据库通过农业部初检和农业农村部人工复检;
数据库和土地承包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建成。积极引导规范土地流转工作,截止到目前共完成土地流转总面积xx.x万亩,土地流转率xx.x%,初步建成市有土地流转指导办公室、乡有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有土地流转服务点的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x、取得成效

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更加整洁优美,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打造的特色经验和改革亮点(无)

(三)新争取的改革试点

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请求转发《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方案》的请示

县政府:

为了全面认真解决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按照渝委[2004]6号和足委办[2004]1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使农户的承包地块、承包面积、承包合同和经营权证“四到户”,做到“四相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入户率达100%;
将承包合同、清册全部集中到街镇乡管理(街镇乡、村各一份),建档率达100%;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行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二、工作原则

(一)突出稳定,注重完善。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是保持农村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把工作重点和注意力放在完善上。保持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连续性,不能随意变动或推倒重来;
不够完善的,要按照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要求做好规范工作;
对还没有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的,要按照有关政策抓紧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工作。

(二)尊重民意,民主决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确保农民合法权益。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群众路线,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不搞强迫命令。要坚持政策,结合实际,尊重历史,解决遗留问题。

(三)依法推进,积极稳妥。认真贯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有关政策,不得违反规定,各行其是。严格按照工作流程稳步推进,确保不出现新的矛盾。

(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的原则。要建立健全相关机构,明确职责,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使土地承包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实施步骤

本次工作分为准备、清理核实、审核完善和验收总结四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组建班子,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培训,印制宣传资料和各种表格。

(二)清理核实。经第二轮土地承包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书面决议。调查清理土地承包情况,分户填写《土地承包情况登记表》,并由承包户主和村民小组长或社长签字确认。对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已发到农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进行登记,与农户承包土地的实际情况逐一核对,若有不一致的要作详细记录,查明原因。已发到村组、但未填发到户的空白《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全部交回街镇乡。对以前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书》进行登记和审核,审验内容不完善的视为不合格。未发包的土地应首先用于解决符合政策规定没有承包土地的人员。村民同意保留的可以保留,但不得超过总面积的5%。街镇乡要帮助村组妥善解决承包合同纠纷,尽量让群众满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审核完善。清理登记结束后,及时将《土地承包情况登记表》、《土地承包分户花名册》和未发包土地情况张榜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要作记录,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核实、查清和答复。登记调查员将《土地承包情况登记表》和《土地承包分户花名册》整理复制三份,经村民小组长或社长与承包户户主签字确认后,报村民委员会和街镇乡审核并签注审核意见;
《土地承包情况登记表》由农户、村和街镇乡农业服务中心分别保存,《土地承包分户花名册》由村民委员会、街镇乡农业服务中心分别保存。村民小组或农业社与土地承包农户要签订一式三份的《土地承包合同》,发包方、承包方和街镇乡农业服务中心各保存一份。村民小组、承包户要求对《土地承包合同》进行鉴证的,由街镇乡农业服务中心进行鉴证。

凡符合核、换、补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条件的,由农户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申请书,家庭承包方式的经街镇乡农业服务中心审批、其它方式承包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县农业局申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该证由各街镇乡农业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填写,一户一证,以钢笔用碳素墨水书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承包方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流转的,不需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
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应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
因转让、互换以外的原因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立、合并的,应当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街镇乡要将《土地承包情况登记表》中的资料用电子表格分户录入微机,以便管理和查询。

(四)验收总结

1、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将农村土地承包资料整理归档,分社立案成卷,作为永久性档案由街镇乡农业服务中心分村统一保管。档案资料包括:《土地承包情况登记表》、《土地承包分户花名册》、土地承包调查登记文字材料、《土地承包合同》及鉴证文书、《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审验、农村土地承包调整方案、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及决议、上报审批文书、清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方案,宣传、培训等资料、各级有关土地承包的文件、清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检查、验收和总结材料、其他相关资料、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相关制度等。

2、街镇乡自查及县上验收。各街镇乡组织人员,以农业社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的标准就是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证书“四到户”。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整改,从12月1日起,采取“一听、二看、三走访”的办法,对各街镇乡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此项工作结束后,要形成书面材料,于12月15日前报送县农业局农经科,县农业局汇总后书面报告县委、县政府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四、政策界限

(一)、已经进行了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地方, 承包地不得随意变动,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绝不允许借完善大范围、大面积重新调整土地;
重点是完善手续,没有签订合同的要补签,没有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的要补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二)、没有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地方,要在11月15日前,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和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抓紧补课。

(三)、农户承包面积全部退耕还林的,应收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或公告宣布证书作废,并终止承包合同。承包面积部分退耕还林的,按原承包面积扣减退耕面积后换发经营权证。

(四)、承包地部分被国家征收或集体公益事业占用的,原承包地面积扣减征占面积后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国家征收农户绝大部分承包地,并对其全部农转非,同时就地安置补偿后所剩余的土地,原承包农户愿意继续承包的应当允许其继续承包,并填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原承包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可以交回发包方处理,但原则上不作补偿。

(五)、少数没有签订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也没有发放承包经营权证书,且承包地撂荒两年以上的农户,要做好联系工作,确实无法联系上的,发包方可以委托他人代耕。该农户书面放弃承包权的,发包方可以按程序将土地调整或重新发包。

(六)、核、换、补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一律使用由市农办统一印制的新证,农户自愿要求以旧证换新证的,应予以更换。所用合同和表格以第二轮土地承包时的格式为准。

五、涉及具体问题的处理

1、关于退休职工户口迁回农村后,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

退休职工享有退休金,其身份仍属于国家职工范畴,不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应当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2、关于土地共有人问题。

在此次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中,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共有人应该以二轮土地承包时的家庭实际人口为准,已死亡或户口迁出的应加以备注。1998年以后到现在,承包户中出生或迁入的人口,在此次完善中不作为承包经营权共有人填写在经营权证上。如某农户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承包人口为4人,即户主、父亲、母亲、妹妹。这次完善二轮土地承包时,父母均已死亡。妹妹已嫁,户口迁出,在新落户地无承包地。该户主已结婚生子,现共3人。这种情况,该农户应填写原承包人口即户主、父亲、母亲、妹妹4人为共有人。

3、关于土地流转优先权问题

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但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实际经营一年以上的除外。所谓同等条件是指流转内容、流转期限等方面的条件相同或者相近的情况。

4、关于国家征收农户绝大部分承包地对其全部农转非并就地安置补偿后所剩余的承包地如何处理的问题。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精神和原则,对于剩余部分土地,如果原承包农户愿意继续承包的应当允许其继续承包并填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如果原承包农户不愿继续承包的可以交回发包方处理,但原则上不作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