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五篇】

发布时间:2023-07-23 13:25:10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社区化公共物品;社会建设{民生建设[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9-0058-032000年以后,在城市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五篇】

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化公共物品;
社会建设{民生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9-0058-03

2000年以后,在城市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出现了以政府支持的房地产业为主要推动的城市扩张,伴随着房价和地价的快速增长,城市居民的分化也在加剧,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计状况,已成为当地政府忧虑的重大民生问题。

社区性公共物品,区别于一般公共物品,也不同于地方性公共物品,是以符合低保救助制度特征的社区困难群体为服务对象的一系列社区范围内的制度安排和运作规则。例如甘井子街道爱心服务中心有关“爱心超市的特供物品及其管理的规定”、“膳食指导中心有关特定服务对象的规定”、“以低保救助为基础的辅就业帮扶办法”等。

从2002年起,大连市甘井子街道党工委没有被房地产热和GDP政绩观牵着鼻子走,而是通过无偿提供用于发展完善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逐年调配了用于完善社区服务和社区化公共物品的各种资源,在民生建设上反映了城市社会治理的新特点。

甘井子创建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一是区域化的重建总体性社会生活体系,在基层社会高度整合经济、政治和民间生活。二是由基层政府提供发展性基础设施和救公共物品。三是以低保救助制度作为政策实施和群体区分的依据。第四,通过社会救助与生活服务体系的结合,使道德建设日常化,社会救助系统生活化。

一、甘井子经验的基本情况

甘井子街道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最东端,面积16.1平方公里,有12个社区,29857户,常住人口78067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历史上,曾有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集聚在这里,随着国有企业的分化,一些经营状况好的国有企业为该地提供了可观的税收,街道财政收入2008年达到1.3亿元,2009年约达到1.6亿元。另一些搬迁、改制和破产倒闭的企业,则向街道分流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贫困人员。街道现有2300多城市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困难群体近7000人,约占街道人口十分之一。与此同时,这些搬迁、倒闭企业也在街道辖区留下了可观的土地资源和建筑设施。甘井子街道没有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和房地产投资,而是在民生建设上投入上千万的资金,提供近万平方米的公用房屋。

(一)党组织是民生工程的主导、核心、基础

民生工程以甘井子街道党工委为主导,以1个二级党委(大连南海企业集团党委),12个社区党总支,1个爱心服务中心党总支,1个综合经济党总支为核心,以36个楼院党支部、125个功能型党支部、257个党小组为基础,形成完整覆盖的党的基层民生工程领导体系。

(二)助推经济发展,巩固救助基础

“街道经济的落脚点在于税收和就业”,甘井子街道把税源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潜力所在。近年来。财政收入由原来的百万元上升到几千万元,2007年突破亿元大关,2008年财政收入达到1亿3千余万元,财政收入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民生建设和爱民服务的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由此整固了社会救助工作的经济基础。

(三)完善低保审批,保障困难群体

通过社会救助和低保审批的制度化、流程化,真正体现了集体审批,民主监督、阳光操作,使每户的审核、报批、管理都规范有序,做到了应保尽保、应保快保。甘井子街道连续6年被省评为“城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低保制度的阳光化、民主化,使甘井子街道创建公共物品有了清晰的政策客体和制度依据。

(四)把社会救助融入社会生活系统

1.建“爱心服务中心”。下设公共服务社、救灾物资调剂中心、爱心超市、再就业培训基地、爱心发廊、爱心浴池、爱心诊所等利民、便民服务场所,是街道对辖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提供扶贫帮困、让利惠民、岗位就业、物资接收和发放等方面服务的管理中心,占地面积420平方米。

2.建“爱心超市”。近年来该街道共建立8个“爱心超市”,3个“爱心菜市场”,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覆盖整个辖区,它是日常捐赠接收、困难救助、惠民服务的重要场所和窗口。安排70多名低保人员就业,为辖区100多名重病和孤寡老人免费送米面油菜等物资,对辖区困难群众实行进价销售,每年打折让利达35万余元。

3.建立救助物资调剂中心。储备各类救助衣物9763件(2009年7月),主要对特殊困难人员和突发性灾难人员实施救助。

4.建立公共服务社。以低保家庭中无业人员为服务对象,开展救助式就业、社会互助、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活动。设有保洁、编织、缝纫、居家养老服务等项目,现有的200余名社员每月都增加了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低保群众的生活,增强了他们的生活信心。

5.建立低保医疗服务中心。由街道出资,在辖区为生活困难群体设立医疗绿色通道,持低保证就医,实行挂号、就诊免费,所有药品~律按进价销售,并定期为老年人、低保人员进行免费体检。总投资达300余万元。

6.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投资100余万元建再就业基地,主要对辖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技术技能培训,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条件。

7.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资12万元,建立了“菜单式”家庭养老服务。形成了一个实施经常性扶贫帮困的救助体系。主要对辖区下岗职工、优抚对象、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提供一些免费或优惠服务。

8.建立街道膳食生活指导站。投资30余万元建立了4家膳食指导服务店,专门为辖区孤老、残疾、重点优抚对象、7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百岁老人等困难群体提供膳食配餐服务,同时为下岗失业人员及低保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开辟了多元化的救助渠道。

9,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每个社区都建立了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居民议事中心、活动广场等,购置了健身器材,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娱生活。建立共产党员活动中心。为解决辖区161个党支部、3525名党员的学习、教育问题,街道积极筹措资金,建立了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我们党员的讲经堂”。

10.丰富民生保障体系。在救助活动系统化日常化的同时,相继成立了

职业介绍所、法律服务所、婚姻介绍所、社区矫正站、居家养老服务站、残疾人康复站、幸福老年之家,为辖区群众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

其中的职业介绍所成立近五年来,推荐就业5000余人,实现上岗就业2000余人,其中低保户、大龄人员、困难群体占65%。

社区矫正站获大连市社区矫正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最高人民检察院、辽宁省人民检察院领导多次亲临调研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甘井子街道多次被省市评为“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优胜街道”,2008年被省市推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二、甘井子经验的几点思考

(一)甘井子经验的基本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甘井子经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要义。怎样在大连这种开放程度较高的现代都市,改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状态,提高其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是甘井子经验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理念。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出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人能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分化所形成的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已成为新形势下民生建设的焦点和民政工作的重点。甘井子街道基层民政工作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创建爱心社区的基本服务对象和特色所在,主要就是针对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社区服务。其不断完善的社区服务功能体系,体现了它与低保救助工程的结合,与对困难群体的爱心服务的结合,与下岗职工的辅助式就业的结合,与基层社会稳定的结合。

第二,以人为本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体现时代的发展和基本的人权尊严,而且,还要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幸福体验。甘井子经验并不是弱势群体的致富之道,但是,它扶贫助困、敬老爱幼的全方位的社区服务的功能和目的,是修复和调整市场机制缺失的不可替代的必要途径,这也就是社会建设的本质所在。因此,甘井子经验的价值理念所达至的精神抚慰和社会和谐的功效十分显著。

第三,甘井子经验的基本价值理念与党的建设的基本宗旨和党的群众工作的精神要领是完全一致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成为完成各时期党的中心工作的依靠和抓手。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是新形势下党的中心工作并行不悖的两个轮子,经济振兴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同等重要的。而通过完善服务功能,创建爱心社区,正是促进和谐,团结群众,巩固政权的党的建设的基础。

(二)甘井子经验的基本操作思路

以基层民政工作的社区组织建设、低保制度建设为平台,做实基层发展性公共资源配置,提供社区性公共物品,以基层政权指导和推动社会建设,是甘井子经验的基本操作思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户籍制和单位制的弱化,社区建设如何摆脱社区自治及其资源获得的困局?低保救助如何防止和避免出现单方面对国家转移支付的消极依赖倾向?甘井子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并得到有效性验证的操作思路。

第一,在甘井子经验的基本操作思路中。社区是基层政权指导完善社区服务的组织平台,低保制度是民政部门指导社区建设的制度平台。社区建设经过2000年初期所谓社区自治的摸索之后,单纯机械的理解社区自治,等于拒绝国家的扶助或无异于让国家放弃对基层社会的责任。甘井子经验及众多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表明,中国的基层社区建设没有民政工作的社区指导和精细策划是不可能的。

2003年在辽宁全省试点实施低保制度以后,落实低保制度成为国家指导社区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甘井子经验中有关低保对象从集中审批到集体听证的公开透明的民主化建设,不仅为社会建设、社会保障编织了安全之网,而且,使低保制度具有了识别依托群体,明确社区服务重点对象的功能特征。可以说,依靠社区组织和低保制度是形成甘井子经验的基本操作思路之一。

第二,从提供发展性公共投入到创新社区性公共物品,是甘井子经验基本操作思路的关键步骤。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在社区环境和社区活动设施等方面曾有过持续的公共投入,但是,这些作为改善社区环境设施的投入与作为社区发展的投人是有区别的。仅仅搭建社区组织和低保制度的平台是不够的,如何在上述平台上发展完善社区服务,创建爱心社区呢?是依靠市场机制等待发展机会的来临?还是依靠尚停留在概念化阶段的非政府组织及其资源投入?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甘井子经验表明,发展公共性投入是可持续的公共服务的必要前提,也是提供可持续的社区性公共物品的物质基础。这是甘井子经验的又一基本思路。

甘井子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区性的公共物品,虽然是社区性的,但并不是面对所有社区成员,只是以特殊群体为对象,这与1958年时期的包括所有人的大锅饭不同。因此,这种公共物品的性质还是救助型的。与以往的救助不同的是,第一,这种救助是日常化、系统化、专业化、制度化的。第二,这种救助并不一定适用所有的城市社区,因为城市社会的分化已呈现了区域性特征,其社会治理的方式,也要因地制宜。这正是建设公共物品的意义所在。

甘井子经验中关于基层社区发展性投入所具有的挑战性的意义是,在城市土地价格猛涨,房地产业火爆的背景下,一个城市的土地及其建筑设施首要的或全部的选项都是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吗?甘井子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困难群体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幸福指数的方案。

(三)甘井子经验的运作模式和运作机制

甘井子经验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创建爱心社区的运作模式和运作机制有以下特征。仅以爱心超市和膳食指导中心为例:

第一,甘井子经验运作模式和机制的一个首要特征,是以基层民政工作为着力点。改革以后城市发展必然伴随进一步的功能分区和阶层分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环境特征。以基层民政工作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具有资源易于集中,功能应对性强的基层治理优势。可以根据社区阶层结构的实际,制定不同的社区服务的重点和提供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

第二,完善社区服务与全方位的社会道德教化相结合。对特殊群体的爱心活动实现的日常化、专业化、嵌入式和全面覆盖,使服务的功能和社会教化的功能融为一体,并有了发达的触角,起到了不断强化道德识别,不断示范道德行为的作用。这就可以使扶困助贫,尊老爱幼,守望互助,科学文明的风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突显社会建设的本质。

第三,救社区性公共物品提供与商业运作的嵌入性结合。爱心超市和膳食指导中心都有特殊的服务对象,前者有特供物品,消耗过程以记账方式管理,后者有特殊服务对象,用餐后也是以记账方式管理,此外还有非交换的面对所有人的营养和菜肴的简单讲解和传授过程。同时,他们又都有

普通的服务对象,以商业交换方式购买商品或购买服务。这就使以往的单项的救助活动融入了整体的社会生活。

第四,在运营核算上以商业活动的盈利补充救助活动的支出。在不计成本的使用公共房屋设施的基础上。运营核算已由初创期单方面的救投入,逐渐实现了用商业盈利补足救助支出,并略有盈余。因此具有以先期公共投入为基础,然后以商助的模式特征。

第五,服务人员具有公共奉献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角色模式特征。所有社区服务人员,均是以低保人员为选择对象。服务对象既有对特殊群体的奉献服务,又有对一般群体的社会有偿服务。不难理解,这种双重属性的服务如果不是具有低保身份的人员,而是以从社会招聘的方式录用,其两种角色和两种交换方式及其两种价值理念的统一,不仅是难以扮演的,也是难以管理的。

第六,实现辅就业具有增加低保人员收入,改善生活处境,丰富社会交往,促进社会参与的特征。参与社区服务的低保人员,并不因增加收入而影响低保身份及其救助标准。这样就使他们的服务活动既有了公益性,又有了收益性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性。

三、建议

甘井子经验,反映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制度实践特征。在城市二元社会结构(新二元社会)的条件下,为了适应不同城市社区的情况,在借鉴或实施甘井子经验的时候作以下建议:

第一,甘井子经验不论在精神理念上还是在操作思路上都具普及推广的意义。在表面上甘井子经验的特殊性是困难群体相对集中,同时地方财政状况比较好。但是,并不需要以此限制该经验的适用范围。困难群体集中的地方表明社区建设的主观条件好。社区建设的核心价值更容易得到认同。甘井子经验更急需在困难群体相对集中的社区推广。

第二,当前应突出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新增相关财政项目的列支。基层社区的公共服务及其公共物品的推出,应以财政力量为支撑。首先是不能以地方财政状况不好为借口,拒绝应有的财政投入。然后,建议增设基层社区公共服务的新的财政专项,使地方财政状况不平衡的问题在市级财政的范围内通过转移支付解决。

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自《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我县城乡低保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在执行过程中,“人情保”、“关系保”、“轮保”、“骗保”等问题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城乡低保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渝府发〔〕81号)精神,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城乡低保对象核查清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责任,提高保障水平,推动城乡低保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实现“应保尽保、不应保坚决不保”,不断提高我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工作水平。

二、目标任务

对全县所有城乡低保家庭逐户调查核实,重点清查不按程序审批、“关系保”、“人情保”、“轮流保”、“息访保”、平分低保金等问题,对家庭收入超标的要按程序及时予以清退,对符合条件的“漏保”人员和农转城困难居民要及时纳入低保,切实做到对象准确,实现“应保尽保、不应保坚决不保”;
要将所有低保对象名单在村(居)务公开栏公示,并定期采取“公示入户”的方式告之辖区所有居民,接受社会监督;
不得把低保制度当作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安抚措施,不得突破政策界限将一些应以其它方式解决的困难人员纳入享受低保的范畴。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在核查清理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简单地划定清退人群,必须坚持将收入标准作为核查清理工作中唯一的“度量尺”,公开、公正地核查在册低保对象,对低于标准的坚决纳入低保,对高于低保标准的坚决予以清退。

(二)坚持应保尽保。要正确理解“应保尽保,不应保坚决不保”,不能盲目地为了降低保障人数而下指标、定比例、设门槛,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拒之门外;
对违反政策规定纳入低保的各类特定人群,要通过落实相关扶助政策和低保与就业联动等促进就业的措施加以解决。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10月20日-10月31日)。各镇、街道要制定清理核查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核查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二)核查清理阶段(11月1日-12月15日)。各镇、街道要对辖区内所有城乡低保对象家庭人口、财产、收入等情况逐户进行重新调查核实,并结合城乡低保续保和和农村低保新增加审批工作,做好入户调查、听证、公示和政策宣传解释以及稳定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5日-12月30日)。各镇、街道于年12月25日前将城乡低保全面核查清理工作总结报送县民政局。县核查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各镇、街道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将责令立即整改,在年终考核时作扣分处理。

五、注意事项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各镇、街道和县级各部门要向群众广泛宣传低保标准、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家庭收入核算方法等基本规定,确保政策公开,做到家喻户晓,不留死角,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制度等帮扶救助政策的知晓率,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对低保对象的政策宣传,让“只有符合条件才能享受低保”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完善相关配套帮扶措施。县民政局要按照高于城乡低保保障比例3%―5%的范围,建立包括城乡低保、城市“三无”和其他困难人员的整个低收入困难家庭档案。各相关部门要着力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仅与低保对象挂钩,导致出现低收入人群“挤低保”的现象;
要将专项救助范围由城乡低保对象扩展延伸到建档的所有低收入困难家庭,有针对性地给予帮扶,降低困难群众对低保制度的依赖。

(三)严格核查清理程序。要严格按照低保《条例》和申请审批规程、动态管理规范等有关政策执行。一是要搞好入户调查。对所有城乡低保家庭必须做到“家家登门、户户核实、人人见面”,不能只是由各村(社区)自查上报。二是要抓好听证审核环节。核查摸底结束后,要对核查结果进行听证审核,对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要劝其主动退出并及时予以取消。三是要抓好听证评议环节。对核查清理后仍然申请低保的家庭,要及时组织听证评议。四是要抓好张榜公示环节。要及时将听证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到户,公示期不得少于5天。

(四)切实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核查清理工作关系到低保对象的切身利益,如对所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引起新的社会矛盾。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注意做好清理对象的思想工作;
对不符合条件的、特别是对听证评议结果有异议的低保申请对象,要说明具体理由,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安抚工作;
对群众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调查处理,并按低保政策作出明确答复。

六、工作要求

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区长公开电话进社区服务日活动总结

在6月21日市长公开电话成立十周年之际,按照《市长公开电话进社区工作暂行办法》,区长公开电话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进社区服务日活动,活动重点为弱势群体(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提供服务。为保证活动的顺利扎实的开展,区长公开电话召开预备会议,要求各网络单位报活动方式,认真组织落实。

此次进社区活动以“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在全区54个社区同时开展,各社区都设立了咨询台,并悬挂了条幅,并摆放了咨询台标志。截止到活动结束,共受理投诉58件,现场发放便民手册137份。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区卫生局在民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会场,以曙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分会场,开展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验活动,当天共为30位老人进行免费体验。在曙光社区分会场,医务人员免费为前来咨询的居民测血压。健康教育宣传员讲解健康常识,发放宣传单。活动当天共发放宣传单138份。

2、新春街道办事永长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困难老人王淑范家打扫卫生,为其维修漏雨的房顶;
和平社区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来到孤寡老人张慧兰家,老人已80多岁了,无儿无女。社区的工作人员帮助清理室内卫生,并决定每周为老人清扫一次;
松竹梅社区开展了“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关心弱势群体,人人享有健康”活动,入户走访驻街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宣传社会医疗保险等相关优惠政策;
永春社区工作者分别来到低保户蒋桂平家(因她家5口人都有智障)和低保户路龙家,帮助他们打扫室内卫生;
通顺社区为老年人检查身体。

3、永吉街道办事处吉顺社区对特殊家庭王伟德家进行了慰问,给他送去了毛巾被、鸡蛋等慰问品,使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自由大路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弱势群体梁亚柱(瘫痪在家多年)家进行看望。

4、自强街道办事处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为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上,活动当日现场解答5例。

5、长通街道办事处组织办事处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分别来到光复社区、龙兴社区的高翔和全淑云两位孤寡老人家打扫卫生,送上慰问品;
清真寺两位低保户因拆迁无房居住,办事处民政科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经过多方奔走为两人联系租赁住房。又因两家生活十分困难,拿不出租房款。长通办事处领导经研究决定在办事处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先由办事处垫付租房款。

6、桃源街道办事处活动当天开展“残疾人乐园”助残捐助活动,加大宣传和投入的力度,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此次活动中。并决定每个月的21日为捐赠日。21日前由各社区组织居民和驻街单位将捐赠的物品(衣物、生活日用品等)统一交到“残疾人乐园”,辖区内的残疾人可以于21日当天挑选自己所需物品。

7、明珠街道办事处组织各社区的特困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关心他们生活状态,了解特他们的生活近况,帮助他们树立迎难而上的生活信心。讲解了当前政府关心弱势群体的政策,现场向特困户发放慰问品(两桶豆油),同时发放法律宣传册和市长公开电话便民手册。

8、曙光街道办事处于6月21日邀请曙光医院医师,在平阳社区开展疾病防控讲座,加深居民对流行病的认识,提高预防疾病能力,让社区弱势居民认识到流行病可防可治。

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昆山高新区老小区物业现状

1.基本情况

由于这些老小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居住人员素质不高、物业费收费困难等原因,正规物业公司不愿接手,只得由街道社区自行管理。物业人员由年龄较大的保安、保洁组成,目前共有1719人。管理模式普遍为最简单的“看看大门、搞搞卫生、修修补补”,与正规物业公司差距较大。

2.保障机制基本以财政投入为主

老小区改造、社区零星维修、门卫经费全部由财政安排;
保洁经费扣除各街道社区物业收费外的差额部分由财政安排。门卫及保洁经费按“人数×定额标准”的形式核定。

(二)昆山高新区老小区物业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老小区物业管理矛盾较突出、纠纷不断,虽然社区和业主主观上有一定原因,但物业管理体制、物业服务理念、经费保障体制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畅、奖惩力度不够

①无相关的职能管理机构。全区未设立相应的工作部门或领导小组,无法统筹协调全区物业服务工作,缺乏通盘考虑,各街道社区各自为政。②街道社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社区工作人员要花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物业管理杂务中,经常出现加班上门收取保洁费的现象。这让原本只是监督物业管理的社区变成了自已动手搞物业,如果与社区居民产生物业纠纷,容易影响到社区其他方面的工作。③街道社区缺少自。具体体现在1097个老小区门卫全部由市综治委统一招录(为解决本地户籍50岁左右人员就业问题),工资待遇由市统一制定,街道社区只有建议权、无决定权。④业主委员会组建难。老小区基本无业主委员会。除了街道社区指导和监督工作不到位,还有老小区居住人员的结构问题。老小区大多以本地老年人、学区房居住人员、外来人员租住为主,相当一部分业主都不居住在本小区,对是否成立业主委员会并不关心。

2.物业服务水平低、理念旧

①服务水平低,收费难、多。乱停车、环境差、侵占公共空间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业主拒绝缴费,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物业服务水平低,导致物业类投诉占全区投诉总量的40%左右;
收费率在50%以上的小区个数只有49个,占总数的23%,有的街道物业费收入甚至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②服务理念旧,质量差、意识弱。虽然各街道有物业管理中心,但真正运作的只有朝阳街道,其他街道基本只是空架子。集体收入意识弱,对属于社区收入的商家进场费、广告费等缺乏管理,免收卖人情现象较多。

3.财政负担较重、保障机制等缺乏创新

保安保洁经费由于工资水平提高,总量增支较大,2011-2014年均增长16.01%。虽然财政投入大、负担重,但不治本,无法促进老小区向建立现代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关键就是保障机制缺乏创新。①预算制度不适用。我区的配套资金及保洁经费预算参照市级“人数×定额标准”模式,其实对物业管理经费的核定并不适用。因为定额一经确定,大家都知晓全年收入,客观上造成“养懒养散”的现象,缺乏收入考核的弹性。②重改造,轻保养。近年来我区用于老小区屋顶、立面、道路等硬件的改造力度非常大,使很多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但几年过后,一些小区又重返脏乱差现象,公共设施损坏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安排给各街道每年的零星维修经费,根本不足以解决保养和维护问题。③物业收费票据不统一。物业收费是提供服务后的有偿收费,原则上应使用税务发票,但大多数街道的物业管理中心不正常运作,并且申领税务发票会带来缴税问题,因而造成物业收费票据税务发票、财政非税票据并存的局面。

二、街道社区、财政部门对老小区管理的有益探索

(一)整合资源,充实街道物业管理中心

朝阳街道抽调了5名正式工作人员到物业管理中心,开通专门的服务热线;
招录10多名有水电等有一技之长的社工,专门负责老小区的物业报修。通过这些资源整合,统筹使用原分散在各社区的物业力量,改变了原先街道内部各社区各管一块的局面,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街道2011-2014年的物业收费也逐年上升。

(二)动迁小区物业管理开展的市场化改革,将为老小区提供借鉴

目前我区铭景苑、庙灯2个动迁小区的物业管理,正在进行市场化管理改革试点。具体做法是召集5个有一定资质且经考察平时管理较正规的物业公司进行议标确定。如试点顺利并得以在动迁小区推广,那么此做法应值得老小区借鉴。

(三)对老小区物业经费补助方式的创新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是财政等部门正在调研老小区物业经费预算管理新模式,以亭林街道为试点测算。基本思路是核定收入基数,按物业面积计算物业经费差额补助。二是在2015年预算中专门安排了老小区养护经费。

三、对财政支持老小区物业管理的建议

老小区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老小区居民最大的民生事业,而物业管理属于《苏州市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中的内容之一。因此老小区的物业管理应走以政府投入为主,街道社区、物业公司、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下的市场化改革之路。财政对老小区物业的支付应促进这一市场化改革。

(一)坚守民生属性的底线

老小区物业管理属于民生事业属性,是财政必须保障的公共事业范围,这是做好老小区物业管理的底线。既要重视老小区的改造也要重视改造后的保养及维护;
既要做好日常物业经费保障,也要放权街道社区;
既不能参与物业人员招录,也不能框定物业人员的待遇标准。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①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搞好测算。做实做好测算方案,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前提,财政、街道、区社区管理部门要形成合力。②先试点,成功总结后再推广。在动迁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试点成功后,可借鉴其经验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街道进行试点,成功后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再推广。③转变街道物业管理职能。在目前的情况下可参照朝阳街道的成功做法,先充实街道的物业管理中心。市场化改革后街道只是物业管理的监督部门,不再是“裁判员”兼“运动员”了。

(三)拓展规模化整体化的运作思路

亭林街道曾在去年对里厍新小区进行了物业管理改革的可行性研究。综合测算年收入与年支出,结果是收不抵支。但测算的基数是维持目前的物业管理人员数量,单单保安就有20人(3个小区进出口),如真正市场化后真的需要20个保安吗?如以街道内全部老小区作为整体测算呢?再拓展一下,如以昆山高新区全部老小区作为整体测算呢?市场化后由于老城区和城北地区的老小区大多比较集中,物业公司可统筹使用物业人员,遵循优胜劣汰的公司化用人规则,肯定会出现减人增效的良好效果,财政资金的绩效也将体现。如以街道为整体进行市场化招标运作,将更加能保证物业公司的正常利润。另外,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可组建相关子公司参与竞标。财政部门力推的PPP模式也可在小区物业管理方面尝试。

(四)拿出改革创新的决心

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根据区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街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现将本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重视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

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要求,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和补充小组成人员,保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序正常开展,对热衷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要继续鼓励他们发挥带头作用,认真履行教育、关爱、服务青少年的职责,同时通过多渠道吸纳更多的“五老”人员投身到关心下一步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余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街道秦社区的图书阅览室已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同时我们还积极指导社会团体、社会力量举办美术、书法、舞蹈、乒乓球等活动,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涵。不仅丰富了未成年人校外文体生活,而且以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等特点,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远离不良文化的侵蚀。

二、多渠道开展结对帮扶,继续加强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等重点关爱。

街道关工委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月19日,街道关工委组织开展街道志愿者服务启动仪式,联系志愿者结对帮扶9名青少年,现场为他们送上了学习用品。通过志愿者帮扶,让关爱青少延伸到学习中去。

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等重点关爱对象进行关爱。2月,街道关工委为辖区6名贫困青少年送上了慰问金2400元;
“六一“期间,街道关工委组织工会、团委、妇联对辖区的福利院、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了慰问;
7-8月,街道关工委与街道团工委、工会一道对辖区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进行了摸底,并通过多种渠道联系资助,确保辖区无因贫困上不起学的现象,最终共23名贫困大学生获得了资助。

三、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活动。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们与青少年有着天然紧密的情感联系,在深入细致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突出爱国主义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常邀请“五老”为社区行为出现偏差的青少年进行矫正,通过法律的宣讲和谈心,使这些青少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根据“五老”各自的特长,组织其深入学校专题讲座、参加社区书画比赛、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四、利用社区阵地,组织好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读好书活动。社区图书室节假日向青少年开放,由社区工作人员或一村一大带领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

按照街道关工委要求,我办所有社区的图书室均向青少年免费开放。特别是我办秦宓社区的青年阅览室有专人管理,极大的方便了社区青少年借阅图书。

二是开展校外文体活动。利用社区乒乓球室、排练室、室等文体设施,组织青少年开展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文体活动。

月,街道关工委组织辖区少年在秦宓社区开展作文比赛;
月5日,街道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在淮河街社区开展以“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月关工委与街道科协一同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思想道德教育。

三是邀请司法所同志在社区或辖区学校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四是开展校外功课辅导。整合社区资源,将社区的退休职工、退休干部组织起来为社区的青少年进行暑期免费的书画培训(如淮河街社区组织开展的书画班);
整合高校资源,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有补课需求的青少年进行义务上门家教(通过联系四川省建筑学院的青年志愿者,现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对我办9名学生进行免费家教辅导)。

总之,通过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网络,做到全民参与,齐抓共管,深入推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差距,我们将总结探索适应新时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路子,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第2则.

上半年,小港街道科协工作围绕区创建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为重点,按照组织健全、队伍管理、阵地建设、活动开展、示范创建等工作内容,面向四类重点人群,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科普活动。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经费保障。上半年,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街道在区里会议后,随即印发了5个组织文件(《关于调整小港街道全民科学述职工作领导小组通知》、《关于调整小港街道科学技术协会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关于区创建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责任分解的通知》、关于印发小港街道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小港街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成立和调整后的领导以党群书记为主席、各科室长为成员的工作网络,街道还落实经费,提供保障。今年,专门落实经费2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培训、科普书籍购买、科普学校建设、街道及社区科普活动经费等,到目前为止,已经支出近5万元。

2、召开各类会议,及时分解工作。区里创建工作会议后,街道及时印发了分解文件及12个表格,分别按大学生村官、各科室长、村干部对象,召开了3次会议,分别按照不同部门、工作性质以及工作任务,进行落实分解,确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任务要求及有关标准等。同时,确定了以大学生村官为科普秘书长兼科普宣传员的工作组织网络,建立qq群,不间断的者业务上进行的指导及沟通,确保科普创建工作持之以恒。

3、完善基层网络,落实人员。按照文件要求,街道专门下发文件(印制统一成立组织文本供各村社区参考),要求各村、社区必须建立科普组织。到6月底前,所有村社区都分别建立了科普协会(分会),街道还专门出资,制作了科普协会(分会)牌子,并下发到各村社区。7月份,印发了《关于公布各村、社区科普协会(科普分会)委员会名单的通知》。此外,按照创建要求,街道层面,迅速组建了科技示范户15户、科技示范家庭15户、科技带头人、3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9名讲师团成员、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江南绿蔬果专业合作社、小港江五葡萄专业合作社、小港阳光葡萄专业合作社、龙峰蔬菜专业合作社、小港新野瓜果专业合作社、小港上塘渔业专业合作社、小港志红粮食专业合作社、妙萱果蔬专业合作社、浃江农机专业合作社、甬琦果蔬专业合作社),落实了科普宣传员42名;
38个村落实了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队伍,社区建立了2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这些表格已经报到区科协。

二、建设阵地,加大投入,为创建工作开展提供平台。

1、新建科普画廊。按照要求,街道38个村80%以上要建有科普画廊。上半年,街道科协把这项工作作为硬件建设上的一个工作重点,按照4个区域,分别确定了22个村作为此次新建科普画廊的任务村,对新建后的村画廊,做好到村现场检查审核,并积极给予经费上报前的报批等有关工作。到目前,4个社区(竺山、红联、高河塘、陈山),14个村已经完成新建画廊(兴岙、山下、丁家山、新模、东岗契、顾家桥、新政、衙前、红联、大石门、新权、新建、新棉、五盟)。其他村近期相继都在做方案设计、新建前的相关工作,争取到9月初前全面完成科普画廊建设工作。

2、落实活动阵地。在抓好科普画廊的同时,街道还抓好新建科普画廊村、社区的科普活动室建设工作。街道要求都建活动场地,如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室。上半年,街道还对部分村、社区科普书籍进行的增添。目前,4个社区都建立科普活动室,14个村相继落实了活动场地。街道还对这些村,在要求增加科普书籍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区科协比较重视,还专门赠送了10包新书。

三、创新载体,深化活动,提升群众科技文化素质。

1、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一是利用科协网页中的六大栏目,宣传科普工作情况和群众关注的科普知识,并及时对网络信息进行更新。二是利用各种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农技、医疗、生活、计生、健康等方面进行宣传。三是利用共建平台,与部队、学校等单位联动,组织大型科普宣传咨询活动。上半年,街道科协安排了科普活动和科普周活动计划。根据计划,相继承办了“放歌浃江、共享世博”企业青年歌手团体赛,举办了“健康有约,美丽相随”女性养生保健讲座,节能专题讲座、科普志愿者表彰晚会、低碳骑车行迎“五四”,建立了市首个健身气功协会“红十字救护培训班等活动。

2、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培训。一是依托成人学校,开设实用技术等课程,常年开班达10多期,约有1000多人次受训。二是学校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如实验小学利用其场地充裕的优势设置劳技工场、种植养殖基地及小气象站,在课题研究及航模竞赛中成绩优异;
三是利用计生学校阵地,宣传计生知识。四是志愿者在参与科普宣传、活动等方面贡献突出;
五是针对小港农业特色,组织农技专家到村里举办各种培训班。

四、立足创建、示范带动,积极开展基层科协创建工作。

街道积极鼓励社区和村开展各级科普示范社区(村)创建工作,到目前街道成功创建省级科普示范街道,4个社区分别创建成功市级科普社区,1个村市级科普示范村。

1、做好省市级科普示范申报工作。上半年,积极与4个村进行联系,帮助做好档案资料。协助做好市级科普示范村的创建申报工作。到目前,兴岙、红联、朱田、衙前4个村都已经上报资料,带年底前验收通过。对陈山社区积极做好省级示范科普社区的申报前的各项工作。

2、做好台帐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对于新创建村,街道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做好台帐资料的整理指导工作。按照要求、标准要求建立起新的全套台帐,以迎接年终验收。

3、协助做好评先表彰工作。积极协助区科协做好评先表彰工作,上半年,2名科技户被评为市级科技户,1名成校老师被评为市级农函大个人先进。

下半年工作安排:

1、化大力气抓好各村科普阵地建设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村科普画廊的新建,科普活动室、图书室等活动场地的完善工作。在科普画廊及科普阵地建设上,街道打算对完成的村,给予1000元--3000元不等的补助,因此,下半年还要做好这笔经费的落实、审核等各项工作。

2、不遗余力抓好活动培训工作开展。按照要求,对各类对象的培训时间、期数等,做好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好各项科普活动。

3、细致周到做好台帐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此项工作,上半年街道在会议上就要求各社区、村在9月10日前将台帐资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到街道。下半年,重点是做好台帐资料的催收、分类等工作,按时间交到区科协。

4、按照要求举办好全国科普周活动。此项工作,8月初已经安排好,落实4个社区出节目,地点在高河塘社区广场,形式主要是摆摊宣传等形式为主,期间,还要求各村在科普周期间举办好各类活动。

5、立足创建抓好年终4个市级科普示范创建村的验收迎检工作。督促做好台帐、硬件设施建设等工作。

第3则.

一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本部门全体人员能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处处遵纪守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扎扎实实地为民服务。

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城乡低保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抓好落实,街道辖区总人口为25526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1610人,农村13916人。

1、认真落实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对我辖区的城乡低保进行全面重新核查,重新登记,重新申报,及时较好地完成低保核查任务。

2、我办现有城市低保226户610人(最高月每人补助260元,最低为105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63860元,低保覆盖率为5.25%(城市低保指标2.6%)。

3、农村低保对象197户433人,其中五保户47户49人(月发放保障金每人160元),其他低保对象150户384人(最高月每人补助160元,最低为70元),计全年发放低保金370920元,低保覆盖率为3.12%(农村指标1.55%)。

城乡低保符合计生户158人,残疾人465人(其中重度残疾人108人)。

上述费款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已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直接由银行到保障对象帐号。我们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中,注重计生户、残疾人等对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保。

(二)做好“双拥”落实工作。

1、做好优抚金兑现工作,保障社会政治稳定。

全年,共发放优抚定补经费218950元,享受对象43人。并做好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优先列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享受双重保障(下黄村在乡老复退军人林和夫在月享受定补基础上每月发放160元)。

2、今年“八一”建军节,举行军民联欢晚会,街道主要领导率分管领导等人员深入驻地部队开展“双拥军民”共建工作,拨给部队节日慰问金3.5万元,今年以来共拨出6.5万元支援部队建设,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军民团结。

(三)做好救灾救济工作。

今年发放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5.6万元(其中区民政局下拨4.6万元),救济贫困对象300多户近860人;
拨给残疾人基金13000元。

(四)抓好殡葬改革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殡改宣传氛围。

认真贯彻殡改有关“条例”和殡改规定,多次召开殡改专题会议,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责任书,上宣传栏和墙报,利用“两节”开展殡改宣传月活动,定时不定时印发有关殡改的宣传材料到各村(居)和有关单位,加强宣传力度。今年1-12月份,出宣传墙报12期,包片工作队下乡入户分发和张贴宣传标语计10000张,出动宣传车3次,“两节”期间悬挂横幅标语16条,街道和各村(居)设立殡改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

2、狠抓整治工作,确保殡改工作顺利推进。

充分发挥村、居民政委员、殡改信息员及群众举报作用(各村居、街道全面启动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建立60岁以上老年、病弱和伤残人员台帐,采取事前报告、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管理等监管措施。今年1-12月共火化143具。

五、依法推进村(居)“四个民主”建设。

1、普遍地实行村(居)财务公开,推进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功能,逐步提高以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管理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2、认真抓好基层班子组织建设,依法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为了提高民政工作队伍整体素质,除了积极参加办事处集体组织的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外,我们还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本部门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民政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等有关文件,以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思想素质和整体素质。

(七)其他综合工作

1.扎实抓好下黄新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

2.认真做好各种来访和有关业务知识的法律咨询工作。

今年共接受有关婚姻法律和低保等咨询36人次,低保等其他业务咨询31人次。

3.努力完成年度民政杂志征订任务,积极完成街道领导交办的和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并及时较好地完成。

二、存在问题

1、街道财政对救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街道农村贫困面大、部份对贫困程度深,因灾返贫现象严重。

2、由于片区改造和项目建设等原因,失地农民日益增加,农村低保急需扩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