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论文【五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7-27 15:15:03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制作合成环节是设计课件非常重要的步骤及重点。我们使用DreamweaverUltraDev8、Flash6及设计所要的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合并,整个根据教学意图设计过程及制作脚本的要求来完成的。系统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据库原理论文【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数据库原理论文【五篇】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1篇

制作合成环节是设计课件非常重要的步骤及重点。我们使用DreamweaverUltraDev8、Flash6及设计所要的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合并,整个根据教学意图设计过程及制作脚本的要求来完成的。系统课件的调试及运行阶段不管是制作好的课件,还是制作好课件,都要进行反复调试和更改,这是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之前,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价。

2课件的结构设计

现阶段,《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往往采取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树状结构、复合结构、线性结构以及网状结构。通常而言,树状结构是课件结构设计中最为常用的,这是因为树状结构又便于内容逻辑关系的构建,也让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层次性有效划分,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此同时,远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运用网状结构还能实现长文本结构的设计,即非线性结构设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越过路径设置,根据自身不同状况进行学习。

3教学系统模块简介

3.1教学板块

主要用Dreamweaver8和Flash6来开发设计,并用相应的按钮将其交互功能链接。

3.2考试练习板块

题库及对成绩查询及询问的使用,可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建立。

3.3讨论交流并学习板块

讨论区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实现,电子邮件使用Intemet资源。

3.4优秀作品分享板块

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实现,学生可分享受给大家自己的设计作品。

3.5学生管理板块

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对学生信息的管理、注册的信息修改等。

4课件的开发

4.1素材的开发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课件开发过程中,素材的开发也是整个工作量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将素材开发放在课件开发的首要地位,切实做好各种素材的整合和调整,才能保障课件的有效性。

通常进行课件的合成和编辑可以采用VB、C++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通过这些设计,课程开发的容错性更好、运行效率也更高。这就需要课程开发人员在进行开发过程中精确掌握编程环境和编辑语言,确保往后的应用能够顺利进行维护。

5总结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据库,Access,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数据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非常广泛的应用系统。目前,各高职院校已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列为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类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本身比较抽象,而数据库技术又是计算机科学中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内容之一,其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并能初步具备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本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的原理知识,并结合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Access)来介绍原理的应用过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在数据库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能够选择正确的开发平台,正确地、合理地进行数据库设计,能有效地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处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整体质量。

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内容牵涉的范围是比较广,其主要包括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Access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以及数据库应用三方面。而传统的教材编辑往往以理论为主,整本书主要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实际的综合操作应用内容较少,而实际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总体上把握,抓住主脉络把学生尽快地引导到学习的主干上来。一旦把基础打好,教师就可以适当举些实例,将所学的内容联系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目前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在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体相同,并且大都呈现出同样状况,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从下手。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大部分照搬普通本科院校,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传统教材主要以关系数据库Access为例介绍数据操作及数据库编程,内容包括: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七个对象的基本操作,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关系数据库理论等内容。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相对较早,其中的许多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已经没有或很少得到应用,并且七种对象的综合应用部分少;
另一方面,教材中大部分程序设计和命令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来说较难理解。2.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内容不清楚,实验环境不方便,考核中实验课占的比例小。博士论文,Access。课程设计时间少,大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有仿照参考书上的案例用开发工具去实现,甚至互相拷贝修改,没有经历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过程,如: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3.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笔试考试和课程设计。但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一般是只提交电子版本实习(实验)报告和所做的软件系统,这种方式难以避免学生相互复制或从网络上下载等现象。并且传统的考试制度使大部分学生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改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普遍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并以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相配合,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数据库技术课程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的改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各类问题。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在完成课程没计和课题开发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博士论文,Access。创新的具体实施和体现是在课程的内容体系上,本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厚实的基础为原则,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先进性。

该课程内容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配以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习题练习,强化了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起到了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2)强调实务操作的真实性。教材中的练习基本上都是理论,为了让学生在一个实践课中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课程组组织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训指导》,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训步骤进行,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强化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该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博士论文,Access。为此,课程组安排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题开发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编写新的教材,更新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流行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我们重新编写了新的教材,参加编写的人员都是长期从事数据库技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选用了Access这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教学示例软件,同时Access也成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二级考试内容。Access数据库是Office办公系列软件的主要组件之一,是一种为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不仅能使编程人员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在程序开发上不再需要过多地与语言打交道,可视化的开发过程使原先以编码为主的开发变为以操作为主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内容丰富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总结出“理论与实践并重,体现案例教学”这两条原则和三种授课方式:课堂理论讲授、机房上机实践和学生分组分项目完成项目练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步骤如下:(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2)案例分析与讲解;
(3)课堂讨论;
(4)综合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3.完善考核制度,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能熟练运用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博士论文,Access。传统的单独理论试卷考试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在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这与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博士论文,Access。为此可以采用理论笔试与平时实践各占一定比例的考核方法。博士论文,Access。平时实践分项目实践可以督促学生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理论考试采用机考的形式,通过考试系统软件随机生成试卷,使相邻学生的试题摘要素的综合改革和建设。

五、结束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即使在现在看来是比较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等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显得过时和落后。因此,我们应经常进行教学研究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使此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雷红艳,邹汉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1766-1768

[3]宣军英.浅谈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方法[J].嘉兴学院学报,2006,(3)。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据库原理”课程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实践环节

1.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广泛的应用系统。

“数据库原理”课程作为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计方法,理论性强、应用广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能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又能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方法,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实际工作,是所有任课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大都开设了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并且大都存在着一些类似的问题。针对目前数据库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该课程的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知识模块的组织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完整体现,也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而知识模块的组织方法则是先进教学思想的体现,它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中心,介绍关系系统的基本原理,理论教学始终放在首位,很少涉及具体的应用,学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没有实践的心得体会而很难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并进一步导致学生被动乏味、兴趣低下。进入实践阶段后,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学生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致使实践和理论之间严重脱节,更进一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鉴于内容编排上的问题,我们在介绍完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之后,即对照着某一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 2005,介绍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和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等内容,同时进行上机实践,这样学生能较早对关系数据库有个感性认识,较好地掌握SQL的语法和功能,并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接下来,针对某一具体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如图书管理系统,讲授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和设计方法。这样让课程内容的组织始终与具体应用相结合,不仅使很多抽象难懂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容易理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从需求和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教学

现在很多数据库原理教材都是从理论出发,先讲解一大堆的理论,然后才谈及实践。由于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的理论性强、抽象度高,因此这样常会导致学生在最初的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感觉被动乏味、兴趣低下、理解困难,一些学生甚至会自暴自弃。并且,这种用理论引出实践的方法也不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认知论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无力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无限循环往复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过程。因此,从实践引出理论会使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能够让学生首先明白学习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激发兴趣,我们采取了下面的方法。

(1)课程第一堂课,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数据库,如:银行储蓄,火车飞机订票,学生的学籍管理,人事工资管理,等等。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数据库和我们现代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接着引出一些相关概念,如:信息、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并用实例和类比的方法讲解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实际生活知识做背景,这些概念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2)在以关系数据库为例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技术时,选择一个主流的大型数据库系统作为理论教学背景和实践教学平台,如SQL Server 2005。在理论教学讲授SQL语句时,如果干巴巴地列出语句格式和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可以在讲解SQL语句及其使用格式的同时,在SQL Server 2005环境下输入SQL语句,然后让学生观察结果。如果语句出错,则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为什么出错?是格式错误,还是逻辑错误?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这部分内容,边讲解边实验。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基于问题驱动的理论教学法。在讲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理论一章时,很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这些形式化的理论有什么用。因此,在讲这一章之前,应先把问题提出来,比如,如何设计一个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你设计的这个关系模式是好是坏?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知道学习这章内容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讲解相关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了。

4.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区;
过分强调原理和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实验方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既然是原理课,不论对什么学生都应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实践环节的学时偏少,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讲课也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很欠缺,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部分院校本科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对于这样的学生,数据库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任课教师更应该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为日后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奠定基础。

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在课程实验环节上做了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除了与理论课相配合的实验课外,我们还在课程结束后的小学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设计。

(1)通过基础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和基础实验需同步进行。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所学,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这一点对数据库课程也尤为重要。为提高上机质量,教师应首先做好实验课和理论课的衔接关系,实验课最好和相应的理论课同步进行,否则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我们按照教学顺序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让学生设计SQL语句并通过上机来验证。结合课程内容,我们设置的实验如下。

建立数据库及基本表:学习使用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 2005,并练习数据库的建立和删除、基本表的建立和修改、数据的输入。

数据更新:使用INSERT、UPDATE、DELETE语句进行数据更新。

数据查询: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数据的查询。

视图的创建与修改:使用CREATE、DROP语句创建和删除视图,使用INSERT、UPDATE、DELETE语句更新视图,体会更新视图的前提条件。

数据完整性:使用PRIMARY KEY、FOREIGN KEY REFERENCES、NOT NULL、UNIQUE、CHECK等关键字定义完整性约束,并通过相应操作验证这些完整性约束,体验完整性约束的作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完数据库原理课程之后的小学期我们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出发,完成一个实际的、基于C/S或B/S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包括:需求调查、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输入、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等。具体要求如下: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员为4―5人,组长1名,负责任务分工和总体协调。

分工:每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人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DBMS产品,选择合适的应用开发工具,按照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开发应用系统,输入数据并调试运行所开发的系统。

实验报告: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需求调查报告、系统分析报告、数据库设计报告、应用系统设计报告、数据库实施计划、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报告、用户使用手册等文档。

考查形式:向教师和其他小组运行演示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提交所有文档。

课设任务书后面可附上参考题目,以供学生选择,如:图书管理系统、网上书店系统、加油站管理系统、医院住院管理系统、股票交易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等。

课设小组完成设计方案后,组织全班学生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各小组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通过后再进行代码的编写。整个系统完成后,每组派代表演示本组所开发的系统。通过集体讨论,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开发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数据库课程设计不仅要用到数据库的知识,而且要用到编程和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要提高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积累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由于数据库技术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也必须不断更新,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认真思考,锐意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数据库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巍等.浅谈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计算机教育,2007.11.

[2]黄德才等.“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知识模块组织和教学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1).

[3]施伯乐,丁保康等,数据库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据库;

课程体系;

本科;

地方高校;

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61-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数据库为主要存储形式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和持久的发展。数据库课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和近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1]和核心课程。该类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与学科内的多层面内容相融合,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2]。改革、制定合理实用的数据库课程体系,使其适应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1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已成为地方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学术型教育”不同,“应用型教育”旨在培养直接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其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①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②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学科与应用并重的高等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分为三类。

⑴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需要能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一类专业技术人员。

⑵ 数据库管理员,其负责管理、维护数据库,包括日常的性能检测、故障排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性能调优、系统升级等。

⑶ 数据库设计师,其负责中、大型软件系统开发时的数据库设计工作。

以上三类数据库人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地方大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对第一类人才的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能掌握数据库知识、概念,具备简单的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初步积累对相关工作的认知和感受。步入职场后,学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锻炼成为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设计师。

1.2 教学目标

以社会需求和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方向为指导,数据库课程应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及应用的能力。学生在熟练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思想,能够从事和数据库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和高级管理工作,同时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持续学习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目标。

2 课程体系的设置

切实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设计、建设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首先,要明确社会对就业学生应用能力的需求;
其次,要明确与应用能力相关的学科知识。如上所述,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分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设计师三大类,社会对这三类人才的能力需求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如表1 所示。

2.1 课程群及课程链的制定

基于上述分析,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系列课程群及课程链,解决课程设置与衔接问题,制定一个有效的数据库课程体系。

数据库课程群主要包含四大块,分别涉及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原理知识、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及数据库前沿知识。①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有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
②数据库原理知识课程有数据库原理等;
③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课程有Sql Server使用技术、Oracle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Web数据库开发等;
④数据库前沿知识课程有NoSql数据库、Hadoop应用程序开发等。

数据库课程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应根据课程的内在先后关系在各学期中合理安排,形成科学的课程链。图1描绘了数据库相关课程之间的开设次序,其中箭头表示“直接先修关系”,例如,程序设计语言是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三门课程的直接先修课程。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前两年(4个学期)主要是打基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从第5学期开始,学生接触数据库知识,首先以关系数据库为主,掌握数据库的基础原理知识,同时可配合学习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 Server或Oracle等大中型管理软件);
另外,这学期还同时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与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数据库设计章节相配合,为下一阶段的应用开发打基础。进入第6学期,因为有了第5学期的知识储备和铺垫,这一学期将开设数据库应用开发的相关课程,同时为了让学生跟上数据库前沿技术的发展,可开设非关系型数据的相关课程以供学生选修。通过数据库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达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的水平,能够使用Sql、NoSql语言操作数据库,并基于某种开发平台,开发数据应用系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职场环境打下基础。

2.2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数据库课程群包含了一系列的相关课程,不同的课程所用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对具体课程做具体设置。教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数据库原理知识,所用教学方法可用传统的教师授课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不受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能够更开放地自主地学习;
教授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和数据库前沿知识,宜采用小班教学,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来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被分配一个项目,教师更多的作用是一名指导者,指导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来完成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达到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考核方式上采用多种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式。①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开卷及一页纸开卷多种形式;
②实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些科目采用限时抽题考核,即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抽到的题目,这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考题,有些科目采用不限时考核,学生可自行安排时间完成题目,适用于一些综合性的的考题,例如开发项目之类;
③平时考核:主要对学生的出勤率、上课表现、课后作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核。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设计了课程体系,明确了数据库课程群和课程链,探讨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下一步的工作是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不断改革、完善课程体系结构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相关技术,为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 Hay P, Katsikitis M. The expert in problem-based and case-based learning:
necessary or no[J]. Medical Education,2001.35(1):25-30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归纳了数据库课程教学的三个能力目标,提出数据库课程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三段论,总结了提高学生数据库实践技能的三要素,建立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课程群概念,从师资、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三个角度对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引言

编程能力、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思想是现代软件类人才所必需的三大技能,在高校培养软件类人才的课程体系中,数据库课程(名称或有差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传统的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内容不合理[1]教学方法陈旧[2]教学资料单一等问题[3],从数据库课程教学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课程体系设置三个方面入手,在传统的数据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探索并结合实践,试图找出一个适用应用型本科数据库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程团队丰富的教学和项目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招聘信息中的职位要求和企业实地调研,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归纳为:在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三种能力,梯序为一、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如索引、缓冲池、数据库容灾等;
二、实际业务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如数据字典、E-R抽取、触发器、数据库安全等;
三、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能力,如与各种开发语言相结合的MIS等,这三种能力目标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综合知识一个比一个要多、要深入,同时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使得数据库课程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需要完备讲解数据库课程本身的知识点体系,同时还需要将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系统进行归纳和综合,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和吸纳课程外的专业知识。

三、保证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三段论

通过对03级~05级这三界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包括论文和系统)分析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做系统的时候数据库设计不太理想,如:E-R图不完善、数据库表设计的随意性、数据库没优化、数据库安全性考虑不充分,甚至个别学生数据库物理设计、逻辑设计等步骤混淆的糟糕情况,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主要原因我们不容忽视:学生在大二学的数据库,等到大四再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之前学的知识点忘记得差不多了,甚至,这些现象也出现在一些当时数据库课程学习时比较好的一些同学身上。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跨度中能巩固和强化数据库技能,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段论,并在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做了相应的设置:第一阶段:数据库理论、设计和维护等理论和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阶段,也就是课程学习阶段,时间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实践技能安排在实验课,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能根据案例进行设计的设计,重点在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的掌握。第二阶段:数据库专项训练,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以项目小组形式,在这一阶段,将数据库设计与学生所掌握的某一编程语言进行综合以开发应用系统,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及数据库与编程语言的结合。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项目小组形式,根据实际题目,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到开发、部署等全流程,使得学生参与到能应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去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开发功能。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环环相扣,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拓展。通过这三个阶段训练,基本能确保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转贴于

四、提高学生数据库技能的三个基本点

上述的三段论提供了保持据库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一种手段,学生的数据库技能是在这三个阶段中进行学习、掌握、巩固和应用的,要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能,需要注意如下三点:

1.案例是基础。案例是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的一个基础,案例最好简单、易学,但同时要具备系统性,数据库课程的案例要贯穿第一阶段的课程教学,包括需求介绍、数据库设计、建库、建表和sql练习和实践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和数据安全和和数据库性能维护等专项技能案例,同时案例也要体现第二阶段的综合训练,案例最好就有行业典型性。

2.指导教师是关键。虽然案例很重要,但指导老师是关键,同样一个案例,如果指导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就能很快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重点以及难点,并能根据自身的经验给予恰当的学生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关于课本外、甚至课程外的补充知识的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尽快地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技能,我们在主讲教师的选择上全部安排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教师担任。

3.第三课堂为必修。要想很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光靠课程本身的教学和前述的3段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其他知识的补充,如常用的辅助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win)、高级网络编程言语、最新的web技术如Ajax、以及流行的一些成熟的框架(如Java SSH),工作流(如:JBPM)等,而这些在软件公司最常用,但课程教学又几乎不可能全部教授的知识,就需要同学们在第三课堂也就是自学时间自己去参考学习,第三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需要其自觉、主动去学习[4],但重要的是第三课程的学习更需要指导老师指明学习方向和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自学更具目的、少走弯路,这进一步凸显指导老师的重要性。

五、以数据库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群模块设置

要想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能,需要以数据库课程为中心,并围绕这一中心建设一个相关课程群,这些课程群的在知识点上或承前启后,或相互补充,总之它们成为一个系统,课程群的授课形式分为两种:必修课如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选修课如JavaEE应用开发、ASP.net应该开发。必修课为主干课,重点偏向单向专业技能的掌握,作为必修课的有效补充,选修课偏向综合应用类型,让学生依据其兴趣和爱好进行选取,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数据库技能掌握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叶潮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0,(6).

[2]叶霞,李俊山,韦素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小结[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