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3-07-30 12:40:10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88-03在美丽中国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建设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风景园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五篇】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河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88-03在美丽中国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建设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风景园林学在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为了适应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社会环境发展需求,风景园林人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风景园林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人才培养更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合理的用人机制,推动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已成为许多高校的热门专业,要把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和生态良知感的人才作为专业教育的责任,这也给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不同于侧重理论、技术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要针对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现状,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人才。

风景园林学科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目前已形成以风景园林学为主导,融合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群。如何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风景园林事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对风景园林学人才的旺盛需求,就成为该学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南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于2011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特色和区域发展形势,进行了合理化、规范化培养机制的探索。

一、严格的培养与管理制度

河南农业大学在风景园林硕士招生、培养与管理、学位授予等主要环节上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定了《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河南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河南农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对研究生招生机制进行改革,提出破除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模式,向风景园林专业等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重点学科倾斜。在研究生创新培优机制方面,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培育创新成果,学校设立创新培优专项基金;
在研究生资助方面,积极推进“助教”、“助管”、“助研”三助工作,大幅度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

学校设有研究生处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实行校、院、导师组三级管理。攻读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每门课程均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必修课程和选修课成绩分别达到70分与80分才算通过;
必修环节的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以及校外实践研究均须有相应的审核通过意见,并提交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与实结。学校建立有校外风景园林推广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二、高素质导师队伍的建设

河南农业大学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风景园林导师队伍,现有导师26人,其中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1人,副教授9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13人,硕士学位9人,学士学位4人;
平均年龄41岁。导师分别来自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每所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独具,有助于学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学校规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并在招生培养过程中,赋予导师更多的自。导师遴选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打破导师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用制。在遴选中, 既坚持学术标准,又重视教书育人;
既坚持对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要求,又重视对教学工作及效果的评价。以科研项目、学科平台建设为纽带,推动研究生导师队伍向适应性强、易于联合、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在导师队伍的建设中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多渠道吸纳优秀导师资源。从其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聘请知名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学位的兼职导师,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10余个单位的专家已受聘为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

在实施导师负责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导师组指导制。首先跨专业、跨方向构建导师组,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在专业、研究方向上形成互补;
其次探索本校与其他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之间的融合,与日本香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双导师制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提出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了让研究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在专业实践中提高能力,从而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倡导以校内导师负责课程安排、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质量与答辩等环节,校外导师参与业务实践、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专家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校导师理论较强的联合优势。另外在双导师制度实施中逐步细化责、权、利关系,进行科学监控,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保障双导师制得以顺利实施。

三、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就要非常重视实践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也区别于风景园林学科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属于农业院校,拥有河南省唯一的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专业硕士课程体系重点体现了农业院校特色和中原地域特色。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开设了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生态学等理论课程;
风景园林专业具有覆盖范围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特点,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造景与种植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为了了解学科研究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开设了风景园林科技进展分析、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与生态工程、专业讨论与专家课堂等创新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方面,突出了植物造景、生态工程与中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理论课具有宽泛性和融合性,实践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创新课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使学生掌握生产中的设计技能和工程技术,又要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又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所认知。

四、校企联合的实践性培养思路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十分重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走“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的道路。注重与研究所及大型企业开展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合作,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聘请实践基地单位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请园林企业单位技术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目前已与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多家企业以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形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使之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单位;
与省内各地、市级园林管理部门建立了风景园林实践基地,积极推进社会各界与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单位还承担了部分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为研究生的培养和实践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对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优良的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意识

本专业研究生曾先后和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学术交流,与日本香川大学、信州大学等学校进行研究生的互换学习,并鼓励学生到国外大学去读学位。通过聘请国内外本专业的大师举行讲座,使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学识,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研究生能够主动结合导师课题研究与绿地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性锻炼和社会服务。到目前为止,参与完成了洛阳等23个市、县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数字化动态管理规划和包括郑州森林城在内的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规划与设计项目30余项,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每年举办“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并与青年教师交流座谈,此外还积极参与行业领域竞赛。这些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风景园林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加速了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

六、进一步改进措施

1.加强与设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的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结合河南农业大学的人才和教学条件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对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本学科青年教师培养,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青年教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读学位和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加强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资助,为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打基础,提升青年教师对风景园林文化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使其尽快成长。

3.在进一步巩固学科在城市绿地系统和植物种植设计方面的优势的同时,鼓励教师到设计院、设计所及大型风景园林企业兼职,通过实际项目提升教师对规划设计的认识理解,并在科研中提倡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为理论和思想的创新创造适宜的环境。

在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下,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的新形势下,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面向城乡规划和建设市场,科学谋划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机制,走出一条复合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包志毅,邵锋,宁惠娟.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2):58-60.

[2]高翅,吴雪飞,杜雁等.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3(6):23-25.

[3]林世平.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2(5):46-50.

[4]闫慧,毕翼飞,赵普天等.地方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3(14):100-101.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风景园林;
园林行业体系;
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
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
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
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
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
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五、园林设计法规的完善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风景园林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42-02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寻求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在解决教育经费短缺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积极贡献[1]。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风景园林专业从以前的默默无闻成为今天最受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76所理工类、农林类、综合类高校设立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国内现存的30余所农业院校几乎全部设置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风景园林也因此成为农林类院校独立学院办学中的首选专业。与传统的大学本科“科研型”、“学科型”教育明显不同的是,独立学院办学必须重实践,直接面向市场和社会,教育目标由素质教育转向应用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培养体系,如何在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教学中体现办学特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风景园林职业素质需求和掌握学习方法,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将在详细阐述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其培养方法,希望对提高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质量有所益处。

1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应结合独立学院生源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向社会输送既有专业理论素质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

1.1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生源在录取分数上,他们与第一、 二批录取的分数相差悬殊,是在高考第三批录取的,俗称“三本生”[2]。由于降分录取,其文化基础与“一本”、“二本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优势明显,多数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创造,可塑性大,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非常珍惜。

1.2 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

社会需求为风景园林行业提供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的机遇,风景园林师担负着改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历史重任。社会需要基础深厚、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施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3]。

1.3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独立学院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办学理念,要求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4]。

2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依托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师队伍的完善。

2.1 教学理念

传统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因注重理论教学和研究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信息量的提供,目的是打下深厚的基础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面对“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往往非常被动。学生做毕业设计或走上工作岗位时才开始组装庞大的知识结构,常陷入茫然的困境。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应由过去“被动地灌”转为“主动地抓”。师生应充分认识到本专业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老师教学的引导性。在教学理念中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专业实践技能。

2.2 教学环节

风景园林专业因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环节安排中,采取了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交叉进行的方式,但这种交叉主要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的教学中。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主要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改善学生对专业认识模糊的局面,促使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专业在新生入学开设了专业介绍和专业认识实习。这些环节的加入起到了一定的引导效果,但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到二年级对专业认识仍然不清。独立学院为了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在一年级通过专业认识实习或导师小组活动让学生明了本专业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引导其产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2.3 教学方法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风景园林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要求,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必须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宜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变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之后,明确自己要学什么。部分课程教学中教师只需提炼重点加以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探寻,将细节部分加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由“讲授式”变为“讨论式”或“探究式”。一些设计类课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做到边讲边学边做。工程类课程可以通过室外集中实践或观摩进行强化训练。

2.4 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双师型”师资队伍应由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基础实验课教师、专业理论和实验教师组成的有机整体。“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与素质,能将专业知识正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并能获得学生的欢迎。可以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紧缺人才的引进以及聘用具有专业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兼职教师来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

3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3.1 入校后施行导师负责制,让其尽早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内涵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大多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主要由学生工作处或者退休老教师担任,这些老师在日常管理中非常认真负责、对帮助入校新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往往忽视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和专业兴趣的培养。入校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由专业老师担任,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观摩和兴趣小组开展小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专业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职业内涵的理解。本人在本专业一年级学生中组织过兴趣小组开展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大部分学生对此活动表现浓厚的兴趣,说明他们有强烈了解专业的意愿,只是不知道表达的途径。在低年级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尽管进程比较慢,交流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都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自主积极性,这给他们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3.2 在低年级开展专业认识教育环节,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

专业认识教育是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专业的指导思想,引导其产生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本校东方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一年级进行了入学教育和专业认识实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专业认识教育除了报告式的入学教育和实地考察型的专业认识实习,还可以通过班级座谈、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交流会会和业内成功人士报告等形式来开展。这种活动应主要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帮助他们树立优良的学习榜样,通过激励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

3.3 在高年级开展产学研联动,增强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产学研联动是高校办学的一种发展方向,也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独立学院办学中,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灵活的办学机制为产学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风景园林专业实行产学研结合有非常现实的人力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风景园林专业产学研联动中,可以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作用,给他们直面社会的平台,让他们明确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在东方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依托了湖南农大园林发展中心的项目开展,给部分学生锻炼了社会实践技能,为增强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舞台。

4 结语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可以通过导师制、认识教育和产学研联动来实现。独立学院应在明确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构建合理科学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服务社会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冀满祥.明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21-324.

[2] 李萍,喻莉丹.简论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4(2)124-127.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60-02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建立在对职业资格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调研,根据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重构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应和衔接的课程体系的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园林与花卉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是2011年立项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省级重点课题(课题编号8149),投入300余万元,经过3年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一、研究的意义

在高职教育理论、新职教思想指导下,研究能够完成高职园林类专业培养目标任务,实用的、能够推广的课程体系,是高职园林类专业教学领域中的重大问题,有重要研究意义和近期应用前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新的模式,有助于知识、能力对接,工学结合,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打破课程学科体系模式,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传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始终没有跳出传统的学科体系框架,课程内容偏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忽视知识与工作具体情境的联系,学科中心的倾向明显,联系实际不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在工作岗位上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很难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则强调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服务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充分体现了高职的职业性特点,对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实际意义。

2.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能够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所学知识不能适应企业岗位技能实际需要,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设置课程内容,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

3.强调学生职业拓展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的培养,适应未来岗位多变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工作岗位不断产生,人才的培养必须考虑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注重了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结合。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

1.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深入全国40家大中型园林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分析毕业生就业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明确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学习领域,确定教学项目,构建园林与花卉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方案。

2.课程体系特色。(1)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采用校企合作,学做一体“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技能培养阶段,时间2年,在校内完成课程教学;
第二段为岗位技能实践阶段,时间0.5年,在校内或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岗位技能实践、职业资格认证;
第三段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阶段,时间为0.5年,在企业完成顶岗实训。(2)强调学生职业拓展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岗位多变的需要。减少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学时,扩大学生的选课自由度,学生可以跨专业、跨系在全院选课,内容涉及面广,涵盖多专业知识,有利于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

3.课程开发。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团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园林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特点和园林行业施工特点,以园林生产项目为载体,设计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共同进行教学实施设计。

三、教学改革实施

新课程体系在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与花卉技术专业2010级1班,2011级1、2班实施,2010级2班,2011级3班按原课程体系进行,作为对照。实施中以专业实训室、园林生态园、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园林企业等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按季节、分阶段进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学习通过工作完成。

四、效果分析

通过2010~2013年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园林与花卉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的研究,2010级已经完成全部教学计划,2011级完成部分教学计划,成效显著。

1.教学质量提高。(1)成绩分析,通过对已经完成的试点班级和对照班级全员的基础课、专业课、顶岗实习等成绩统计,方差分析,基础课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专业课、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成绩差异显著(p

2.教学成果显著。实施教学改革的班级在教学中不但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同时完成园林苗木生产、园林花卉生产、苗圃建设、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生产任务,教学成果显著。

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国家财政、省财政、学院先后投入300余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完善了园林植物、植物保护、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园林苗圃、园林测量一体化教室,新建了花艺设计、园林辅助设计、园林制图、园林概预算等一体化教室。这些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五、思考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对教学条件要求更高,教学成本更高,课改后必须保证每位学生参与项目实施并反复训练培养技能。充足的教学场所、设备、教学原材料等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实施的基础。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要求更高,任课教师要有深厚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随时指导学生处理项目进行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教学顺利实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保障。

3.考核难度增大,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同时要随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并要求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并用。

4.适于小班教学,否则需要多名教师参与指导,否则影响教学效果。

5.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需要企业参与教学,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
考核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98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94-1

《园林建筑设计》是高等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园林专业高职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园林建筑是造园四大要素之一,园林建筑对景观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培养具有园林建筑设计能力的技能型园林专业人才。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考核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3]。该课程的任务在于我们所培养的园林专业学生是有区别于农林类的园林专业学生,以培养学生园林规划与设计技术应用为主线,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求的一流的高技能园林人才培养基地,使学生系统科学地接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传统的考核办法是理论知识考核,采用答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1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培养具有园林建筑设计能力的技能型园林专业人才。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传统的考核办法是理论知识考核,采用答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新的考试考核方法是以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相配合,解决具体问题。

1.1 着重方面

开展实训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园林建筑设计的信心;
讲述园林建筑设计在园林景观创造中的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采用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包括笔试和实训考核;
强调实训考核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没有通过实训考核,课程成绩直接记为不及格;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1.2 考核实施办法

采用答卷考试与课程设计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并加强各章节知识点的考核。

1.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改进考试考核方法

与学生交谈,让学生对考核方面提出相关意见,了解考核的具体效果,老师针对考核方面的不足要尽快改善传统的单一考核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考试考核质量。

1.4 提出课程设计考核办法

第一步(针对教师):提出明晰的设计任务书;
讲授设计理论;
指导学生作图。第二步(针对学生):带着问题查资料,学习3~5个案例;
测绘一个实例;
在充分分析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做设计。第三步(针对课堂):教师讲授理论定要求,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观点;
教师指导设计过程定量,每个学生3~6改图次;
课堂教学有规定,教师要组织全班同学开放式讲评。

1.5 考核原则

考核目标要以能力为中心,以考核学生实际动手技能为目的;
考核内容要以够用与适用的知识和技能;
考核方法要以理论考试与动手技能考核相结合;
考核评价要以突出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6 实训教学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考核方法的进一步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到本市参观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园林建筑;
通过参观考察园林建筑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知园林建筑的特色、风格、作用等,同时提高学生对建筑的理解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在本市参观考察园林建筑施工工地,亲身感受建筑与环境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园林建筑设计实施过程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可实施性;
积极牵头组织全省大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大赛,开展学术论坛,活跃教学气氛。

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没有专门的实训教材,老师写实训计划,在实训之前,学生对实训内容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实践操作。因此应该有实训指导书,使学生在实训前预习,老师在实训中做指导以保证顺利完成实训,实训结束后能够充分地理解与实训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训考核。

2 考核手段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和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考核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实训实习,将考核形式由传统的手工绘图逐步推向实习基地实践、网络讨论、虚拟设计等多种形式。

3 教学取得的效果

通过上述这些考试方法的创新措施,适应高职学院的建设目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园林建筑设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目的明确,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取得了优良的考核效果。职业教育方兴未艾,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深化教育,转变教育思想,研究教育方法,突出实践技能,才能将高职教育办出特色,把高职教育推向更高阶段[2]。

参考文献

[1] 宁宁.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

[2] 王晓俊.《园林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