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05 14:05:55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学校依托“构筑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团队;打造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的研究团队;形成团结和谐、身心健康的阳光团队”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小组,对学校已有相关制度进行修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五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五篇】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学校依托“构筑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团队;
打造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的研究团队;
形成团结和谐、身心健康的阳光团队”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小组,对学校已有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和调整,用制度文化的建设强化教师自觉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形成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教师发展管理流程。流程包括自主管理、学校管理和评估反馈等多个环节。

对自身现状的准确定位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自我发展基础诊断评估工作。首先由任课教师围绕自己的知识、兴趣、特长等,开展自身素质评估、成长环境分析、教学活动反思、成长历程反思等活动,形成教师个人发展基础诊断评估报告,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议,教师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使其能够清晰地认识自我发展现状。

学校还聘请了市区相关专家开展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项目培训工作,帮助教师多角度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指导教师完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学校针对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思活动,有效激发教师的动力,挖掘自身发展潜能,创造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校通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区级课题研究工作,探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个体因素的影响,探寻促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有效落实规划目标,学校采取了多种管理模式。

首先,学校采用“规划引领、实践为主、名师帮扶、资源引进”模式,促进教师的成长。规划引领:在学校发展规划大背景下引领教师开展个人生涯规划,让教师能够沿着自己职业生涯的预定路线有计划地逐步实现。实践为主: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听课、讲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教研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将学习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名师帮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优秀教师和区域内教育教学专家的资源优势,通过名师的“传、帮、带、导”等有效手段,让青年教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资源引进:通过实施与名校结对,拓展教师的视野,借助名校的师资优势,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次,针对“青年教师、中年教师、骨干教师”三个群体采取分层推进的管理模式。学校对青年教师群体主要采取“集体研修”的活动模式,目的是帮助青年教师汲取集体智慧、迅速成长;
对中年教师群体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和“专家引领”的模式,目的是帮助中年教师克服“高原期”的为难情绪,突破发展瓶颈;
对骨干教师群体主要采取“名师工作室”的形式,让骨干教师时刻对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做总结和反思,使他们的目标更远、更高,加快其成长的步伐。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为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将结合学校实际和自身情况,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充分发挥处教师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职能,切实完成好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工作,多听课学习、课前备好课,全面优化教育教学管理。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师要本着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总结并反思以往的教学经验及学生情况分析,有针对的对往后工作争取更加完善,发扬以往的优点,尽可能弥补之前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教好自己的学生做好准备。依据学校工作计划,我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做到以教学为中心,抓好教学常规为辅,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坚持"塑班风,促学风,展个性,提质量"的管理思路,以促进学生形成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教育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依据学校各处室工作安排落实到实处,其次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教师无私奉献、乐于学习、乐于从教的工作态度。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突出以深化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对教材、课标的驾驭与处理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以加强常规教学为指导,寻求教学质量的突破、教研特色的突破;
以树名师、抓骨干来带领教师成长;
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展示教师风采。

二、工作目标:

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再接再励,在做好上级安排的工作前提上,提升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成绩。我会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从抓常规管理、抓教研教改入手,力求实效、狠抓落实,完成教务处各块工作,并更好的落实到学校各块工作上。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转变教育观念,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开足开齐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在教科研工作中以优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研究,以完善教学评价为抓手,切实把平时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几个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检查考核、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提升班风学风的培养、培养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等。

三、主要工作:

1.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了解学生是否存有辍学倾向,及时落实并做好家访劝学工作,结合乡(镇)和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控辍保学工作方案,依照工作方案扎实有效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严格执行学生到校日报制度,让学校辍学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零辍学。

2.重视教学研究,抓好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开展学校的教研活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将问题解决在平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工作岗位及课程安排,做好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分配和落实到位。加大平时的常规工作检查力度,随时检查教师的到岗情况、尽职尽责,做好检查记录,总之要不遗余力地将教学常规工作抓得实在有效,让教学常规在全体教师心中有足够重要的位置,认识基础是备课,重点是上课,落实是辅导。

3.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抓好午晚休纪律,抓好各班班风班级,保证好学生睡眠质量,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效率;
抓好课堂纪律、安全工作排查,保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从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

4.配合学校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使之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保证每周收假第一次班主任会议的本周工作任务传达,班会课的执行和效率保障,针对上周情况总结和反思,班主任之间的团结协作。

5.加强课堂教学效率,抓好教学进度,提升教学质量。做好课前一分钟,提前一分钟进教室清点学生人数、做好上课准备,维持好课前及课上纪律,抓好年级教师教学进度、备课、听课、工作纪律、作业批阅等工作的执行情况。

6.开足开齐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来开足开齐课程,坚持智育与德育并重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多渠道开展课外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

7.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研水平。抓好课程标准的学习,学校制定学习计划,有序组织自学、教研组学习、备课组学习等,学完后学校自制试卷组织教师进行测试,并把测试成绩上交到中心校教务处备案;
抓好教材的学习,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材,抓实备课的质量,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教案书写要规范实用;
抓好试题命题研究,收集近五年小考试卷,各校组织相应学科的教师做题或者统一测试,研究试题命题的依据、类型,梳理知识点,掌握教学的重点和考点。抓课题研究,改进教法,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各校要设置组织机构,精心设计组织教研活动,认真收集整理资料,形成本校有序、有特色,可推广的教研模式。组织教师撰写优秀教学设计及制作课件,编写优秀教学设计集及课件集,积累校本教研材料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
职业规划;
专业发展;
方式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54-02

职业认同是保持小学教师稳定成长的前提与基础。但在目前的小学教育师资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职业认同不高等。加强对小学教师的职业引导,提高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这对减少小学教师倦怠,促进小学教师稳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介绍阻碍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以及存在的原因和小学教师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几种方式与途径,引导小学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小学教育,建立职业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阻碍因素

1.1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阻碍的差异有着明显的特点,职业晋升、成长需求障碍、工作情感和工作适应上不同年龄段的小学教师存在着差异。年龄在2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属于适应阶段,对于工作的前景缺乏长期规划,导致一些小学教师对于工作认识不足。虽然职业生涯阻碍较小,但是也是最容易放弃小学教育工作的阶段。26~30岁时,大多数教师把重心放在成家立业上,阻碍较小;
31~35岁属于相对稳定期。而35~40岁阶段的教育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此年龄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生育与自我关注的冲突时期。这个阶段的教师基本都成家了,或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从事教育的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家庭与孩子、老人,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系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职业生涯、家庭责任的冲突最为明显,职业生涯阻碍相应的也最大。家庭与工作的冲突,很容易出现情绪倦怠,甚至放弃这份工作,但是此阶段也是教师能否从新手转化为专家教师的关键时期。

1.2 教龄因素。随着小学教师教龄的变化,在其生涯发展中晋升、职业认同、工作情感以及工作适应上有着明显的变化。教龄低的教师往往对职业认同肤浅,工作情感不深,当缺乏职业晋升的机会时很容易放弃工作,而教龄高的教师,几年下来觉得自己已经有两下子,干久了,工作无激情无冲劲,虽然在其职,却不能充分发挥工作热情。

1.3 专业能力差异。专业能力是小学教师成长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专业能力高的教师其职业阻碍因素会更小,而且更有学习成长的动力,主动要求学习的欲望也比较高。因此,要关注小学教师学专业能力的提高,给予教师学习的机会。

1.4 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因素是小学教师生涯阻碍的最大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小学教师晋升阻碍、成长需求,工作情感和工作适应,进而影响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如,薪资福利、进修条件等。

1.5 职业态度。职业态度对小学教师生涯阻碍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小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如,相当比例的教师职业态度不稳定,得过且过,难以做到严谨治学,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尊重,与家长联系较少,对学习整体工作不关注等等。而且当前的小学教育领域中,教师成材现状欠佳,薪资低,福利低,社会地位偏低,工作繁重等等,无法满足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常常出现消极的职业态度,造成职业不稳定,频换工作岗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

2.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2.1 提高小学教师自我管理能力,获取发展优势。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小学教师能够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身的特点和强项,认识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能够更好地指引教师加快工作的适应速度,提高工作的满意度,理性地克服职业生涯中来自内在的阻碍因素。

(1)引导小学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补充与更新的速度,弥补专业能力的不足,跟上时代的步伐,确保职业生涯的长远的发展。

(2)在组织中管理自己,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是克服工作家庭_突的关键,为职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要培养教师自我管理的能力,协调好各种关系,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确保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

2.2 完善小学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小学园提供教师比较充足的资源以及合理的权力,让小学教师参与到小学园的建设中,给小学教师归属感,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一个好的小学应该配备一套好的教师培养模式、招聘途径和教师奖惩制度等,有利于教师自身健康的发展,是小学教师追求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1)提供专业资源,支持教研工作,激发小学教师的职业创新,激活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提供进修机会、鼓励教师评职称,扩大小学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途径,提高小学教师的从业能力。

(2)建设合理的薪资、福利体系。薪资是小学教师正常生活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如果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是很难激发教师的从业欲望的。因此,要建立健全薪资、福利体系,这也是激励教师上进的重要途径。

(3)引导教师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给予教师选择工作岗位的机会,满足教师的主观要求,同时,园长要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岗位的安排既要适合教师的现实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促使教师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发展。

(4)实施民主的管理方式,园长要树立"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管理思想,把小学教师当成小学园的主人,尊重小学教师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差异,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到小学园管理中,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1)对职业发展认同度高。高职教师是一个高素质阶层,他们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和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注重自身的价值实现和未来发展,他们对新事物、新理论的接受能力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很高的认同。

(2)各阶段发展规划差异性大。在各阶段高职教师生涯规划的重点不一样:适应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上讲台”;发展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稳讲台”;创造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好讲台”。

(3)学科专业发展凸显重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更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职业化,要求高职教师更关注市场变化,专业技能要同步于现行的技术工艺,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1)自主性有限。多数高职教师反映,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有限,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脉络等都不十分了解,个人规划无从下手。即使有了规划,如果得不到学校和政策的支持,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不多。

(2)处于被动性。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使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很多高职院校重视科研,从政策导向上将职称晋升、津贴待遇等与科研挂钩,使得教师在这方面投入大量时间,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发展、教研教改等,主客观上都阻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其处于被动状态。

(3)具有偏差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教师为了适应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教学需要,必须承担多学科的教学任务,无法就某一个专业深入钻研,忽视了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使得教师的职业生发展出现偏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1)能促进教师专业结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属性,又有职业教育属性,因此高职教师素质的构成更具复杂性,除了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实践经验,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潜在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理想,明确学科专业的优劣势,有效地发挥专长,不断地对专业发展进行纠正和更新。

(2)能帮助教师找准发展方向。一些年轻教师的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有上进心,学习工作热情高。但在面对矛盾和困惑时容易产生消极想法,在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上不会权衡利弊,分不清主次。这就需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教师可以发掘自我的潜能,理清各个阶段重点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可以有计划地下企业锻炼,掌握前沿的工艺技能和实操能力。

(3)能有效地解决高职教师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发展停滞或倒退的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要加强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计划。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更加清晰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性格、兴趣、优势、不足,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使自己能在职业的不同阶段对职业保持新鲜感与活力。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 实践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203-02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理工科的教学质量。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随着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成立,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的出台,全国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育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和调整。对于地方高等院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高等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将是地方院校学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1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

虽然城乡规划学在2011年才正式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城乡规划实践却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完善。可以说城乡规划专业就是一门先有实践而后有学科的一门科学。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既是国家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更是城乡规划专业快速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国家的发展为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也很好地指导和促进了国家的快速城镇化。面对新形势下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转型,如何变革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特别是民族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是地方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指出“强化实践、重视能力培养是专业规范的重点。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1)认识调研的能力;
(2)规划设计的能力;
(3)规划管理的初步能力等。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实践领域、实践单元、知识与技能点三个层次。为此,所有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能力、三个层次”来进行展开。笔者认为在“三个能力”方面调研能力是基础,规划设计能力是核心,规划管理能力是目标;
在“三个层次”中实践领域是对象,实践单元重点,知识与技能点是抓手。

为此,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必须遵循上述的逻辑顺序展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从基本的调研能力培训开始到核心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规划管理能力。以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点为突破口,促进若干实践单元的有效实施,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领域认知。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业务实践能力。

2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现状及问题

湖北民族学院地处中国西部武陵山欠发达地区,湖北民族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创办于2004年,学制4年,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千名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为国家快速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在做出了部分成绩的同时,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也还存在众多的不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武陵山地区发展的需要,对武陵山地区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2.1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经过10多年的教学实践,湖北民族学院先后编制完成了五个版本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每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中都很重视实践环节。以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版《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主要实践性环节有军事技能训练、暑期社会实践、城市认知实习、测量学课程实习、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习、城市社会学与调查课程实习、毕业综合考核、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实践设计课程有绘画基础、城市规划实用软件、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场地设计等。所有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0.85%。可见学院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认识调研能力和规划设计能力都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在规划管理的能力培养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随着湖北民族学院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民族大学定位的出台,势必加强应用型专业的培养和转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呼之欲出。

2.2 师资力量薄弱,因材施教困难重重

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师稀缺,特别是高学历专业教师更是奇缺,这是当前国内开办有城乡规划专业高校的普遍现象。而湖北民族学院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更是很难引进高学历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时至今日,湖北民族学院城乡规划教研室共有11名专业教师,其中副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2名,讲师3,助教5名。硕士8人,在读博士1人,博士1人。专业构成方面,城市规划专业6人,土建类专业3人,测量学专业2人。在现有的教师构成中具备了一定的学科交叉能力,但是总体上要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特别是要因材施教更是困难重重。急需建设一支队伍具有地方专业特色的一流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师资力量。

2.3 认识调研环节力度不足

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认识调研是基础,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敲门砖。就目前的专业认识调研环节来说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城市认知实习、测量学课程实习、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习、城市社会学c调查课程实习、毕业综合考核、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而其中暑假社会实践、城市社会学与调查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以学生自助进行为主,老师只是实践前期指导和后期把关,未能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习。城市认知实习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习是专业老师全程指导,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往往是两个专业老师要指导60个学生实习。老师的指导深度严重不足。

2.4 课程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不足

对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来说,规划设计能力是核心。目前主要开设有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场地设计等规划设计课程。由于城乡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曾提到,大约需要1992 年的时间才能培养一个通晓规划各个领域的通才。为此,在有限的师资条件和办学条件下要针对性地教好每一门设计课程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更不用说因材施教。

2.5 忽视规划管理能力的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规划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规划管理能力的提高本身需要全面掌握规划认识调研和规划设计能力。目前,我校与规划管理相关的课程主要就《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一门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规划管理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

3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好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必须要有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支撑。以湖北民族学院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民族大学为契机,以《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为指导,结合学校现有师资教学条件及武陵山地区特色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理论课程为指导,以培训学生认知调研为基础,规划设计能力为核心,规划管理能力为目标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 因材施教,因师施教,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不同个体有不同特征,不同老师也有不同擅长专业领域和专业设计方向。因此,在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师施教,做到教学相长。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背景丰富、年龄搭配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3 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要走向课外,走向社会。加强教师与业界的联系,以及学生与业界的联系来提升教学活动的水平。课堂上严把教学理论关,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设计基础理论。课外引导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学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鼓励和带领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学校与校外设计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将学生送往相关设计企业进行规划设计实习。此外,也把优秀的规划设计师请进校内,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将这个学习生涯置身于专业实践领域之中。

3.4 严把实`教学环节和教学实践质量关

严格按照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严格组织,细心辅导。建立严格的过程质量管理和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环节考评机制。严格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现行的城乡规划种类,及各类规划的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

3.5 构建地方实践教学特色

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队伍培养、认知调研能力培养,以及各类设计课程案例点的选择等各方面密切与地方相结合。系统挖掘武陵山地区建筑、村落、城镇等特色,并将其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教学各个方面。同时,与地区相关设计和管理机构密切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探索出一套具有湖北民族学院特色、武陵山地域特点、能充分凸显地方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4 结语

实现转型发展是湖北民族学院 “十三五”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任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在人才培养上实现由知识传授模式向能力培养模式转变。湖北民族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社会生存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坚持“立足地方、突出特色、加强应用”的原则,为地方培养合格的规划设计应用技术人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转型发展探索经验。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