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调研心得体会【五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8-07 17:15:0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有的大学生甚至由于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会出现极端行为[1]。社会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大学生调研心得体会【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调研心得体会【五篇】

大学生调研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92-03

【关键词】 生活质量;研究;学生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有的大学生甚至由于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 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会出现极端行为[1]。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会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和生活状态的变化,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走向成熟[2]。大学的变迁浓缩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关涉着社会的未来,关注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译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等,世界卫生组织(WHO) 从人的健康的完整概念出发,认为:(1)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2)生活质量是主观的评价指标(主观体验),应由被测者自己评价;(3)生活质量是有文化依赖性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之下。基于此,生活质量就是“个体对现时生活经历的良好状态的主观感受”[4-6]。因此,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就是指“大学生对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优劣状态及其主观感受”。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WHOQOL-100)及其简表(WHOQOL-BREF)[7]或者自制量表进行研究。争论的焦点也多集中在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上,现综述如下。

1 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标准不仅指躯体的完整和没有疾病,而是在个人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均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8-9]。

世界卫生组织从1991年开始研制世界卫生组织QOL量表,并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QOL研究组。国际学术界于1994年成立了“国际QOL协会”[10]。目前,生活质量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相当广泛,并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11]。我国有关生命质量研究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社会学界开展的工作最多,医学界开展较多的为生命质量调查及其评估指标的研究,其对象多为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癌症病人以及精神病人。

中山医科大学在WHO研制的WHOQOL-100及WHOQOL-BREF 基础上,成功研制了WHOQOL-100和WHOQOL-BREF的中文版,并已于1999年12月由卫生部将该中文版确认为国内的行业标准[12]。自此,国内运用WHOQOL-100和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开始进入探索阶段。

2 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

2.1 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的探索 舒剑萍等[13]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总生命质量较一般正常人略低,其中6个领域除环境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5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较一般正常人低, 而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较一般正常人高。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观发展呈现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方面大学生生命质量观在不同年龄和年级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向;另一方面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生命质量观趋向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当前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发展并不稳定[14]。万素英等[15]编著的《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分别从精神家园、生活世界、两大课堂研究三大方面进行调查,选择了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学习问题、恋爱问题、消费问题、择业问题、心理问题、、网络生活、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作为主要的调查内容和研究重点,揭示了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2 大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舒剑萍等[16]调查显示,实际学习成绩与大学生生活质量相关,大学生的躯体健康因素既影响其学习,又影响其生活质量。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还有年龄、身体状况[17]、家庭因素[18]、学习相关因素[19]。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自身方面的躯体健康状况、专业兴趣、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实际学习成绩,学校方面的在读年级、所学专业、担任学生干部、因故休学/受处分/ 4门课程不及格、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和性别、人际关系、上网动机[20]。体育锻炼态度与生命质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体育精力投入对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体育情感投入与生命质量无相关性[21]。生活有意义与生命质量总分关系密切,提示应加强有关生活意义的教育[22]。大学生能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令其在愉悦的人际关系氛围中提高生活的素质(包括生活知识、生活技能、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情趣)[23]。谢威士等[24]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比发达地区稍低,但比西部地区略高,男生生理和环境2个维度平均分均略低于女生,心理和社会2个维度平均分略高于女生。董晓梅等[25]调查显示,广州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生存质量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在环境领域得分相对较低,女生在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肖琼[26]认为,网络交流影响了大学生的现实交流,从而影响大学生的生存质量。许多大学生是为缓解现实交流的压力和痛苦才投身于网络交流的,然而网络交流只解决了大学生一时的心理问题 ,却造成了他们更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压力。影响男生生命质量总分的因素有健康、环境、交通状况、教师、教学环境、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朋友支持、时间支配等方面的客观状况及其满意状态;影响女生生命质量总分的因素有睡眠质量、行动能力、性问题及其满意程度[27]。张静[28]调查发现,山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在环境领域的得分相对较低,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信息、交通等感觉不理想;城镇学生在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农村;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环境领域、总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方面均存在差异。孔兆伟等[29]调查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质量并非是平行关系,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时,应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李广宇[30]对宁波大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在生理和环境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刘婷婕[31]调查结果表明,与大学生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为喜欢所学的专业、谈恋爱、获过奖励和表彰这些社会性因素。左杨[32]在对大学生的同居行为研究中表明,同居行为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杨丽等[33]对大一新生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解决问题、自责、应激量、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求助、幻想和年龄7个因素对大学新生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2.3 特殊群体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 有研究结果表明,7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存质量与诸多因素存在相关关系[34]。上岗前不同个性医科毕业生之间的生存质量各个维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良好的个性不仅对获得社会支持有帮助,对自身的生活领域也具有重要影响[35]。刘国琴等[36]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分不高,整体水平低于四川省城市及农村同年龄人群的平均水平,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明显。张国忠等[37]研究显示,医科大学生的WHOQOL-100 平均得分为60.61,略低于有关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定性估计,因而,医学生的生活质量与普通人群存在差异,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评分略高于普通人群。中医药大学生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在8个维度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以及情感职能3个维度均低于国内一般人群,从生理、心理两大领域看, 本次研究与过去一些关于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一致。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领域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中医药大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得分尤低,反映出对于因情感问题引起的生活质量降低,大学生缺乏有效的处理和自我调节能力[38]。李宏革等[39]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总体生活质量较差, 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刘淑红等[40]对新入伍大学生集训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41]。金松玲[42]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表明,不同民族大学生生活质量总评分间存在差异,认为主要来自社会关系的差异。对朝鲜族及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朝鲜族与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自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马凯等[44]对新疆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不但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将影响其毕业后对其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

2.4 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李向东等[45]对860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应用4种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干预手段,结果说明,试验组亚健康大学生的恢复程度非常明显。吴枫[46]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表明,进行心理干预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增加值不同。杨丽等[47]研究表明,研究使用的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有积极作用的。舒剑萍等[48]、李力生[49]研究结果表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辅以个体咨询的方法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提高了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及其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水平。

3 讨论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应开展针对不同城市、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不同影响因素的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以及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干预研究,以便制定更加适合我国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的普适性量表,更准确地评价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通过干预使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获得全面提高。

4 参考文献

[1] 谢玉亮.当代大学生生活世界的人文审视.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6-79.

[2] 连淑芳,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7,2:61-65.

[3] 顾秀莲.研究大学生活世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光明日报,2006-06-04(7) .

[4] 王卫华,卢祖洵.生命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医学与社会,2005,7:8-10.

[5] 张云.大学生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关系的研究.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

[6] 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试探.当代青年研究,2001(4):33-34.

[7] 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

[8] 张继海,杨土保.生命质量研究的辩证思考.医学与哲学,2003,24(3):18-19.

[9] 方积乾,万崇华,郝元涛.与健康有关的生命质量的研究状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40-43.

[10]陈和年,胡孟璇,方积乾.有关Quality of Life 一词的中文表达.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1):53.

[11]胡国清,孙振球,黄正南.生活质量研究概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84.

[12]靳艳军, 赵根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在我国的应用.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33(6):333-337.

[13]舒剑萍,何宏宝,李景玉.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医学临床研究,2002,19(6):401-406.

[14]张雯.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初步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7.

[15]万素英,张秋山,李维意,等.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09.

[16]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98-4099.

[17]舒剑萍,何宏宝.年龄与身体状况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55.

[18]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家庭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14-415.

[19]舒剑萍,何宏宝.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学习相关因素.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6-1027.

[20]舒剑萍,毛宗福,尹平,等.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125-1127.

[21]王景贤,于春艳. 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调查分析.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22]李广宇,刘福军.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77-378.

[23]李燕冰,骆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素质的影响:广东六所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78-82.

[24]谢威士,阮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23-1124.

[25]董晓梅,王声,池桂波,等.广州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25-226.

[26]肖琼.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8):91-92.

[27]李广宇,刘立军,孙德荣.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51-652.

[28]张静.山区医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2):67-69.

[29]孔兆伟,杨忠伟,梁洪波,等. 澳门广州两地大学生生活质量比较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05-606.

[30]李广宇. 宁波大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质量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10-911.

[31]刘婷婕.高教园区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现况调查.杭州:浙江大学,2005.

[32]左杨.大学生同居行为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33]杨丽,刘洪波,冯晓红.大学新生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 22(6):642-643.

[34]陈芊,李飞莹,彭江滨,等.7 年制临床医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265-3269.

[35]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等.个性特征对医科毕业生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386-387.

[36]刘国琴,楚亚玲,杨乐,等.399名医学生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29(4):397-400.

[37]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等.1134名医科大学生生活质量状况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48-249.

[38]林琳,朱燕波,翟双庆,等.中医药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76-78.

[39]李宏革,蒋大力,郭秀华,等.贫困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沈阳医学院学报,2007,9(3):163-165.

[40]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新入伍大学生集训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41-4443.

[41]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945.

[42]金松玲.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2):99-101.

[43]金松玲.朝鲜族及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4):281-282.

[44]马凯,吉刚.新疆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昌吉学院学报,2008,4:90-93.

[45]李向东,吕刚,翟向阳,等.传统体育提高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生存质量测评和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71-74.

[46]吴枫.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5.

[47]杨丽,刘盈,吴枫.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102-103.

[48]舒剑萍,吴汉荣,毛宗福.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生命质量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7,23(4):502-503.

大学生调研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预测作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Predict Role of Students" Emotion Regulation Self-efficacy

to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nspiration

PAN Chaochao, GE Linlin, CHEN Chen, CHEN Da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QiuZhen Schoo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 Zhejiang 31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questionnaires to explore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 regulation predict self-efficacy of Internet addiction, found that self-efficacy for emotional regulation has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n Internet addic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predict role

大学生年龄一般处于19~23岁之间,其生理发展已经完成,心理发展也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处事经验与自我调控能力。同时,大学阶段是学生处于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也是为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的时期,因而大学阶段学生的发展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界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有关网络成瘾的机制仍然困扰着学术界。迄今有关大学生网络成瘾,涉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涉及内部心理原因相对较少。有研究表明,①情绪的调节能力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起着重要作用,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及启示,以期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支持。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照年级、专业的人数比例随机选取湖州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53份,占回收问卷的95%。其中,男生186人(33.5%),女生367人(66.5%);
大一171人(30.9%),大二166人(30.0%),大三177人(32.0%),大四39人(7.1%);
文科171人(30.9%),理科297人(53.5%),艺术86人(15.6%)。进行问卷调查时,要求被试如实、认真回答试题,为保证问卷质量,当场收回。

1.2 研究工具

(1)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潘超超等①编制的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0.82。问卷由12个项目组成,分成3个因子,分别为表达积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管理愤怒-激惹。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很不好,2=比较不好,3=有点好有点不好,4=比较好,5=很好)。分数越高,管理情绪自我效能感越强。

(2)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采用雷雳、杨洋编制②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包括38个项目,分为突显性、耐受性、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心境改变、社交抚慰、消极后果六个维度。突显性指互联网使用占据了用户的思维与行为活动的中心;
心境改变指使用互联网来改变消极的心境;
社交抚慰指认为在网上交流要更舒适、安全,依赖互联网作为其社交的途径;
耐受性指互联网用户为了获得满足感而不断地增加上网时间与投入程度;
戒断症状指希望减少上网时间,但无法做到,并且对互联网有近似于强迫性的迷恋,停止互联网使用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与负性情绪;
消极后果指互联网使用对正常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关注由于上网所造成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每个项目请被试分别就一年内网络使用的实际情况在5点量表上作答,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得分越高,成瘾倾向越强。将网络成瘾的项目平均得分小于3者界定为网络成瘾正常群体,大于等于3分小于3.15分的界定为网络成瘾边缘群体,大于等于3.15分的界定为网络成瘾群体。

2 结果

2.1 大学生网络成瘾总体情况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总体水平的评分为2.21±.62,其中突显性为2.39±.80,耐受性为2.16±.76,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为2.07±.73,心境改变为2.69±.86,社交抚慰为2.23±.79,消极后果为2.06±.70。网络成瘾总体水平(平均值为2.21)处于轻度和中度之间,更靠近轻度;
其中网络成瘾总体均分>2.5分者占26.9%,>3.5分者占2.7%,表明有29.6%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网络成瘾现象。

大学生对网络成瘾各维度评分的大小排序为:心境改变(2.69±.86),突显性(2.39±.80),社交抚慰(2.23±.79),耐受性(2.16±.76),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2.07±.73),消极后果(2.06±.70),两两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心境改变、突显性、社交抚慰、耐受性及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之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分析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的评分为3.67±.58,其中表达积极情绪为4.17±.68,管理失望和伤心为3.49±.77,管理愤怒激惹为3.32±.78。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平均值为3.67)处于高水平,其中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均分>2.5分者占35.9%,>3.5分者占61.2%,表明有61.2%的大学生有较高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的大小排序为:表达积极情绪(4.17±.68),管理失望和伤心(3.51±.83),管理愤怒和激惹(3.32±.78),两两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各维度之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析

不同网络成瘾状态的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见表1,管理失望和伤心、效能感的总分存在显著的网络成瘾状态差异,且网络成瘾正常群体的得分显著高于网络成瘾群体(含边缘群体)。

2.4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对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因子是管理失望和伤心和表达积极情绪,且都为反向预测,说明管理失望和伤心能力越强,表达积极情绪越多,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越弱;
对于耐受性、心境改变、社交抚慰及消极后果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因子均为管理失望和伤心,且都为反向预测,说明管理失望伤心能力越强,耐受性越低,心境改变越慢,社交抚慰越低,消极后果越轻。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总体水平为轻度,其中有29.6%的大学生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网络成瘾情况,2.7%的大学生存在重度以上成瘾现象,此外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心境改变上得分最高,在消极后果上得分最低。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表达积极情绪上得分最高,在管理愤怒和激惹上得分最低,有61.2%的大学生有较高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管理失望和伤心、效能感的总分存在显著的网络成瘾状态差异,且网络成瘾正常群体的得分显著高于网络成瘾群体(含边缘群体)。网络成瘾正常群体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后,能及时地、有效地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出现的焦虑、失望的情绪。例如,向朋友、家长、同学等倾诉,通过具有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唱歌逛街等。反之,网络成瘾及成瘾边缘群体在遇到类似的情绪,更倾向使用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如,自我责备、反思自我、灾难化、责备他人。③这类群体并非要真正面对问题可能是在选择逃避,此时网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逃避空间。此外,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及边缘群体呈现出高焦虑水平。张兰君的研究表明,④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成瘾倾向者呈现出高焦虑水平,网络成瘾者自陈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等,并且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对现实生活更加失望、伤心,对自身又缺乏应对负性情绪的自信,因而陷入负性情绪―网络成瘾―负性情绪的恶性循环中。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中对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因子是管理失望和伤心和表达积极情绪,对于耐受性、心境改变、社交抚慰及消极后果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因子均为管理失望和伤心。这与肖玲玲⑤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其研究表明,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对高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还能通过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网络成瘾倾向。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管理失望和伤心是重要的预测因子。进入大学后,依然要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同学竞争之间的压力。此外,还有来自社会的就业压力以及恋爱和未来的婚姻压力(可能是高年级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的),这些压力都与大学生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大学生在面对这些现实的压力及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时,很可能出现一些负性的情绪,如失望、沮丧等,但出现愤怒激惹等的激动情绪会相对较少,由于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都比较成熟了,也有了一定的处事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 启示

虽然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总体处于轻度水平,但仍有29.6%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成瘾现象,这也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交流、问题研讨、心理沙龙等方式,让学生主动交流,以期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学校应定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验,以便及时排查出存在心理问题和高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重视建立和及时更新大学生的心理档案。此外,现在的大学一般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对成瘾学生给予帮助。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心理咨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引导建立合适的方法。然而,对于许多虽有求助愿望但不愿意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求助意愿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学校可以建立网络求助群、求助热线等充分利用网络的隐蔽性来有效帮助网络成瘾者。家庭与社会也应给予成瘾者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帮助他们。

从成瘾者自身而言,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更倾向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面对无法应对的困难更倾向选择逃避,而网络恰巧为其提供了逃避空间。⑥虽然暂时地躲避了问题,暂时地忘记了当前的困难,一旦离开网络,成瘾者便要承受现实带来的失望,以及自己无力解决的伤心与无奈。且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中情绪不稳定和情绪稳定性居中的成瘾者居多,其中成瘾者往往呈现出较高的抑郁和焦虑水平,⑦可表现为孤独、自闭、紧张性兴奋、懒散,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等。⑧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而言,寻求帮助的意志与希望摆脱成瘾状态的决心是很重要的。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一旦发现自己存在网络成瘾症状,应果断控制和减少自身上网时间和上网行为,并且要主动接受来自学校、社会等的帮助于支持,正确认识网络成瘾带来的弊端,建立成熟的应对方式和合理宣泄负性情绪的方法,⑨多表达自身的积极情绪,提高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2013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R425006)

注释

① 潘超超,王玲凤,陈焘,陈晨,葛琳琳.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网络成瘾.现代预防医学,2013.

② 雷雳,杨洋.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心理学报,2007.

③ N. Garnefski, V. Kraaij, P. Spinhoven. Negative life events,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problem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

④ 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健康心理杂志,2003.

⑤ 肖玲玲.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硕士论文.杭州师范大学,2012.

⑥ 孙经,李晏,潘登,张建瑞,胡巧云,李昊.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及情绪障碍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9.

⑦ 周涛.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03.

大学生调研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我作为副部长,负责部门调研方面的工作。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收获了许多成果,也得到了一些经验教训,现具体总结如下:

这一届调研部人手较少,总共10人,其中3个部长7个干事;
此外,部门职能比往届多:不仅要做调研方面的工作,还要负责学院团委活动经费报销等任务。因此,调研活动自然就开展得比往届少了。调研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件:

一、学院团委学生会换届大会的提案征集工作

XX年9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举行换届大会,提案征集是大会的一项工作。该项工作由我们部门负责。由于当时还没换届,因此负责人是上任部长,xx年级的黄东江师兄。该任务需要较多人手,故其他部门也派人来协助。

我带领韩光,负责将各个团支部的提案进行整理,并按照问题的性质、与该问题相关的部门进行分类,然后将这些问题分配给各个小组,让他们到相应的部门寻求答复。总共走访了以下8个部门:南校区图书馆、南校区后勤管理办公室、珠海葆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南校区科研教学办公室、南校区学生工作办公室、南校区管委会、团委办公室、南校区保健中心。

经过几天的辛苦工作,提议基本上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接下来便是将这些答复整理并汇总。任务顺利完成。

然而,这次工作仍有些不足之处,其主要原因是对学校各部门的职能了解不够清楚,导致有些问题问错了人;
此外,当时时间比较仓促,有些工作做得不够细致。

二、关于电脑游戏对大学生影响的调研

这是新一届调研部的第一次活动,也是这一年来部门唯一的一次调研。往年,第一次调研是针对新生的。今年,我们改变了做法。

1、确定主题

这次的主题是通过集体的讨论来决定的。我们让每个人都各自想些主题,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开会讨论,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投票确定了这个主题。

2、设计问卷

我们各自围绕着这个主题设计了一些问题,然后经过大家的讨论,最终设计出了一份富有针对性的问卷。

3、派发问卷,统计数据

在宿舍、校道上派发问卷。样本容量较大,使得结果更具代表性。问卷回收后,将这庞大的样本分到各人手中进行统计,并最终汇总。

4、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大家群策群力,分析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意见和建议。最终将众人的观点融汇在一起,使得调研报告更加深刻、全面。

5、参加第三届“馨香与你同行”调研大赛

很遗憾,没能获奖。

这次调研活动充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整个过程都是所有人一起参与,大家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这次调研活动。

然而,参加比赛时,本想让干事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因而让他们上台展示。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是我的责任,是这次活动的一大遗憾。

三、寒假社会实践

XX年暑假,校团委开展了返乡农民工调查,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XX年寒假,校团委继续开展这类活动,这次的调研主题有三个:家电下乡、农村医疗合作、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我们部门负责将这些调研任务分配到学院各个团支部,并在下学期收回调研报告。

大学生调研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体验式学习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悄然地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由于大学生学业压力增加、余暇时间增多,他们有时会抑制自身的某些内在需求,而为满足家庭、社会要求去学习和竞争。因此在余暇时间内新兴的娱乐方式较易进入他们的活动领域,通过用新的运动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运动需求和挑战自我是当前大学生健身的一种趋势。游乐性极限运动不乏具有刺激性、冒险性、竞争性于一体,而这些特性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具有很大的认同感,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参与游乐性极限运动行为特征的研究,以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托,结合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来探讨大学生参与游乐性极限运动的行为特征,进一步来分析大学生参与游乐性极限运动后对其有没负作用以及产生负作用后的对策研究,为以后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应注意事项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与要求,以参与杭州“环球嘉年华”的大学生游客作为研究样本,在2012年5月至7月进行现场问卷、访谈调查。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问卷。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参与杭州“环球嘉年华”的400名游客,作为研究样本,在2007年5月至7月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为86%。

(3)访谈法。

访谈法是本研究调查大学生参与游乐极限运动情况的辅助方法。主要由研究者深入到参与游乐极限运动的大学生当中去,采用谈话的方式以获取所需的资料。

2.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参与游乐性极限运动的行为特征分析:

从(表1)最想参与的运动项目中调查得出,在所给9个运动项目的选项中,在被试者中,有65.0%的人最想参与运动项目为过山车;
29.5%的人选择摩天轮,48.8%的人选择极速大风车,24.6 %的人选择旋转木马,选择蹦极、勇敢者转盘、太空秋千、UFO的百分比分别为:37.7%、23.4 %、20.5 %、20.5%。最想参与的运动项目前5位的是:过山车、极速大风车、蹦极、摩天轮、旋转木马。

2.1大学生参与过山车项目的调查分析

从表3可知,参与过山车后身体会有不适的反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头晕、呕吐;
心脏承受不了;
走路不稳。参与过山车后身体的不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参与此类活动对大学生的生理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特别是对肠胃的刺激。人的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向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迈进的过程,但人的身体中还有着与“向前冲”的体验相反的后退、停止、趋向安全的力量。马斯洛认为,人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短暂高峰体验,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在庸常的人生状态中不断体验短暂的醒悟,不断迈向最大发挥人生潜力的极致,达到更丰满的自我实现。大学生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游乐性项目不仅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反而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体验,更加加重了心理和生理负担。但是据调查有94人希望以后能参与此类活动,有25名参与者回答以后再也不玩了。有一部分人虽然参与后有着不适的反应,但是对他或是她以后参与的影响不大。

2.2大学生参与极速大风车项目的调查分析

极速大风车的项目特点:适合胆小又想寻求刺激的参与者。速度和刺激程度都低于过山车和蹦极。大风车圆盘直径小于摩天轮,自然轴承数也减至了5个,启动后,5个轴承就像五瓣花瓣,每个人就如同是花瓣仙子,在花中游玩。根据对参与极速大风车后的心理感受调查得出,游乐性极限运动对大学生情感的体验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虽然参与后身体会产生一些不适,但是没有明显的负作用。据现场的访谈得知,参与过山车项目的参与者往往还会选择参与极速大风车项目。

从表5可知,参与极速大风车后身体会有不适的反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脏承受不了;
头晕、呕吐;
走路不稳。参与过极速大风车后身体的不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大学生的生理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据调查还有109人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参与此类活动,有一小部分参与者29人次不想再参与此类活动,心脏承受不了这种刺激,但是对他或是她以后参与的影响不大。

2.3大学生参与蹦极项目的调查分析

蹦极项目的特点:自由落体更高、反弹时间更长,感觉更刺激。比过山车、极速大风车惊险刺激程度更高,对参与者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要求也更高。参与者追求的是冒险和刺激,正是由于对心理和生理极限的极大刺激性,蹦极运动成为年轻人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吸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参加。从表(6)调查结果也可知,排在前三位为感到刺激、压力得到释放、情绪得到发泄。根据对参与蹦极后的心理感受调查得出,刺激性强的项目参与者就越多,反之就少。这充分展现了大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个性特征,追求新鲜事物的心态。参与蹦极活动过程中,可以使大学生接触一些从未在普通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来获得各种生活经验,得到身体和心灵的体验,这正是目前大学生所缺乏的。

从表7可知,参与蹦极后身体会有不适的反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脏承受不了;
头晕、呕吐;
走路不稳,蹦极比过山车、极速大风车两项项目的惊险刺激程度更大。从医学角度来讲,蹦极时身体的突然失重带来的强烈刺激或者说惊吓,使人体突然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瞬时分泌大量肾上腺素等物质,会对心脏等器官产生不利影响,使心跳过快、血压升高,因此,心脏不好或者有血压高的人绝对禁止做蹦极。另外,一些身体素质差的人,比如有关节痛、曾经得过腰椎尖盘突出、曾经骨折过的人也不要蹦极。还有就是患有眼疾的人,比如青光眼、深度近视的人,也不提倡蹦极。

3.结论和建议

(1)参与过山车后身体会有不适的反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头晕、呕吐;
心脏承受不了;
走路不稳。参与极速大风车后身体会有不适的反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脏承受不了;
头晕、呕吐;
走路不稳。参与蹦极后身体会有不适的反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心脏承受不了;
头晕、呕吐;
走路不稳。

(2)建议游乐场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项目,如过山车等项目降低运行的速度,蹦极等项目降低项目高度,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参与。

(3)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参与者的身体会产生一些不适,所以在参与前一定要做好预防和防御的工作。在参与前尽量少吃东西,少喝水,做好准备活动,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4)不仅要加强大学生参与游乐性极限运动的教育和宣传;
还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选择项目时,要给予合理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
最后学校和家庭也要给予一定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调研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实践环节;
媒体调查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已被打破,不少高校目前的培养计划中对实践环节或实训课程的设置改变了以往高等教育中理论至上的状况。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对于理论的现实还原能力的状况。本文以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新闻专业《媒体调查》实践环节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实践环节的引入对于深化学生理论认识的重要性和实践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倾向。

媒体调查这一实践环节是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为期两周的专业实践。在媒体调查实践环节中,学生必须将所学到的社会调查方法和新闻专业的前沿问题相结合,才能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媒体调查。针对学生在媒体调查的实践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对该实践环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以达到提高学生媒体调查能力的目的。

一、扩展社会调查方法的背景知识,摆脱为调查而调查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一般采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社科研究的具体方法可分为两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面对复杂多样的媒介现象,我们认为以往的研究方式,也就是采用“观点+论据”的模式,显得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强了些,因此,在媒体研究中必须引入社会调查方法,也就是定量研究的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是当前普遍使用的社会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通过对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摆脱了早期形成的纯粹定性研究的思维模式,初步具有科学、客观地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的意识,使媒体研究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可是,当前大量与社会调查方法相关教科书对这一定量研究方法的介绍,仅仅集中在抽样方法、题目设计、问卷设计的步骤、资料收集、资料处理、撰写调查报告这几个环节的介绍上,注重技术性和操作性,对社会研究思维的总体介绍不深。这一缺陷导致了学生对社会调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社会调查是一种技术和方法,认为只要按照社会调查的步骤进行媒体研究就可以得出合乎现实规律的结论。因此,学完调查方法后,学生出现了为调查而调查的现象,不懂灵活运用调查方法进行媒体现状研究相结合,不能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扩充了社会研究的相关思维,较为深入的讲解社会科学的基础、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辨证模式,社会科学范式以及社会理论的要素、理论和研究的关联性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做好媒体调查,仅仅掌握社会调查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新闻专业的前沿,了解学科动态,让社会调查这一方法为更好地为自身了解媒介现状服务。

通过增大社会调查的背景知识讲解,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媒体调查研究的现实能力得到了提高。突出体现在应用性课题的确定比以往更具操作性,大而空泛的课题申报减少。而选题的水平对于调查过程和调查质量的影响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制定详细的指导书,控制媒体调查进程

新闻专业媒体调查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临近期末的时段。考虑到大一学生学龄尚浅,对媒体调查的宏观把握能力不足,结合学生在专业课上的表现,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进度安排表,要求学生按指导书的指示严格执行。同时,安排多名专业教师实时指导监督,控制学生媒体调查的进程,保证调查质量。

我们把为期两周的媒体调查,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撰写调查报告阶段,时间分配上是1:2:1,具体换算成天数是3:6:3。在准备阶段,我们要求学生用三天时间进行准备,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各自的调查设计方案、并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准备阶段的最终成果是调查问卷的制作完成。在调查阶段,我们要求学生的样本容量不少于50人,因此用六天的时间实施,调查阶段的最终成果是调查问卷的回收。在撰写调查报告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在三天之内完成资料处理、统计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最终成果是调查报告的完成。

由于学生此前没有独立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对调查尚处于概念阶段,他们对严格的时间进度感到拘束。经过讲解说明,学生认识到我们提供的时间进度表,标识的是每一阶段的底线或警戒时间,可以在这一时间线上微调,但不能出入太大,否则,将无法保证调查的质量。

通过控制整体时间安排和专业教师辅导,媒体调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媒体调查的任务,并在指定时间上交调查报告,避免了调查失败的事件。

三、关注学生心态,及时教育辅导,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

媒体调查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第一次比较大的独立实践活动,由此,我们特别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成立了媒体调查领导小组,希望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情绪上和心理上的障碍。通过部分学生的反馈,我们发现,学生面对媒体调查的实践环节时,首先考虑的是(1)能否较好的完成调查任务;
(2)担忧无法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所必须面对的调查对象。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调查之初就开展动员大会,由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以及专业教师参与,告知学生除了做好媒体调查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平时易于忽略但却容易影响工作的因素。比如,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如果遇到不能配合调查的人,既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又要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信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