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历史【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08 08:40:20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CAI,被广泛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基本得到教育界的认可。但从实践意义来看,“计算机辅助教学”涉及的范围远远大于CAI自身的本义。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化,这一领域的外延还在发生着变化。计算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发展历史【五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发展历史【五篇】

计算机发展历史范文第1篇

0.研究背景

CAI,被广泛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基本得到教育界的认可。但从实践意义来看,“计算机辅助教学”涉及的范围远远大于CAI自身的本义。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化,这一领域的外延还在发生着变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包含如下四个内容: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L―计算机辅助学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C―计算机教育应用

1.CAI的发展历史

美国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应用最早的国家,所以CAI的历史基本上是以美国CAI发展历史为主线。近四十年来,CAI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1]:

(1)1958-1965年

这是CAI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以大学和计算机公司为中心开展的软件硬件开发研究工作,并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系统。如:PLATO系统。

(2)1965-1970年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研究规模扩大,并且将以前的研究成果投入应用。斯坦福大学在1966年研制了IBM1500教学系统。

(3)1970-1975年

这一时期,CAI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进一步趋向实用化。开发的科目除了数学,物理之外,在医学、语言学、经济学、音乐等多种学科领域均开展了CAI的应用。

(4)1975-80年代后期

微型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之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之成为多种教育环境中的理想工具。

(5)80年代末以后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被称为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的能力,显示了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非凡才能,很快成为CAI发展的重要方向。

2.设计CAI教学软件的基本要求

科学选择:由于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对这一方式的使用要慎重,要在高效的原则下决定是否使用。科学选择还体现在课型、媒体、资料、使用方式等的选择上。特别是在自然课中,并不是每一种类型都适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即使适用,也存在着选用哪种应用方式的问题。

科学决策: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设计,以及制作者对构思的实现方式选择上。具体体现在软件制作的全过程[2]。我们在实践中的制作过程如下:选择课题目标解析教学流程图设计辅助教学方案设计编制稿本制作课件试用检测修正课堂教学实践讨论教学效果评价修正。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专家、教师、制作者等各方面人员都应密切配合,力求以科学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教学软件进行评价和修正。经过一个制作周期后,教学流程图、程序流程图和一套完整软件等都应该作资料进行保存。

3.当今两款主流CAI教学软件的介绍

几何画板:几何画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软件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优秀教育软件,1996年该公司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国发行该软件的中文版。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软件提供充分的手段帮助用户实现其教学思想,只需要熟悉软件的简单的使用技巧即可自行设计和编写应用范例,范例所体现的并不是编者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而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PPT:众所周知的一种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是Power Point的简称。Power Point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 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该软件功能强大,专门用于演示文稿的制作;
可协助用户独自或联机创建生动的视觉效果;
它增强了多媒体支持功能,利用该软件制作的文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于投影仪当中,也可将演示文稿打印成一页一页的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机播放,可以将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盘中以进行分发,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流或视频流[3]。对用户界面进行了改进并增强了对智能标记的支持,可以更加便捷地查看和创建高品质的演示文稿。现在大多数的CAI教学资源都是以PPT的文件格式存储于计算机当中的。

4.总结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延伸,并且通过对CAI历史发展的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对于制作优秀CAI教学资源的两点重要要求。最后,介绍了当今最流行的两款CAI教学软件,应用于具体的教学资源的制作。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而且更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可以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更具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蔡宪.试论高校CAI的发展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1998,05.

[2] 李玉玲,徐晓阳.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比较研究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9,04.

[3] 易慧.谈PowerPoint的教学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3,06.

计算机发展历史范文第2篇

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上,提倡使学生感受、认识和探究历史,而不是被动地去记诵历史。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辩论、模拟、角色扮演等。运用以史料研习为主的方法,也受到学生的欢迎。此外,教学参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模拟考古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也逐渐开展起来。虽然传统的讲授方法仍是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但也要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
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僵化和遏制学生的思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教师在努力探索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组织开展学生的研习活动。这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选定与历史内容相关的研究性课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搜集和整理材料、讨论、调查等各种活动方式,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并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研究课题。

当然,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不是马上就能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接受;
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全转变和消失的。即使是对新的教学方法,如果是不顾教学实际情况的刻意模仿,也难免“穿新鞋走老路”。因此,要进一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效能及其运用的问题。要使广大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认识上跟上时代的发展,使他们的素质和水平能够胜任当今教学改革的需要,这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对现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优秀的历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要得到推广,起到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此外,在当前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和教材等都可能影响和限制着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师难免感到受到诸多挚肘,尤感缺少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和开展创造性的教学。而且,升学、考试的压力仍是非常大的,“考试第一”、“分数第一”的舆论并没有因为素质教育的提倡而烟消云散,考试方式和考试方法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谈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不能不谈计算机辅助教学问题。

现代化的教育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而且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十分显著,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更为突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中令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计算机发展历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

1 对学生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学习不好,常常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不会学习。学校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加强对学法指导的研究,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上,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教会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指导学生学习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指导学生提高听课、记笔记的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复习指导;
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信息反馈。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缺陷,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比盲目地、抽象地学习更深刻、更有效。指导学生既学好文化课程,又博览群书,这样学生思想才会开阔,头脑才会灵活,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心得和体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规律,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会大有益处。

2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例如,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自1978年以来,已经经过了4次大的修订,其原因之一就是其中存在着谬误。近十年来,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那种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产生的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和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以老经验处理新问题等都是阻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同时,我们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不是说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相比,是处于次要的地位。如果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并重的,更无主次之分,没有必要作一个“排队”。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将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从而出现前面所说情况。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精神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3 高中教学中对进行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环境所产生的情感,转化成学生对党、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转化为对祖国、对社会的奉献,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上进、以集体为核心的个体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寓于历史学习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教学

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利于学生体会历史大事件并产生积极的情感投射。比如利用视频影像重现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相关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可以用遗留下的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荣辱,以便于形成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二)利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事件导入教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已有的社会事件引起W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好奇,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人士对某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否认侵华历史行为的谴责,展现国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国际友人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正视这段历史,并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2.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对于当下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提到端午节时,就可以启发学生“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然后进行战国时代的历史知识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归纳总结、分析判断、讨论探究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情感教育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给历史教学带来的便利,拓宽历史学习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增加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深入学习历史事件,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形成

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在于课堂的四十分钟,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应该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还要深入地学习历史事件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接受新的历史观念,从而培养学生情感的自我形成。比如学习鸦片战争时,应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这场打开中国大门的战争,深入挖掘该事件的历史因素,并加深学生对于战争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4 以史为鉴,修品德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风流人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这样一代代地流传至今。古有不辱使命、忍辱负重的苏武,精忠报国心不改的岳飞,宁死不屈、忠贞不渝的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卖梨重信诺的赵柔,等等。一个个历史人物因为他们的美德而名垂千古,至今仍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思想道德修养一直是我国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早在汉代,就有举孝廉的选官方式,直到唐朝之后才被科举替代。如今,党和国家提倡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广大人民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时代的道德风尚。在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用鲜活的历史人物事迹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

5 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我国古代有很多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科学文化成果。如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再如,公元132年张衡发明的地震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东汉的名医发明的全身麻醉的药物――麻沸散,是医学史上的创举,对推动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南朝的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些文明成果对世界的贡献不胜枚举。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地位,让高中历史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对于改变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窘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良方,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为此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对此,我们是有信心和决心的。

近几年,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掌握已经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方面,只有学生具备计算机实践能力,才能够获得社会相关企业的认同。因此中职教育部门在开展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借助实践能力的强化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阶段更好的适应职业生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当前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配套教学能力不足,无法实现统一的教学管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兴盛,在全国范围内大量的中职院校被建立起来,对职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从我国中职院校的办学力量上看,由于中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获得的国家支持一般相对较少,因此办学规模不是很大,学校在基础设施以及师资资源等配套教学配置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课堂教学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无法对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实施全面系统的培养。同时,受到中职院校自身教育属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较之于本科院校受到的限制较小,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对不同的教师和相关教学活动缺乏统一的管理,不仅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即使在理论知识教学方面,也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的培养。

2、实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在素质教育理念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影响下,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尝试将实践教学加入到理论教学中,但是由于中职教育阶段的教师一般没有接受定期的教育和培训,因此他们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不仅无法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效果也相对较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看似掌握了实践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实训演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足,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强化,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3、实践教学考核工作缺乏科学性。对于部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来说,虽然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尝试探索了相应的教学措施,但是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工作却缺乏科学性,算机教学考核活动的开展仍然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考核主要内容,一般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科学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学生往往无法对自身计算机实践能力情况进行准确把握,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也严重限制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2 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加以培养的措施

在中职教育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中职教育阶段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够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逐步的强化,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1、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基于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职教育阶段计算机教师也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进而借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实践人才,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来说,基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有效激发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兴趣,可以设置与实践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机小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完成网页设计、小程序设计等,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唯有如此,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兴趣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奠定基础。

2、教师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育质量。计算机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化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相对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实践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保证,学生实践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体来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设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微课教学理念等,这样在特定教学方法的辅助下,不仅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课堂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全面的激发,在微课的作用下,学生的课后时间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仅实践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对学生逐步强化自身计算机实践能力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良好教学方法的设置对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借助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提供相应的保障。

3、全面改革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科学的教学评价工作不仅能够完成对学生一个阶段内学习效果的总结,还能够基于系统的分析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对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科学的指导,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借助科学的评价,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逐步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基于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评价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视,只有全面改善当前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切实引入过程性评价、动态评价等先进的评价思想,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实施科学的评价,才能够保证教学评价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促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科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不断转变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的基础上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技能,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逐步的强化。同时,为了借助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在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开展岗位认证考核评价,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计算机发展历史范文第4篇

1 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条件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环境的改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学已经建成校园局域网和网络教室,教师能够在办公室中调取本校教学资料,制作简单教学课件并通过校园网传输应用于教学,能够通过校园网浏览Internet上的信息,随时获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加速知识更新的速度,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1.2 师生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兴趣和技能提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将网络作为课余学习、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多数学生愿意进行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学科课程的尝试。历史教师基本掌握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技术,取得自行设计、制作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的经验。随着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的提高,教师教改意识逐步加强,开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的新模式。

1.3 当代教育理论的支持

近年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代表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教育界盛行,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等促使教学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接受教育观、共性至上教育观逐渐向自主教育观、个性发展教育观转变;人的整体素质观、注重培养创造能力的人才观进一步明确提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建构主义的理念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更容易被实践。一些历史教师在接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同时,开始以“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促成教育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初步结合。

2 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网络教育资源是否能够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合适的条件和环境,关键在于把网络教育资源科学、合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1 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历史课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网络资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历史上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浩如烟海,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出现。因而运用网络资源,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可替代的。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就是要集视、听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更为深刻。

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学习的效果最高。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通过剪辑了的电视画面、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2.2 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自由,给予更多的鼓励、启发与诱导,是高中新课改的目标。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加速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指导者的转变,弱化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约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进一步实现。针对历史学科网络教学的上述特点,网络软件的设计首先应该立足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有助于学生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归纳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

2.3 启发思维,达到目标

网络教学中最大的特点是:教学资源是由计算机网络提供,学习活动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课上师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较少。因此,设计历史网络教学软件应特别注意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资料,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提示语言及出示提示语言的恰当时机,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程序或教师本人的适时启发下,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坚决避免网络上的“满堂灌”。如在“明治维新”网络软件中,提供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以及社会风俗、服饰等方面的大量历史资料,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察图片、统计图表,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间的彼此提示下,很容易发现: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不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学习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服饰(和服与西装的对比图片)和生活习惯(鹿鸣馆的交际舞会图片)也开始西欧化。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适应的原理思考,就很容易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作出判断。

2.4 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教师在设计历史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时,应根据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基本、较高、发展特长等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空间。如在“日本明治维新”网络教学软件中,设计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历史资料,除少量必读内容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内容和数量,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1)你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简要论证自己的观点(用一两条史实)。2)你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详细论述自己的观点(用多方面史实)。3)你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详细论述自己的观点(用多方面史实论证,同时说明不同意其他观点的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作业,使历史教学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5 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运用网络教学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环境,也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空间。设计教学过程应特别注意将个性化学习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即围绕一些历史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网上讨论、交流,使每个人(学生、教师)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相互激发学习的灵感,优势互补,打破传统课堂交流在时间、人员、内容上的局限,大大拓展师生交流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设计中,编制支持网络讨论、网上留言、保存讨论或留言记录、显示讨论或作业内容的程序,设置网上讨论、讨论记录、网上留言、观看留言等栏目。

3 小结

计算机发展历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信息素养 课程整合

当前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传统的教学产生冲击,教育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的情况。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突出表现在开展CAI(Computer AidedInstruction简称CAI)教学,CAI使学科教学整合了信息技术,创设了多媒体化的认知氛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力工具和形式。本文从教学结构、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实践和意义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现代化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构成,它们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全新的教学原则、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二、应用计算机整合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自主性原则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若给与更多的鼓励、启发和诱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和历史教学的要求,历史学科课件的设计,首先应该立足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

2.启发式原则

在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设计历史教学软件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启发性,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思维,坚决避免网上的“满堂灌”。

3.合作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应该贯彻于整个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4.开放性原则

心理学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而教学需要严密的遵循这个过程并将清晰的展示在课件上,要多和学生讨论。设计历史学科的课件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要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对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三、应用计算机整合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应用计算机整合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过程,是教师本身的教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过程,也是教学艺术展示的唯一依据。它不同与以往的教学过程,教育传统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包括从教育技术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期的教育技术。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就是指教育者所运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等。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信息通过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来传递给学生,这样教师被视为“传声筒”。教育媒体技术时代直到19世纪末才姗姗迟来,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以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为标志,起初仅仅注重硬件,后来逐渐重视软件。主要包括: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等。而今教师的备课实质上是具有真正意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深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的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一准备过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受益匪浅,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拓展了师生的实践活动空间。它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依赖语言来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了可能,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学习方式。时代赋予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使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培养学生多层面思考,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认识历史,评述历史。

四、应用计算机整合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运用计算机进行历史教学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能够直接获取来自网络的原始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运用计算机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记忆结论,而是更多地接触到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通过对原始材料阅读、分析、运用,有助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历史阐释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进行学术辩论,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求解疑难问题。运用计算机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了互助精神,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2.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益

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后,具有传统历史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教师应注意信息技术的力量,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现代教育思想的正确题材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