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实训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3-08-13 10:30:08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基础会计理论作为会计学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建立健全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对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会计实训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五篇】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
培训体系

基础会计理论作为会计学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内容,建立健全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对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成熟,我国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经历了几次变迁,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需要不断的与变革的会计制度进行对接,更新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内容,使之做到系统科学[2]。企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培训,从源头强化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其次,对构建系统科学的会计基础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最后,基于新会计制度,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健全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1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往往是一种短期的业务培训模式,培训周期较短,导致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工作中缺少实践操作环节的培训。培训工作主要是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培训,缺乏实务知识的学习,有可能导致受培训人员虽然掌握了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工作的实际运用当中出现问题,受训人员的理论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3]。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的政策导向性不强,当前,基础会计理论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很好的结合会计政策的动态变化,随着企事业经营生产内容的增多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也在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应当注重运用的时效性[4]。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内容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基础会计培训课程不能够按照基础会计知识点的重要性安排相应的课程安排,采用统一的课程安排,不能合理的按照不同环节重要性安排不同的课时。另一方面,基础会计培训课程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或者只占有少量的课程安排。

2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优化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是市场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会计制度以及相关准则的变革也要求基础会计培训的内容根据新的变化形式不断进行调整,使培训内容与会计制度相对接。由于当前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程学习者并不能真正掌握基础会计理论的重点,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实际操作掌握也不强,导致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胜任岗位的需求,职业操守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这就要求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课程设计,在强调基础会计重点的同时,增强受训人员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受训人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做到“遵循准则”以及“不做假账”要求。

3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完善路径

一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课程设计在相关知识点的培训以后,需要选取相应的操作实务加强培训效果的巩固,使受训人员可以在参加工作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职能的要求。二是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一方面,增加会计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方面技能的培训,使受训学员能够掌握更多的会计技能。另一方面,基础会计理论培训内容应当及时更新内容,与会计准则的调整内容相匹配。从两个方面完善和更新基础会计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三是基础会计培训课程应当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根据基础会计理论相关知识点的重要性合理的安排课程课时的安排,对基础会计理论中的复式记账、账户体系以及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安排与更多的课时。另一方面,在进行基础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授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的培训,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4结语

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往往是一种短期的业务培训模式,存在的缺少实践操作环节培训、政策导向性不强以及课程内容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优化应当不断对相关培训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并对学员的业务操作能力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剑媚.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J].商业会计,2016(22):118-120.

[2]王佩娴.体验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02):83-84.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 理论教学 实训 并重

[论文摘要]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基础会计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学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训的学习是并重的。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一定的感观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
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 “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 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 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

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 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 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 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 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 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 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 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 把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 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 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与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 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 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 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 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6,(11)

[2]强锦:关于《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01)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CDIO理念 资产评估 实训教学体系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一种合作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协作,共同完成项目设计、规划,最后独立实施完成项目。基于CDIO 教育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以培养合格的资产评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资产评估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资产评估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资产评估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使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得以优化、全面协调发展。

一、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借鉴CDIO理论和应用“做中学”方法,创新资产评估专业教学模式。CDIO理论主要是借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创造的“做中学”工程教育理论,将其应用到建设项目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开发实践性工程资产评估教学实验项目,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完全可以应用“做中学”方法,实现由传统“通知教育”向现代“通识教育”转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延伸就业链。平时,学生对资产评估专业知识掌握只局限于一些资产评估基本概念、程序和方法等纯理论性知识,在资产评估实务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从事资产评估具体实务操作,也不具备应对经济社会对资产评估人才培养需要的能力。因此,在资产评估专业中开设资产评估实训课程是提升资产评估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提高了资产评估教育质量,延伸了学生就业链。

(三)有利于培养高端资产评估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资产评估人才需要变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对广西加快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广西资产评估行业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影响将不断扩大。

二、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目前高校培养的评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构建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为评估行业培养高素质的评估人才。

(二)深厚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相关领域理论。评估行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熟悉相关领域工程基础知识和经济基础知识,以满足服务经济需要。因此,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突出服务工程基础,注重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三)融合国际规范,突出国际化特点。评估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是一个国际化的合作。要想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竞争力,评估人才就必须符合国际化标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熟悉行业规范和国际标准,具有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等。

三、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保证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同时,课程设置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核心,将学科性理论课程、训练性实践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机整合,完成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创新与社会适应等4种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平台设计。在每一个课程实训中,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
设计课程实训和课程群大实训(综合实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并通过与现实企业合作的大型实训项目串联课程实训知识体系进行开放式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加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资产评估专业应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实践融合、资源优化共享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理论―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跨学科综合实训”四步骤设计实训教学平台,应构建的实训教学平台。

(三)实训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资产评估专业应按照CDIO的理念,即按照“基础―提高―创新”三阶段进行实训教学层次体系设计,将实训教学细分为阶梯状的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入门阶段,也是通识课程基础实验阶段和专业基础性实训,通过这一阶段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第二层次是小项目综合实训与若干小项目组合的综合实训,是学生从基础到综合的一个过渡阶段,构成了实训教学的提高教育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设计能力;
第三层次的现场实训,则体现了理论知识与现场情况的交叉与渗透,是实训教学的创新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融合专业知识、自主思考并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四)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为了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资产评估专业应构建“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关键环节,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探求问题的解决和寻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教师已完成的企业横向课题根据教学需要转化成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或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爱,张伟民,张志红.房地产估价实训教学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5).

2.杨志奇,高雪铁.基于 CDIO 模式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讲坛,2010,(33).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会计电算化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152-02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会计行业,其技术结构和职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使得传统的手工记账逐渐为微机记账所代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必然,会计的职能也由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逐步向管理型、经营型迈进。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属于新型教育形式,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本科院校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着重培养通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按照朱基同志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不断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改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专业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已迫在眉睫。

1 构建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在制订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时,应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听取会计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意见,以会计专业技术岗位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实施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把会计专业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创造性、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以此构建教学体系。

在长期会计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无论是会计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还是计算机知识,都在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更新,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做法是适应高职教育特色,注重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实训,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掌握语言表达、社交、计算机操作、计算技术、会计实务操作、会计电算化和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七项能力,课堂记账实训、毕业综合模拟实训与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训相结合的一条主线、七项能力、三项实训,体现高职特色的具有为区域性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最优组合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中,围绕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关系,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知识传授为手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会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当中。通过开设哲学、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加强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聘请专家讲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适应社会竞争的健康心态。

在知识传授中,对基础理论教学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WTO准则、程序设计等课程,使学生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多种需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职业能力教学中,将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分为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技术能力、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七个方面。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分为手工操作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两部分,其中手工实训分为单项技能训练(如手工记账、点钞、珠算、微机)和综合技能实训;
会计电算化实训包括软件设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同时把手工操作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操作有机结合,利用校内、校外实训条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职业基础能力方面,通过开设各类课程,进行课堂教学、实训、上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就业的基础能力;
在职业专业能力方面,把学生应掌握的会计操作、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作为专业能力。通过实践环节考核,将学生取得英语、计算机、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普通话、毕业论文等合格证作为学生毕业的硬性条件。

3 建立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以职业技术岗位需要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摆脱学科性教学体系的束缚,确立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职务必需为中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1)根据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全部学时的50%用于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以此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2)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专业理论课教学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注意基础理论知识为专业服务,突破传统学科教学内容。

(3)由于会计属于社会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随着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专业理论教学可以聘请社会上专家、教授、会计主管部门、公司企业财务主管作为兼职教师授课,或者举办一些会计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以期达到理论教学更能符合实际的原则。同时,在学生有效学习期限内,不间断地进行微机操作技能训练,利用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介绍新的会计制度、财税法规,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4)在理论教学上,加大改革力度,注意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淡化理论教学,建立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开设“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把“统计学原理”、“工业统计”按专业培养目标整合为“统计技术”,对专业会计及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分别开设“记账训练”、“会计电算化训练”,进行同步实训,以增强教学效果。增加一些专业拓展与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适应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准备根据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修正、完善培养目标,确立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1)按总学时的50%安排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形式分为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为保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培养专业的实践技能,在学生有效学习期限内不间断地安排各种实践活动。

(2)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平时在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训,专业实习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3)建立与高职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打破本科传统老三段课程体系,完全按能力模块组织教学,分为基础课、理论课、技能训练课、选修课,并对课程结构、内容等进行改革,把能力培养作为重点。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手工记账与微机记账考核并存,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考核并存,并增强校内实训的仿真性。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上,以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专业会计教学中始终将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通过“记账训练”、“会计电算化实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考核形式上,通过会计操作基础、会计岗位技能、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设计、综合实训等方式,检验学生专项技能;
在考核目标上,通过记账、微机、珠算、点钞、书法“五手”训练,检验学生技能熟练程度。

5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目前的考试办法,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基础课以理论考核为主;
专业课突出职业技能的考核,以实际手工操作、模拟演示等方式,配合以必要的理论考核,技能课全部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

要制订具体的考核方案,对理论考核部分要完善试题库,使之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实践技能考核针对会计操作基础、会计岗位技能、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采取模拟实训、上机操作、毕业设计等方式完成。

参考文献: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2-14.

[2]常口.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teaching, better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talent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basic accounting courses of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modularity"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
“模块化”教学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major;
basic accounting;
"modularit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33-02

0 引言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初学者来说,不仅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也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课程,那么,如何使初学者对该课程快速入门并产生学习兴趣,为后续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目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内容编排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目前市场上的《基础会计》教材形形、参差不齐,大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编排顺序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账户与复式记账、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规范等内容,这类教材的特点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内容全面、完整,缺点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该课程目标与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差距。社会的高级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严密性,强调其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强调实践技能的的培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选择教材时,不能脱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国内已有学者对目前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体系提出改革思路,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基础会计》教材体系的改革已向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2 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材选定后,从教材的第一章讲到最后一章,然后集中安排模拟实训。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突出表现为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训,重模拟实训、轻顶岗实训的现象。《基础会计》教学同样存在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按照多数教材的编排顺序,前四章都是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学到一半了,学生还不清楚会计实际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会计工作的认知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就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

1.3 教与学相互脱节 《基础会计》课程对于会计专业来说,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由于新生入学较晚,再加上入学军训,剩余的教学周数只有12~13周,教学学时少,而课程本身知识内容多,加之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人数扩招,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基础差、素质低,尤其对于会计初学者来说,理论知识枯燥无味、生疏的会计专业术语难于理解,因而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教与学脱节,影响教学效果。有调查数据显示,5%的学生由于选择专业带有盲目性或主观原因,从一开始就放弃学习;
10%的学生,在课程学到一半时,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导致这部分学生放弃学习或者掉队。

1.4 “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生的“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而学生技能的提高也同样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实践经验。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在校专职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本到课本,有教学经验但缺乏实践经验,真正从事过会计工作的教师微乎其微,尽管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通过职称考试,取得了初级或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具备了“双师”资格,但距离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还有一定差距。

2 实施“模块化” 教学的意义

“模块化”教学是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课程内容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确定一个专项能力,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作用。

2.1 符合高职教育的认知特点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这一认知规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复杂系统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容易操作,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贴近实际工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技能,这样既符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又符合知识技能学习的规律性。

2.2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对于大一新生刚入学,就接触学习《基础会计》这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上会比较吃力,因为一些会计名词、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很难理解。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将那些学习中较难掌握的知识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再通过教师的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就会使抽象的会计专业名词术语容易理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2.3 教学活动安排灵活、富有弹性 “模块化”教学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训课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交叉进行,将实训内容穿插在每个教学模块中,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可由2-3名老师(至少1名企业兼职教师)分别完成不同模块的教学,使学生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保持新鲜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基础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是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课程内容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将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划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确定一个专项能力。以我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将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如表1。

3.1 会计职业认知模块 该模块分为两个子模块:企业职能部门认知模块、会计职业岗位认知模块。此模块可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通过案例讲解企业各职能部门职责,引入会计岗位工作职责及其重要性,进而引出会计的含义、职能、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知识。由于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并不完全陌生,加之兼职教师详细、通俗的实例讲解,能够使学生对会计职业及其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各模块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模块的特点是,知识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激发学习积极性,可在该模块中加入一个单项技能训练——财会数字的书写训练,培养学生会计基本功的训练意识。

3.2 会计基础知识模块 该模块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这部分内容是整个会计专业知识框架的基石,其中借贷记账法是《基础会计》课程的核心内容。该模块以账户设置、登记为专项能力,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类账户的性质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该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简练,教学内容安排应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讲授时详略得当,重点讲解借贷记账法,精讲多练,突出技能的训练,可由专职教师独立完成。

3.3 会计知识应用模块 该模块主要学习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将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五个环节,即五个子模块,分别为:筹资环节、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利润形成和分配环节,分析各个环节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针对经济业务,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在模块二的学习基础上,此模块编排了大量的与各个子模块相匹配的单项实训,比如:筹资业务实训、供应业务实训、生产业务实训等等,做到边理论边实训,从而达到熟练编写会计分录的目的,可由专职教师独立完成。

3.4 岗位技能训练模块 该模块依据会计的工作岗位分别设置四个子模块,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此模块的特点是内容多、可操作性强,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讲授时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实战经验。

3.5 综合技能训练模块 通过前4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准备完整的实训资料,安排一周的综合训练,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此模块可由兼职教师独立承担。训练时可采取分组训练,每组以4~6人为宜,推选组长,分配岗位,按岗位完成相应的会计基础工作,一周内可进行一至两次岗位轮换,使学生熟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通过此阶段的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及各岗位工作职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核算基本方法、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知识的认识,并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振娟.高职院校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方法研究.商业经济,2012.4.

[2]王婷.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09(4).

[3]赵欢.基础会计教学法改革新思路[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Z1).